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春(一)
作品名称:黑色芬芳 作者:晓音 发布时间:2016-07-21 17:06:41 字数:3322
考完高中。
沈樱坐在自家北后门口看杂志,那儿最阴凉。累了,抬头看看天,看白云在蓝天的怀抱里遨游;看树叶在风中摇摆,发出沙沙声;听那蝉声多么响亮整齐;偶尔有壁虎的叫声;夜里最响的是蛙鸣,还有不知名的小虫在树丛中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
大自然的音乐是那么的动人。
想起华扬。
一天早上,她独自去了凉亭山。
“我再也不能这样沉溺下去了,再也不想他,再也不看他。我要一心一意学习,全力冲刺,我要考一所名牌大学!”坐在烈士墓前的平地上,她在心里默默向自己宣告。
这种决绝的性格,不知从何而来。环境,教育、英雄故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因为工人阶层的父母平时很少关注她的内心,反而为外在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机会,也许外部的营养更丰富,更符合时代潮流,或者说,她更像一株野生植物的种子,正好落在了一块天然肥沃的土地上。
是的,她不缺好的营养,而且,她的吸收能力很强。
姐姐给家里订了十几种杂志和报刊。
她读《小说月报》,中篇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她读得天昏地暗,不知身在何处;《中国青年报》里,潘晓《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大讨论吸引了她,让她开始思考人生,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引领她了解数学的天地;她在《诗刊》《词刊》里遨游,在《中学生》《中学生数理化》里寻找伙伴;她不拒绝看任何书,在她吸收能力最强的年纪,在她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书里遇到了最好的老师。她的出身很低,可她的老师不低。
青峰、杨柳、沈樱、华扬被分在高一<1>班,楚彪和春梅被分在<3>班。
从宜春师专新分来的夏风老师在讲课文《科学的春天》: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重要论断。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闭幕式上发表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用诗一般的语言宣告:‘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科学的春天》,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课文,更像是一场动员,像历史的宣告!给大地吹来一股强劲的春风!吹到了丰矿,吹进了一中,<1>、<2>班的同学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学习非常自觉刻苦。
夏风,刚从宜春师范专科毕业,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新生代老师,青春洋溢,带着一股清风,走进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他看起来俊秀的脸上还有些腼腆,但嘴角透着一股自信,一付潇洒自如、风流倜傥的神气,比起高一的男生们,多一份成熟和可靠,少一份躁动与不安。
夏风的到来,在女同学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他任高一<1>班班主任。
与夏风一起分来的还有梅雨,她和他同届,不同专业,梅雨学的是物理,任<3>班班主任。
夏风的帅气是公认的。梅雨相貌平平,一双不大的眼睛,却很锐利,小嘴,伶牙俐齿。
为了迎节国庆节的到来,全校大扫除。夏风和沈樱用水冲洗教室,一起扫水。其他同学站在教室外,等着重新把课桌搬回教室。
学生宿舍后面有一个小型菜园和养猪场。每个班轮流去劳动。这次轮到<1>班了,任务是锄地。
夏风布置完各人的任务,自己也带头干起来。
沈樱和夏风并肩锄着同一块地。
不习惯劳动的沈樱却锄得很认真。无需别人教,她天生就敏感到,对于新来乍到的人,你可以用行动表示对他的支持,而不是语言。
沈樱学习每一门功课都很认真,她喜欢上课,甚至不想下课,听到下课的玲声,她居然嫌时间过得太快。
语文考试,逻辑题,判断现在时和将来时。
有一题是这样的:“八十年代是大有作为的年代。”
正是80年。
除了沈樱答的是“将来时”,其余学生都答的是“现在时”。
课间休息,夏风从办公室跑来教室,站在讲台上讲解这道题,他语气有些激动。
只有沈樱答对了。
教室里学生不多,多数同学都出去了,可夏风已经等不及上语文课时再讲了。
沈樱坐在下面,平静地看着一切,心领神会。
在一些有争议的难点问题上,她历来都是少数派,而正确答案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中午休息,沈樱在学校食堂吃完饭,必定坐在教室看书。教室里有三两个同学,有时只有她一个。
这天,只有沈樱一个人。夏风走进来,坐在她身边。
她既紧张又欢喜。
“《荷塘月色》和《绿》,朱自清一人就选了两篇。”沈樱翻着高一语文课本,努力寻找话题。
夏风认真地听着。
“你就看过了?”夏风问。
学期才开始,沈樱已经看完了语文课本里的所有文章。
“我还看了朱自清的《背影》,比这两篇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情感!”
夏风轻轻点头,眼里都是笑。
他感到幸运,有这样的学生。
那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一个青春年少,一个风华正茂。
“啊,年青的朋友,青春的脚步,似行云水流,生活的道路,靠我们探求探求,莫叹息,莫停留……莫让年华付水流……”王洁实富有磁性的歌声,拨动着所有年青人的心弦,似乎连空气都鼓荡着青春的热流……
夏风很有干劲。他配合朱自清的散文教学,把报纸上的散文剪下来,贴在教室的小黑板上。一篇《镜泊湖》的文章,把沈樱带入到散文的美好意境中。她深受启发。
从那以后,她看报纸的第一顺序,不是头条新闻,而是副刊。
沈樱完全沉浸在对知识的渴望和吸收中,就像生命力最旺植物,处于成长最快速的阶段。
她作为语文课代表,早读课负责收集语文作业本,下课后送去夏风的办公室。
在走廊上经过华扬身边。
华扬看着沈樱,而沈樱却不看华扬。她牢记自己的决心,低头匆匆而过。
可她不曾想到,青春像一片沼泽地,生命的活力,不可阻挡地要在心灵的土地上狂野地滋生,野草繁茂,鲜花遍地。她更不会想到,这样开始,将如何结束。
华扬完全不知沈樱这几个月的经历和思想变化。
期中考试,沈樱获得全年级第一名,华扬落在了第二十名。华扬成绩下降。
期中考试作文题是《雾》,沈樱一看题目,便暗自得意,有一种正中下怀的感觉,因为最近校园外的稻田经常大雾弥漫,消长变化的过程,都被她观察到了。
果然,她的《雾》,如果按照百分制算,得了90分,被拿到上一届文科毕业班去念了。
上下两届的女生都来找沈樱要作文本。
女同学甲:“夏老师说你的作文写得好,给我看看好么?”
女同学乙:“我们老师在班上念了你的作文。”
高一高二两年级的语文老师应该是经常沟通的,而且,会有相互补缺代课的情况。
晚自习间隙,沈樱和夏风靠在走廊的栏杆边,
“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沈樱问,这太不像学生对老师的问话了,可她的确是这么问的。
“你本来就好呀!”夏风面对这样的问话并没有感到突兀。
他忘了自己是老师,沈樱也忘了自己是学生吗?
沈樱暗自品味着这两句话。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问,或许她潜意识里就想拉近和夏风的距离,她并不喜欢仰视,他只是比她早读了几年书而己。
她问得突然,他答得自然,只有两句,却足够了。
白天的课上完了,回宿舍经过操场。夕阳的余辉,明亮中透着温柔,傍晚的风,凉爽中夹着暖意,吹在这位聪敏而早慧的少女脸上,无限美好,如果可以,真希望时光就此定格!
沈樱周末回家,爸爸给她端来一碗米酒。
米酒,是他们夏天的高档饮料,是吃饱饭后的享受。
沈樱父母自酿米酒,保证整个夏天不断档。酿米酒,浸泡糯米是第一步,乳白的糯米在水里变得圆浑可爱,用饭甑上锅蒸,中间用筷子插插汽孔,一二个小时后,熟了,把饭甑端下来,放在架在大脚盆上的洗衣板上,用干净的地下自来水一勺勺冲凉。冲之前,爸爸一定会先盛一小碗给沈樱吃,并讲他当年在南昌做工时一次吃三大碗糯米饭的故事,已经重复过无数遍了,而今能吃上自己蒸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沈樱妈将冲凉了的糯米饭装在大脸盆里,撒上酒药粉,拌均,稍为压紧,中间挖一坑,盖好,并用小棉被四周裹好,以保证发酵的温度。
过两三天,那个挖好的小坑里就全是酒水了,饱满的糯米饭变得干瘪,成整体漂浮在酒水中。爸爸叫沈樱来看,他一边用勺背推动酒糟,一边说:“你看,可以划船了!”然后满心欢喜地给她和自己各装一小碗,“好甜呐!”她和爸爸的脸迅速红了。
沈樱爸妈只有在酿酒的时候,配合默契,不会吵架,仿佛生活所有的苦和累,都在这个过程中,化为了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