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北风劲之廉颇大将军>第七章 将军剑

第七章 将军剑

作品名称:北风劲之廉颇大将军      作者:齐盼盼      发布时间:2015-10-18 15:27:37      字数:20037

  一
  正当廉颇为自己亲手促使扶桑与赵国化干戈为玉帛受到赵王表彰,擢升为禁卫军总戎而高兴之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刘顺被杀了!
  刘顺奉命回到邯郸,向赵王上呈扶桑国书,让李兑坐不住了。因为李兑曾将刘羽、赵固等人一同处决。此时的刘顺,是东征军中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谁都知道,他与廉颇自小一起长大,一起从桃花山下来,一路走来,早已比亲兄弟还亲。他手中直接控制的军队有一万多人,一旦打着为安阳君复仇的旗号起事,后果严重。加上他又跟着廉颇立功,肯定会加官进爵。自己杀了他父亲,他岂肯善罢甘休!既然他是个毒瘤,那就除掉他——在这方面,他李兑从未手软过。
  一天,李兑以赵王的名义召刘顺进宫。还未进宫的刘顺就在半路上被人拉下马捉拿,押到了一个背地里。被塞住嘴、捆绑得牢实的刘顺被人一脚踹倒下,口中“哇哇”叫。
  李兑上前拍拍刘顺的脸,说:将军啊,辛苦了!我知道你是一位优秀的军人,是廉颇的左膀右臂,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可是,你为何要勾结田不礼图谋不轨呢?难道是为了替父报仇?你父亲是叛党,该杀!大王法外开恩,饶你不死,让你戴罪立功,将功补过,你为何恩将仇报,死不悔改呢?
  刘顺大叫着挣扎起来,用头去撞李兑的肚子。众人忙上前拦住,将他揍一顿。李兑说:好了,让他痛快点。无论如何,他也是对国家有功的人,理当照顾一下。
  “诺。”早有人上前一刀结果了刘顺,鲜血从他的脖颈汩汩流出,胸膛里还在闷响,双眼还在圆瞪着……
  第二天,东征军副帅刘顺被不明身份的暴徒抢劫后残杀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邯郸城。廉顿的妻子桂花,是刘羽的侄女,自从得知伯父被杀,丈夫也险些丧命后,就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堂兄也死了,她吓得几乎要疯了,跑到公主那里喊救命,无论谁劝也不听不离开,只是一个劲哭。原来,廉顿为了弟弟,也为了这个家,想息事宁人,见此再也忍不住了。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廉顿穿上夜行衣,蒙面奔到了相府,他早已打探清楚内院的准确位置,便直接飞檐走壁过去。见门口守卫森严,他就在房顶透过瓦片一间一间寻找李兑的所在。通过观察,他见到了相府里的财宝、绸缎、粮食、兵器,还有一间间住满如花似玉美人的房子。想不到李兑的个人生活竟然如此奢靡,这些东西肯定都是他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或者说巴结他的人送的礼物。见此,廉顿更加气愤,更加认为此人该杀,自己杀了他的确是为民除害,为国除瘤。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灯火辉煌的大堂中找到了正倚红偎翠喝酒听曲的李兑。见旁边还有许多门客,廉顿只好等待有利时机。
  几个门客极力奉承李兑:
  一个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宰辅相国者,唯大人为首!
  一个说:自从相国大人主政以来,国力日盛,在列国中鹤立鸡群,首屈一指。大人功勋诚大矣!
  一个说:大人的功绩足以傲视古人,彪炳千秋,流芳百世,令万世敬仰啊!
  李兑听此,心中很是受用,不禁有些飘飘然,但是嘴上却说:列位谬赞了!本相愧不敢当啊!
  众人忙说:大人过谦了!天下谁人不知,赵国有了大人,才有了活力,南却齐魏,北抗燕胡,西击匈奴,东败扶桑,皆是大人之大功啊!
  “哈——”李兑笑了起来,将口中的酒水喷放出来,洒在了大家身上。
  众人也笑了起来:相国大人赐予甘霖,实在是吾等的荣幸啊!多谢大人赏赐!
  李兑正怕众人难堪,却不料他们这般说,十分高兴,举起酒樽:来来来!今晚,不醉不归!
  “诺!”
  众人果真喝了个酩酊大醉,而李兑却尚未尽兴,指着众人笑骂道:一群废物!来人啊,把他们都给老子拉出去!
  “诺。”早有人应声上前将门客们或拉或拽,或拖或抬,弄出了门外,随手关了门。
  大堂内屏障后有一张雕龙饰凤的黄金床,无比气派和庞大,足够并排睡下十几个人。李兑被美人们架到床上,才发现自己的胸前还有几滴酒水,便对美人们说:本相的这些甘霖就赐予尔等吧!来,一人一滴,快卸下你们的身外之物!
  “诺。”美人们一字排开,十分麻利的将自己的衣服全部脱下,一个接一个排队上前,俯下身子用自己的舌头去舔李兑胸上的酒水滴。李兑显得很惬意,一边尽情享受着她们为他带来的感官舒坦,一边肆意地用手抚摸着她们那柔嫩而又丰润的身子……
  当李兑终于心满意足的睡下,发出一阵阵鼾声后,美人们的谈话更使廉顿咬紧了牙关:
  一个说:我们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
  一个说:都怪上辈子没有行善积德,这辈子才生在穷苦人家。我们这服侍人的活,都是命啊!
  一个说:我希望能找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安生过活,现在这种充当别人泄欲工具的生活,早就过够了。
  一个说: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一个说:依我看,过一日是一日,现在可比以前在村子里干农活强多了,至少不愁吃饭了。
  一个说:哎——本来,我可以有个好的归宿的,只因为我们大人与安阳君有点关系,结果树倒猢狲散,大人也倒霉被杀了,家被抄了,我也被带到这里过生不如死的日子。想当初,大人是真心对我好,百依百顺,连我们家夫人都嫉妒我,可是……
  一个说:我本来和小刘哥日子过得好好的,只因为一次相爷出巡,见了我,说我是什么天仙下凡,当时他那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当晚,他就派人闯进我们家,杀了小刘哥,把我抢到这里来了……
  一个说:……
  廉顿听的真切,愤的狂烈,一拳击碎了瓦片,从房顶跳下去,从地上跃起,美人们大叫着奔跑出去了。李兑将喝的酒化作了冷汗水出来了,正要去找衣服穿,却见廉顿一刀砍下来,忙用自己的脚去踢他,被廉顿一刀砍掉了三根脚趾头,痛得大叫起来。廉顿还要砍,护卫兵已经冲了进来。他忙挥刀夺路而逃,连杀多人,冲出去,跃上高墙,背后中了一箭,翻墙而过,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中。
  廉顿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了上次为他医治好刀伤的民间神医淳于齐家。淳于齐什么也没问,帮他止血,消毒,拔箭,包扎,然后将几包草药递给他:按上次那样服下便可。
  廉顿忙接下,说:先生,我身上没带钱,改日一定加倍奉还。其实我……
  淳于齐示意他不要说下去:今晚,你未曾到过寒舍,而老夫也未曾见过你。
  听此,廉顿忙向淳于齐拱礼一拜:多谢先生!我明白了。之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二
  堂堂一国相国竟然在自己的府邸被人行刺!这在当时,是不折不扣的大新闻!
  尽管受了不轻的伤害和惊吓,李兑也不愿意因此而暂时放下手中的权力。次日一早,他用了药,就在卫队的护卫下乘车向王宫进发。街上人声鼎沸,议论纷纷,只是当他的车队经过时,众人便一哄而散。见此,李兑有些不悦,手下人要去捉拿那些乱说话的人,被他劝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进了宫,见赵王带领文武大臣正在大殿外迎接他,他赶紧下车,拐着残疾的腿脚下跪,高呼:让大王屈尊至此,臣下万死啊——
  赵王忙上前扶起他,说:相国为国操劳,又被人暗伤,为国为民流血流汗,实在是我赵国的脊梁和中流砥柱!赵国不能没有相国,孤王不能没有相国,臣民们也不能没有相国啊!如此,孤王与大臣们至此相迎相国,又有何不妥?理固宜然啊!请受孤王一拜!说着,赵王便当着大家的面,向李兑拱礼一拜。
  李兑惊惶万分,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说:臣下万死,万死啊!
  赵王又忙将李兑搀起来,说:相国啊!赵国有你在,孤王才能高枕无忧,臣民才能安居乐业啊!你若真遭受了什么不测,孤王如何是好?孤王决定,将你的长子李节认为义子,即日起养在宫里,与公子们一同读书,如何?
  李兑十分意外,连说:不可,不可,不可!犬子何德何能,敢同王子们一起读书?
  赵王说:就这么办了,你莫非要驳了孤王的薄面,那样的话,孤王可是要生气的哟!
  李兑听此,只好跪在地上高呼:臣下谢主隆恩!
  李兑养病期间也没有闲着,他以捉拿刺客为由,又将几个与他作对的大臣杀死了,为他进一步把持朝政扫清了障碍。
  此时,已经彻底完成东征任务的廉颇向赵王上书,要求由他自己亲自回京彻查刘顺被杀一案。李兑大恐,只好以赵王的名义告知廉颇,刘顺死于乱贼之手,凶手已经伏法。廉颇却执意要回去,李兑心虚害怕了,劝赵王将廉颇派往西部边疆,抵抗林胡、魏国的进攻。于是,赵王又下令,以廉颇为平西将军,东征军改为平西军,驻守太原城。
  廉颇见此,知道此时的京城已经不太平,倒不如先到外边避避风头,于是奉命来到太原城。刚到太原城,传来韩魏两国联合起来反抗秦国的消息,最初两国联军接连收复二十多城。后来,两国失和,秦国趁此任命白起为将军,在新城一带一举击溃两国联军,并生擒联军大将公孙喜,斩首二十四万人。因此,白起被升为国尉,不久又升为大良造,成为秦国独当一面的大将。
  廉颇明白,秦军暂时还不会进攻赵国,因为楚国正在拉拢韩魏两国与之结盟,齐国也对渐渐崛起的秦国感到不安,也想与赵魏两国结盟以自保。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拉拢燕国、赵国,避免自己被孤立。廉颇认为,眼下赵国的隐患是尚未完全臣服的林胡、楼烦和匈奴。于是,他上书赵王,请求赵王批准他带领平西军北上主动出击,以打败三国,使国家有个稳定的边疆。赵王见他有如此先见之明,十分高兴,当即下令,让他按计划行事。
  于是,廉颇便将李义留下驻守太原城,自己则与许历,以及新提拔的都尉王灿带领平西军北上。林胡王见平西军气势汹汹而来,自知能力有限,不敢出战,忙派人议和。廉颇十分高兴,便让他带领本部人马与自己一道去征伐楼烦。
  一日,楼烦王派人送信,说愿与赵军一战定胜负,如若赵军败了,以后别再插手楼烦政务,楼烦败了,愿意世世代代为赵国藩属。
  廉颇见此,笑了,对信使说:你回去告诉你们家大王,就照这书信上说的那样,三天之后在黄水滩开战。我们出兵一万,你们可以多一些。
  来使说:敝国寡君有言在先,贵国出兵多少,我们多出一人即为不义。
  廉颇问:既然如此,那何须大动干戈,自相残杀呢?回去与你们家大王说,各派一人决斗如何?谁先倒下则败,反之则胜,如何?
  一天后,楼烦王回信:不可!大战一场方可显我楼烦人的威风。
  廉颇长叹一声:这又是何必?
  王灿问:那还打不打了?
  廉颇反问:不打,行吗?
  两天后,楼烦王督率一万精兵列阵黄水滩,严阵以待。
  廉颇见此,说:这是太极星月阵,破阵难啊!
  许历见此,说:不难!只要从中间撕开一个口子,然后内外夹击,先将星阵打乱,月阵将不战而溃。提前再埋伏外围,待敌人乱起来突然袭击,足以破阵。
  王灿笑了:好!不愧为军师啊!
  廉颇对王灿说:那你还愣着干嘛?
  王灿答应一声“诺”,就跃马扬鞭,率军出战了。尽管许历说的破阵方法很有效,但是由于楼烦是要毕其功于一役,所以破阵阻力过大,楼烦王亲自出战,连杀赵军多人,一边拼杀,还一边大呼:楼烦的勇士们!为了我们的荣誉,为了我们的祖先,为了我们的娃子,为了我们的女人,为了我们的草原,杀呀——
  喊杀声惊天动地,赵军很快便支持不住了。见此,廉颇让一万人剩余的那五千人也上阵,可是激战了半天,赵军始终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反而有捉襟见肘的架势。
  见此,许历劝说:还是再派些人上吧。否则,我军危矣。
  廉颇直摇头:不可言而无信。
  许历争辩道:这是在战场上,当讲究机变,军事上瞬息万变,安能以常理为准?
  廉颇说: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与朋友赌博。
  “什么赌博?再不上就晚了。”许历急了。
  廉颇望了望已经处于劣势的赵军,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将军,让我们上吧。”
  “将军,让我们上吧。”
  ……
  廉颇充耳不闻。
  过了好大一会儿,惨败的赵军残部被楼烦人追杀了回来。
  廉颇挥刀大喝:胆敢后退的赵军士卒,格杀勿论!
  听此,那些赵军深知已经没有了退路,便转过身,挥刀向冲杀过来的楼烦人大叫着扑了回去。这剩余的两千多人像脱胎换骨了似的,拼死力战,秋风扫落叶一般,遏制住了楼烦人强大的攻势。两军混战一处,杀的难解难分。从辰时打到未时,双方没有人再后退,战斗的相当激烈残酷,伤亡惨重。
  最后,当双方加在一起不到一百人时,楼烦王大叫:别打了!楼烦此后愿世世代代为赵国附庸,为赵国看好西北大门。
  见此,廉颇说:好!
  交战的士卒见此,都把兵器扔在地上。
  楼烦王说:赵国有着这样的军队,必能百战百胜,无敌于天下。有人说自从赵主父死后,赵国便风光不再,早已今非昔比,今日看来是大错特错了。
  林胡王说:老兄若早有此见地,今日又何必自相残杀?
  楼烦王摆摆手:这些就不说了,此后你我共同努力,风雨同舟,加上赵军相助,何愁匈奴不破!何惧匈奴来袭!何畏匈奴来欺!
  廉颇说:在下此来,目的就是想仰仗二位大王相助,反击匈奴,不打则已,要打就打他个措手不及,再也不敢造次。
  “好!”
  三
  廉颇原想匈奴与林胡、楼烦一样经不起多大的打击,便会乖乖臣服,不料匈奴人比起林胡人、楼烦人来,顽强得多,战斗力也远胜于另外两个国家。这仗一打就是三年,三国联军始终没有占上风,也没讨到什么便宜,甚至还经常受到匈奴骑兵的突击,弄的士气低落,将士们厌战情绪蔓延。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楼烦王、林胡王找到廉颇说,希望能与匈奴停战议和,再打下去的话,两国都吃不消了。因为三年来,两国基本上全部负担了联军的军备物资,还有不时的兵员补给,加上无数在军中服役的百姓、奴隶,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来打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可是,眼看着三四年过去了,联军非但没有取胜的迹象,反而内部厌战情绪高涨。两国更担心的是,一旦战败,赵军拍拍屁股走人了,匈奴人会变本加厉报复自己。于是,两国军民都希望停战。廉颇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议和意味着什么?对廉颇来说,议和无异于承认赵军战败了,打不过匈奴,才与其议和,与投降没什么两样。这对廉颇来说,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因为原先赵王是让自己到太原抗击秦军的,是自己非要来打匈奴的,现在议和而去,不仅自己的脸,连赵国的颜面也丢尽了。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日益强盛的赵军在对周边少数民族作战中何曾言败?莫非由自己来开这个先例?倘若主父泉下有知的话,也绝不会原谅自己的。另外,以李兑为首的一帮人正愁找不到借口来整治自己呢,而他们多年来之所以不敢对自己下手,主要是因为自己手中有兵权,才投鼠忌器的。而今,若是议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便意味着赵国败了,也就是自己败了。如此一来,自己今后的日子将不会好过,弄不好被他们胡乱安个罪名就给除掉了,——对于这一点,廉颇一点也不感觉意外,毕竟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风波,他成熟了许多。退一万步讲,即使是赵国愿意与匈奴讲和,他们肯吗?开战以来,匈奴越战越勇,大单于多次亲征,士气高涨,掠夺了楼烦、林胡许多草地和牲畜、人口,匈奴人尝到了战争带来的甜头,岂肯轻易同意议和?
  廉颇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许历。
  许历说:再这样下去,肯定不行。议和,倒不失为一种策略,关键是该怎样议和?由谁来提出议和?依我看,要想在议和时占上风,必须先打一场漂亮的大胜仗。这样的话,即使议和,天下人也不会轻看我们;否则,议和与投降无异。再说,自古以来也没有华夏主动与蛮夷议和的先例。我们主动要求讲和,天下人怎么看?国家的尊严何在?颜面何存?
  廉颇长叹一声:是啊!而今是骑虎难下,都怨我当初太自负了,本以为可以一举击败匈奴,从此北方边境太平,我们可以专心对付秦国了。没想到会弄巧成拙。
  许历笑了:你怎么能意志消沉呢?依我近日的观察与思考,匈奴骑兵并非不可战胜,只是我们的战略不合时宜。我们把与中原各国交战的战术用到了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上了,自然占不到便宜。而匈奴人的强悍,又远非林胡人、楼烦人能比。战场又是在他们家门口,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占完了。而我们呢?北地苦寒,许多士卒苦不堪言,加上楼烦、林胡本与我们就貌合神离,他们与我们并肩作战,说实话是心不甘情不愿。他们被我们打败了才被迫臣服,又怕他们的老东家匈奴恨他们有二心,所以想借我们的力量打败匈奴。如果我们打胜了,他们也谈不上什么高兴,无非是换了一个东家而已;如果匈奴打胜利了,他们也不会太凄伤,最多是还回到匈奴的怀抱里,接着做匈奴人的看家犬罢了。
  廉颇问:那我们如何才能反败为胜?
  许历说:别再分兵扼守了,集中兵力先将我们枕头边上的这支匈奴左贤王军队击败,挫挫他们的锐气,振奋一下我军军心,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鼓作气直扫匈奴王庭。虽然冒险,但是行军打仗在于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
  “好啊!就这么办。”廉颇惊喜万分。
  当晚,廉颇命令王灿率军十万包围了左贤王驻地,经过一番激战,打败匈奴人,左贤王仅率领两千多骑兵逃走,其余部众大多投降,一部分被歼灭,左贤王的王子被俘。此战,消灭匈奴六万人,有力的扭转了赵军在战场上的颓势,而这一切林胡王、楼烦王都是在事后才知道的。廉颇想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们看,匈奴骑兵并非不可战胜,而赵军的战斗力也没有一蹶不振。
  左贤王溃逃后,王灿一直督军追击;廉颇则率军三十万,由楼烦王、林胡王为帅,绕过左贤王部,直扑匈奴王庭。在左贤王回到王庭之前,三国联军就已经直捣王庭。面对着宛若从天而降的几十万大军,匈奴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杀得大败。大单于慌乱间难以组织起有效抵抗,便派人火速通知左贤王回来勤王,却不知左贤王也已经是自身难保了。大单于还在幻想着左贤王赶来,与他来个里应外合,大败三国联军,而左贤王得知大单于有难后,明白自己的这点残军根本不是三国联军的对手,不但不去王庭救援,反而奔向东胡去了。结果,大单于没有盼来他的左贤王,却等来了王灿的赵军。这样一来,三国联军前后夹击,从夜晚打到黎明,匈奴人再也坚持不住了,便拥护着大单于也向东胡奔去。三国联军追击了二百多里,杀敌十万人,俘获畜生几十万头。怕遇上匈奴的其他援军,廉颇下令撤退。
  三国联军大败匈奴后,有消息说大单于死于乱军之中。一向与东胡王交好的左贤王帅残军先到东胡,相信了传言,加上左贤王一直来对大单于之位垂涎三尺,于是,在东胡王的支持下,左贤王自称大单于,公开招拢旧部。不料,左贤王宣布继位后的第三天,大单于率部也来到了东胡。左贤王与东胡王宣称后来的这个大单于是冒牌货,左贤王才是合法的大单于,然后率军与大单于打了起来。大单于又气又病,加上上了年纪,折腾的心力交瘁,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他的儿子宣布继位,成为新的大单于,回到王庭,以大单于的名义召集旧部,与左贤王抗衡。左贤王不甘心失败,借助东胡的兵力出兵王庭。在这种情况下,新大单于权衡利弊后,决定与三国联军议和,而廉颇等人正巴不得如此呢。议和后,可以坐山观虎斗,收渔人之利。
  于是,三国联军主动撤离匈奴本土,还放回了俘获的匈奴王室、臣民四千多人。匈奴大单于杀害了放回的左贤王的王子,其他人一律重用,以为己用。然后,大单于组织力量向东胡开战……
  见匈奴人打内战,而自己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廉颇将平西军休整了一个月后,便回到了太原,赵国北部的防御任务交给了林胡和楼烦。此后,赵国与匈奴保持了几年难得的和平局面。
  四
  廉颇率军回到太原时,距离他出兵北伐已经四年了。见太原城城防工作做得很好,廉颇表扬了李义,夸他在四年里多次击败来犯的敌人,还主动出击,将魏军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李义行礼道:标下不敢贪功。四年里,如果没有几十万太原军民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哪里会有太原城今日的和平局面!
  廉颇仔细看了看李义,比之前苍老了许多,才三十多岁的人,银发已经爬上了头皮。他上前拍拍李义的肩膀:老兄弟!你比我还小几个月,但是看起来比我还苍老,这四年,真是苦了你啊!
  李义说:能为将军做点事,是我最高兴的。
  廉颇笑了:你哪里是为我做事?我们不都是在为国家和百姓们浴血奋战吗?虽然艰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就得走下去,争取走得从容一些。我们是军人不假,可我们也渴望和平,只要天下太平,解甲归田不正是我们的夙愿吗?但是,而今还不是时候啊!那么何时才是时候呢?只有问苍天了。
  众人也一同向上望着天空,不久,一片片叹息声落了下来,又被风带走于天地间飘动,荡来荡去,似乎在寻找什么,又像是漫无目的的游荡。
  回到太原后,廉颇将平西军重新划分为六个旅,分别由李义、王灿、许历,以及新提拔的年轻将领盖同、胡家旺、楼文成做旅将军。其中,胡家旺、楼文成分别来自林胡和楼烦,是廉颇在北伐匈奴时发现的人才。而此时的平西军二十万人中,就有林胡、楼烦的青年两万多人。廉颇将其中的十八万人划分为六个旅,其余的两万人编入安卫营。
  见廉颇返回太原城,由李兑安插在太原的亲信、太原郡守赵青有点慌了。李义在此防守的四年里,赵青作为王室人员,又是李兑的亲信,根本看不起行伍出身的李义。而李义沉稳持重,少言寡语,又不会溜须拍马奉承赵青。所以,赵青一直不把李义看在眼里,除非是有敌情,不然的话,怕李义是谁,他都记不住了。赵青每日里就是吃喝玩乐,有恃无恐的胡作非为。李义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有敌情,赵青就会从醉生梦死里惊醒,之后藏起来。一次,秦军来攻,有人谣传城破了,赵青居然带着家丁护着自己的妻妾,开城逃跑。好在不久,李义打退了敌人,又带军队把他追回来。见此,赵青非但不感激李义,还在奏报上将此次功绩全揽到自己头上,对李义等人浴血奋战只字不提。李义后来得知后,也没有追究争功,更没有揭发他。
  这回廉颇回来了,心里有鬼的赵青收敛了许多,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作非为了。他知道,廉颇作为赵王的姐夫,又是手握重兵的平西将军,连相国大人都对他十分忌惮,何况是自己这个郡守?虽说自己名义上并不归他管,但是他负责镇守太原城,自己如果冒犯了他,他一刀杀了自己,胡乱安个罪名报上去,谁也奈何不了他,哪怕是相国大人不高兴。所以,而今的自己只有夹起尾巴做人,哪怕是假装,也得骗取廉颇的好感与信任,为以后获取更加有价值的情报报给相国大人,换取自己升官发财铺路。而实际上,廉颇对于他与李兑的勾结早已经心知肚明。他不声张,该干什么干什么,需要由赵青参加的会议也都派人去请他,算是给足了他面子。
  魏国与楚国结盟后惹恼了秦国,秦王派大将司马错出兵攻打魏国。魏王自知难敌秦军,慌忙间向楚国求救。楚国上下都认为不该为了魏国开罪秦国,不支持发兵救援。魏国使臣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去找在政治上失意,却在楚国朝野影响力颇大的原左徒、三闾大夫屈原,请求他帮忙出面劝楚王发兵救援危在旦夕的魏国。尽管屈原知道楚王早就厌烦了自己,可是他认为置盟国危亡于不顾,只图自己苟且偷生,是目光短浅,终将失信义于天下的,以后将没有人再相信楚国了。于是,屈原不顾自己年老体衰回到国都,向楚王陈述发兵与否的利弊,极力劝谏楚王以大局为重,发兵救援魏国,为盟国出力。
  楚王听了,十分不快:三闾大夫不在南边好好静养,跑回郢都瞎操什么心啊!难道说,没有了你屈原,楚国就没了希望,没了忠臣烈子?好像举国上下,只有你一个明白人,其他人都是白痴似的。念在你老了,寡人也就不与你一般见识了,快回去吧——
  屈原听此,上前一步,再次行礼道:大王!楚国与魏国结盟的事情,天下皆知,而今结盟还不到半年,魏国有难,我们如若视而不见,见死不救,楚国的信誉何在?大王的颜面何存?倘若失信于天下,必将为世人所唾弃。大王纵使不自尊,又置先王于何处?
  楚王闻此大怒道:大胆屈原!寡人与秦国联姻,正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秦国而今就是一头猛虎,而我们楚国只能算是一匹狼,魏国嘛就是一只绵羊。楚国去救魏国,与秦军开战,无异于自讨苦吃。尔老眼昏花,不知道天下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只知道在这朝堂之上胡言乱语,自以为是。来人啊!把屈原老儿轰出去,快——
  屈原仰天大笑起来,继而又流下了两行浊泪,他抛一把泪水于地上,溅起几朵纯洁的水花,正视着楚王,又用手指了指满朝文武,痛心疾首的说:楚国啊,我心爱的祖国!屈平死不足惜,只怕你蒙羞受辱啊!屈平一生对你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屈平一心为国操劳,却抵不过群丑们的几句谗言!当年,与齐国结盟,先王为秦王引诱,受张仪蒙骗,非要与齐国绝交,结果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而后,又不听屈平逆耳忠言,非要去与秦王会盟,结果有去无回,客死他乡。秦国,与我楚国有不共戴天之仇,而先王尸骨未寒,大王就迎娶秦女,来做我楚国的王后。传出去,真乃旷古未有之奇谈啊!哈——
  楚王听此,自知理亏,怒气消了些许,问:依你看,该怎么办?
  屈原说:联合列国,共同抗秦!先与韩国、赵国联合救援魏国,之后再与齐国复盟……
  楚王打断了他的话,说:这样吧,列国由你去说,寡人以你为使臣,如何?
  “臣领命!”屈原一下子兴奋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代。
  屈原与魏国使臣一同去了韩国,说服韩王一同抗秦。之后,屈原只身向太原奔去,希望由廉颇出面劝说赵王同意与列国一起抗秦。听说屈原要来,廉颇十分高兴,忙整理好仪仗,出城五十里相迎。本以为屈原会带一队人马护卫着自己出使列国,不料却只见他一个人风尘仆仆而来。
  廉颇赶紧上前行礼:赵国平西将军廉颇恭迎楚国使臣屈原大人!
  见他们大老远出来相迎,屈原很感动,说:想不到将军会亲自出城相迎,老夫受宠若惊啊!请受老夫一拜!
  廉颇忙拦下了,说:不敢!不敢!大人一大把年纪了,还为国操劳,不远千里来访,着实令人感佩啊!倘若天下人都有着大人的一颗忠心和热心,天下早就太平了,百姓们也早该安居乐业了。
  屈原长叹一声,说:明知前方的路不好走,自己的能力也有限,但是也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只有我们努力为之,或许可为;若不为之,可为之事亦不可为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人说得好啊!”廉颇不住的点头,“大人的学识、文章、操守素来为世人所景仰,可谓德高望重。有您出使列国,必定马到功成。”
  屈原苦笑一声,说:将军谬赞了。目下,秦国兵锋正劲,列国唯有联合方能自保,合则安,分则亡。屈平并不仅仅是为了楚国,也是为了天下列国能和平共处,睦邻友好。虽说秦楚两国苦大仇深,但是屈平也不想看到秦国灭亡,只希望列国间能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天下安定,百姓能安居乐业。赵国一行,还望将军多多费心帮衬才是。
  廉颇拱礼说:此事,大人万可放心。
  五
  正当屈原为力促各国合纵,共同抗秦四处奔走之时,楚国朝中的主和派早已行动,怂恿意志不坚定而又生性怯懦的楚王背地里主动向秦国示好,派去救援魏国的人马也只是在边境地区虚张声势而已,并未出战。赵王在廉颇的一再坚持下,派廉颇督军进入魏国助战,韩王也派兵支援魏国。这样一来,三晋联合抗秦,秦王有些顾忌,便派人威胁韩王:倘若韩国再敢支援魏国,秦军下一步就直下新郑。自知弱小,不是秦国对手的韩王撤回了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廉颇与魏齐指挥两国联军多次击败入侵的秦军。两国急切盼望实力较强的楚国出兵相救,可是楚王早已暗地里同秦国结盟,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来支援了。
  战争进行了一年多,迟迟不见楚军北上,屈原多次要求觐见楚王,发兵与三晋会师,但是楚王一直把他拒之门外。
  屈原跪在宫门外,双手拍击着大地,痛哭:大王啊!先王在上面看着呢!列祖列宗也在天上看着呢!楚国不能在大王的手里败落啊——
  几个卫兵见此十分不忍,劝说:大人,别这样!您老人家身子骨要紧,大王若是想见你,还会等到现在吗?您还是快请回吧!
  屈原无奈的闭上双眼,头连连摇几下沉重的磕在地上,喷出一口血:国势如此,鄙人贱躯何足惜之?只是……
  卫兵们忙上前扶起屈原,心疼的劝说:大人,想开些吧……
  屈原使劲摇摇头大笑起来:哈哈哈——
  秦王见楚、魏联盟已经瓦解,魏王又遣使示好,目的已经达到了,更怕秦国深陷战争泥潭,列国联合抗秦,于是乎顺水推舟,同意了魏王所请,撤军回国。赵王见此,也怕开罪秦王,就派楼缓到秦国去示好,命令廉颇回国。
  赵青向李兑报告说,廉颇在太原几年来说一不二,已经成了太原的王,建议将他调离,否则必成大患。李兑便对赵王说:王婿在外征战七年多了,该回来歇息歇息了。纵使大王不心疼,公主会不心疼?
  赵王听此,明白了李兑的言外之意,当即下令给廉颇,让他回京,太原城交给李义镇守。
  廉颇还没有回到京城,赵王又给他一道旨意,不让他回来了,准备出击秦国。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做苏秦的人。他早年曾经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自以为学成后,见秦国在七雄中逐渐崛起,于是前去游说秦王,希望凭靠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获取高官厚禄,不料为秦王拒绝,只好狼狈回家。身无分文的他到家后遭到了家人的奚落,使他决心报复秦国,因为如果秦国重用了他,他绝不会有今日。于是,他发奋读书,困倦之时,不惜以锥刺股,提醒自己要向当年的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定会成功。期年之后,他首先来到了赵国,拜见了执政的李兑,劝他建功立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李兑正愁着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地位呢!乃与苏秦一拍即合。他们一起去见赵王,苏秦先把赵武灵王的文治武功大力渲染一番,激励赵王立下不世之功超越父祖。赵王本是要强之人,一直为主父的功绩盖过自己而不甘,加上年轻气盛,便加封苏秦为武安君,还将相印交给了他,让他仿效当年的犀首公孙衍推行合纵,联合六国共同抗秦。各国闻此,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合纵行列,特别是刚刚被秦国臭揍了一顿的楚国更是极力支持,楚王还要求由自己来做纵长,率领六国一同进攻秦国。于是,苏秦佩带六国相印,从中便宜行事。
  一切准备就绪后,六国军队兵分三路:一路以韩国、楚国为主,从秦国的东南方向进攻;一路以齐国、魏国为主,从秦国的东部进攻;一路以赵国、燕国为主,进攻秦国的东北。三路大军约定,在函谷关会师。一时间,百万大军集聚函谷关下,向守将投下战书。
  此时镇守函谷关的是秦国大将蒙武,见此,顿时乱了方寸,传令下去:紧闭城门待援,违者杀无赦!
  苏秦见此,便挥动着令旗向秦军发起进攻。可是,他一连挥动了好大一阵子,竟然没有一兵一卒出战。函谷关上的秦军见此,纷纷发笑:
  “苏丞相的百万大军好威武啊!”
  “我们怕得不得了!”
  “这就是那号称王者之师的六国联军呀!”
  ……
  听此,苏秦大怒:苏秦身上佩带六国相印,便是代表六国与秦国交战,我的令旗便是尔等国君的王命,尔等要抗旨不遵吗?坏了合纵大事,尔等谁能出来负责?
  六国领军的将领,有的笑了笑,有的不以为然的摇摇头,有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只有廉颇挺身而出,对众人大喊:九十九步都走了,还多这一步吗?为了合纵大业,杀进咸阳,灭了西帝,天子正位,天下安定,冲啊!随后,便率领赵军向函谷关发起进攻。
  蒙武见此,便用早已准备好的石头抛下,赵军忙用盾牌抵挡,但仍时有被砸中倒下的。廉颇下令弓弩手从盾牌的缝隙间向秦军射击,但是成效不大。见此,廉颇下令将新近改造后的抛石机上场,向关上发起进攻。秦军见到这庞然大物,有些惊奇,更没想到它的威力那么大:凡是被它击中的人,都被弹出丈把远,落下后吐血而死。
  见抛石机奏效了,廉颇横戈跃马,带领安卫营出击。
  安卫营士卒以逸待劳许久了,个个能以一当十,得到命令后,纷纷大叫着向前杀去。由于赵军先锋队早已攻到了关城下,正拼命撞击关门,上面的秦军又不断向下射击,所以赵军的处境艰难。一听见安卫营出战了,赵军信心倍增,一鼓作气攻破了关门,一拥而入。手提长刀的安卫营士卒也乘虚而入,与城内的秦军进行白刃战。
  在城外观望的五国军队见此,生怕功劳全被赵军抢了,纷纷率部出战,一起杀进关去。尽管六国联军已经杀进来了,可秦军依旧进行了殊死搏斗,死不退让。就这样,秦军以区区七万多人竟然挡住了百万六国联军达五个时辰之久,从白天一直拼杀到夜晚,毫不退却。直至戌时,白起率领的援军杀到,守关秦军仍然在拼死力战。
  白起率领的十几万秦军到达函谷关时,夜色已经浓了,举着火把像一条火龙向函谷关飞来。六国联军拼杀了一天,早已苦累不堪,怨声载道,原想一鼓作气杀入函谷关,进攻咸阳,谁想函谷关竟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每歼灭一人往往要付出几倍的代价。加上他们内部不和,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与秦军死战,战斗力明显不如秦军。眼见着秦国援兵铺天盖地杀来,一时间也弄不清楚到底来了多少援军,早有传言说,这回秦王为了保住函谷关,是下了血本,倾全国之力来救援。刚与秦国援军正式接战,齐军大将田治就大喊:秦国大军来了,快撤!快撤!晚了,只有喂虎狼了!
  六国联军本来就心不齐,无心恋战,见齐军撤走了,也纷纷向东逃窜。白起让秦军大喊:大王亲征来了!命令吾等务必全歼来敌!杀啊——
  六国联军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捧头鼠窜。秦军在后边紧追不舍。六国联军又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见此,苏秦长叹一声:大事全完了——
  廉颇劝道:眼下,我们奋力一拼,或许还有转机。我们再杀回去吧。反败为胜,大局可定。
  苏秦摇摇头:迟了,一切都迟了。
  正在此时,燕国大将乐间来请苏秦与他一起去燕国,说是燕王的意思。苏秦惊魂未定,正愁万一赵王怪罪下来,不知如何是好呢。见此,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廉颇看了看争相逃命的六国联军士卒,又望了望正指挥秦军向这边气势汹汹杀来的白起、蒙武,无奈地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下令:撤军——
  有人问:将军,真的撤军吗?
  “事已至此,除了撤军,还能如何?”
  六
  回到太原城后,廉颇心力交瘁,将军政事务暂时交付许历、李义等人打理,自己四处走走。不久,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每日里自己外出身后都有人盯梢跟踪。尽管十分生气,但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并不声张,只是让李义的儿子李牧暗中调查此事。
  一日,家人李四大老远跑到校场,说家中来了一老一小,声称是他的亲戚,有事要谈。廉颇原以为是母亲从京城派来的人催他回京,为女儿廉洁操办婚事的。说来也是,女儿都二十多岁了,早已过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若在别人家,二十多的女孩怕都已经做母亲了。只是,自己九年多都没有回京城了,与家人分居两地,繁琐的军事已经将他的精力耗费完,哪还有心思去操心家中的事情。前几年还偶尔写一封家书派人送回去,这几年连信也懒得写了。邯郸的达官贵人很多,寻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并不难,可是廉颇不想为女儿找一个过惯了骄奢淫逸生活的纨绔子弟,而想为她找一个有能力、有抱负的夫婿,经过多年观察,他选中了李义的长子李牧。李牧曾在六国联军共同抗秦,匈奴趁机南下侵犯林胡时,亲帅八千骑兵千里奔袭,以少胜多大败匈奴左贤王,迫使匈奴退回北方,退还侵占林胡的草原。谁也想不到,为此立下大功的竟然是年仅十七岁的李牧。李牧也因此声名鹊起。看到李牧,廉颇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当年,与其是何其的相似啊!对李牧愈发喜爱,于是,就与李义结成了儿女亲家。孩子都大了,可是边疆军务繁忙,廉颇哪有那心思操办婚事,只好一拖再拖。好在今日,校场上也没有什么事,廉颇便起身回府。
  他回到府邸,问:来人现在何处?
  “回禀老爷,在客房。”李四回禀。
  廉颇走进客房,却吓了一跳:怎么会是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田不礼笑道:大将军别来无恙啊!老夫命硬,小鬼不敢来索命。再说了,心有不甘,纵使死了,也是死不瞑目啊!
  廉颇忙下令门外派人把守,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进了书房,又关小门。此时,他已经镇静下来,毕竟都四十岁的人了,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对田不礼说:先生坐!多年不见,先生还是老样子,看来在宋国过得还好啊!
  田不礼拱礼道:承蒙大将军挂念,老夫一切安好。其实,老夫早该死了,也不止一回想过死,去追随安阳君,奈何大事未成,无颜面去见太子于泉下啊!
  廉颇说:事情都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先生还提他干什么。往事就让雨打风吹去,我们活着的人还得继续过活,不是吗?
  田不礼一跃而起,愤愤不平的说:大将军谬矣!你难道忘了主父和太子当年对你的恩情了吗?他们的仇,我们一定要报!不瞒你说,我已经联络好了朝中和各地不忘旧主的忠义之士,只要你大旗一挥,讨逆大军直入邯郸,到时候里应外合,大事可成矣!主父将你当作他的骨肉,还把公主嫁给你,太子将你视为手足,你难道不该伸张大义,把赵何这个不忠不义不孝不悌的乱臣贼子给五马分尸了,让太子的后人继位,让主父、太子含笑于九泉之下?
  听此,廉颇这才仔细看了看面前的这个孩子,大约十岁的样子,眉宇间确实与安阳君颇为相似,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说:我是赵灭何!
  田不礼提醒道:灭何啊,这不是别人,是你的姑丈,不要怕。
  小男孩不卑不亢的行礼:侄儿见过姑丈!
  见到小男孩如此懂事,廉颇打心眼里高兴:有一个这样的儿子,公子章可以少许多遗憾了。若非那场变乱,这个孩子肯定会有更好的前途,可是……
  李四跑来禀报:老爷,郡守大人到!
  田不礼问:这是怎么回事?
  正在此时,李牧进来了,正要说什么,一看有生人,便向廉颇走近,耳语一番。廉颇点点头,李牧出去了。
  廉颇对田不礼说:你们先到后边避一避,这边我来应付。
  田不礼说:大将军,鄙人奉劝你一句,不要自作聪明。今天我若是有什么不测的话,不久你的家里就热闹喽!
  廉颇听此,又惊又怒:你敢威胁我?你未免也太小看我了,真要办你,还用的着赵青出马?杀鸡焉用牛刀?
  田不礼笑道:误会了,将军!开个玩笑,何必当真?你我多年的老朋友了,彼此几斤几两都清楚得很,耍笑了。
  见田不礼拉着赵灭何向后院去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田不礼是要让国家再次发生变乱啊!上次的变乱波及数千人,被杀多人,其中就有自己的好兄弟刘顺一家,老朋友赵固,嫂子至今仍然疯疯癫癫,哥哥身上的疤痕尚未完全痊愈,心中的伤害更加深厉,对未来都已经没有了希望,十分悲观厌世,现在已经将龙卫军中的职务辞掉了,在家里开辟一块菜地,种菜养鸡,闭门不出。我必须采取措施,将这一场变乱消灭在萌芽状态。
  赵青走了进来,奉上礼品,笑着说:欣闻将军令嫒有大喜事,赵青前来贺喜,以免将军下请柬时忘了在下。恭喜将军啊!
  廉颇见此,大笑起来:同喜同喜!大人是第一个来贺喜的人,令在下颇为感动啊!特别是,而今婚期尚未定好,大人的贺礼已经送到,足见大人看得起我廉颇这个朋友啊!
  赵青赔笑道:将军此言折煞我也。将军身为国家重臣,又是王婿,大王姊夫,能把我这个宗室旁支看入眼,实在是我的荣幸,是我高攀了。听说家里来人了,可否请出来一见,也好将我对老夫人的问候带回去。
  廉颇听此,全明白了,便说:啊——实在是不巧啊!他们旅途劳顿,已经歇息了。这样吧,回头他们醒来,我将大人的话学与他们听便是。我代家母先谢过大人了!
  赵青笑道:如此不巧啊!算了,让他们休息吧。等他们动身回京时,务必与我说一声,我为他们饯行。
  “如此,我先替他们谢谢大人的美意了。”
  赵青往屋里看了看,告辞出了屋。
  廉颇知道田不礼暂时还不能走,因为他一旦出门,便有可能被赵青的人抓捕。可是,把个朝廷钦犯窝藏家里也不是个事啊!如果把田不礼放走,无异于纵虎归山,后患无穷,沙丘政变的阴云还未彻底散去,赵国经不起再次的变乱了。想到这里,廉颇脑海里浮现一个愈发清晰的念头:除了他们!他们是祸根,万不可留。转念一想,田不礼是公子章的师傅,曾经对自己也不错,杀他于心不忍,劝他就此罢手,他是不会答应的。究竟怎么办好呢?
  正在此时,李四跑回来报告:老爷,刚才来的客人在后门被人杀了。
  “什么?”廉颇大惊失色,飞奔出去一看,田不礼、赵灭何已经躺在路口的血泊里,被赵青带来的人围着。
  赵青问:将军,是否认识这俩人?
  廉颇没有回答。
  赵青接着说:此人就是钦犯田不礼,举国上下追查了十年之久,今天终于伏法了,是不是大快人心啊!
  “好!”廉颇喊一声,说:如此,当贺喜大人了,立了大功,升官发财后可别忘了廉颇,好歹你我也同事一场!
  “将军说的是哪里话!哈——”
  七
  廉颇偷着为田不礼、赵灭何收尸安葬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自己多年在外,与赵王的关系已经疏远,彼此间难免会有隔阂。太原郡守赵青、郡尉赵因都是赵王、李兑有意安插,用来提防自己的。自己曾多次要求将亲人搬来太原居住,都被赵王以各种理由拒绝,说白了不就是以此为人质,防备自己的吗?不过,此次女儿成亲,自己要回邯郸,赵王是不该拒绝的。
  这天,廉颇带着李义父子、盖同等人回邯郸去了。郡尉赵因暂时负责太原城的防守重任。他们一行八十多人,日夜兼程,不日已经到了邯郸城。将近十年没见的亲人,久别重逢后分外亲热。老夫人已经年过花甲,精神还很好,见到小儿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抓住儿子的手,抹着泪。见玉兰、公主、红杏等人也是一脸的沧桑,看看有点痴傻的哥哥,廉颇心里很不好受。他可以想象到这些年,自己的家人表面上锦衣玉食,而实际上与被软禁无异。把自己的哥哥几乎都逼疯了。自己在外出生入死,到底图的是个啥?
  正在此时,王宫来人传旨,让他火速进宫。
  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进宫了,竟然没有见到李兑,只有二十四岁的赵王和他的两个胞弟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在。见他来了,赵胜、赵豹忙行礼:拜见将军!
  廉颇先向赵王行礼,接着向两位公子回礼。
  赵王站起来,向廉颇拱手一拜说:这么多年来,姐夫在外南征北战,苦力支撑,方有我国内的一片太平,姐夫你辛苦了,请受孤王一拜!
  见此,廉颇忙再次行礼:臣下不敢当!
  赵王忙扶起廉颇,让他坐到赵胜兄弟上位,廉颇忙推却:臣下不敢,不敢!
  赵王兄弟三人忙一起说:姐夫客气了!姐夫为国家出生入死,劳苦功高,坐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廉颇勉强坐下。
  赵王说:廉洁这孩子要与李义的儿子李牧成亲,实在是一件大喜事啊!姐夫的女儿,也就是孤王的孩子,孤王一定会将婚礼办得排场、喜庆、热闹。姐夫当初在桃花山成亲,是父王主婚,此次女儿成亲,孤王来主婚,如何?
  廉颇忙跪下:臣下谢主隆恩!臣下代一家老小叩谢大王的厚恩!
  赵王一把拉起廉颇,说:姐夫对我赵国的忠心,孤王从未怀疑过。孤王也一直把姐夫当作可以倚靠的贤臣大将。赵国不能没有姐夫,孤王也不能没有姐夫。只是,而今有人正在结党营私,图谋不轨,还需要姐夫鼎力相助,除掉此奸贼啊!
  廉颇大惊,问:大王所指何人?
  赵王叹息道:此人原先也对国家有功,只是位高权重以后就为所欲为,不可一世了。他以平定叛乱为名,公报私仇,杀人如麻,甚至连孤王的大父安平君也死于他的刀下。孤王对他一再忍让,他却一再张狂,而今彻底将国家弄的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不除掉他,国家危矣!可是,他手中的权力太大,朝中大臣又多为他的党羽,他还有私家军,孤王思想多日,只有姐夫你能为国除奸,为天下黎庶解倒悬之苦。
  廉颇听此,明白了赵王让自己回京的原因,说:大王说的国贼是李兑吧。
  赵王点点头。
  平原君解释说:姐夫,李兑手下的私家军竟然有七八万之众,他将克扣的军饷发给了他的私家军,所以你们在外边才会粮草不济的。现在龙卫军与禁卫军合并成为王师,被李兑私自裁汰,只剩下不到三万人了。他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以前,不是大王不想让你回来,是他控制了京城,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姐夫,是否从外边再调集一些人马入京,王师不是他的对手。
  平阳君不无疑虑的说:但是,如若一下子调集大军入京,动静太大,李兑岂能坐以待毙?万一他狗急跳墙,后果何堪啊!
  廉颇听了,问:大王,尊意如何?
  赵王说:姐夫是将军,行伍之事孤王不懂,还是请你定夺吧。
  廉颇说:臣自有主张。
  赵王从桌案下抓出一把剑捧给廉颇,说:这是当年父王征伐匈奴时所得满月剑,削铁如泥,宝剑配英雄,姐夫收下,你才应该是它的主人。孤王相信,你一定能用此剑斩下李兑的头颅,告慰父王的在天之灵。以后就叫它将军剑吧。
  廉颇接过剑,抽出一看,寒光闪闪,确实是难得的好剑!
  廉颇一边操持着女儿的婚礼,一边准备清君侧。他将赵王的密旨传给许历,让他将赵青、赵因等人拿下,关入大牢;许历继任为太原郡守,王灿为太原郡尉,将李兑在太原安插的亲信全部拿下,打入死牢,控制了太原的局势。随后,李义入宫,做王师总戎,高信出任京城守将,掌握了京城的兵权。而后,赵王以平原君为司寇,平阳君为司马,进入权力中心。
  李兑一看这形势,急了。他马上召集手下的一班子文武大臣,商议该如何应对。有人主张立刻发兵进宫,夺取王位。有人主张借外援来铲除异己。有人主张弑君,另立新君……
  李兑直摇头,因为发动政变夺取王位,他暂时没有这个想法,引外国军队入京,燕国子之之乱的例子就在眼前,废立之事太大,自己目前在赵国还不是说一不二的人,不敢贸然为之。当了十年的相国,他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感觉。最初,赵王年少,一切由自己说的算,自己也确实权倾天下,成为赵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可是,赵王又绝非等闲之辈,极富谋略,工于心计,一方面给予他权力,另一方面又注意培养自己的势力,以平阳君、平原君为首的赵王党,在朝中的势力日益壮大,自己的势力发展受到阻碍。为保住相位和既得利益,他不择手段,组成了自己的私家军——这在当时,尤为君王所忌。现在,即使自己想放下权力下台,追随他的人也不愿意——这与当年的安阳君有些相似。何况,他也压根不想放弃权力,他尝到了权力带来的甜头,又怎么会轻易放下呢?一旦有人要他拱手交出大权,他是决不会答应的,哪怕这个人正是当初给予他大权的赵王。
  李兑以退为进,请求让自己的儿子从王宫回家。赵王不准。之后,李兑让自己的弟弟李太明、李太昭继续招兵买马,拉拢武将入伙,兵力远胜于赵王的王师。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李兑不免有些飘飘然了。他的关系网早已经纵横国内外,赵王想彻底扳倒他亦非易事。他最担心的是廉颇,此人一向与自己不和,而且他的好朋友刘顺父子又是自己杀的,哥哥廉顿也被自己打压的喘不过气来,逼成了疯子。他与自己不仅有怨恨,而且有仇恨。更为重要的是,他督率二十万大军驻守太原城。好在赵青等人在太原可以随时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次他回来嫁女儿,正好架空他的权力。
  廉颇让盖同悄悄回到太原,下令将赵青、赵因等人秘密处斩,然后率领两千安卫营分几队潜回京城,驻守王宫。
  眼看着婚期就到了。李兑想在赵王出去主婚之时,进攻王宫,夺取王位,把大臣们召集一起,改立公子成八岁的曾孙赵日安为赵王,作为傀儡,待日后巩固了地位后,废掉他自己称王,和当年田和取代齐国姜氏国王一样。
  九月初九,天气晴朗。
  廉颇的府邸里出现了久违的热闹和喜庆。一切准备就绪后,赵王驾到,为一对新人主婚,然后对自己的外甥廉政说:孩子乖,你什么时候也让舅舅为你主婚啊?
  廉政说:我不但要大王舅舅主婚,还要大王舅舅赐婚呢!
  廉夫人一听,脸色马上变了,训斥道:臭小子,不能乱说!
  赵王笑了:政儿说得好!有志气!将来,孤王一定为你赐婚,孤王的好外甥!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中意的姑娘,想做谁家的娇客啊!
  廉政笑了,指着父亲说:当然是像俺爹一样,做大王家的娇客了!
  廉颇一听,脸色也变了,立刻上前把他拉下去:再乱说,小心爹把你踹出去!
  赵王忙制止廉颇:姐夫住手!政儿说得好,孤王也确实想将长公主许配给他,只是她年纪还小,得再等几年。
  正在此时,信期报告赵王:李兑那边的人已经向王宫进发了。
  赵王点点头。
  信期拉弓朝天射出一支箭,这箭在空中鸣叫了起来……
  王宫那边,李兑的私家军已经攻破了外城。因为儿子成亲,李义不在宫城,所以群龙无首的王师难敌李家军。盖同赶紧率领安卫营前来支援。由于李家军的士卒大多是为了钱才来造反的,所以斗志不高,一见真正的敢死队杀来,很快便败下阵来。加上李家军中的将领有大多数是李兑的三亲六故,这些人平日里欺压良善,为非作歹很有一套,但是真正打仗却不行了。所以,尽管李家军人多势众,可还是难敌安卫营。李兑亲自坐镇中军后,李家军士气大增,一举攻破了安卫营防线,向王宫内城杀去。盖同身受十几处伤,率众回防内城,王师也进了内城防守。
  李兑大喊:杀入王宫清君侧!杀敌一人,赏钱一緡!
  “好——”
  “好——”
  李家军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可还是难以攻克内城。他们一拥而上,将云梯搭上,向内城发起了激烈的进攻,盖同率众拼死力战,用弓箭和石头一次次打退李家军。
  廉颇见婚礼已成,忙与李义率军向王宫奔去。路上碰上了高信、楼昌率领的京城守军,合军一处,向王宫奔去。
  盖同身上多处中箭,仍然苦力支撑,指挥守军作战。见来敌众多,而且守军已经阵亡大半时,他大喊:兄弟们!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天正是我们报效大王之日,哪怕只剩下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杀呀!
  李兑见内城上的守军倍感吃力时,笑了:看来今日,江山就要易主了!哈哈哈——
  正在此时,有人报告:相国大人,不好了!二老爷中箭栽落马下,死了。
  听到二弟死了,李兑心动了一下,随后却说:知道了。继续攻击!
  “诺。”
  李兑心里明白: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己的儿子尚且不顾,何况是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们都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垫脚石,等到开国登基之后,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什么样的儿子不能生?
  正在此时,廉颇等人率军已经冲了过来,并抄了李兑的后路。见廉颇挥起将军剑向自己杀气腾腾而来,李兑腿软了,慌忙间下令三弟李太昭迎战。只见廉颇大吼一声,一剑刺穿了李太昭的脖子。
  盖同见此,忙率军出城,与援军对叛军进行前后夹击。李家军见此,惊慌失措,纷纷逃命,被杀了大半,其余的有的投降,有的远遁。
  赵王来了,宣布:弃械投降者一律免死!继续顽抗的,格杀勿论!
  李兑见自己花费大量钱粮豢养的私家军却在赵王的军队面前败下阵来,两个弟弟先后战死,王宫里的儿子也不知道是死是活,知道大事已不可为,乃骑着马与几个亲信向北门逃去。
  廉颇见此,忙督军追击。追出了王宫,却见一人正在砍杀李兑的亲军,而李兑早已吓得瘫坐在地上了。近了一看,却是廉顿。
  廉顿一脚将李兑踢飞撞在墙上又落下。
  李兑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乃爬起来一头撞死在了墙上。
  廉顿来到廉颇面前,说:二虎,将军剑借我一用!
  廉颇把将军剑给了哥哥。只见廉顿挥剑上前,一下子剁下了李兑的脑袋,又接连朝李兑的身上刺了许多剑,最后,他将将军剑还给了廉颇,自己提着李兑的首级向东边走去——那里是块墓地,其中就葬有刘羽、刘顺、赵固等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