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5)
作品名称:明兰湖 作者:安静的知了 发布时间:2016-05-12 11:00:49 字数:3275
本来在农中除了有一个大仓库和大水泥坪外,另外就只有一户人家了,那就是住在河背的易老二一家。大仓库和大水泥坪是给新庄岭上的人在农中农忙的时候存谷子晒谷子用的,至于易老二的家为何在农中则是因为他家养了一大群鸭子,他也就在河背靠近水坝那段地势有些高的地段建起一栋房子了,另外还有一个大大的鸭场在那里。所以,在以前,农中除了在农忙季节的时候,平时一般都是冷冷清清的了。而现在却突然就有几家人家了,渐渐的农中也就变得热闹起来了。从新庄岭上搬下去的首先是金秋、金明、金水家三兄弟,其次是新庄岭上比较有钱的永周叔家了,并且想在农中建房子的人也有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大伙儿都在暗地里筹划着如何在农中建房。一段时间里,农中那条大路两旁也就成了人们竞相兑换的农田了。
永联叔家的建房证,镇上已经批下来了。而在不久之后,二伯在大伯做生日酒的那天,喝了点酒之后也宣布明年要在农中建房子了。借着点酒劲,他描绘着他的来年宏图规划。他说他要把他家的房子建在他家的水塘边,也就是以前父亲和母亲他们挖山脚的土填的那一块地方。他说等他在那里建好房子以后,就把后边那一块土围起来,然后再在园子里种上一些橘子树,以后有事没事就躲在橘子树下乘凉钓鱼,再一渴了就从树上摘几个橘子来解解渴,那该是有多惬意啊。说着,他还煞有其事地对着酒桌上的大伯说:“哥,你那么大一片桔园,就弄些橘子树给我咯!”大伯连连应承着,其实内心是不舍的。但是他知道二伯酒后说起话来是不可信,难得作数的,所以也就答应了。大伯对他家门前的那片桔园可是看得重了,就像二伯看待他家的那块水塘一般。
不过对于大伙儿当初是怎么住在新庄岭上的,大家似乎各有各的说法。大伯说是搞农村公社的时候为了方便大家一起上工而建的这个地方,因为新庄岭旁边就有一条国道,而从新庄岭到国道只要下一个坡就到了;而年纪老一辈的显兵外公(表外公)却说这个新庄岭早在解放前就有了的,只是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家而已,所以并非是搞农场公社时特意建的。而我则更加偏向于显兵外公的说法。
有一次坐在坪地听奶奶讲故事的时候,我问起了奶奶,我问奶奶道:“为什么以前人们都要住到新庄岭上啊!”
“其实以前在农中也住了有家人的哦,只是后来才搬到新庄岭上去的!”
“哦,那是不是新庄岭建了之后人们才都搬上去住的呢?”
“不是哦,新庄岭可是在民国之前就有了的哦!”
“那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都要住到新庄岭上去呢?”我茫然地摇着头。
“因为那个时候呀,明兰河的水呀总是容易越过岸堤跑到明兰河两边的农田里来。一到发水的季节,整个明兰河两岸就变成一片汪洋大海了。”
“所有的农田都会被淹没了么?”我望着门前的农田惊叹地问道。简直不敢想象,门前所有的农田都被淹没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是的哦,全都会被淹没掉了哦,到处是水。所以呀,住在农中的一些散户人家呀都搬到新庄岭是去住了喽!”
“那会不会淹到我们家呀!”我有些担心地问道。
“会哟,若是碰上水发得大的一年,水淹过我们这坪地还要高很多呢!”
“那怎么办呀。”
“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就要搬到山上去住呀!”
“那现在人们为什么又要到农中去住,难道明兰河的水不会再涨到两边来了么?”
“不会了,自从呀,六几年南桥镇上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工程之后,就再也没有涨水到两边的农田里了。”
“兴修水利?”我不是很懂。
“是哦。以前的明兰河可不是这样的呢,以前的明兰河可是弯弯曲曲的在水田中绕走的,根本不是现在这样直直的哦。”奶奶跟我比划了一番之后说道,“那时候呀,人们把河道疏通了,挖直了,并且还修了水坝,在枯水的季节还可以储水。这样啊,明兰河的水就再也没有跨出河岸喽!”
“哦!”我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什么南桥以下的明兰河是直直的,而过了南桥再沿着河岸再往上走却是如此的弯弯曲曲了。
“并且呀,因为新修了水利,所以河背那边又开发出了一大片的农田了,现在河背麻土里那片农田那里下面本来可是河沙的哦。”
我惊讶地望着奶奶,不敢相信我们种稻谷的那些农田居然曾经是河流,而现在明兰河经过的地方曾经大多数地方又是农田。奶奶的故事总是无形之中让我明白了许多,却也总能给我带来新鲜之感,所以那个时候,对于奶奶的故事我总是听不厌的。不过,从此之后,我便确信了新庄岭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因为奶奶是村里最老的人,她说的话也最有权威了。
不过姑且不说新庄岭到底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了,但是人们都想着往农中搬去却是似乎成了一个大趋势了。那个年代,人们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的,那个时候人们把吃国家粮看做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事情。而新庄岭毕竟是在一座山上,离农田远,每年的农作也不是很方便,每次收割完还要用手推车一车一车的送到山上的家里,很是麻烦辛苦。并且山上晒谷的地方很少,人们打了稻谷之后往往只能够在农中的那个仓库前的大水泥坪里晒。水泥坪虽大,秋收的时候还好,可是在“双抢”的时候却依旧还是会有些忙不过来的。并且,“双抢”的时候正是夏日,那时候的天气也经常作怪,经常一到了傍晚的时候就会突然来一场暴雨,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人们经常会来及不收谷。那些勤快一点的人家还好,他们会提前观看天色,一旦发现天色有不对的苗头就会赶紧的跑到农中去,把稻谷收起来,收不赢了也可以用篷布搭好;而如果碰到那些有些懒散的人家,只要稍稍不注意,那些晒的谷子就会被淋个湿透。于是,谷子就这样,晒了又淋,淋了又晒,要是再遇上一些不上心的年轻人,有些收割后的稻谷就这样放在农中仓库里发了芽的都有。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又会想往农中搬了。
并且在那个年代,也似乎正处在一个交替变更的年代。经济也开始有了好转,而新庄岭上的那种土砖房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了。土砖房虽然夏天凉快,可到了冬天却也是很难捱的。而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都开始用红砖修建房屋了。
永连叔已经在新庄岭上烧了一窑的红砖了,并且烧得很好,一块块的红砖方方正正的,坚硬得很。新庄岭上的人都说很久没有见过烧得这么好的一窑砖了,而永连叔却连连的说只是运气好。永连叔烧窑的时候是杀了猪祭拜的,所以在永连叔烧窑的那几天一滴雨都没下,于是大伙儿说这可真是老天爷在帮他。其实只有永连叔自己知道,他杀猪主要还是想为建房子补贴一些钱。红砖烧好后,永连叔便一个人把红砖从窑子上卸下来,一层一层的码在了他家屋边上。大伙儿一下新庄岭从他家屋边经过的时候,看着那么一窑的好砖都会忍不住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双抢”一过,永联叔家就开始挖地基了。“双抢”过后,雨水相对来说又会少一点了,而白天的日子却也还是依旧很长。而那时的农村的人建房子是按照多少工算,而人们计算工的时间却也不是按照多少个小时,而是按照天算。这天白天长一点就做久一点,这日子要是短了,也就自然的会是少做点了。反正人们清晨过来开工,快天黑了下工,却不会去计较今天到底做了多少个小时,所以一般建房子也就是挑选在这个时候了。可挖地基却也是永连叔一个人挖的,他没有请人。金明用石粉给他打好地基线,他便自个挖起来了。
母亲在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看着在烈日底下挖地基的永连叔却也忍不住叹起气来,而坐在旁边的奶奶很是同情地说道:“永连这又是何苦呢?他家孩子也还小,完全可以再等些日子再建房子的嘛!”
“不过听作坊里的人讲,还不是为了那个女人。那个女人说如果永连建了房子她就会再回来的,也不晓得是不是真的。”母亲一边急急的扒着饭一边说道。她自从去作坊里做事之后,知道事情似乎就特别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作坊里的人。
“唉,人呐,都是为了挣那一口气,何必呢?”奶奶又叹息道,但是奶奶只字不提永连叔的那些亦真亦假的家事,奶奶是从来不去谈论人家是非的。
母亲自是也觉得无趣,急急吃了饭之后就又上作坊去了。
不过,不久之后,在一阵鞭炮声中,永连叔家的房子却也正在建了。永连叔家的房子就像那些“双抢”过后插下的秧苗一样,正在飞速的成长。不出多久,永连叔家的房子就已经看得到雏形了。就这样,站在坪地里望着农中的时候,那一片农田当中,又多竖起了一个小小的拳头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