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东李西麻>【江南连载】第五章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上)

【江南连载】第五章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上)

作品名称:东李西麻      作者:苍生1      发布时间:2012-01-02 12:45:53      字数:4850

(一)冯仲缨说倭
 
加藤清正自去年五月十八日入咸镜道后,擒获朝鲜王妃及二王子、陪臣于会宁府,长期盘踞安边,声势颇盛。平壤既破,清正自咸镜趋截鸭绿江,一度虚张声势要攻夺平壤。李如松闻讯,急催策应,清正遂不敢轻举妄动。
宋应昌料想加藤清正势孤,可以先声夺人,正在苦思离间之计。恰好赞画主事袁黄延请通事张大膳于密室,备询倭势,这才知道其实倭人内部矛盾重重。
原来,丰臣秀吉虽统一日本全境,但地方割据势力貌顺心贰,心有不服。而侵朝诸倭将内部也不团结,将领大多不愿远征。行长与清正皆日本骁将,忌功争能,各不相下。清正闻平壤之败,不但不以为痛,暗地里反倒兴灾乐祸。
幕僚冯仲缨便对袁黄道:“师老了,意欲退兵则又不可。清正狡猾而凶悍,藐视行长而与关白不同心,小可愿与金相偕同出使,以行离间之计。”
袁黄将冯仲缨所言报与宋应昌。宋应昌同意了。
二月中旬,冯仲缨在军中拣选三十名随从,在朝鲜向导崔遇等人的陪同下前往安边府。
加藤清正闻讯,大陈兵威相迎。冯仲缨立马上大言道:“日本无故侵犯朝鲜,朝鲜告急于天朝。皇上大怒,遣大兵来救,收平壤,复开城,直迫王京,将擒秀家、行长,尽逐其兵,令琉球、暹罗诸国压日本境。而足下犹守朝鲜,欲为谁啊?皇帝闻足下高义,特遣使臣前来相告。为足下计,不如速返朝鲜王子,收军归款。否则,天兵四十万,驱朝鲜兵而东,直压安边,足下即使意欲降服而可能吗?”
清正也命通事上前,大吹牛皮道:“清正只知奉国命而战,不知听明国之令而和。回报明主,我有敝甲凋兵,近苦无事。贵国来伐,已闻命矣。而咸镜之途险扼,骑不可北行,卒不得成列。军卒之来,每日不过一两万而已。我迎而击之,日杀一万,四十日足可歼灭;日杀二万,二十日即可歼之。既歼其军,则西指度辽破燕,奉大驾于海东。清正将可以复命了。”
冯仲缨见此人狡悍且狂妄,非行长、义智之属,话锋一转,随即改口道:“诸酋恃强,不知天朝法度。你故主源道义,受天朝册封二百余年。汝辈世世为陪臣。你敢轻慢天朝,竟忍心背弃故主吗?”
果然,此话正戳中加藤清正心事,随即啮指道:“唯唯。”于是迎冯仲缨等进入。早有四名倭兵上前,将一行人安顿在东门外。
过了好久,有三名倭兵前来报称计头(计头:日本官名。加藤清正时任主计头。)有请。冯仲缨、崔遇等于是随着倭兵前往客舍东轩。
清正早在此相候。当下客气一番,分别入座。清正坐西朝东,前据乌案,冯仲缨坐东朝西,崔遇等二人差后坐东。
被掳的朝鲜进士韩格能解倭语。清正便命他为通事,传语道:“天使因何事至此啊?”冯仲缨答道:“朝鲜是大明属国,其王子被掳,故特来讲和解难。”清正欠身道:“公万众之中,单骑入来,可谓唐突。”
已而茶罢,清正道:“我与天朝讲和,他人不得预闻。”命崔遇等出外暂避。
待崔遇等走出大厅,清正便围起屏障,与冯仲缨讨谈。
两个相谈多时,甚为相得。冯仲缨劝道:“你为巨州名将,故主之介弟。今破王京者为行长,议封典者又是行长。他以一弄臣,俨然主持封贡,挟天朝以为重。而你雄踞海滨,自甘牛后,在下心下深以为耻。再说以此如何回国?今与我定约,急还王子陪臣,退兵决定封贡之事。勿令册封盛典出自弄臣,此亦千古之一时呵。”清正情怖心摇,额手道:“谨奉教。”当即脱下所穿团花战袍赠与冯仲缨,两人歃血约盟。冯仲缨趁机再次劝他遣返王子,清正却推托道:“王子事已报于关白,势难私放。不如到王京后再图他议。”
傍晚,清正传话给崔遇道:“朝鲜要割地和解吗?”崔遇答道:“朝鲜是大明属国,割地和解等事,不得自擅,安有割土地私与之理啊?”清正又道:“国王不通书信吗?”崔遇答道:“天使方为讲和,属国不敢私书。”清正便不再言语。
崔遇借此机会,便向清正提出前往探望被掳的两位王子。日暮时分,清正派来两名倭兵带着崔遇等前往土窟见二王子。
二王子陷贼营,朝不保夕,十分危悚,见崔遇等前来相探,涕泣良久道:“今未得讲和,则必定渡海,你们身上可有路费吗?”崔遇答道:“当搜索奉上。”忙出令将所赍白金三十两、锦紬二十匹授与随从,要他们交给王子。当夜崔遇等与冯仲缨同处假宿。
一夜无话。次日,清正又派人请冯仲缨到东轩相会。冯仲缨百般劝说,谋出王子,清正终不肯从。
崔遇等要求再次前往探望王子。清正又派一名倭卒带领他们前往土窟。二王子及王妃、陪臣等已出水边,见崔遇等再来。王子随即下马,执着崔遇的手痛哭不已,一面修书一封,要他转交朝鲜王。于是清正令朝鲜王子、陪臣拜谒冯仲缨,约定回王京后再行接触。
数日后,清正点起军马向王京方向撤退。
金相闻倭兵将退,决谋道:“仲缨为袁职方所遣使者,恐刘武库内心妨忌。李如松平壤之役,职方曾当面责备他袭封杀降。现在他不会以通倭中伤仲缨,从而不利职方吧?”于是率领健卒二千人,分伏南山观音洞。恰好倭兵路过,伏兵杀出,斩九十余级,生擒先锋将领叶实。
冯仲缨回来时,刘黄裳果然以通倭为言。冯仲缨便取金相所斩倭兵首级出示,且分遣其幕客,刘黄裳这才作罢。
 
(二)奇袭龙山仓
 
王京东南不远有个龙山。这里原来是朝鲜的国家粮仓,里面积储军粮数十万石。朝鲜二百年租赋之所入,尽屯积于此。壬辰倭乱,朝鲜君臣不战而逃后,遂尽为倭军所得。每月每日,倭军粮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前线,成为侵朝倭军的重要保障。
倭兵自平壤败归之后,不敢出入。而明军久不前进,倭军又活跃起来,渐次出没。汉江以南,其数尤多。王京倭军,系八道并集,其势甚盛。城内列六营为窝窠,城外列八营为犄角,甚不易攻。其时春雨连绵,明军军马野宿,尽在淋漓中。马毛缩栗,角弓解散。王京山路,田仅一二尺,平地泥淖,车马不得驰骤。千里追奔,累战力疲,疫气流行,马死万匹。粮草运转艰难,饭食缺乏盐菜。明军各部士气不振,大不如前。诸人于是将眼光投向他处,苦思良策出奇制胜。
二月十五日,谍者报称:“王京有倭军二十万,且声言丰臣秀吉准备亲自扬帆入犯。”
李如松闻报,便分派诸将扼守要害:留李宁、祖承训等率骑兵一万驻开城;杨元等驻平壤,扼大同江,接饷道;李如柏等屯宝山驿诸处为声援;查大受仍守临津;自己则亲率锐卒自东西策应调度。
分布已毕,即听到龙山仓积粟之事。原来,兵部尚书石星想派兵烧毁停泊在釜山港的二千艘倭船,赞画主事袁黄早闻龙山仓之事,献策认为烧这些小船无益战局,不如焚龙山仓积粮,可使倭军陷入绝境,不战自乱。此议与李如松不谋而合,欣然采纳。
于是李如松在平壤居中调度,召募七百名死士,命查大受、李如梅、戚金等率领,三月初悄悄从间道深入敌后,于深夜间突袭龙山粮仓。
镇守在粮仓外有倭军三百,黑夜中猝然受袭,也不知敌军到底来了多少人,一时大乱。经过激烈的搏斗,被明军尽歼。
查大受等既歼倭军,即率七百勇士持明火飞箭居高临下乱射。龙山共有十三座粮库,风大火急,一时尽数延及。但见烈火熊熊,满天皆红。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个干干净净。待驻扎附近的小西行长等率军赶到时,明军早已不见踪影,龙山仓等十三座粮库化为灰烬。
这时王京周围因战乱农民不得耕种,饿殍遍野。聚集在王京等地的倭军素倚龙山仓,闻听粮仓被焚,顿时泄了气。
 
(三)再拾款事
 
春暖之后,王京一带时疫流行。倭军进退两难,久居此地,水土不服,纷生恶疮,死亡相继。龙山仓既被查大受、李如梅潜兵焚烧,朝鲜将金命元等乘机驻军临津之南,绝倭粮道。倭军至此连连受挫,早已失去了初犯朝鲜时的锐气。
当宇喜多秀家将困境向丰臣秀吉汇报,丰臣秀吉只得同意他们自王京撤退,专意巩固釜山一带沿海占领地,同时与明军议款。
三月初三日,朝鲜倡义军在江边拾获宇喜多秀家射来的箭书,内陈乞和之意,不敢怠慢,忙将箭书呈给柳成龙。柳成龙读罢,暗想:李如松已无战意,或许愿意借此而退贼,那么未必不再回驻开城,届时众人也可以此了事。于是将箭书转递留守临津的明将查大受。查大受即遣家丁李庆火速驰往平壤,面呈李如松。
此时李如松正在平壤和战两难,沉吟不决。他自平壤大捷,锋芒锐甚。转战开城,势如破竹,不复问款事。及至碧蹄馆受挫后,气大索。再加上长期顿师绝域,离鸭绿千里,海气蒸湿,疾疫盛作,兵疲粮尽,早有休息之意。幕僚郑文彬、赵汝梅在旁,更是极力劝和罢兵,只是苦于无法借梯下台。现接到倭军乞和箭书,正是一拍即合,便和参军李应试商议。
李应试也深表赞同,并献离间之计道:“可遣冯仲缨别使加藤清正,使他与行长两虎争斗,此为上策。”但李如松此时方恨袁黄,只准议和,不予采纳。当下派人将箭书送达宋应昌处,并道:“倭贼有退兵之意,意欲归还二王子及陪臣。如若及时送还王子,则我师可以全师渡江。”
宋应昌见说,自度明军兵势既微,形势又不利。如果能假此退贼,也可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上疏朝廷,另修书一封给兵部尚书石星道:
“倭奴屡败,其胆已丧,似宜乘此进剿。但其众颇盛,况天雨连绵,陆路泥泞车马难骋。粮饷虽陆续可到,而马草缺少。因倭奴将开城周围地草烧尽,不能措处,故马多倒死。我兵久卧冰雪中,冷疫俱兴……
东征将士日卧冰雪,血战艰危。平壤之克,非倭奴易与,实将士奋力所致也。今追奔千里,身经累战,开城王京,又报斩获,然身不离鞍,食不下噎,力疲神倦。恐强弩之末,难穿鲁缟。”
这边倭军自射去箭书后,如石沉海,多日不见回音。而明军又时时添兵进饷于开城,不断运来虎蹲等炮及战车列于江上,声势日张。驻师龙山的小西行长见倭军渐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开始又想起了老朋友沈惟敬,便给他写信,恳求封贡东归。
在明军主战派激情高涨时遭到冷落的沈惟敬,接到小西行长密书,暗想这下又轮到他来出头了,于是兴冲冲地赍书信向宋应昌汇报。
恰好此时宋应昌得到朝廷回复,同意议款,现得沈惟敬来报,自然满心喜欢。兵部尚书石星又特地指定沈惟敬专主款事。
三月十五日,宋应昌派遣游击周弘谟偕同沈惟敬前往龙山议款。临行,交待道:“此间和议,你既专主,我不当欺朝鲜,也不敢诬朝廷。你必须率策士五人,领倭众归日本,受关白降书以来。我得降书,然后转奏,请旨封关白为王,使之进贡,勿令误事。”沈惟敬唯唯领命而去。
明倭议和,自然遭到了以倭人为不共戴天之仇的朝鲜君臣的极力反对。沈惟敬兴冲冲地自平壤驰来,金命元对他道:“倭贼忿平壤之败,必有不善之意,何可更入?”沈惟敬答道:“倭贼自不速退,故而惨败,与我何关?”当下不听劝告,与周弘谟等自江华坐船往龙山。
到了龙山,小西行长等将众人迎到船上。沈惟敬寒暄一阵,随即递上宋应昌谕帖。
小西行长接过展开一看,但见内云:“汝等果能涤志湔非,尽还朝鲜故土,并还两王嗣及陪臣等,归报关白,上章谢罪,本部即当奏题,封尔关白为日本国王。”
小西行长读罢,惩于平壤被诈之前车之鉴,一时半信半疑。正沉吟不决间,沈惟敬对他密语道:“天朝以你们逾期而不退兵,故而发兵攻破平壤,以示天威。你们如果依遵前约,诚心归顺,天朝岂必穷兵剪灭?今二赞画统兵四十万,一抵鸟岭断你归路,一拒汉江阻你粮道;宋经略、李提督又亲统三十万之众,今将抵达,届时即欲撤兵也不可得了。我在平壤和你情熟,不忍不言而已。你们如果归还王子、陪臣,敛兵南还,则封事可成,而且两国无战争之祸,岂不俱便?”
小西行长闻言胆怯,便和宇喜多秀家商议对策。其时军监增田、石田等久滞异地,思归心切,故而喜闻沈惟敬所言。
行长素为倭军主和派,但鉴于平壤之被诈,还想固守王京,拘留王子,待封贡停当,然后再退。但宇喜多秀家及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小早川隆景等均以为不可,即与诸营将三十七人来谢,初步约定:以四月八日为期,倭军撤出王京,送还二王子及陪臣,明军也撤出朝鲜,并遣使去名护屋会见丰臣秀吉。
沈惟敬满口答应,并对行长道:“还朝鲜二王子,倭兵撤离王城归朝,然后李如松也各班师。”然后告辞回平壤向宋应昌、李如松汇报。
宋应昌得报,随即以参将谢用梓、游击徐一贯等伪称明朝使节,给旗牌带百余随从,偕同沈惟敬至王京,监督倭军南撤。李如松也应倭军要求,约束明、朝军乘机尾袭,于四月初八日重新进驻开城。
倭兵于是在汉江搭造浮桥,将京城龙山遗米二万石付于明将沈思贤,开始准备撤退之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