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连载】芳草萋萋(一一三)
作品名称:烟雨春晓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1-10-25 06:25:53 字数:5275
第一一三章 烟雨迷惘的前途
有一天,王忠到镇上买农具,顺便来到了单位,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来了。王忠看到夏之阳独自一人坐在司磅房里,默默地念叨着:“王旁青头戋五一,土士二干十寸雨……”
“你在读什么?像念经似的?”王忠笑着说,“你也真能守得住,单位都到这地步了,你也不想想办法,找个挣钱的门路,人不能在一树上吊死啊?”
夏之阳合上书本,笑笑说:“只要单位没有关门,我就不能走。再说,我能到哪里去呢?”想到将来,夏之阳的心头也布满乌云。
“现在做生意可真不易。刚才我在街上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买东西的人不如卖东西的人多。”王忠摇摇头说,“现在到处都是下岗的工人,挣点钱真不容易。听说你考上了成人大学,毕业后能分配到工作吗?”
“不能,国家只是承认学历,不会包分配的。”夏之阳苦笑着说。
“那你学习有什么用?又花钱又浪费时间。”王忠不解地问。夏之阳笑了笑,他没有向王忠说自己的爱好和理想,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让心中的梦想成真,他会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再说,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愁苦和烦忧,只有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他才感到幸福,感到心灵净化后的陶醉。
“反正闲着也是无聊,没有事情做看看书消磨时间吧。”夏之阳淡淡地说,“如果将来取得了大专文凭,也许找其他的工作更容易些。”
“这个社会,有能力的挣大钱,没有能力的活该受穷。”王忠说,“你学习结束了,多少也算一个大专毕业吧?”
“国家虽然承认学历,但是社会上却看不起成人教育的文凭。”夏之阳低调地说。其实能坐在教室听中文系的老师讲课,学习最感兴趣的知识,夏之阳觉得那是最幸福的事。夏之阳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无论是听课还是做作业,他比所有的同学都认真。他从不认为成人学习就可以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相反,只有付出比学校的学生更多的努力,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家人。
每次到县里学习,夏之阳都会到哥哥家去。最让夏之阳高兴的是,哥哥有时会把他带到职业学校的电教室。电教室里有一排排电脑,看着别人熟练地操作电脑,他真是羡慕死了。好容易得到一台机器,哥哥帮他打开后,夏之阳却不会用。虽然他也读了一些电脑操作的基础知识,可真的坐在电脑前,他又不知所措。
“这是编辑文章用的软件。”哥哥打开了一个窗口,对夏之阳说,“你可以用拼音输入汉字,也可以用五笔字型法输入。你输入的文章可以保存在电脑里,也可以存在软盘里带走,甚至还可以打印出来……你看,可以随意插入,修改,复制,写文章真是太方便了。现在有些作家都在用电脑进行文学创作呢。”
“真是太神奇了。”夏之阳感叹着。
在夏之阳不远处,有一位学生正飞快地敲击着键盘,电脑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行行汉字,夏之阳都看呆了。他虽然会拼音,却与键盘上的那些大写的字母怎么也对不上号。他也会背诵五笔输入法口诀,却不会拆字。夏之阳胡乱地操作了一会,就让给了别人。可他心里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电脑操作,学会用电脑编辑文章。将来有条件用电脑进行写作,整理文章,那一定会事半功倍。
单位的生存举步维艰,工人们聚在一起时,谈起未来的生活,都忧心忡忡。领导们也发愁,出路何在?公司领导开会研究了一个多月,出台了一项政策,那就是实行全员持股,集资进煤,按股分红。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促进营业额的不断上升。但是,政策一公布后,工人们议论纷纷,谁也不愿意掏钱,他们都对单位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工人的思维中,都是从单位里领钱,现在要从自己的腰包向外掏钱,这个弯他们怎么也转不过来。
“就凭现在的经营状况,我们掏钱进煤还不是打水漂?再说了,就是赚了钱也填不上那么多的无底洞。公司要提成,设备、厂房要折旧费,工商局要税,环保要钱……七去八去,还有我们工人的吗?就是下岗,我也不掏一分钱!”在讨论会上,刘小芳坦率地说,“现在我们与私人煤球厂比,没有一点优势了,而负担却比私人企业重几倍,怎么干下去?”
“不能这样说。”李站长打断她的话,“我们毕竟是集体单位,还是有优势的,比如进煤渠道,场地设备等。再说,我们工人的素质也远远超过私人。”
“素质能当饭吃吗?在市场经济中,素质一钱不值。”赵勇说,“现在要会钻营,会投机取巧,甚至要不择手段的去坑蒙拐骗才能挣到大钱,一本正经做生意的人会饿死的。”
“市场经济不正规时也许会这样。”夏之阳说,“可是,从长远看,要生活的好,还是要凭实力,凭信誉生存。”
“现在的市场经济正规?”刘小芳轻蔑地看了一眼夏之阳说,“胆子大的人能撑死,胆子小的人能饿死。你看看我们这个小镇的状况,乱得像苘一样,有什么正规可言!”
“好了,大家不要扯得太远了,大家还是说说集资的事吧。”李站长说。
“谁想拿钱谁拿好了,反正我是不拿一分钱。如果让我下岗,或者停薪留职,我马上就走人。”刘小芳明确地表态。
“我们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钱拿?”杨义也为难地说。他在家里干了一个多月的生意,又黑又瘦,听说挣的钱还不够吃饭的。今天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又把他叫了过来。
工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半天,最后一致表示,不愿入股集资。
李站长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我尊重大家的意见,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我也没有办法,我们只有这样混下去了。”
混?谁想这样混下去?生活的压力像一个恶魔,折磨着每一位职工。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就像被社会无情地抛弃了。他们也是曾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现在他们被领导一脚踢开,面对茫茫的社会不知所措,谁又会同情他们呢。
公司集资入股的决定,遭到全县二百多名职工的一致抵制,领导只有放弃了这项政策。
城镇居民生活用煤供应取消后,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半年后,只有县城煤球厂和曹马集两个经营点艰难地维持着营业状态,其他七个经营处挣扎了几个月,相继关门倒闭。工人们就像没有娘的孩子,只好自投门路,各奔东西。
其实,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成熟而完美的企业体制,在改革开放转型后,完全可以凭借雄厚的资金,完善的设备,以及多年打下的市场基础,在市场的大潮中继续发展,壮大。但是,事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在转型后,就像一下子失去灵魂的巨人,轰然倒地。国营企业迅速垮台的基本原因,大多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没有及时转变。树倒猢狲散,那种恶性思维是非常可怕的。
西头煤球厂的经营状况比东头好多了。孙主任上任后,常常提醒着全体职工,不要有依靠的思想。要与私人煤球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争夺市场。公司为他们安置了四台煤球加工机,又有大型粉碎机的配合,生产的煤球不仅能保证市场供应,在质量上也远远超过私人。为了扩大声誉,孙主任还在镇电视台上,进行了广告宣传。他们还运用了传单、名片等手段,提高单位的影响。
“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市场经济,靠的不仅是产品质量,更是品牌效益,知名度。有人认为我们反正是国有单位,与私人相比有自己优势,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这种思想就大错特错了。”在一次职工会议上,孙主任语重心长地说,“私人煤球厂都是免费送货上门,下一步,我们也要实现这个办法。我已向公司打了报告,准备买两辆机动三轮车,为顾客免费送货。”
在孙主任的努力下,西头煤球厂在取消煤本供应后,销售量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他们靠扩大经营的规模和产品质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
公司领导看到东西两头煤球厂经营状况的巨大反差,决定实行另一项计划。那就是放弃东头,全力抓好西头的经营。探索,整合,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形势,领导们也只有如此了。
秋风再度吹起,天气渐渐凉了,一个销售旺季又将到来。
十月的一天,半个多月没见人影的李站长,开着他刚买来的一辆破旧的吉普车,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单位。看到大家都在,李站长说:“昨天我到了公司,与领导研究了一下,决定把我们东头煤球厂承包给私人。”
李站长的话音没有落,职工们马上就是一片哗然。
“怎么?承包给私人?我们怎么办?工资谁发……”王会计第一个反对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知道我们现在每月亏损多少吗?”李站长解释说,“现在我们连设备折旧费都拿不出,并且还要上缴工商、税务。”
“亏损与我们工人没有关系,我们领到的工资都是出力流汗挣的。”在家里呆了三个多月的刘小芳也来了,“我看把单位的厂房、设备和地面都卖了算了,职工们每人发点钱,也可以做点生意,不至于饿死。”
“你说的好听。”李站长虽然笑着,可语气却很严肃。“这些设备和厂房都是国有资产,谁想卖就卖了?这里的土地我们更没有权利卖,甚至我们公司领导都没有权利。这里是县计委的土地,我们公司也只是租用。”
“那我们总不能守着这些国有资产饿死吗?”王会计说,“如果承包下去,我们的职工怎么办?”
“公司领导的意思是承包给我们的职工,谁有能力,谁愿意承包谁就干。其他的职工仍可以留在这里上班,工资按计件算就是了。”李站长说。
“那我们不就是给私人打工了?”杨义说:“我们上班还有什么意思?”
“现在大家就要把观念转变过来,不要考虑什么私人、公家,只要能挣上钱,吃上饭就行了。”李站长说,“如果谁承包了,管理的好,销售量大,我们加工的煤球多,挣的加工费就多,说不定比以前上班领的工资还多呢。”
“算了吧,领的钱多出的力多,有什么意思!”赵勇冷笑着说,“再说,如果私人承包了,就是给钱我们还不一定干呢。大家说是不是?我坚持不同意把单位承包给私人。”
“对,我们坚决不同意把单位承包出去!”刘小芳也附和着说。然后她又小声地嘀咕道:“李站长一心想把单位承包出去,他是想推脱责任,全心经营自己的面粉厂挣大钱。”大家听了,都点点头。
李站长看了看大家不容商榷的神态,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我看马上就要进入销售旺季了,最好我们还是一块干,说不定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呢。”王会计说。
“就是因为即将进入销售旺季,领导才决定把单位承包出去,这样才能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如果等到过年后,一个星期卖不了一百公斤煤,谁还愿意承包?”李站长为难地说,“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承包,那我们就再一起干几个月,希望大家齐心协力,把我们的销售量提高上去。如果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公司领导也不会让我们混下去了。”
入冬以来,烧煤球的用户增加了不少,但来买煤球的人却不见多。老主顾是不少,但他们来到单位空荡荡的大院里一看,嘟哝了几句就走了。再加上有些私人煤球厂的老板别有用心地四处放风说:“公家煤球厂早已倒闭了,不再卖煤球了。”所以,单位的经营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
赵勇本来是单位的机修工,全面负责粉碎机、煤球加工机的维修和保养。他参加过公司开的培训班,还给他配备了全套的工具。单位红火时,他维修机械,即少干了出力的活,还多领一份补助。工资改革后,补贴没有了,他一气之下,甩手不干了。李站长没有办法,就让夏之阳维修机械。夏之阳从来都是听领导的安排,不计较得失。单位人心涣散,夏之阳对工作仍是兢兢业业,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你每天守着单位,像看家狗一样,又当司磅员,又是维修工,领导又不多给你一个子儿,你图的是什么?还梦想着年底公司给你发资金?或者是表现好混个站长当当?你也该清醒点了,都到了什么时候了。”赵勇对夏之阳本来就有意见,现在看到他仍是死心塌地地为单位卖力,更是感到不可思议。
夏之阳听了只是微微一笑,只要工作着,就要尽心尽职,他没有别的选择。他不会偷懒,也不会消极地工作。领导交给他任务,他就要不折不扣地完成。
夏之阳接过维修机械的任务后,煤球机子常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毛病。甚至更频繁地打到铁块、螺丝帽等。机器一坏,同事们可以休息,夏之阳却认真地拆卸、修理,常常忙得满头大汗。
“怎样这几天老是打到铁东西?真是奇怪了。”同事们不解地说。夏之阳只是埋头修理着,他不想以恶意来揣摸其他人。
杨义很少来单位了。一天,王会计神秘地对夏之阳说:“你知道杨义为什么不来了吗?”
夏之阳笑了笑说:“这么远的路,跑到这里干什么?最多干一个小时的活,又没有事做了。还不如安心地在杨柳镇上做点生意,挣点钱养家糊口呢。再说,一家人也可以团团圆圆地在一起。”
“你不了解情况吧,他现在是不能来了。”
“怎么?他妻子秀君病了?”夏之阳担心地说。
“不是病了,是生孩子了!”王会计低声地说,“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还要什么孩子。都是封建思想在作怪,有了女儿想要儿子,一定得儿女双全才肯罢休。”
“那他不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了?”夏之阳担心地说。
“当然了,听说杨柳镇计生委给他开了五千块钱的罚单,可杨义连五百块钱也拿不出,计生委的人就把杨义关了起来。”
“真的?”夏之阳听了,大吃一惊,“那让秀君娘几个怎样生活?”
“谁还管得了那么多?”王会计摇摇头,叹息了一声。
夏之阳放下手中的书,再也没有心思看了。现在杨义下岗了,工资也领不到,偏偏又出现这档子事,这不是雪上加霜吗?!他想了一会,好像下定决心似地对王会计说:“你帮我看半天好吗?我回老家有点事。”
“可以呀,你放心地去吧。”王会计爽快地答应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