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相逢杨柳湾>第四章 尽心而为

第四章 尽心而为

作品名称:相逢杨柳湾      作者:箫音依依      发布时间:2015-07-27 09:53:18      字数:3177

  又是一个艳阳天,今儿是林集会。同往常一样,杨志光同父亲一道收拾做好的家具,母亲揽着璐璐,妻子淑秀也在一旁忙活,并且不时地叮嘱志光需要注意的事情:
  “仔细一点,该带的东西别忘记。志光,做生意灵活些,家具少赚多卖也可以,如果有赊欠的款子别忘让人打个条子,以后催缴时省心省力。”
  志光答应着,妻子这话说了多次,似乎每次都是琐琐碎碎的。但在父母看来,淑秀是过日子的行家里手,心细,唠唠叨叨,但并未显得多余。
  “对了,回来时记着给璐璐带点好吃好玩的。”母亲也在一旁插言。
  志光在心中一一记下,临出发时还不忘记亲昵可爱的女儿两次。
  捆绑好家具后,他和父亲两人开始出发。志光驾着板车把柄,父亲在旁边扯住绳子,两人奋力往前拉。记不清多少次,父子两人多少次行走在这条路上,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担负着全家的希望。
  杨志光辍学好几年了,对杨立平来说成了他做家具这行的有力助手。当初务农之际,他为儿子愁得夜不能寐,年纪轻轻的志光干点啥好呢,作为父亲不忍心他稚嫩的肩头挑起重力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志光这孩子有股子坚韧性子。对家庭状况而言,志洁毫无怨言,路吗,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林集镇和杨柳湾距离三公里的路程,其实,杨柳湾与林集镇有条公路,不过那条公路是呈弧形,走此路无疑是增加行程。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基本的几何原理人人皆知。
  尽管通往林集镇的乡间土路不太好走,因为近距离的原因,人们宁愿选择它。这几年雨水的破坏,路有些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路的两侧,绿油油的麦浪滚滚向前,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集市上,人流已络绎不绝。几个卖家具的同行相继摆开阵势,志光和父亲将家具一一摆放开来,如列阵迎宾的仪仗队,整齐有序。可是,眼下即将到小农忙季,麦穗到了灌浆期,麦田要套种棉花、花生等作物,家具生意相对进入淡季。
  杨立平根据行情需要对家具的款式做出相应调整。比如现在,多以桌子、凳子、厢柜之类的东西为主。秋冬季则不同,农村人结婚的开始集中,像组合家具之类的开始唱主角。
  夏季集市交易完毕后,他和志光又要忙着看木材,囤些木料,这是必需的。夏季天气干燥,即使木材潮湿较易晒干,提前准备,既能保证木材质量,又能合理节约开支。
  庄稼人做生意不容易,时刻要精打细算。他们不像专业的商人,做事十分大气。志光恍然觉得,虽然在这一行和父亲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似乎某些方面还有些牵绊。
  这点,志光和父亲想法合拍。在使用上,父亲两个讲究使用性能。农村人买东西图物美价廉,他们的家具卖点,在竭力迎合这一项。
  然而这一年来,细心的志光敏锐地捕捉到,其实市场在悄然发生变化。市场上最近出现一种“新潮家具”,卖主是高家楼的高胜义,比志光年长几岁。说家具新潮,主要从外观,它与传统家具有着截然不同的架构,传统家具做的棱角分明,而新潮家具呢,圆形、弧形,甚至看起来还有些不伦不类。
  虽然,这类家具在市场少有人问津,还没能成为市场的新宠。志光细细推想,这类家具迟早会在市场占得上风。他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些家具在城里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只不过农村人的观念和城里人有差别,同时也就造成消费上的差别。这类家具今后在农村肯定会打开市场,并形成潮流,很多年轻人去外面打工,他们接受新思想,正在转变观念,善于接受新鲜东西。
  当杨志光将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却不太赞同他的看法:“新家具看外表,庄稼人不太认可。看那框架,纤细得很,高胜义目前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例子。”
  “今天不受欢迎,明天可不一定。”志光反驳父亲,他想争得父亲同意,为他的下一步计划铺平道路。
  父亲自有父亲的道理,现实不就明摆着吗。两三个月下来,高胜义的新潮家具不就卖出两三套吧,多亏老式家具撑着,不然饭也没得吃。
  但杨志光并不甘心,想想之前小伙子喜欢三七式、四六式的发型,现在长短不一,有的还将头发染成鸡毛色,也见怪不怪了。事情,会发展变化的,做事得相应有个长远的打算,否则只会停滞不前,抓不住时机,干什么都晚了。
  当他苦口婆心把大道理向父亲倾谈时,杨立平看透儿子的心思,拗不过儿子的执着,立场稍稍松动并有所软化,答应他可先做两套进行尝试,船小好掉头,不易被拴牢手脚,解不开套。
  
  农历四月底五月初,杨柳湾农民迎来麦收季节。麦子熟了,一片滚滚金黄的麦浪。当前,抢收抢种,是三夏生产中压倒一切的紧急任务。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相继回来,加入到浩浩荡荡的麦收大军中。
  大半年的心血,农村人就这点收成。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气持续放晴,不容拖延。有一年,麦收季节,阴雨连绵,七八天时间,原本饱满的麦粒在秸秆上生了芽,全湾九成以上遭受重大损失。吃一堑,长一智。有了深刻教训,湾里人提早动手,力争颗粒归仓。
  杨柳湾一片热闹异常的劳动场面。几天前,杨家湾的刘光林、刘光标两兄弟合伙买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哇塞,这玩意,挺能折腾。一亩麦田用不到二十分钟就啃光光,前面吞进麦秆,屁股里拉出粮食,简直不可思议。
  庄稼人看稀奇,小孩子聚拢看热闹。这样的庞然大物以前出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今天大开眼界。以前靠人力,一人紧把手靠镰刀只能收割一亩多,如今这玩意如此短的时间就能搞定,神奇得很呢!
  杨志光也盘算着自家的麦子要用机器收割,之前他问过,用机器收割干净不说,还能做到秸秆还田,合理节约时间。最近,家里有人上门要求定购一套家具,虽处于农忙时节,但也能拒绝人家不是。
  
  这几天,村支书杨成强忙得焦头烂额。儿子其风干不了重活,女儿其琳厂子里的事又丢不开,田间劳动大部分落在他和老婆刘菊英身上。
  乡里刚刚下来文件,要求各村务必吸取往年教训,尽心尽力督促三夏生产。村里家里双管齐下,一天到晚下来,杨成强疲惫不堪,哎,谁让当初自己觑觎村支书这个光荣的宝座呢!
  反过来想,倒无所谓,一年忙季不就是夏秋两个季节吗,前后加起来不过个把月的时间,关键时期,领导干部应该在前线冲锋陷阵。
  麦收完,任务也算告一段落。接下来,空茬地里种什么,一般农民自己说了算,村队无权干预。在杨柳湾一带,除去棉花、花生,还有玉米,少量谷物。
  就在麦收完,杨成强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那天,从村委办公室回来。推开门,杨成强惊奇地发现,院子里停放着一辆新自行车。纳闷之际,老婆刘菊英和一个三十出头的年青人谈笑着从里屋走出。
  “成强,给你介绍一下,这是颐和村的刘景得。”刘菊英说着,指指身边的青年:“大兄弟,走、走,里面座。”
  杨成强似曾感觉他们见过面,印象上不过有些模糊罢了。既然是菊英娘家的人,可不能轻漫人家。俗话说,娘家宾,上上亲。看到此刻正从里屋走出的其风,连忙从兜里掏出几十元钱,将儿子叫住:“风儿,到正彬家买三斤熟牛肉,再去小丰家买瓶酒,今天我和你景得舅喝两盅。”
  “好的。”其风答应。
  “哥、姐,别介让你们破费了。”刘景得说着,伸手欲拉其风。
  “兄弟,客气啥哩,来到这里就和家里一样,别见外,走、走,里屋喝茶。”
  盛情难却,刘景得回到原来位置。
  
  席间酒意正酣时,刘景得道出此番来意:“哥,我此次来呢,其实没什么大事,主要是想在咱杨柳湾推行玉米新品种,就是省农科院去年培育出的‘玉光-2000’,想请你在杨柳湾出面,宣传一下……”
  未将话说完,杨成强头嗡地一下,忙推脱说:“景得老弟,你有所不知,镇上有文件,禁止镇、村两级向农民乱摊派,咱可不能带头违反呢!”
  刘景得看到杨成强面有难色,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向杨成强杯子里注酒:“哥,咱这不是乱摊派。主要是你出面,在村委广播传达一下,自由买卖吗,八百来斤玉米新品种,偌大一个杨柳湾,小菜一碟。事后,老弟也不会让你浪费口舌的。”
  这才是谈话的最终关键点,见此情形,刘菊英用胳膊肘子捣了捣杨成强:“要不试试?成强,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景得弟大老远跑到咱家来……”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