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我走过的路>第015 军嫂 第016 死神之吻

第015 军嫂 第016 死神之吻

作品名称:我走过的路      作者:马建平      发布时间:2015-12-16 20:59:10      字数:4059

  15军嫂
  战士入伍,身居荒山野岭。环境陌生,生活艰苦,训练紧张。久而久之,思乡之情泛滥。其实如果能像做手术那样,把思乡的情绪来个活体解剖的话,应该可以发现其实在思乡的成分中,除了对父母和家人的思念之外,也有属于对远方那位自己深爱或深爱着自己的那位女人的眷恋。当然,如果你根本就没有远方的那位女人,你的感情不是眷恋那位远方的她,而是期盼着早日找到一位远方的她,然后陷入这种思念和眷恋的情网中,并享受着那份无限的思念和煎熬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嫁给军人的女人一般被统称为军嫂,军人的婚姻被称之为军婚。为了让战士和军人安心戍边,国家对军人的家庭和军人的婚姻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法律保护。当时好像有一个“破坏军婚罪”,一旦军人的妻子被诱拐,或因第三方介入,导致现役军人家庭婚姻破裂,国家机器和法律将强有力地介入,相关责任人也将面临牢狱之灾的惩罚。我当时就听说过好多起因破坏军婚被判刑的案例。
  我们在部队的那个年代,军人在地方特别吃香,现役军人回去谈对象找女友什么的,相当受地方姑娘们青睐。当时好多战士都是趁中途探家的时候,相对容易地找到了心仪的对象。也许之后一两年,这些战士就复员回到地方,但这也无妨,毕竟这些姑娘曾经是一名嫁给过“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军人妻子。况且,那个时候军人退役回到地方也可以享受到比较优厚的待遇和工作安排。
  军队里的大兵,几乎个顶个的都是身体强悍,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壮男。偶尔能看见的女性只有寥寥的几个地方,一个是卫生队那些白衣天使,一个是军人服务社那些售货员,再一个就是偶尔来连队里探亲的那些军嫂们。当时特别羡慕大同军部的那些报务员,他们那有不少女兵,甚至就连他的宿舍都和女兵们的“闺房”仅一墙之隔。卫生队那些医护绝大部分都已经是名花有主的军人妻子,偶尔生病到卫生队看病,当然只能过过眼瘾,再说生病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了欣赏女性的兴致和心情。
  军人服务社里那些售货员大部分都是首长的亲属或孩子,记得当时有个飞行团吴政委的女儿,还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美女,去了见个面,买点东西,说句话,心理上自然得到了些许的满足。可是咱一个当兵的战士,每个月只有可怜的几元钱津贴费,跑几次军人服务社自然就陷入了捉襟见肘的窘境。通过跑服务社看美女自己也间接领会了女人金贵的真理(笑声)。
  偶尔连队里来军嫂探亲,清一色绿叶里突然露出了一朵红花,全连的战士好像都沾上了喜气。我当连部文书的时候,指导员的新媳妇来部队探亲。记得那位新夫人好像是江苏无锡的美女。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辫子,纤细的身条,特别有江南女子的气质。然而,那次探亲,来了这么漂亮的一位“压寨夫人”连队里并没有热络起来。因为来部队前,指导员的新娘子在工厂出了工伤,一只手被轧成了残疾。
  看着这么漂亮的军嫂一只手上打着绷带,我们这些当兵的都特别心疼。我当时在连部当文书,看着指导员的妻子遭这样的罪,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她在部队的生活提供些帮助。记得那时她在部队生活的时候,我知道南方人喜欢多吃些青菜,就经常趁天黑到附近的各个连队的菜地里给指导员的妻子偷菜,黄瓜、西红柿、长豆角….反正她爱吃什么我就给她摘什么。四十年后,我去无锡探望我们指导员,他夫人还记得我当年给她偷菜吃的趣事,她说谁来了都可以不见,唯独这位当时给我辛苦偷菜吃的小弟兄来无锡我一定要见!
  那个时候的军嫂确实值得我们赞美,谈恋爱的,没有现在年轻人的花前月下,牵手亲吻等丰满的恋爱内容,大多都是凭着鸿雁传书,靠往来信函等抒发内心的爱恋之情。她们盼着盼着,望眼欲穿,直到战士们探家才能见上一面。结婚后的军人妻子就更是独守空房,为了远方的他,为了共同的爱情结晶,含辛茹苦料理着家,有的甚至还要承担照顾公婆的负担。
  我觉得特别值得夸耀的应该是飞行部队的那些飞行员的妻子们。虽然这些可爱军嫂身在军营,但却不能和丈夫日日同居一室,据说,当时部队有规定,好像每个星期只有在特定的日子才能回去夫妻团聚。这还不算,每次这些军嫂们的丈夫升空飞行,她们的心也随之被悬在了蓝天之上,直到那些作训的军机平安落地,军嫂们才能长长地舒一口气。
  有时偶尔军嫂们来部队探亲,战士们也像闹洞房一样,给来部队探亲的军嫂们整点恶作剧。记得我们连的一位山东淄博老兵告诉我,有一次他的一个导航连老乡战友的老婆来部队探亲,结果几个战士发坏,居然趁这位战友值夜班的时候,把他老婆连人带床,一起抬到了连队的猪圈里。当时那个无知的军嫂睡觉特别死,居然在猪圈里睡到天光大亮!
  总之,让军人们尊敬的军嫂的确是部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两地分居的军嫂,独自支撑着家,照顾着公婆,还要经历阴阳失调的生理折磨。身居营房的军嫂,同样过着荒山秃岭里的艰苦生活;也默默地用泪水、意志和勤劳的双手,苦苦支撑着属于军人家庭的那一片共同的天,用她们那温柔的爱和温暖的肌肤抚慰着守卫祖国蓝天的军人!
  
  16死神之吻
  在灵丘的大山里每天日子过得特别慢。也不知道今后的生活怎样,更不知道未来的命运如何,迷茫的时候放眼望去四周黄土茫茫,时光有时好像停顿在那个时刻。为了消磨时间,曾经试图学习点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或者说点燃点儿激情,让目标和兴趣驱动起平凡往复的生活轮子。
  刚到北空通信团训练营开始新兵训练之初,新兵班的班长叫董文峰,是位来自山东济南府的才子。虽然他只带了我们很短的时间,但却对我后来的人生轨迹有比较深刻的影响。他人长的面善,说话虽有点济南口音,但吐字清楚,讲话逻辑性强。闲暇的时候,他有时会跟我聊一些哲学的话题,唯物论、唯心论、黑格尔、辩证法,一分为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关系等。受他的影响,我曾有一度想学习哲学。但到了灵丘这个小地方以后,基本上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哲学书籍。整个县城只有一个小小的新华书店。记得有一次在那里偶然发现了一本大块头的硬皮哲学书,至今我还记得名字好像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之类的书。喜出望外的我一咬牙把它买了下来。当时几乎花了我半个月的津贴费。估计那本书到我手里之前,已经足足在书店里酣睡好几年。由于那本书内容晦涩,我根本读不懂,于是它就成了一个陪伴我入伍生涯的摆设,那本书我一直带着,直到复员前才把它悄悄地扔到了老乡的庄稼地里。估计那个大块头的硬皮书,可以供当地老乡全家一年的厕所用纸。
  后来终于找到了学习英语的方向,自己常常背着人偷偷的练习英语。有时候电台值班无聊,我也偷偷的调下频道,换个短波台听听里面的外国人说话。虽然听不懂里面叽里咕噜地说的是什么,但多少也可以培养点所谓的语感吧。当然这个行为,按当时部队的纪律,如果一旦被发现,立马会给个处分。因为这是严重的失职。我们连曾经有一个福建的报务员,就是因为电台值班的时候,悄悄地改了频道,去听当地的小曲儿,结果被连里抓了个正着,背了个处分。但那个时候,我的“狗屎运”还不错,基本每次“偷听地台”均能化险为夷平安无事。
  有时为了学习外语,我经常在熄灯后,自己弄个手电筒在被窝里悄悄地看英语书。后来连里让我担任文化教员,我打着备课的旗号,可以堂而皇之地在熄灯后看书写笔记。那时候,学英语有些痴迷,虽然不知道学这些洋码子究竟有什么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和人生轨迹究竟有何帮助,但自始至终还是对学习英语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
  事实上为了学习外语,我付出过不小的代价,甚至曾经有一次险些为此丢了性命。可以说与死神来了一次亲密的接吻吧。也许您不相信,这事儿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邪乎,但容我仔细跟您说说,您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当年在部队的时候,为了改善伙食。各连队都自己开了菜地种菜。我们连的营房四周地方较大,也开了不少地,种些蔬菜补充副食供应。当时种的最多的是长豆角、莴笋和大白菜。长豆角和莴笋由于太多,最后被炊事班做成了南方人爱吃的那种咸菜,酸酸的有点辣味儿。等到了冬季,这些咸菜就成了早餐战士们喝小米粥时最好的伴侣了。至于大白菜,自然不必说了,当时全国北方广大地区几乎都将大白菜贮存起来,留做过冬的看家菜。
  连队里有不少农村来的战士,在入伍前在家乡就有丰富的种菜经验,知道啥时候下种,怎么育苗,肥料上多少,水该怎么浇。由于有这些种菜的高手们打理菜地,因此每年到了深秋,大白菜都能获得大丰收。
  收来的大白菜,由于太多,被连队贮存在附近的地下防空洞内。这样一来,入窖的大白菜虽然避免了上冻,但由于里面潮湿,不通风,菜放久了还是会有不少烂叶子和烂帮子。每到烂叶子过多的时候,连首长就会组织我们全体战士义务劳动,下菜窖倒腾白菜。
  折腾白菜是个比较让人讨厌的活,闻着腐败菜叶的霉烂气味,弯腰驼背剥着烂菜帮子,阴冷潮湿,感觉寒气直逼骨缝。有一次,菜烂了许多,大家干了很久都没整完。我感觉烦了,就悄悄躲起来看外语。这是个防空洞改造的地窖,里面拐弯抹角,别有洞天。加上码得很高的白菜垛的遮挡,经常有视线看不到的隐蔽之处。可能是因为菜窖里缺氧吧,躲起来看书的我,竟不知不觉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大家最终干完活都离开了菜窖,过了好一阵子,连里发现我没上来,才想起来下菜窖里找我。此时的我已经由于缺氧神志不清了。大家手忙脚乱将我从地窖里拖了出来。刚出菜窖,上来一过风,头像爆炸似的剧痛。整个人脚一软,就像泥巴似的瘫软在地上。那时也不知道什么叫高压氧仓,再说即便知道这个,当时的山沟里也没有那个设施,大冬天里,唯一的土法治疗就是把我平放在连队篮球场上接“地气”。就这样我在脏兮兮的黄土地上昏睡了好一阵子。
  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但头疼一直伴随着我。又过了好几个星期,头疼才渐渐得到平复。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记忆中似乎有几份幽默,一个天津兵,为了学外语,差点在山西雁北的大山里,见了马克思。好多年以后,回到地方,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认真学习外语,最后考学,读研,并最终凭借外语的翅膀,让自己飞了好一程。然而,当初想不到的是,所有后来的这一切,竟然是在灵丘起步,竟然是在连队的小被服仓库里,甚至是在连队的菜窖里,开始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