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秋日私语的岁月(2)
作品名称:夜游者 作者:草芒 发布时间:2015-12-20 14:37:49 字数:5232
一次偶然逛报刊亭,我接触了《古典文学知识》期刊。我发现这是一套非常优秀的介绍古典文学、哲学、历史,培养文学鉴赏力的书,就一连买了多期,收益颇深,一时对古典文学产生了空前绝后的兴趣,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我将早点钱存下来把一本本古代杰出诗人的诗选一一请进小书房,如陆游、白居易、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这样,借着初中的铺垫,古典文学正式将我带进文学博大精深的世界。
面对文学的崇山峻岭,我这个未谙世事的少年像一头初生的牛犊开始奋力攀登,哪管山里藏着什么恶兽。在诸多古代诗人中,有八位我最仰慕,他们是:“哀民生多艰,上下求索”的屈原;“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安得吹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杜子美;“大江东去”夜游赤壁的苏东坡;“但悲不见九州同”日夜想上阵为国杀敌的陆放翁;“醉里挑灯看剑”的辛稼轩;“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通过几个典型的场景成功塑造了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高洁形象。其中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里呼唤风雨雷电冲击黑暗抒发爱国情怀的那幕尤为精彩动人。两千年来,他在我们民族屡屡遭受危难之际,其爱国热忱总是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兴亡而奋起抗卫。他是传统文化里的精神图腾,他的血液里流淌着儒家修身治国和道家浪漫游仙的两股激流。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风格直接影响了诸如后来的宋玉、司马迁、李白、杜甫、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林则徐等无数英杰。打开他的《离骚》、《哀郢》等诗篇就有一股股滚烫的激流奔涌而出,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在深夜里,我一遍遍火热地读他的诗篇,虽然文词古奥,但丝毫不影响我阅读的激情。他那丰富驰骋的想象和瑰丽哀婉的辞采彻底点燃了一颗少年的诗心。
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方文学和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并驾齐驱,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大源头。屈原是第一位开一代诗风的独具文人意义上的大诗人,他的《离骚》被司马迁赞为“与日月争光可也”。他的深悲厚哀,爱国丹心化作这洋洋大篇,排山倒海,万古奔流。其中“香草美人”这一意象永远闪耀于中国古典文学漫漫长河的上空。
屈子少即灵秀聪颖,立志为国之神器。他对楚国一片耿耿丹心,以卓越的政治才能辅佐楚王,但个性耿直高洁,受朝廷奸佞嫉恨进谗,初被楚怀王“怒而疏”,继而又被顷襄王“怒而迁”,逐出国都,流放于江南江北。我们可以看到他形容枯槁忧戚,沿江漫行,但仍头戴高冠,芰荷为衣,芙蓉为裳,恋恋不忘故国,上下求索美好的理想。他姐姐女媭责备他为何这样孤高正直,大禹的父亲的鲧就是因为正直,治水失败后被舜流放于羽山而亡的。屈子说他要遵循古圣先贤的正道,至死也不改其志。
于是在东方露出鱼肚白之际,他放下了笔,吹灭了案前那盏油灯,长几上那写满《离骚》的竹编之卷随风而起越飘越高,发出五彩霞光照在他有些疲惫的身上,屈子打了个呵欠,踩着霞光之梯慢慢登上了飘渺的云彩,开始了四方漫游,求索真理的长路——
那让羲和驾起龙车凤辇吧!早晨从九嶷山出发,傍晚到达昆仑山顶,在太阳沐浴的地方——咸池,给马歇息后继续向前!请月神望舒在前引路,让风神飞廉紧随护卫,叫鸾鸟、凤凰开道!昼夜不停飞向那五彩云霓所萦绕的天阙。“请打开门吧,天神!我要拜谒天帝将我的衷心表诉!”可是那看天门的天神一动不动,高傲无礼。唉,算了吧,世道浑浊排挤贤能,我只有返回旧路,渡过白水,在昆仑山顶歇马。
我听说伏羲氏的女儿宓妃美好,就请人去说媒。可惜宓妃虽美但嬉戏无度,我只能离开她;我又托鸩鸟去找有娀氏的女儿简狄送去情书,可是鸩鸟说她并不好。我只得去追求有虞氏的女儿,但怕媒人无能,传递不了我的真心。那请神巫灵氛为我卜一卦吉凶吧!灵氛卜卦后说:“美女要配才郎,良臣要遇明主,这样才是真正的美好!世人都把艾草别在腰里,竟然还说幽兰不能佩戴!世间完美的事太少,总让人有那么多缺憾!”
商朝的神巫巫咸要在黄昏祭神,我前去拜问他。光芒中神灵尽显,巫咸对我说:“你内心高洁无暇,又何必四处托媒呢?夏禹礼贤于伊尹;商汤际遇于皋陶;殷王武丁从筑土墙的奴隶中发现了傅说,商因而大治;姜太公垂钓碧溪,遇周文王而被举为国器;卫国的宁戚敲牛角高歌抒怀,齐桓公听到后请他去为国效力。”
唉,时光如白驹过隙,我并不是非要四处托媒去寻求那些美女,我是怕年华将暮却一事无成,才如此这样心急忧虑呀。那帮奸小啊他们只知党同伐异,嫉贤妒能,惑乱朝政,将美玉伤损。为何昔日的香花美草,今天却贱残一地?兰花也是虚有其表,随波逐流。花椒和茱萸只想钻营争利,又如何能散发芳香?这些奸小总是同流合污,那纵然属香草的揭车、江离又能如何?唯有我这玉佩玉洁冰清,历尽忧患,其芳香不改!
那将琼枝作肴,用玉屑当粮吧,灵氛为我选定了吉日,我要离开这些污浊的人去四合八荒寻求理想!
驾驭起飞龙吧,这美玉象牙装饰的车辇!扬起云霓般的旗帜,让车铃奏出啾啾的乐声!早晨我从银河渡口启程出发,黄昏便到了西天的尽头。凤凰张开它们美丽的翅膀附和着猎猎招展的云旗,翱翔在高天之上。我来到了传说中西方的流沙地带,沿着赤水悠然漫游。让蛟龙架起桥梁,令西皇帮我渡河。
路多么漫长啊!过了不周山向左转,那浩瀚无垠的西海就是我们会合之地!浩浩荡荡的车队同时进发,我高兴地奏起《九歌》跳起了《韶》舞,欢度这美好的时光!
太阳东升啊光芒万丈,我忽然看见了我的楚国旧乡。车夫们一阵悲伤,我的马也频频回首不愿前往。
唉!既然故国无人能理解我,我又何必苦苦眷念于它?没有人能与我推行仁政贡献光华,那我只有独自一人去追随仙人彭咸的足迹!
公元前278年春,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都郢,顷襄王东逃,百姓流离失所,一路哀鸿遍地。屈子并没有在他的《离骚》里赶上彭咸的脚步,而是被秦兵冲进国都的铁蹄声踏碎了心。故都的楸树影影绰绰在战火里,船漂过夏水乘流而下,郢都东门像一个敞开的黑棺急速远去。屈子悲泪纵横:“啊,鸟儿飞得再远也要回到故乡,狐狸死时也要将头朝向山丘,而我这个戴罪流放的人啊,何时再见到故乡?”
对面走来一个渔翁,他看出这形容枯槁的人是屈子,惊问:“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到这里?”
屈子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翁说:“圣人不拘泥外物而能随物赋形。世人污浊,你为何不把水再搅浑一点呢?世人都醉,你为何不也喝一点酒呢?干嘛要这样孤高独行,让自己受这份放逐的罪苦呢?”
屈子说:“刚洗完头,要弹弹帽上的灰尘;洗过澡得抖抖衣服中的污垢。我甘愿投到湘江里葬身鱼腹,怎能让洁白的灵魂遭受世俗的玷污?”
渔翁微微一笑,敲着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便离开了屈子,悠然远去。
屈子没有出世隐遁,他只向那万里碧涛纵身一跃,一沉千古,在历史的长河中溅起一朵悲壮的浪花。如果屈子不那么执着,随渔翁超然物外,他身后的光芒也许是另外一种。
公元1178年,陆游随江东下,路过秭归,江边便是荒芜已久的楚国发祥地楚王城,对岸设有屈子庙。江风烈烈,猿鸟悲鸣,人世更迭,那滚滚江涛似还在为屈子的沉江而悲鸣,放翁凭吊道: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陶潜不愿逢迎前来检查工作的督邮大人,丢掉彭泽县令的乌纱帽,返回故乡柴桑县的粟里小村落(今江西九江市境内庐山旁)。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很多道德清高之士放下名利,隐入大自然深处,离群索居,修养心性。像《列子》中所载的甘蝇老人,几近神仙,居于霍山之巅,修炼“不射而射”的无为道法。据说只有手一指天,就有高飞的鸟儿坠落下来。再如西汉的张道陵,早年四处访高士学道,后率众弟子入山修行,在江西龙虎山炼成“九转大丹”,得道成仙。又如竹林七贤隐居深山各显神姿诗酒唱和,传为美谈。等等诸多隐居的例子无一不在讴歌自然的伟大,给予人无限的滋养和启迪。老子说“道法自然”,一语说出来自然是万物之师。人天生就有自然的属性,隶属于自然。一颗星,一根草,一条溪流,一片云,一阵风,一块石头……它们都是大自然孕育而出的,装点、构建这个世界的元素。没有了这些元素,我们无法诗意的栖居。没有了诗意,我们的生命将枯竭无趣。大自然的怀抱里埋藏着很多诗意的宝藏,只有走进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感悟自然的诗人才能挖掘出那么多宝贵的诗意,经过他巧夺天工的诗笔雕刻,一首首散发着自然幽香的诗篇才诞生在我们的眼前。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钟嵘早在《诗品》就说他是“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这一散发着永恒魅力的文学题材。他是中国最早的自然主义者先驱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上承老子、庄子、《诗经》、楚辞、建安文学、谢灵运等,下启唐宋诸大家,风格清新自然、淳朴高逸,到了宋代他的文学地位升到顶点,苏轼、欧阳修、陆游、辛弃疾等名家对他推崇备至,深深为其古拙甘美的高超诗艺折服,苏轼赞美他的诗歌“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欧阳修看了《归去来兮辞》大赞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他的语言平白如话,却又韵味丰厚,常用日常田园生活的场景,创造出恬淡浑然的意境,禅味蕴藏其中,峥嵘包孕于内,给人一种荡涤脏腑、温润心灵、淡泊明志的精神享受。王国维所论艺术的“无我”的境界,他的诗歌正是此绝好的例证。
陶渊明之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崇高地位,是因为他始终坚守在那片“师法自然、淡泊独立”的精神田园里,不为浮世所动摇,不为名利所奔走,不为权贵所屈服!因为他知道,生命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才能常青;因为他知道,人生百年总是白驹过隙,应该让生命像一只自由飞翔于山川林野中的鹤。何以解忧,诗也,酒也!“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比邻皆是淳朴农人,所居尽是古木山菊!乐生,乐死也!稚童在沟里摸鱼虾,苍髯者黄酒映上酡颜,两三醉扶于山路,黄犬欢跃奔跳于前,月光下荷锄歌而归,推开门就是那一片黄灿灿的菊花,那座青葱郁郁的南山,那流溢着月华的酒杯,那轻盈飞舞的蝴蝶,那一阵拂起我衣袖的清风,那迂回曲折的碧溪,那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窗外一轮明月袅袅升起,广阔的夜空沐浴在柔和皎洁的月华里。多美的夜色啊!陶渊明从榻上披衣坐起,咳了一声,出神地欣赏着夜色,感慨时光的无限,尘世的寂寥。自从归守田园以来,他的灵魂如幼子又回到慈母怀中。既往不可追,未来无需翼,还是将这颗诗心交予良辰美景,一抒襟怀。他微微颔首,似有所得,乃道: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晚年困顿,一次又饿又病,数日未起,但心性越加达观,趋于明心见性。江州刺史来看望他,劝告说:“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是?”陶渊明感叹地说:“我哪敢与贤能相比,远不及啊!”并拒绝了刺史送的酒肉,就算饿死也不向权贵者低首,可以看出渊明古拙下的遗世独立的铮铮铁骨。可是被饥饿所迫,他曾出外乞食。但他没有像乞丐一样低眉求嗟来之食,而是随心而行,希望能获得一个理解、欣赏他志趣的人的帮助。走了数里,来到一家门前,扣开门时却不知道怎样说明来意,一时语拙,内心悲凉。明达的主人立即明白了访客的心意,于是摆酒食款待,心照不宣。几杯后,发现双方很相投,渊明也不客气,率真畅饮,主人热情相待。怎么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呢?就让我吟诗作谢吧!韩信年轻时困苦饥饿,曾得漂母一饭救济,我虽然没有韩信的才华,但您今天盛情款待的恩情,我没齿难忘,死后也要报答。表露出渊明知恩必报、醇厚率真的本性。一个杰出的诗人,却为饥饿所累,坚守的悲辛被田园的清风吹得越加苍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蕉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他在《拟挽歌辞》将自己死后众人送他出殡的场景进行了想象和挖掘,他说墓门一旦关上,棺中的自己就永远见不到人间的阳光了——世间所有的贤愚贵贱也难逃这一劫。葬后的回家的路上,亲人们也许心中还留有悲伤,可有的人已经哼起歌了。生命的消逝似乎很残忍,然而造化没有偏袒谁,谁能领略造化赋予的真意,谁就能获得真实的快乐。那就将我的躯体送回山丘古原,化作庄子羡慕的那只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吧。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现代人类在物质主义的驱赶下正将大自然一点点毁灭,我们生存的诗意的家园将被僵冷的水泥、网络、金属、钞票取代,我们将越来越不如天空中的一只小鸟,人类正走向最后。
谁能跳出樊笼,返回自然的怀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