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下)
作品名称:高三 作者:吴铭 发布时间:2016-04-02 20:25:45 字数:7374
到了周五,天纷纷扬扬下起雪来。早些时候,天还是暗暗的,明明已是七点多了,还像五点多些的模样。云压得很低,灰沉沉地,让人觉着压抑、烦闷。远处的山峰,早已不见了山顶。到了九点多些,便下起雪霰来。下在树叶上,下在雨篷上,下在玻璃上,噼啪作响。然后是干雪。一片片,从空中飘下来,似柳絮,似绒毛,漫天飞舞着。落在花瓣上,落在草叶间,落在窗台上,甚至从开着的窗户飘进教室来。开始时,雪融化了,但过不了多久,又层层叠叠地铺堆起来。有的学生,不再听课,只是定定地望着窗外。当老师停下讲课,加以提醒时,便有更多的学生注意起窗外飘飘洒洒地大雪来。一旦下课,就有学生冲出教室,去到花坛中,去到操场上,收集了雪块,开始打雪仗,甚至从楼下扔上二楼、三楼去。也有的带了雪球去到教室,拿一捧塞进某人的脖颈。于是,到处是欢笑声,到处是尖叫声。走廊上,教室里,到处是湿漉漉的。有的班主任严厉些,制止了本班学生的恶作剧;也有个别班级的学生并不太怕班主任或班主任不在的,仍然我行我素着。而许多学生,由于玩雪,弄湿了鞋子,唏嘘着喊冷。
雪一直下着,至于电线上都积了厚厚的一层。于是学校决定让通校生回家晚自习。可是在五点多钟的时候,学校的电灯一下子全灭了。此时,天已经很暗了,在教室里根本就不能看书,学生们都叫嚷起来。因为还没上课,有的就又跑出去玩雪,有的则坐在那儿聊天,也有的去商店买了蜡烛,就着烛光学习。过了二十多分钟,书记叫值周领导通知各位坐班老师,由于树枝被雪压断了,落下的枝桠又扯断了电线,今天不再有电,要求学生去买蜡烛;再者,晚自习只上两节课。
这天轮着周二的老师晚自习,上课铃响后,覃思去了教室。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学习,红红的蜡烛,映红了他们的脸庞,昏暗的教室在烛光的黄晕中有了别样的韵味。
坐在讲台上,点上蜡烛,他看着书。然而,天是寒冷的,就着蜡烛的红晕,他却看不进一个字去。他想起了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雨雪,能饮一杯无?”而今,已是大雪纷飞了,要是与一老友,就着烛光,围着红泥小火炉,聊着人生畅事,品一品新醅酒,岂不是人生快事?看着窗外,除了屋顶,树梢有些许的暗白之外,到处黑乎乎的一片。再看屋内,几个同学也正看着他,他便笑道:“这么冷的天,坐在教室,不看书,又待怎的?”
“这么冷的天,怎么看得进书呢?”有人反问道。
“要是能坐在被窝,看看电视,该有多好!”又一个笑道。
“我也想呀?可谁叫我运气不好,轮着了晚自习?又是谁叫你们运气不好,现在还在读书呢?”
“要是世界末日那天死了,就不用挨冻了。”江民说。于是大家都笑了。
“大家都觉着无聊是吧?今天晚自习,就两节课,我们做游戏怎样?”
“做什么游戏?”
“我们背诵有关雪的名诗名句。”
“还不是与学习有关?也叫游戏!”
“谁说游戏就一定与学习无关了?不过,既然不喜欢,继续晚自习吧!”
“不,不,不!老师,我们愿意背诵。不愿背的,就让他学习好了。”丁姿艳嚷着。同时,也有几个学生附和她。
“那么,你先带个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还要接着往下背,覃思便叫道:“好了,停!停!”于是,一个叫婷婷的女生站了起来。大家都停住,看着婷婷,又看看覃思。覃思扑哧一声笑了。“其实,婷婷,我并没叫你。我的意思是让大家静一下。”大家就笑起来。“你既然站起来了,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刚才,大家背的,只是有关雪的诗句,却没一句是正面描写雪的。你能背一句或一首吗?要正面写雪的。”
婷婷站着,想了一会,背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也有一首,老师!”王嘉说道。
“你说吧。”
“《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在他背诵的同时,同学们都跟着背起来,声音整齐而且响亮。待结束了,又有接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夸张。”
“写出了什么?”
“雪之大。”
“对。还有其它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那人还想背下去,覃思阻止了。“刚才,‘燕山雪花大如席’,我们说运用了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之大,那么,你背的这几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
“第二句比喻,正面描写雪下得大,第三句是侧面烘托。”
“很不错。那么第一句呢?”
那位同学挠挠后脑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渲染氛围,也是从侧面来描写雪下得大。”有人补充道。
“对,渲染氛围。”
“老师,我有一首写梅的,但我觉得也写到了雪。”
“梅大都是冬天开的,天之冷,正衬托出了梅的耐寒与高洁。所以,古人常用梅来自比,比喻自己面对恶劣的社会环境而不改变节操,比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当然,毛主席觉得陆游的词过分伤感消极,写了反其意而作的《卜算子﹒咏梅》(风雪送春归)。婷婷,你把你那首写梅的诗,背来听听。”
“《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老师,我也想起了一道咏梅诗。《早梅》张渚: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我也有一首咏梅的。”王嘉叫道,随后就背着:“《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经常考到。王嘉,我问你,这首诗写梅雪争春,作者在这里作了辩证的看法,由此来写人、写物。你认为他写的是每个人或物都有优点,还是都有缺点?”
“优点。”“缺点。”大家激烈地争论起来。
“仔细想想!分析诗词是从原文来找答案的,而不是比谁叫得响!”
大家就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有人说道:“我觉得写人或物都有缺点。”
“从哪儿看出来?”
“‘逊’,‘输’,二字。这里讲得都是前面的不如后面的。”
“有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吗?”见没人提出反对,覃思便说:“他的分析是正确的。从逊、输二字可以看出。其实,这首诗也劝我们,不要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相比。人无完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都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我们得学会谦虚。刚才,我们讲得是正面写雪,白居易有一首诗,题目叫《夜雪》,却从侧面写出了雪的大,夜的寒冷。原诗是这样的:‘已讶衾枕寒,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衾枕寒’,‘窗户明’,‘折竹声’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的大。同学们,先前我们说得都是诗词,那么其他文体有没有写雪的?”
“《湖心亭赏雪》,张岱的。”
“会背吗?”覃思看着丁姿艳,鼓励着。
“初中学的,忘了。”
“其他同学呢?”见没人回答,他就说道,“关于写雪的那句,我起个头,会的跟着我背。‘雾淞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慢慢地有人跟着他一道背着,“‘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还有吗?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
“《祝福》中有大段大段关于雪的描写,既写出了冬天的寒冷,又写出了人世的炎凉。”
“《林海雪原》《雪山飞狐》都以雪作背景。”
“还有《红楼梦》中,宝玉踏雪寻梅的那一段。那里写妙玉在栊翠庵中种了梅花,下大雪的时候,梅花开了,那些梅花如胭脂一般,映着白雪,寒香扑鼻,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记得《水浒传》中也有一回描写雪的……”王嘉正说着的时候,下课时间到了。覃思问要不要下课。大家正说到兴头上,说不下课也没关系,要上厕所的可以自行解决。于是,王嘉便接下去。“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特别传神。‘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就写出了雪之大。而且,没有雪,林冲就不会去买酒;没有雪,林冲就不会躲入山神庙;没有雪,草料棚就不会倒塌;草料棚不倒塌,陆谦他们就会知道林冲不在草料棚内。在这里,雪是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它俨然成了书中的一个角色了。还有,后来,草料棚起火了,火光映着皑皑白雪,想想那场景就觉得悲壮!”
听了王嘉的分析,大家都鼓起掌来,王嘉很是得意。
“老师,我还知道一个与雪有关的人物,名字叫雪球。”听了江民的话,大家都笑了。于是有人接道:“我还知道有一个人叫雪花。”又一个道:“在《济公活佛》中还有雪儿。”
“好了,大家先别议论。我们听江民说说,他知道的那个雪球,是否与雪有关。”
在他的鼓励下,江民站了起来。“我看过一篇童话,书名叫《动物农场》,里面有一只猪就叫雪球。他聪明,勇敢,而且有远见,可惜后来被另一只猪拿破仑给赶走了。”
“这与雪无关呀?”
“我也觉得与雪无关。不过,江民还算有知识的,他知道《动物农场》,我们班还有谁知道?”覃思看看大家,没有人反应。这时,他发现,门口站了许多别班的同学,有的甚至进教室来了。“其实,《动物农场》虽然以动物为主角,但它不应算是童话,它是一部政治小说,作者是英国作家奥威尔,他还写过一部反乌托邦名作《1984》。”
说到这儿的时候,值周老师在楼下吹响了哨子,那意味着上课了。站在门口的学生便陆续离去,只留下了一班的俞烟和梅青青,还有其他两位同学。覃思就叫她们上课去。
“覃老师,我们想在这儿听一会儿,反正回教室也没坐班老师。”俞烟说。
覃思同意了,然后问同学们,除了文学,在其他艺术作品中有没有反映雪的。
“音乐上有描写雪的。”
“还有绘画。”
“那么,我们先说音乐吧。有哪些?”
“《2002年的第一场雪》。”
“许嵩的《断桥残雪》。”
“周杰伦的《发如雪》。”
“《发如雪》写雪吗?”
“不是,是写因为爱而白了头。”
“对,不写雪。”
“《白毛女》中的《北风吹》写雪,《洪湖赤卫队》插曲《看天下劳苦人民得解放》中,也写到了雪。‘南霸天,丧天良,霸走田地,抢占茅房,把我的爹娘逼到那洪湖上。’”丁姿艳说着说着就唱了起来。“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数九寒冬北风狂。那天大雪纷纷下,没有钱,泪汪汪,撕块破被做衣裳。湖上北风呼呼地响,舱内雪花白茫茫。”唱罢,她停了下来。
“不唱了?”
“挺好听的。”
“不唱也好,我觉得怪冷的。”有人说道,于是大家又笑起来。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有一首也写到了雪,有人知道吗?”见没人回答,覃思接下去问道:“那么,下里巴人的反义词是什么?”
“阳春白雪。”
“对,阳春白雪,十大名曲中有一支就叫《阳春白雪》。这支曲子分两个部分。一为《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骀荡的意思;一为《白雪》,写白雪高洁,翠竹挺拔之意。好了,除了音乐,我们再来看看绘画。大家知道王维是山水诗人,但是,苏轼曾评价过他,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说明,王维善画,他的画中也充满了诗意。他曾经画过一幅《雪中芭蕉》。他在皑皑白雪中,画了一株翠绿的芭蕉。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颇有争议,有人知道为什么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不出所以然来。
覃思提醒说:“你们再仔细想想,画面是一株叶儿肥大的芭蕉,背景是皑皑白雪。”
“老师,我知道了。芭蕉是热带植物,一般来说,那是不下雪的地方。当然,我们这儿也有芭蕉,这是后人移植的。而且,到了下雪的时候,芭蕉已经枯萎了,不再碧绿。”这是俞烟说的,大家都转过头去,她不免红了脸。
“对,雪与芭蕉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很多人认为王维画的不真实。不过,我想,绘画与音乐、文学一样,都是表达思想的。王维这么画,他追求的也许不是真实,而是某种意境。还有,南宋时,有个名僧叫马远,他画画取景时,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用一角或半边来表现广阔的画面,大家都叫他‘马一角’。他有一幅画叫《秋江渔隐图》。画的是一个老渔翁,怀抱木浆,蜷伏在船头,酣睡。小船边上的芦苇丛中,几枝将枯未枯的芦苇轻轻摇摆,秋风萧索,微波粼粼,渲染出了一片静谧的秋意。他还有一幅画,叫《寒江独钓图》。从这幅画的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柳宗元的《江雪》。”有人说道,于是大家就背诵起来。背毕,覃思叫站在后面的梅青青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境描写一下。这毕竟不是自己教室,何况梅青青又有些胆小,她就犹豫着。“不怕的,说吧。”
梅青青只好说道:“到处是白茫茫的,一个渔翁坐在船上,在江上钓鱼。”
“应该是一只小船,渔翁穿着簔衣,戴着笠帽。”王嘉补充道。
“怎样的一只小船?”
“木船,那木头颜色已经暗淡了;而且,有篷。”
“还有,到处白茫茫是对的,但应该有山的影子,只是山上覆盖着雪罢了。”
“也应该有树。”
“再者,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没有鸟兽的声音,也没有人声,甚至连风声也没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最后,覃思叫俞烟给总结一下。“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扁舟,一个穿着簔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独自在江心垂钓。山上、树上堆满了积雪,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此时,万籁俱寂。这首诗体现了渔翁孤高,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俞烟说。
听了她的分析,大家又鼓起掌来。待掌声停了,覃思问道:“那么,你们认为马远会怎么画这幅画?”
“画上山、树、水、船、人,再就是一片水域。”
“我不作说明,先给大家看看这幅画吧。”说罢,打开手机,开始搜索,然后,他让大家传着看。看过之后,他说道:“这幅画与我们想象的不一样,画面四周不着墨迹,只在船边勾勒出淡淡的水波,让人想到的却是江面的空旷渺远,突出了‘独’字。现在,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马一角’了吧?只是,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这幅画被侵略者掠走了,以至于流失海外。现在,收藏于日本东京美术馆。”听了他的话,大家不免唏嘘感叹一番。然后,覃思又提到了关于雪的典故,如程门立雪、囊荧映雪、咏絮才等等。正说着,听到有人叫他,见是书记,便对学生说好好看书,或者回味一下关于雪的诗词典故音乐绘画等等,就走出教室去。俞烟她们也回了自己教室。
“今天你值日?”
“嗯。刚才你在讲什么,这么兴奋?”
“下雪么,讲了些关于雪的诗文之类的东西。”
“晚自习结束后回家吗?”
“你知道我平时都不回家的。”
“今天停电,在学校能干什么?坐我车回去吧,下课后,我等你。”
“不了,要是雪大的话,明天早读就赶不上了。”
“那随你。”
“上次你说的那个关于幸福教育的课题做好了?”
“已经邮寄出去了。近段时间,一直在想编一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你能不能帮我?”
“编书?恐怕不行。何况,关于家教,我什么经验也没呢。”
“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难。自己写一半,选几篇名家名篇,再参考其他文献整理一些,弄个十几万字,就成了。”
“我想我真的不行。再说,我从来没想过这方面的事。”
“你先别拒绝,还是考虑考虑吧。”
“那……也行。”正说着时,慧萍从楼梯上来,见着他们,便过来打招呼。
“今天你不坐班,怎么没回去?”
“有点儿事,给耽搁了,马上就回。白天的时候,见梅青青穿得单薄,问她,她说都这样过冬的。今天比往日冷多了,宿舍里正好有一件半旧的羽绒衣,我拿来给她暂时穿一下;顺便带一盒感康给潘恩,他好像感冒了。”
“真难为你了。”
“班主任么,有什么办法呢?”
慧萍笑着,朝教室走去。进了教室,见没老师坐班,问是谁,学生答是涂老师。她心中有些不快,又见几个学生在聊天,就不免生起气来,叫那几个学生站着。她一边把衣服和感冒药分别给了梅青青和潘恩,一边说道:“今天停电,又没老师,你们就当放假了?平时怎么教你们的?没老师要与有老师一样,怎一点自觉性都没?就这么一两节课都控制不了,以后还能做什么?三天后就期末考试了,居然还有心情聊天!”她顿了顿,又说道。“明天不晨炼,仅管下雪,你们都别偷懒,6:40仍然要到教室的。俞烟,你作好登记。”说完,她气冲冲地出了教室。见书记仍站在走廊上,就过去。“书记,你看看,今天这种特殊情况,涂丛却不来晚自习!要是我们班真的出了事,你说怎么办?”
“他生病了还是请假了?”
“我不知道。”慧萍说。
“应该不会吧?吃晚饭时,我还见他来着,而且高高兴兴的。”
“那我打电话问问。”书记拨通了涂丛的电话。“你在哪儿?”
“学校。”
“晚自习怎么不来坐班?”
对方并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二三十秒,才回道:“我肚子不舒服,就没去了。”
“你不会向值周领导请假呀?”
“当时,肚子痛得厉害,就忘了。”对方断断续续地说着。“对不起,书记,下次我一定记着。”
“他骗人!”慧萍生气道。
“你也别生气了,怒伤肝,我明天好好批评批评他。”
“扶不起的阿斗!批评又有什么用?”
“最起码他下次不会了。”
“我看不见得!”见他们两人都不说话,慧萍便自言自语道,“真的,为这种人生气不值得!我还是回去吧。”说罢,顾自下楼去。
“路上小心点!”书记说着,见她下了楼,又问覃思。“这几天,莫老师怎么样?”
“一直不高兴。”
“那天,那位家长真的找了校长。孙校长好说歹说才把他劝走,他还说要找教委。明天,我得找莫老师谈谈。”
“那家长真不讲理,我觉得他简直就是无赖!”
“我们是老师,各种各样的人都会碰到的。”
第二天,他找了莫平,劝他别把这事放在心上,一来影响了工作,更重要的是别影响了自己的健康。莫平说,江父要找教委尽管找去好了,这个学期已经结束,下个学期,让他叫教委把他儿子换别班去,自己不会再要他了。
当时,艾学兵也在,就劝莫平算了。寒假过后,只三个月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但莫平不答应。
28、29两天高三期末考试,由于高一高二期末考试时间为1月30日到2月1日三天,这段时间高三便按功课表上课。同时,学校决定,2月2—5日,为高三补课时间。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然而高三老师仍然十分不悦。想想,一则天气寒冷;二则2月2日已是腊月22了,25即是小年夜(遂阳风俗,小年不是腊月二十三,而是二十五),且不说老师,就是学生怎么有心思上课?若无心上课,补课也就无济于事。然而,学校的决定,谁也不能更改,牢骚之余,仍得备课,上课,与平时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