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夹山梦>第七章 马嵬兵变

第七章 马嵬兵变

作品名称:夹山梦      作者:楚西一氓      发布时间:2015-11-11 15:56:59      字数:3843

  话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后代安禄山借口讨伐宰相杨国忠,率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叫板大唐帝国。安、史二逆野心勃勃问鼎社稷,15万大军如潮似浪,滚滚洪流横扫官军如卷席,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顿使泱泱京师无险可守,兵临城下,无兵可调,无将可遣,国脉民命岌岌可危,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为保活命,纷纷作了鸟兽散,逃离京城长安。七月一日,紫禁城大老板唐玄宗携带杨贵妃及朝中群臣仓皇逃难西蜀,行至马嵬驿时,随行禁军将士们因饥疲交加,人困马乏,怨声载道,认为宰相杨国忠是造成此次当头国难的罪魁祸首,便罔顾皇威肃严的凛不可犯,在皇帝眼皮底下果断出手处死了宰相杨国忠,并围住驿馆协迫唐玄宗处死杨玉环,以清君侧。唐玄宗迫于禁军将士众怒难犯,进退失据,只好命令高力士亲自动手缢死杨贵妃,以安稳禁军军心,以俾自己能平安躲过眼前的兵患,史称“马嵬驿兵变”。唉!可怜此时的大唐皇帝,叛军挟迫于外,禁军哗变于内,形似老鳖钻进了灶孔——两头憋气,着实让玄宗情何以堪哪!“夫妻好似林中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可怜玉环一介弱女子,红颜薄命,哀哀无告,死于非命枉嘘唏!吕太后、武则天敢以裙钗压须眉,颇有道理哟!
  叛乱发生前,杨贵妃和高力士二人,一为唐玄宗的宠妃,一为唐玄宗的宠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红得乌里发紫,万人侧目。二人平时交情也颇为不赖,往来互动,堪称热络。按理说:杨玉环原本不该成为高力士手下的惨死鬼。然而,自古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皇上为着自保,要高力士亲手处死杨贵妃,高力士岂敢抗命不办?退一步说:与其让贵妃娘娘死于乱军肮脏之手,宁可让其死于高力士之手;两种结局,杨玉环应该心知肚明了的。
  幢幢月影下面,奉天玉大和尚和玉环鬼魂在马嵬驿旧址察看完古老破旧墓庐后,正欲转身结伴去西安古城逛逛夜街,让飘零八百载的玉环鬼魂开开眼界,却倏地看见迷蒙月光下飘移过来一团模糊黑影。二人正当惊疑时,却见那团黑影飘飘然趋步向前,匐匍在地,对着大和尚和玉环鬼魂倒玉柱,推金山,叩首陈情:“奴才鬼魂诚惶叩拜先皇贵妃娘娘,诚恐跪禀大顺朝皇上:奴才当年身不由己,迫于情势,形格势禁,于万般莫奈之下,下狠手缢死了贵妃娘娘。奴才作孽,不得善终,吐血三斗而亡。死后被地藏王菩萨判罚为守墓奴,专替贵妃娘娘冤魂守护墓庐,以赎己罪,迄今已然八百多载春秋矣。奴才自作其恶,做鬼也该死,伏乞贵妃娘娘殿下大人不记小人过,慧目通天,贵手高抬,万万恕罪!”
  经过那团黑影如此这般一番表白,奉天玉大和尚和玉环鬼魂终于明白:眼前的陈情者,正是八百年前势倾朝野的一代名宦高力士公公!事过八百年,已然换了人间,只是那高力士风采依旧,未改当年容貌衣妆。杨玉环鬼魂也用当年语气惊诧道:“高力士公公(对阉宦官僚昵称),想汝出将入相,贵埒王公,死后却来替奴家守护阴宅,不亦太过降尊迂贵了否?汝既奉皇上旨意缢死奴家,奴家并不敢怪罪于汝;倘若换了是奴家,圣旨当顶,要斩草除根于你,奴家也是不敢不如此去做了的。只是地藏王菩萨无端罚汝做守墓奴一节,委实是太过难为了你!究其实,我的墓庐,左不过是屈死冤鬼一个,人微坟轻,有名无实,守与不守,原是无可无不可的小事一桩了嘛!”闻得玉环鬼魂这般话语,高力士鬼魂呜呜跪哭禀告道:“贵妃娘娘此话,字字如刀似剑,直戳得奴才体无完肤,再死二次,也不算冤枉。回首娘娘在生时,待奴才颇不为菲薄,人非草木,岂能无感。奴才朝朝暮暮值守坟墓前,八百余载后终得见上娘娘一面,堪称如愿遂心,无复所求矣。只是娘娘墓庐颇有破凋之处,我一介阴魂鬼,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的!”
  奉天玉大和尚双手扶起高力士,谦诚说道:“高力士前阁下,难为你为贵妃娘娘守阴宅八百多年,尽职尽责,无一时懈怠,堪称典懿。只是贵妃娘娘阴灵出窍之后,即在天地间四处流落,作水上漂萍,并无定所,端的是好不凄凄惨惨戚戚了的。先辈明皇陛下风流天子,只见新人笑,不闻旧鬼哭,害得贵妃娘娘生亦难,死亦难,阴阳两界行路难,做人做鬼两相难,甚是寡恩少德了的也。幸好此前中秋夜我在夹山寺听得娘娘彻夜啼哭,问明情由后,甚是为之悲悯不已,对天嗟吁。后复于梦境中得遇娘娘阴灵,获悉其种种苦处后,遂于夹山寺特意择地修造大悲殿一座,以为贵妃娘娘栖身之所。今宵又在梦境中得遇贵妃娘娘,彼此叙谈之际,忽说及马嵬驿旧墓庐之事,娘娘颇有恋旧情节,亦复颇有敝庐自珍之心结,故我乃答应她于梦境中陪同前来马嵬一遭,察看墓庐。待到梦醒后,我再暗中派遣僧兵们前来西安马嵬故地,相机给予修葺。不期然得遇阁下于此,亦算得是美好前缘一段也!况且高力士之鼎鼎大名,与诗仙李白流芳人间,千载而后,代代相传,但凡文人学士及坊间粗通文字者,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乎?阁下死后,尚得陪葬于玄宗泰陵,生荣死哀,四时奉祀,尚饗食血无虞,较诸贵妃娘娘倍受冷落,相形见绌,自是强上了无数数倍了的也。”
  高力士鬼魂听得奉天玉大和尚揶揄如此,心中颇不是滋味儿。想起个人前世身世际遇,难免要悲从心上起,恨从胆边生,像个受够了委屈的孩提也似的,情难自禁地呜呜痛哭了起来。惹得玉环同病相怜,竟然也跟随着大放哀音,撕心裂肺般痛哭不已。斯时斯地,马嵬驿坟头前,千年风风雨雨,洗刷磨灭不掉苦命人的辛酸记忆。伴随在唐明皇左右的这对畸零人,虽然降世之后,自天秉赋有形体感情,但究其实不过是皇帝爷们手中的一介玩物而已。一旦厌倦了,便难逃弃之如敝屣的悲苦命运。杨贵妃被处死,高力士遭流放,便是其宿命。想到伤心处,高力士便仰望杳冥星空,吟诵起《诗经》中《旻天疾威》的章句来: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说起高力士身世来,难免直凉透透了人的五脏六腑。高力士本名冯元一,祖籍潘州。其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皆为当世名士。其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剌史。说来煞是奇怪:出身于如此世代书香门第的高力士,却在幼年时代被送入宫闱中阉割,当上了一名宦官。
  冯家原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后裔。公元436年,北魏大军攻进北燕都城龙城(今朝阳),北燕末帝冯弘仓皇逃奔辽东,历时28年的北燕政权宣告灭亡。高力士的曾祖父冯盎,官至隋朝左武卫大将军。祖父冯智玳病逝后,被唐王朝追封为洪州都督。父亲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身为冯君衡少子的冯元一出自官宦世家,祖上又是北燕皇室与当地显姓豪门,如此显赫门第,其子弟按理应登堂入室,出将入相,怎会去做为人不齿的低贱太监呢?原来,公元694年,有人向朝廷诬告说岭南流人谋反,时任潘州刺史的冯君衡不幸与此冤案有关,满门被抄,家产全部没收。那时,冯元一年仅十岁。因冯氏族祖上有功于朝廷,年幼的冯元一被免死罪,可活罪难逃,冯元一被强制与母亲麦氏分离,锁拿为奴,惨受阉割酷刑后,被送入长安,入朝当了宦官。二十年后,高力士权高位重,岭南节度使在泷州找到了麦氏,把她送至京城。母子失散多年,相见不相识。母子身份确定无疑,悲喜交集,激动得相抱痛哭。
  冯元一幼年入宫,被高延福收为螟蛉子(义子),遂改名为高力士,行走于禁宫闱门之中。因其生得形貌姣好,聪明伶俐,颇受到女皇武则天的赏识。至唐玄宗主政年代,因协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玄宗恩宠,一路青云直上,终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安、史之乱后,玄宗逊位为太上皇。肃宗即位后,高力士因遭受奸臣谗陷,被流放于黔中夜郎之地。晚景凄凉的高力士行到湖南巫州时,见其地荠菜多而人不食,触景生情,感伤歌咏曰:“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宝应年三月,高力士得遇大赦回归长安,到得郎州之地时,从流放人口中得知太上皇玄宗已驾崩,顿时椎心折肺,号啕痛哭,竟至吐血不止,死于归途之中。朝廷因他是耆宿长辈,曾护卫先帝,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正当高力士鬼魂沉吟不已时,奉天玉大和尚接着又问道:“高力士阁下,适才汝言奉阴旨为贵妃娘娘守墓,有野狐数只常年在此搅扰贵妃娘娘阴宅,汝可知情否?”高力士又跪地磕头如捣蒜回答道:“回大顺帝君话:奴才知情。此狐狸非寻常野狐所可比拟,乃九天玄女娘娘殿前神物,只因嘴馋偷吃了供堂前福物,亵渎了天宫神祗,遂被娘娘谪贬下人间阴界,陪伴奴才在此马嵬鬼域之地,为贵妃娘娘守墓三千年。彼等仙狐虽被判罚,待到功德圆满后,尚有再收回天界供奉履职之机,祸去有福来,只可怜我高奴才罪孽无边,报应无边,守此墓庐,万万无涯,永世难得翻身了的!”
  奉天玉大和尚见高力士说得凄楚如斯,不觉恻隐之心顿生,便劝慰他说:“地藏王菩萨慧眼通天察地,天眼恢恢,善者自善,恶者自恶,善恶各各有报。力士行恶,天眼不瞎,自有恶报;力士行善,天眼不瞎,自有善报。贵妃娘娘沉冤莫白,怨气氤氲,充塞阴阳两界八百余年,必有重见天日之时;高力士阁下时来运会,种种无奈,亦当有大白于天地之日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