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行走乌拉街>9.最后的乌拉贝勒洪匡

9.最后的乌拉贝勒洪匡

作品名称:行走乌拉街      作者:学而知之      发布时间:2016-07-19 13:51:18      字数:3110

  乌拉国战败,国主布占泰逃走,加上此前乌拉部贵族们为争权为夺利,明争暗斗,此刻,顿成一片散沙。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败国之民只能听任战胜者摆布,历史从来都是如此,女真人对于战败者的处置更为严酷。有资料记载的布占泰的8个儿子:长子达尔汉、次子达拉穆、三子阿拉穆、四子巴颜、五子布颜图、六子茂墨尔根、七子噶图浑、八子洪匡。父王逃走,国家灭了,长子达尔汉无奈地携兄弟及族人归顺了努尔哈赤,编入正白旗。此后,达尔汉一心跟随努尔哈赤,并且屡有战功,因功授骑都尉,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其他兄弟众人,皆编入八旗军中,成了努尔哈赤的部下,后来因为军功,有的做了佐领,有的做了护军、副将等职。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中还交待过布占泰曾把一个儿子绰启鼐送到叶赫做人质,这绰启鼐是布占泰的第几子,没有资料可寻,此后下落如何,也无据可查了。
  努尔哈赤为了使逃走的布占泰早降、更为了拉拢乌拉国各部早些归附,决定由布占泰最小的儿子洪匡(又称洪括、宏括)为乌拉那拉氏的继承人,领有乌拉城附近的一块小地方,默认其为“布特哈乌拉贝勒”,以示羁縻,实际上是一种笼络控制乌拉的政策,让外人看到努尔哈赤对乌拉人很宽容,布占泰跑了,还让他的儿子继续做王爷。
  布特哈,满语意为“打牲、渔猎”,“布特哈乌拉贝勒”意为“江边打牲、渔猎部落的王爷。据说,努尔哈赤所以默认洪匡为“布特哈乌拉贝勒”,也有去“乌拉”之意,让“乌拉国”这个讯息在原乌拉国的臣民心目中消失,省得他们怀念旧国而闹事。对于洪匡,努尔哈赤正是希望他就做一个只知道打牲、渔猎的傀儡王爷就行了。
  
  洪匡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额实泰所生,与努尔哈赤家族有血缘关系。为了表示对洪匡的宽宏,努尔哈赤没有让布特哈乌拉等同于其他被建州攻占的地方。在乌拉之地,既不编旗,也未设佐领统治。可努尔哈赤也知道,乌拉人天性具叛逆性格,不是那么就容易归顺自己的,为了能稳住洪匡,努尔哈赤将亲孙女嫁给洪匡,孙女嫁里外孙子,亲上加亲,以示恩宠。
  这洪匡初任布特哈乌拉贝勒时,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小愤青,不懂得什么政治,对权利也没有什么大欲望。另一方面呢,他这个布特哈乌拉贝勒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要做,努尔哈赤也不可能让他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的身边也一定安排了自己的人。所以洪匡每天带着手下们出门打猎游玩,觉得日子过得也挺滋润。正如孔子的瓶子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圣人孔子都赞成这样的生活,何况平凡人呢!
  可是,随着年龄逐渐增长,玩着玩着,洪匡觉得不太对劲,他开始发现所谓“布特哈乌拉贝勒”的权利也不过是在“王城”附近的山上打打猎、到水边网网渔而已。再远一点的地方,他都不能去。那些原先附属于乌拉的部落、甚至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其他成员根本就不服从他的命令。洪匡开始明白自己的“布特哈乌拉贝勒”与原先的“乌拉国王”并不是一回事,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一但明白了自己是努尔哈赤手中的一个玩偶,洪匡心里就不舒服了,权利欲和乌拉人叛逆的性格开始在他的身体里涌动。他要想办法夺回属于乌拉人的权利和领地,于是,洪匡暗中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行走在乌拉古城,我是为洪匡点赞的。我也很赞成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谁不希望后代比前代前更强呢!男子汉,血,总是热的,生天地之间,生则为人杰,何人不想有一番作为呢?死则为鬼雄,为何受他人所制。应该说,同为女真人,洪匡比努尔哈赤的后世---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强得多!
  站在白花点将台上,古城内便一览无余了;走下白花点将台,不远就是民居了。哪里是能是洪匡藏兵之所?哪里又是他练兵之处呢?在我的大脑的影像里,洪匡手执宝剑,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指挥他的军队操练本领,和他的参谋们指点着目光能及的江山。他要恢复乌拉往日的荣光。
  可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鼾睡吗?岂止鼾睡,醒来后还可能狠狠地咬你一口。用什么时候的眼光看,努尔哈赤对远在乌拉的洪匡都应该是不放心的。派遣到洪匡身边的探子时刻注意他的动静,经常有密报送给老汗王。洪匡偷偷练兵的事,自然逃不脱努尔哈赤的眼睛,于是努尔哈赤要出手了,他在等机会,机会就来了。
  有蒙古人赠送洪匡两匹良马,探子密告努尔哈赤。于是,老汗王派人前来索要,并因之派兵突袭,打败了洪匡。《海西女真乌拉哈萨虎贝勒家谱》记载此事:“布占泰八子洪匡袭爵布特哈乌拉贝勒,由于两匹良马同满洲皇帝冲突,阴历正月十七日被哨口(今乌拉街东南哨口渡口)渡江,洪匡战败,弃城北逃,涉水渡松花江,至哈达砬子山,登高嘹望,见乌拉城中火起因而自杀。”这是洪匡后人修订家谱中的记载。事件是否果真如此,史书上虽没有查到记载,但应该是可信的。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努尔哈赤似乎不能因为两匹马,就兴师动众千里之远来突袭洪匡,一定是他的密探得知了洪匡密谋反抗后金、企图恢复旧国乌拉的行动报告了老汗王。这是反叛,努尔哈赤如何能容许。别说是孙女婿,估计就是自己的亲姑爷、亲儿子也不行。老汗王知道不能养虎为患,若不灭了洪匡,让他得逞,其他部落再有效仿,后金的后院就不稳定了,这更影响他进攻明朝的大计。于是,后金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出兵突袭洪匡,乌拉城被攻克。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了。这一次,努尔哈赤再没有宽容乌拉人,焚毁乌拉城池,迁走百姓,逼洪匡自刎,并将参与此事者全部处决。洪匡的两个儿子及其家人也四散奔逃。
  据洪匡的后人、吉林省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师范大学满族文化研究所教授赵东升在《乌拉国简史》中记载:
  洪匡长子乌隆阿在洪匡自刎之际年仅七岁,被按巴巴得利(满语,大恩人之意)救出,改汉姓赵,隐姓埋名定居乌拉城外的锦州村(今属长春市九台区虻卡满族乡的锦州村)。多年以后,乌隆阿以同宗身份重新归入满泰(洪匡的伯父)第三子、正白旗满洲阿布泰佐领下。然而,当时的一些乌拉纳拉氏族人以其父曾起兵反叛,怕家族因此蒙祸为由,不令归入族谱,让他仍以赵为姓,但给了乌隆阿一本《纳拉氏族谱》为日后认祖归宗之凭证。乌隆阿隐居乡下生有十子,他们均在后来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充任牲丁,打渔、狩猎,成为普通百姓。乌隆阿之孙扎勒讷以披甲人身份从军征战三藩,立下战功,官至副都统;六世孙贵陛官至乌拉协领,战死后赠“振威将军”衔。其余子孙还有任骑都尉、云骑尉、佐领、翼领、骁骑校、领催等职,更多者为牲丁和披甲。
  洪匡的次子布他哈,乌拉城破之后被母亲带回后金的盛京,他的后人也不能姓那拉氏了,改姓讷,有不忘祖姓之意。
  关于洪匡的故事,官方版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没有记载,“《八旗通谱》无记,清史不载”,学者分析,此皆因他是清朝叛逆的缘故。
  布占泰的长子达尔汉不忘族事,于清初主持了乌拉亡国后第一次祭祖修谱活动,制订了《乌拉哈萨虎贝勒后辈档册》,创立了《满文谱图》,立下了家规,,传下了“祖宗佚事”。洪匡的故事,就是在《档册》中记载下来的。洪匡后人在家谱中记载“洪匡失国”,以其为末代乌拉贝勒。
  行走乌拉街,乌拉那拉氏经营、征战乌拉的这段历史不时闪现在我的脑海中,真是应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历史前行的大势谁也阻挡不了。滚滚松花江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威震东北、名满女真,在女真人发展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的乌拉国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面对乌拉故国破碎的山河,不仅让我想起岳飞的词,“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又有谁来“收拾旧山河”呢!此后数年,又有无数英雄侠士、文人墨客、皇族贵戚、地方大员、军事将领……来到乌拉这片土地、这个舞台上一个一个相继登场,演绎了一幕幕名垂史册的大剧,留下了一串串值得回味的故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