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烟雨春晓>【海蓝·连载】芳草萋萋(八十七)

【海蓝·连载】芳草萋萋(八十七)

作品名称:烟雨春晓      作者:红叶秋      发布时间:2011-05-26 12:48:54      字数:5345

第八十七章人杰地灵风光好
夏之阳和周敏来到军人安置办公室,那里的工作人员对夏之阳已经很熟悉了。办公室主任热情地招呼了他们,让他们坐下后,又埋头忙着整理办公桌上的文件。
“你已经来过好几次了吧?”慈祥的办公室主任笑着问夏之阳,“不要着急嘛,县里刚开过军人安置的专题会议,安置工作已全面展开了。五月初,你们的档案才会转到各个单位去。至于你们什么时候能正式上班,还要看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办事效率等。”
“我能分配到物资局吗?”夏之阳着急地问办公室主任。
“没有问题,分配名额已定下了。物资局这次共分了七位退伍军人,你就耐心地等待吧。什么时间能上班,他们会通知你的。”主任微笑着说。
看来只有如此了,人家这么忙,实在不好意思再打扰。夏之阳和周敏告别安置办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街上。
这是县城的一条文化街。街两边的商店多数是卖字画的,什么“黄山书画社”、“龙云墨轩”、“陶然斋”……只看那一个个名字,书香之气就扑面而来。真不愧为闻名全国的国画之乡。
街的尽头就是县委办公大楼,楼前有一块石碑,碑上用正楷字刻着县城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这里称为萧国,秦朝时置县。萧县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这里的书画技艺已孕育成雏形。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传承,这里的民间习书作画蔚然成风,大书画家也层出不穷。出生于此地的南朝宋国皇帝刘裕,精通翰墨,进一步推进了书画艺术的发展。到了清朝初期,活跃在此地的“龙城画派”,影响巨大,在徐淮地区享有盛名。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出现了王子云、刘开渠、萧龙士等美术大家。他们的成就辉煌,在世界上都有极高的声誉。一九九二年,文化部正式命名这里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夏之阳一口气读完了介绍,兴奋地对周敏说:“想不到县城的历史这么悠久,又有这么多名人辈出。”
“听说县城有许多书画院呢,每年都要举办书画展。”周敏笑着说。“每次举办书画展,都非常热闹。”
他们说着,很快来到哥哥家。哥哥和嫂嫂看到夏之阳带着女朋友来了,非常高兴。嫂嫂与周敏亲热地说了几句话,匆匆到街上买了许多菜,十点多就开始忙着做午饭。周敏不顾嫂嫂的阻拦,也帮着洗菜、切菜。
“孩子让她姥姥接去了,我今天又不上班,没有什么事,能忙过来。你就坐下歇歇吧。”嫂嫂说。
“我闲着也无聊,咱们一起做饭不是更好嘛。”周敏对嫂嫂说。
夏之阳和哥哥每次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夏之阳看到哥哥的书桌上,有几本厚厚的复习书,是成人教育学习用的,就问哥哥:“我可以参加成人高考吗?”
“当然可以。”哥哥肯定地说,“只是毕业后国家虽然承认学历,但不分配工作,学习没有多少用处。如果考上了,你还必须抽出许多时间学习、上课,每门功课过关后才能毕业。成人教育也不是容易的事,有时甚至比在学校学习还难。”
“我不怕,我非常渴望能进中文系学习。”夏之阳热切地说。没有考上大学,是夏之阳最大的遗憾,他一定要补上人生这重要的一课。
哥哥看到弟弟这么爱好学习,很高兴:“你如果想参加成人高考,现在就要抽时间复习高中的课程,没有复习书我可以给你找。过几天我在学校给你报名,什么时候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我会通知你的。”
周敏听到夏之阳和哥哥的对话,悄悄地对嫂嫂说:“他呀,书呆子一个,一提到学习,马上就来了精神。”
嫂嫂也笑了:“他哥哥还不是一样?大学毕业都参加工作了,又考什么本科。他每晚都学习到半夜,这么用功,也不知道图的是什么。”
哥哥听了她们的说话,笑着对嫂嫂说:“人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嘛。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吃饭、干活、睡觉,那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傻。”夏之阳和周敏听到哥哥的话,都笑了。
听了哥哥的一番话,夏之阳好像一下子看到了光明的前程,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要克服一切困难,考上中文系,学完规定的所有课程。对自强不息的人来说,人生学习的机会是处处存在的。
吃过午饭,哥哥高兴地提议:“天气这么好,在家里呆着多没有意思。我们一起去爬凤凰山,然后到圣泉寺玩去。”
“好啊。”夏之阳兴奋地说。他不喜欢打牌,也不喜欢闲聊,最喜欢散步,爬山。他们走出哥哥的家,向北走一里多路就到了山脚下。
午后的阳光更加明媚,微风阵阵吹过,果园里的清香扑面而来。山脚下,有一片新栽的桃树,盛开的桃花和绿叶相间。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树丛间叽叽喳喳地戏闹。
他们四个兴致勃勃地穿过桃园,来到凤凰山的南坡。山坡上苍翠的松树遮拦着阳光,显得阴凉了许多。来到半山腰,哥哥说:“我们不要从山头上翻过去,那会多走好些路,干脆从防空洞里走过去,可以直达圣泉寺。”
“这里还有防空洞?”夏之阳不相信地说。
在部队时,他听说支队部所在地的几座大山下面都是空的。在山下的防空洞里,储存着黄金、弹药等。所以那些山都有围墙挡着,不让游人上去。我们这个小县城,难道也有防空洞?
“当然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有一个口号响遍全国,那就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全国上下马上响应。你也许想像不到,那个时代的人们心齐,干劲也大。在很短时间内,全国许多大山之下都出现了防空洞。山洞里冬暖夏凉,不仅可以贮存粮食,还可以居住,进行科学研究、实验等。”哥哥边走边向他们介绍说。夏之阳津津有味地听着,小时候他就特别喜欢听哥哥讲故事。
山坡非常平缓,根本看不到防空洞的门。正走着,哥哥说:“到了。”
“在哪里?”夏之阳疑惑地说。
哥哥用手一指,不远处的灌木丛中,出现一个直径约两米的井口。井口边的野草丛生,几乎把井口掩住了。夏之阳小心谨慎地来到井口边,看到井底并不深。一个锈迹斑斑的铁梯子可以让人顺利地来到井底。
夏之阳、周敏等跟着哥哥来到井底,看到井壁上有一扇厚实的木门。打开门往里走,是一条拱形顶的隧道,高约两米五、六,宽约两米,里面光线微弱,并不潮湿。嫂嫂拉着周敏的手,紧跟着夏之阳往里走。走了三米多远,隧道的两边又有向左右延伸的小室。小室共有四个,每间面积约有二十平方米,地面平坦。再往深处走了十几米,就来到了西山坡,出口与东坡相似。看着这鬼斧神工的防空洞,夏之阳赞叹不已。这样坚硬的岩石,人们当时是怎样开凿的呢?
走出防空洞的西门,出现在眼前是一条约三米宽的石子路。小路顺着山坡盘旋而下,直达对面山腰处的圣泉寺。夕阳里,圣泉寺虽然没有名刹古寺那样雄伟,却也磬声阵阵,香雾缭绕。
来到圣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亭子旁边有一山泉,位于一米见方、深六、七十厘米的石穴中。一股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出,向北通过一个龙头,流入一片树林。说来也奇怪,山泉水常年不停地流入这片树林,却不见一点存水。所以,人们把这片树林命名为“渴家林”。那山泉就是有名的“圣泉”。寺庙也由此而得名。
“说起圣泉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哥哥说,“相传在元朝,有一位书生进京赶考,路过这里时,正是盛夏时节。太阳炙烤着大地,他挥汗如雨,又累又渴,几乎寸步难行了。他多想找口水渴,可放眼望去,连个村庄也没有,到哪里打水喝呢。正当他焦急万分之际,他突然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石头上。书生急忙上前行礼问讯,求些水解渴。老太太听了,用手指了一下不远处的一块石头,口中只顾念佛不止。书生突然看到一眼山泉从石头后汩汩流出,他高兴万分,正想感谢老人的指点,老太太突然像蒸发了似的不见踪影。书生想,她一定是菩萨下凡,为我解难呢。神仙都如此眷顾我,我必然会皇榜高中的。那书生非常高兴,痛饮一阵清甜的山泉水后,继续赶路,后来书生果然榜上有名。他做了大官后,念念不忘这里甘甜的泉水,又带着随从来饮水观光。有菩萨的眷顾,有浩荡的圣恩,他才由一介书生成为朝廷的大员。于是,他提笔命名此山泉为‘圣泉’……”
“真的?”夏之阳看着那眼泉水,兴奋地说。
“当然了,听说喝了泉水还可以消灾去病呢。”哥哥说。
“你别听他说,他看小说看多了,瞎编的呢。”嫂嫂笑着说。
“你懂什么,民间传说,真也不真,假也不假。”哥哥看了嫂嫂一眼。
圣泉寺坐南朝北,面对着“渴家林”。进入院门,对面的南屋里,有一座佛像,佛像前有供香客烧香求佛的香案。几位香客跪在地上,虔诚地烧香许愿。西边的厢房是算命先生的圣地,吸引了不少游客。东边厢房里有位书法先生,他瘦瘦的,衣着不整,胡子邋遢,正在给一位游人写字。他身后的墙上,还挂着几幅写好的书法作品,字体潇洒,刚劲有力。还有几幅色彩逼真的国画作品,如迎春的腊梅,怒放的秋菊等。
夏之阳和周敏正好奇地看着人们算命,哥哥却跑到书法先生那里去了。哥哥看着书法先生写完了字幅,立即与书法先生高谈阔论起来。
“哥哥认识他?”夏之阳问嫂嫂。
“他与你哥哥是同事,都是学校的老师。他平时迂腐得很,老师们都不与他来往。他已经三十多岁了,连个妻子也没有混上。”嫂嫂说。
夏之阳听了,也好奇地凑了上去。书法先生戴着深度近视镜,看人时总是白眼球多于黑眼球。他与哥哥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夏之阳听得似懂非懂的。什么王羲之的古朴、典雅,怀素狂草的随心所欲,颜真卿的挺然奇伟……
书法先生神采飞扬地谈论着,竟吸引了不少人。夏之阳听了一会,惊奇地发现,他最初给人的邋遢印象全然不见了。
嫂嫂看到哥哥与书法先生谈论起来没完没了,不高兴地拉了一下哥哥,小声地说:“你倒与他谈得来!我看你也快变得与他一样神经不正常了。”
“你不要看不起人家,吴老师才是真正的才子。他书法、篆刻、绘画,样样都精通。听说他的爷爷是全国有名的书法大家呢。”哥哥分辩说。
“有才有什么用?人情世故一点都不懂。”嫂嫂又回头看了看书法先生吴老师,露出嘲笑的目光,“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见面就没完没了地谈论,真是酸味十足。”
“你太看得起我们了。”吴老师斜着眼看了看嫂嫂,“我们算什么知识分子,最多只能是知识贩子。”人多声杂,哥哥和嫂嫂小声的对话,吴老师竟然听到了。
“什么知识贩子?”嫂嫂笑了,“我只听说过白菜贩子,猪肉贩子,知识还能贩卖?”
“当然了,道理是一样的,白菜贩子是这边两角钱买进,那边五角钱卖出,图的是挣几个钱生存。我们学点知识,然后再传给学生,图的是那份工资。不过,我们比那些倒卖书画的知识贩子又高级一些,他们才是纯粹的知识贩子。”吴老师高谈阔论起来,“能够创造知识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你在这里挥笔写字作画,就是创造知识财富嘛。”夏之阳羡慕地说。
“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弟弟,才退伍回来。也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喜欢写作。”哥哥高抬着弟弟,向吴老师介绍说。
“你不介绍我也看出来了,你们兄弟俩长的太像了,我最喜欢读书之人。”吴老师向上推了一下近视镜,“你喜欢什么字,我给你写上一幅。”
夏之阳听了很高兴,他正想让吴老师写一幅字呢,只是他不好意思提出。想不到吴老师竟主动提出了。“我最喜欢‘自强不息’四个字,请你给我写好吗?”
“好的。”吴老师爽快地答应了。他一手磨墨,一手铺好纸,然后提笔饱蘸墨汁,手起笔落,瞬间写好了八个草体大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那字龙飞凤舞,神韵流溢,夏之阳看了,惊叹不已。哥哥也高兴地说:“弟弟真有面子,我们学校有些老师想求吴老师的墨宝,都得不到呢。”
“有些庸俗之辈,根本不懂得艺术,给他写字有什么用?”吴老师说着,又在写好的字幅下按上一方朱红篆印。那幅写好的字如画龙点睛一般,更有韵味了。
“太谢谢你了,吴老师,多少钱?”夏之阳说着,掏出钱包。
“我送你的,要什么钱。”吴老师摆摆手,又忙着为游客画一幅画。一个小磁盘中,盛着各种颜料。吴老师用毛笔沾了几下,然后在纸上轻轻一点,层次分明的花瓣立刻呈现在纸上,真是太神奇了。
“既然吴老师以墨宝相赠,也是你的荣幸。他不要钱就算了,改天我请吴老师吃饭。你这样忙,我们就不打扰了,告辞。”哥哥说。
吴老师“哈哈”一笑,又忙乎了起来。
夏之阳小心地收好字幅,与哥哥等一起走出了东厢房。
“不理解吴老师的人都说他怪,其实他的字写的好,画也非常出色,还会写律诗呢。”哥哥敬佩地说。
“真的?他还会写诗?”夏之阳更惊奇了。他也喜欢写诗,但都是大白话似的自由体诗。至于律诗,他只有欣赏的份儿,怎么也写不来。
“当然了,我们县城经济虽然不发达,但论起艺术来,那可是藏龙卧虎啊。要不然怎么能被文化部命名为‘书画艺术之乡’呢。”哥哥说。
西下的夕阳,照着东边的山坡。山头裸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白光,山腰处那一片茂密的松树林,在夕阳里显得更加苍绿了。
走出圣泉寺,他们来到山坡的南面,放眼望去,整个县城尽收眼底。县城没有高楼大厦,布局也有点乱。但几条贯穿全城的大街清晰可见,街两边的法桐树枝叶繁茂,长势正旺。
“我们回去吧,天快黑了。”嫂嫂提议说。
“还从原路回去?”夏之阳看看东面的山头。
“不,那太远了,路也不好走。”哥哥指着南面的一条公路说,“从这里往南下山,没有多远就到公路了。我们坐车回家。”
“我和周敏就不去你们家了,我们从公路上坐车直接回镇上去。”夏之阳说。
“你们在县城玩一天再走嘛,忙什么。“嫂嫂说。
“不能,明天我还要上课呢。”周敏拉着嫂嫂,亲热地说。
穿过一片松树林,他们来到山脚下的公路旁。正巧有一辆去镇上的公共汽车经过,夏之阳同周敏一起告别了哥哥和嫂嫂,坐上回家的汽车。哥哥和嫂嫂站在公路旁,看着汽车渐渐开远了,才转身向家走去。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