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寒梅》刘鹏云、刘中蔚>第八章 豆饼和小虾

第八章 豆饼和小虾

作品名称:《寒梅》刘鹏云、刘中蔚      作者:猪不戒      发布时间:2016-03-09 10:13:55      字数:3848

  父亲因过于辛苦劳累,体力消耗过大而常常感到饥饿难耐,在这种生活条件下,我们一家一年到头从未吃过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就连鸡蛋这种食物对我们家来说也从来不敢问津!得知附近有一家养猪的需要买些猪草,母亲只好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打猪草卖给养猪的人家弥补家用。姐姐也利用放学和放假时间帮助母亲去打猪草。房东女主人出于同情跟母亲说:“你家实在太苦了,要不然都去做点豆饼卖吧!”母亲十分感激。我们一家也十分高兴!这位善良的房东己尽了她最大的能力来帮助我们一家,多么感人肺腑的穷帮穷啊!我们一家都忘不了她那慈悯的滴水之恩。
  母亲决定开始做豆饼。我这时已有13岁左右,多少有点力气,我们姐弟俩不忍心让母亲受这份苦,因为母亲身体实在太差了,最后我和姐姐决定由我们俩来承担起做豆饼的事。
  我每天放完学赶紧烧火做饭,同时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姐姐还是去打猪草。做饭很简单,一大锅水放上少量的米,煮粥而已。因时常没钱买菜,常常是放点盐到粥中就是一餐饭,即便是有菜,也没有油(供应量太少,根本不够吃)。菜也是在菜场买最便宜的菜,没有钱的时候,就只能去捡被别人丢弃的烂菜叶,作为家中的“下饭菜”。
  每天吃完晚饭,睡到半夜时一二点时,姐姐便轻轻把我叫醒,我们一起起来做豆饼。我首先拿出早已泡好的绿豆和米,一只手不停地推转磨盘,一只手时不时地往小石磨的漏孔里放豆和米,因为磨小,这种工作往往要干上一、二个时辰。姐姐那边则用柴生火,然后再用父亲在外面捡来的小煤块,尽快把炉灶烧起,我们俩各司其职。当姐姐把炉灶烧起后,我这边正好已磨出部分豆浆,姐姐便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烤豆饼,一直烤到天明。我却能在磨完豆米浆的情况下,再爬回到床上去眯一会儿。当时姐姐与同龄人家的女孩比,确实是让父母倍感辛酸而又心痛!
  豆饼做好,母亲一早便把豆饼拿到市场上去卖,我们姐弟三个就去上学。在那段日子里,我老是嗜睡犯困,经常上课打瞌睡。姐姐则比我睡的更少,可想而知为了这个家,姐姐何等辛苦!可是她从来没说过半句困和累。姐姐心里装着整个家的苦难,像二哥一样把劳累困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父亲终日默默无语,加之日夜奔波,早出晚归上山砍柴(砍柴来回七八十里路,父亲通常下半夜一、二点钟就要出门,否则傍晚赶不到家),父亲的身体也因为缺乏营养而每况愈下。
  父亲看着一家大小都面黄肌瘦,内心非常痛苦。为了能给大家补充点营养,他不知从什么地方买来一些细麻线,砍柴回来就织起了渔网。几天后,网织好了,父亲再用竹片围绕成一个圈,用铁丝把渔网开口的部分扎在竹圈上,就做成一个捞鱼的工具。父亲便带着他制作的渔具兴冲冲地走出了家门,几个小时后,父亲捞回来好几斤小虾!一家人当时高兴极了,终于吃上了荤腥之食物!而且没花一文钱,就解决了营养和菜的问题。我们全家大小都十分佩服父亲的聪明和智慧。
  自发现这个求生秘密之后,父亲上山砍柴之时,我也会去捞小虾。
  蕻菜塘有很多水田和鱼塘,鱼塘岸边长满杂草,一直垂延到水里。那是小鱼虾生长和藏身最好的地方,只要把手上的小网慢慢地往塘边的水草深处一放,每次便可捞上足有一、二两重的小虾,而且每次去都能捞到很多,多的时候还可拿到街上去卖。虽然在当时这种小虾很少人会去吃,老天爷却把这种只只味道鲜美的小虾像救难的小精灵似的赐于我们苦难的一家。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自打有虾吃,有了豆饼卖,家中生活比以前稍微有所改善,我们一家人的身体状况也稍有好转!那时我们一家稍松了一口气。感谢老天,感谢老房东,感激父亲!更感谢小魚虾!
  可是好景总是不长,我和父亲经常性的去塘边捞小虾,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和不满,他们禁止我们再去捕捞,把我们的小网也给没收了,那种不花钱的美味营养食物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我们又回到了没有“荤”吃的日子里。
  那时我读五年级,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可是我仍然吃不饱饭,整天感到饥饿难忍,尤其是冬天漫长的夜里,常常是饥肠辘辘地挨到天亮。我、二哥及弟弟三人共睡一张床,三人仅盖一床没有被罩的老棉花被,贴身床面只是一张又硬又冷的破席而已。因人多被小,睡着就根本不敢动,三个人直挺挺地紧挤着躺到天亮,谁要是动一下,就会让别人盖不到被子(正因那时练就了这种睡功,至今仍然可以像具死尸一样一动不动地一觉睡到天亮)。另外更主要一点的是二哥绝不允许我和弟弟睡觉时动来动去,故而基本功练的更加扎实。
  第二年,母亲不知哪里弄来几斤棉花,可能是准备用来做棉袄棉鞋什么的。我和弟弟因为长期饥饿不饱,又时常听到街外有“可有破布子烂棉花卖的”叫喊声。出于无知,两人最后决定偷一点棉花卖给收破烂的。
  赣州有一种小吃很有名,叫豆巴子,是用米浆和豌豆油炸出来的小园饼,又香又脆。在那个年代吃不起肉的人家,用来下饭是常事,当零食吃那更是一桩美事。自从父亲出事后,我们就没有吃过了。有时走在放学的路上,看到别人吃这种东西或闻到这种香味儿时,便早已垂涎三尺。
  我和弟弟终于用偷卖的棉花换来了这种美食。我们放在嘴边轻轻地、一点点儿地咬,慢慢的嚼,根本不敢大口吃完,想让这种香气四溢的味道尽可能在口中延长,达到最理想最彻底的味觉享受。尝到了甜头,过了段时间,我和弟弟嘴巴又痒痒了,而且母亲并没有发现棉花少了(有谁有这闲情逸致看守这点棉花呢,何况母亲对一向懂事听话的儿女是毫无防备心的)。在这种“有利条件和时机”的情况下,我和弟弟又把剩下的棉花给卖了,并再次享受了豆巴子的美味。后来,母亲知道棉花没有了之后,也许也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但也从未提及此事。
  我们家平日基本上是我做饭,因为粮食供应少,成年人每人每月26斤,平均每人每天不到一斤米,因而早饭就免了,全家都是饿着肚子各自去做事。中午,一口大锅放满水,再放上规定的米量,煮到八九成熟时,捞起大部分盛到另一只锅里暂放。余下的锅里的就熬成一大锅粥,留待当晚餐。再用熬粥后灶里剩下的火炭,把先前捞起来未熟透的米焖熟成饭。因老是感觉饿,吃不饱,我也不知那时的道德品质和人性哪去了,鬼使神差地,每天就用一只稍大而且没有手把的破瓷口盅把没熟的饭装在里面,然后偷偷地藏在泥灶的后面,用一块砖盖着,待晚饭后拿出来,和弟弟溜到街上你一口我一口的,把这半生的饭给吃了。懂事后心里为这事一直愧疚不已!这件事我一直隐藏在心里,而且当时一直也未被家人发现,或许,家人早已发现了,也都装作不知。唉!都是因为那个贫穷饥饿的年代才会干出这些“没人性”的荒唐事,想起就觉得愧疚对不起家人。
  
  13.恩师难忘
  在从南昌劳教农场回来进了私立学校和平路小学后的一次十月国庆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学校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准备好白衬衫蓝裤子参加游行活动,不但我要弟弟也还要,回家告诉母亲后使母亲着实犯难了。从现在来看是件易事件,但那时确实是件难以解决的大事,一套都无法解决,何况两套。
  在学校一听到老师宣布此事,我就在心里纠结不安。一家的温饱都保证不了,就自己和弟弟现在身上所穿的都是白天穿晚上洗,这是夏天的事,现在已是九月,天气已开始转凉,唯一的一身破烂还加补丁的衣服已穿了很久且很脏,尚若晚上拿去洗第二天根本就干不了,就怎么拧也无济于事,何况像我们所穿的是已快要霉烂的衣服,在洗时都不敢过分用力,岂能用手死拧?以往洗过一次均出现过这两种情况,发现衣服到处破了,更无法穿,只好又去补。第二天也只好湿的穿在身上,天气不太冷倒无所谓,冬天就难受了,不是穿着暖而是穿着冷,越穿越冷,甚至牙齿都会不由自主的咯咯抖动起来。像这样的事多年来我已经历的太多了,我也很有这方面经验和教训,因此我从小就两腿经常疼痛,一直拖到进剧团在广东演出时遇到一位街上卖药的费尽周折感动于他方才治好。这些事我也从来不告诉母亲,免于母亲为难和难受。
  第二天就是国庆节,我和弟弟仍然没有去参加游行活动的“行头”白衬衣蓝裤子。自母亲知道这事之后一直在想办法,是在是无计可施,只好去向四处凡是认为可以开口的熟人和亲戚去借,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徒劳而返,我们母子三人已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唉,当时真是“一文难倒英雄汉”!我们又不好是因为没有这看来很简单的一两件衣服没有向老师说明而不去。当时实在是左右为难了……在“紧要关头”我们兄弟俩只好羞怯地向老师请假。
  我的班主任老师范英倫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好老师,他很年轻跟大哥年纪差不多。他是我的第一位恩师,他听明白后很是同情,下午就设法送来两件白衬衣和两条裤子,虽说不太合身大了些,也不是新的,却一眼能看出是他自己的衣服,因为老师个子并不高。当时老师温情的说了句:“凑合着穿吧,以后也不用还给我了,没什么好,就送你兄弟俩穿吧。”我一句话也没说,含泪点头默默地敬了个恭。
  我的老师平时对我的学习一直也很关照,我的学习成绩也向来很好,记得我为了节省作业本总是把字写得又小又密,也许老师知道和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的意思,从来没有说过我。而且在每次的测验和考试时一旦我做完交卷,老师就开始在课堂现场批改打分,我总是能第一个及时知道我的成绩。在平时的作业本上也经常能看到老师很多好的评语和鼓励。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也总是第一第二,这都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像大哥一样的好老师。
  自从我在老师所教的毕业班顺利考上初中离开他后,我就一天也没有忘记他,因为我一直坎坷奔波,只是在后来下海时急忙忙拜见了老师一次,老师早己是赣州二中的副校长,而后一直到我退休五十才经常去看望他,并请老师到我在沙河新建家做客好好地敬谢老师,老师也为我能“混”到这个地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