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 节 老兵新传1 第028节 老兵新传2
作品名称:我走过的路 作者:马建平 发布时间:2015-12-22 19:33:01 字数:4247
老兵新传1报务员之缘
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更不知道未来的职业该如何选择。那时候,战士退伍回地方,有个基本工作安置的原则,叫做“哪来哪去”。我参军前曾经在天津第一石油化工厂当过工人,照理讲,最简单的去向就是回原单位上班。那个时候,天津的每个区好像都有一个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专门负责处理老战士回地方后的工作安排。回地方后休息了几天,我就急急可可地到了天津市西郊区退伍安置办报到。他们看了我的情况后,建议我直接返回入伍前的单位。
回去马上跟父母商量了一下,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妈妈说我基本到了考虑终身大事的年龄了,建议我尽量不要再回原单位上班了。妈妈这么说,我能理解其中的潜台词。我当兵前的单位地处天津市西郊区,除了我们那个工厂的工人属于城市户口,绝大部分当地人都是农业户口。“万一以后户籍政策有变,再给你整个农村户口,你就别想在城里找媳妇了”。她跟我说这个话的时候,脸上特别严肃,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命令。那次家庭会议后,我们都同意暂时不按常规安置程序回原单位工作,而由父母另外帮我找找别的门路。如果经过努力,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去处,再回原单位也不迟。
老爸平时很少对我的工作安排主动提过什么建议。但到了关键时刻,总能给我提供宝贵的支持。记得刚刚初中毕业那年,天津对71届初中应届毕业生推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学生毕业分配政策,按出生的属相决定分配去向!属马的全部留城就业,属羊的只能选择上高中或下乡。由于妈妈当时在天津市电影公司政工科任科长,专门分管动员职工支持孩子上山下乡的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她义不容辞要以身作则,不得不自己主动带头替我报了名。当时焦急地等待分配的我,几乎面临着去农村插队成为知青的命运。
关键时刻老爸出手了。他跟我妈说:“你给孩子报名吧,我去做我的恶人!”当天老爸去找了我们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我是抗日的老兵,身上有十多处枪伤,腿部有弹片,是国家的二等甲级残废军人。”边说边掀开裤脚露出小腿肚子那道长长的伤疤。“我住五楼,儿子必须留下来每天帮我往楼上扛自行车!”老战士的申诉果然凑效。几天以后,我接到学校通知,作为特例留城,上了技校学习。二年后毕业分配到了入伍前的单位。
老爸当时在天津市邮电管理局工作,他托人走了后门,通过关系把我安排到了天津市邮政局电信人员培训班。经过三个多月的学习,我成了邮局的一名职工,开始了我离开部队报务员岗位后,又一段地方报务员的职业生涯。有意思的是我到地方担任报务员的工号为246正好和我在部队的编号245多了一号,也算是个老天安排的巧合吧。
报务员的工作是比较枯燥和单调的,每天就是值班,等着顾客过来发电报和打长途电话。没事的时候,就只好呆呆地坐着,偶尔也和同事们聊聊闲天打发时光。我在的那个单位叫佟楼邮局,和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部仅一路之隔。值班时经常有农村和外地来住院的孩子家长们进来,打长途发电报,不是向家里要住院费,就是通知家里孩子准备手术,脸上急切的表情让我看出她们内心的焦急。很多家长都不识字,有的甚至连整话都说不利索。那时的电报、电话费都特别贵,为了给这些本来就因孩子生病住院生活拮据的家长们省点钱,我通常都是代他们起草电报报文,或者先问清楚了她们要告诉家人的事由,然后替她们打个长途。这样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情说明白,也可以为他们省下点救命的钱。偶尔也有着急没带钱的,我就主动帮他们垫上。为这个我经常收到家长托人写来的表扬信。虽然偶尔工作会忙点,但绝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空闲的。
这一年正值全国恢复高考,考大学成了我们那个年代同龄人的梦。爱学习的我也蠢蠢欲动,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利用上班业余时间开始了复习准备工作。我的反常举动,立刻被我老娘扑捉到了。她找了个时间和我详细聊了一次。“你从小就爱学习,是咱们家最爱学习的孩子。”妈妈看着我的眼睛,似乎在铺垫这下面的话题。“咱家一共4个男孩,基本都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话到这里,我已大致猜到了老妈的谈话主题。其实在我准备高考前,妈妈已经跟我渗透过家里经济的压力。我知道我们这么多男孩的家庭,妈妈的压力。那时大哥正在处朋友,二哥也刚刚退伍2年,家里父母工资也不高。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从小到大,为了抚养我们这几个似乎永远吃不饱的‘饿狼’父母确实费了不少心血。现在还要继续操持每个人的婚事,真的也是不容易。
妈妈那次谈话后,我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也基于对自己的文化底子没多大信心,就基本放弃了参加高考的愿望。转年,天津老字号的新华业余大学开始招生,由于是边工作,边挣钱,边学习。听说毕业后还可以取得教育部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我立刻去报名参加了考试。录取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马拉松式的业余英语学习。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说到底,我就是一个忍受不了过平淡生活的人,哪怕所处的环境和从事的工作必须平淡,我也要在平淡中寻找一个热点,让自己动起来,让周身的神经元兴奋起来。那时工作之余,几乎全部的晚上和星期天的业余时间,我一直坚持学习外语,学外语几乎成了我那个时候的精神支柱,也成了那个阶段驱动我兴奋的支点。
老兵新传2偷听敌台
当时学语的环境和条件和现在比起来那可真是天上地下,没有遍地开花的英语培训学校,没有新东方,没有铺天盖地的音像资料,没有随处可见讲英语的老外,更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当时学习英语主要靠自学。偶尔电视上也有《跟我学》的英语节目,但对于从部队开始就一直坚持自学英语的我来说,《FollowMe》那个初级电视英语节目,已经跟不上我的节奏了。
在佟楼邮局负责电报业务,时间还比较宽裕。不像邮寄包裹、电汇等窗口那么忙。当时电报还是比较昂贵的通信方式,顾客少,正好让我上班闲暇时有大块的时间可以看书学习,背单词,练句型,看语法。日子过的倒也挺充实。
学习英语需要语言环境,为了营造那个环境,提升自己的英语听力,我找到了一个学英语的秘方,那就是经常收听《美国之音》短波电台。那个节目里面有一个SpecialEnglish(特别英语)节目,播音速度慢,吐字清楚,知识覆盖面广。
那个年代《美国之音》被中国政府定性为“敌台”。而且在犯罪条款中,专门设有一个政治罪被称之为偷听敌台罪。如果证据确凿,偷听敌台是可以被判刑的。在当时的政治犯的判例中,因偷听敌台罪被判刑者屡见不鲜。为了每天能收偷听“敌台”,又不至于被人发现,我想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好办法。
我上班的佟楼邮局是个新建局,周围环境治安不是很好,每个晚上局里都需要安排员工值班守夜。夜班的时间,偌大的邮局空无一人,是个进行‘秘密活动’的最佳场地。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收听《美国之音》,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跟读。看到这个天赐良机,我就跟局长主动请缨,要求值夜班。当时好多工友都不理解。“值夜班,担责任,睡不好,也不给夜班费。你图什么呢?”我笑笑回答说:“家里哥们多,房子小,吵吵闹闹的,还是单位清闲好睡觉。”我这话里虽然多少有点儿真实,但还是别有用心的成分大,说穿了吧,就是为了那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偷听敌台!
短波频道收听信号非常不稳定,有时候听着听着,声音忽大忽小,用我们报务员的术语描述叫‘跑频’,有时候信号干脆就消失了。遇到这个时候,我需要小心地调整拉杆天线的方向,直到再次听到信号。有时信号太弱,单单转动天线的方向还是不行,我必须拿着那个短波收音机在邮政大厅内四处走动,寻找接收信号较好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信号稳定的最佳位置,人就不能动了。要死死地站在原地,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调整天线的方向,待信号稳定了才开始认真收听。当时为了收听这个特别英语节目,练习听力,经常站在原地,连续四十多分钟不能移动。有时整个人活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定格在那里。偶尔有个别师傅和老婆吵架,必须替我值夜班,我只好在家里睡,怕影响家人休息,我把自己的头闷在被子里,悄悄地听短波英语节目。时候时间久了感觉缺氧,掀开被子换换气,然后再盖上被子接着听。
有时为了练习口语,早上起床特别早,跑步去公园。找几个自学英语的陌生人一起练习简单的英语对话,熟了以后,成了朋友,又在公园组织了一个晨练的英语角。专门为大家联系英语口语开辟了一个属于英语爱好者的地盘。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那时候我那么拼命学习英语。其实是为了达成我一直期待的原始的目标,一个儿时就深深植根在我心里的梦。小时候妈妈在电影院当经理,自己童年的晚上大多是在电影院里度过。由于不用花钱,当时看了好多好多电影。无数影片中的无数主人公慢慢塑造了我心目中未来自己的努力方向。说来有些幼稚可笑,我从小就想长大了做三种人,教书的老师、扛枪杆子的军人、提公文包的商人。当了兵算是实现了我一个愿望,虽然在部队里没有什么大出息,没入党,没提干,但毕竟是圆了当兵的梦。虽然不知道学外语能从多大程度帮助自己改变命运,但多少有可能让自己接近老师和公司白领的原始梦想。
苦学两年后,我的英语确实有了起色。偶尔撞见几个老外,或是大学里英语专业的学生,我都能毫不怯阵地走过去和他们热络地聊上一通。不久,我的英语水平在天津的整个邮局系统有了一些小小的知名度。连市局局长都知道,佟楼邮局有个爱学外语的报务员。
对英语的痴迷,确实给我带来了些许好运。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国全会召开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979年中国正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元年。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被交流开放的方针取代。大批的外国人开始来华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外籍人士的增加,给全国的国际邮电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国际邮电服务人员奇缺,为了迎接对外开放的大潮,尽快培养出一批应急的国际电信人员。全国邮电系统,在辽宁省辽阳市东北邮电学校举办了一个国际电信人员培训班,目标是利用一年的时间,为西北、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的邮电系统培养一批合格的涉外邮电服务人员。当时天津计划从全市邮电系统抽调6名学员去东北邮电学校学习国际邮电业务,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甚至从来都没有见过一面的天津市邮局的一把手张局长居然亲自推荐我去东北进修。多年来自学英语,花了那么多时间,吃了那么多苦,遭了那么多讥讽,也耗费了那么青春,所有这些,似乎都在那次入选的一刻,产生了正向的回报。去东北学习国际电信,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小小的提升,也为我以后个人职业的发展和人生的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