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张波转身
作品名称:街曲8090 作者:晓扇 发布时间:2016-06-12 18:37:42 字数:3304
“当然是心里话。”我依然嘴硬。
王涛笑道:“你的这个态度我能理解,关键是你现在和三锤子是势不两立呀!你要不要三锤子的钱是另外一回事,可话说回来,钱真是个好东西啊!”
岳辉道:“现在就是这样的社会,有权就有钱,有钱,人家有权的才买你的帐。你看,上学时,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你要是没有钱和权,那些把着大好河山的人连门都不让你进。”
岳辉这样一说,就让我想起了刚才在酒店里,秦德宽和魏辉两人聊到的出国话题。秦德宽说他在暑假里去了越南,魏辉说他最近到朝鲜去过一次,两人出国都是上面局里以某个名义组织的。
所以我就对岳辉说:“秦德宽和魏辉要不是单位一把手,他们能有机会公款出国吗?”
岳辉道:“那当然了,所以说有权好啊。你看三孔桥的班子成员每年都出去旅游两次,春天一次,冬天一次,三孔桥可是个穷乡,可领导们还是不缺钱花的。秦德宽和魏辉只是去了越南和朝鲜,咱们的书记和乡长可是去过欧洲和日本的呢,你们不知道吧?”
“要是小老百姓,平时能去一趟市里就很不容易了,出国,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我说。
“所以,你要不是官,那就得好好挣钱,钱是硬的,钞票是脸面,也是通行证。”王涛道,“抓紧挣钱,香港马上就要回归了,有了钱,才能去看咱们的‘东方之珠’呀!”
岳辉就哼起了《东方之珠》: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
唱了几句,岳辉将车速稍微放慢了些,他转过头问我和王涛:“听说去香港还得办证,那它回归了,是不是直接就能去了?”
“不清楚,那得等它回来再说。”王涛回道。
他们两人对话时,我又想起小时候。有次在街上看露天电影,那晚在正片之前还放一个纪录片,是关于香港的。当屏幕上出现了繁华的街市夜景,特别是看到如瀑布一般的霓虹时,整个电影场上的人都同时发出了一阵惊呼,那是羡慕和向往的惊呼。
正默念着香港,岳辉又开口了:“你看佟集的那个摇把,人家不仅去了欧美一些国家,还拿出一些钱去资助乡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你说那些当官的能不待见他吗?”
王涛便对岳辉说:“辉弟你跟乡长开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没想过从政吗?”
岳辉叹道:“从政,哪那么容易?人家正式人员都争得挤破头呢,哪显得着咱这个局外人。”
王涛道:“事在人为,没听说过,领导身边的人,一个秘书,一个司机,是最容易得到领导重用的。”
“我可不敢想这么多,能给领导开车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想多会头疼的。”岳辉道,“有时想,还不如自己干点事,不受气,也自由。”
顿了一会,岳辉又对我说:“一元,你开了个音像店,虽然收入不错,不愁吃不愁喝,但不能太满足现状了,你看三锤子店开得越来越红火,又听说他还想办个技术培训学校,你的能力并不比他差,你就心甘情愿落在他的后面?”
“那干什么好呢?咱这里又没有矿山什么的。”我说。
“非得有矿山才能发家?”岳辉道,“前段时间,我跟乡长到五义那里去,我看到那里板材发展得很厉害,几乎家家都做板材生意,有几个办厂都赚了大钱了。这两年,你们街南也已有人家开始搞板材了,你就不能在三孔桥搞个木材加木厂?”
听说要搞木材加工厂,我觉得有点像天方夜谭。“我哪有这个资本和技术?再说到哪去找场地?”我问岳辉。
岳辉笑道:“白手起家的不多了去了?没有钱才要想着去赚钱的。你可以借或贷款,没技术就去学,还有街东的那个农具厂,也就是铁木业社,现在不是闲着吗?”
“是的,我二姐夫以前就在那里上班的。”
“那你二姐夫现在干吗了?”岳辉问道。
“在五义街上的一家木材厂打工。”我说。
岳辉便道:“这不就行了?你二姐夫一定懂行,你也可以跟你二姐夫一块去打一段时间的工,了解是怎么回事了,然后就回来自己单干。事在人为,关键是你想不想干。”
“你这么有信心,你自己为什么不干?”我反问岳辉。
“你在抬杠了不是?你毕竟是街里人,能吃得开。我要是来办个厂,你们街坊还不得把我欺负死?”岳辉说完,嘿嘿笑了一阵。
“看你把我们街上人都想像成啥了。”我说。
王涛拍了下我的大腿,道:“辉弟说的有道理,你可以考虑考虑办厂的事。”
本来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的,他们这样一说,我有点心动,但又觉得将其变成现实,还是有点渺茫。
“本来是说出国,去香港的,怎么绕到办厂了?”我故意岔开话题道。
“你看,不办厂挣钱,怎么有资本出国去香港?”岳辉道。
回到家后,琢磨着岳辉给我说的建议,想到自己很可能因此起家,我竟有点小激动。
两天后,趁二姐夫在家,我就把办木材厂的想法说给他听。
二姐夫听到我的这个打算,也是觉得有些意外,他一脸严肃地对我说:“办个厂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有眼光,能吃苦,关键要会管理,投资也大,弄不好会血本无归的。”
“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跟你一块去五义打工,了解了解技术、行情什么的。”
二姐夫想了想,道:“这倒行,等我回去就给你问问,需要人再给你说。”
刚说完,二姐夫又问道:“你不是在水泥厂开车吗?那里的工资可比板材厂的高多了。”
这当然不能兼得。自我进水泥厂后,就发现厂子虽然规模不小,但几个负责人极为不团结,内部管理也非常混乱,工人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也都不高,一些人还通过各种渠道往外偷水泥。最要命的是,厂里的水泥质量不过硬,客户越来越少了。厂里的资金周转也越来越困难。
“眼见这厂子就要不行了,估计撑不了一年了。”我对二姐夫说,“所以我得及时给自己想好后路。”
二姐夫就道:“你先在那边干着吧,五义那边我给你留点意,你如果一不在水泥厂干了,我立即找人给你安排。叶倩快要生小二了,你先不要急于想着办厂的事。”
就先这样说定了。
香港回归一个多月后,我的儿子来到了人间。
叶倩为我生了个大胖小子,亲戚朋友都为我高兴。在喝满月酒那天,有亲戚问我:给孩取名了吗?我说:还没想好呢!
二姐夫就说:“香港回归不久生的,不如就叫‘港港’。”
我在心里试着叫了一声“港港”,感觉有点怪怪的,叶倩也说不怎么好听。但当时好多人在场,所以“港港”这名字竟一下子喊开了。后来,我们就没再给儿子取另外的小名。
来喝儿子满月酒的,除了之前有来往的亲朋,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光顾,让我感觉有些意外。
他就是张波。
虽然之前跟张波也比较熟识,但他一直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似的,除了看书,就是写文章,仿佛跟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而只有“文学”、“发表”、“创作”这些词语才能提起他的兴趣。
但到了现在,在他正值而立之年的时候,他好像想通了一些什么,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似乎发生了改变。因为,从去年年底开始,他就不窝在家里过那种闭门造车的生活了,他开始走出家门,开始与街坊邻居接触了。并且,他还主动到乡政府应聘,当起了宣传办的通讯报道员了。
那些红白喜事方面的人情来往,他也主动参与了。
你看,这次办儿子的满月酒,我虽然没有事先通知他,但他听说后,就跟着岳辉赶来了。
见到张波到来,我当然十分高兴。我在院门口,紧紧握着他的手,笑道:“咱们的大作家能大驾光临,我真是三生有幸,我儿子也一定会沾上你的才气!”
张波忙回道:“别拿你哥开玩笑了!我是看透了,写文章那是假,结婚生孩子那才是真。你看你都生两个了,我却连个婚都没结。”
“你以前是没空想结婚的事,现在想结,那还不容易?”我继续恭维他,“不是有个词叫郎才女貌吗?你根本不用愁,老婆会有的,儿子也会有的。”
“怎么,波哥,今天看到一元家这热闹的场景,你回去不得写篇报道?”岳辉斜着眼,笑问张波。
张波就做出要踢岳辉的架势,道:“等你结婚入洞房,我再去作现场报道吧。”
其实,我也曾在岳辉办公室看到张波发表在县报上的通讯报道,多是豆腐块文章,说三孔桥这儿好,那儿也好,领导有方,老百姓幸福。
还看过他在市报上发过的一篇长报道,是赞扬乡内的某个先进人物的。
“都是吹牛的买卖,张波写的那些百分之八十都是编的,真的,他没成大作家,太可惜了。”那天,岳辉见我在看张波发的报道,就这样对我说。
“我几乎天天在乡里,还不知都发生了什么事吗?”见我疑惑,岳辉又强调一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