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默移陈规
作品名称:相逢杨柳湾 作者:箫音依依 发布时间:2015-07-26 10:44:10 字数:3681
不知不觉,清明节即将到了。这段日子,由于北方冷空气常常光顾,天气时寒时暖。村里一位老人讲,有一年桃花快谢了,湾里还下过雪呢,可见天气的变化无常。
本想在村委会议崭露头角的杨成强,这几天同样没了辙。日子如行云流水淌过,眼下的问题仍然一罗筐。不久是农历三月初八日,湾里一年一度祭拜土地神的日子。
年年祭拜土地神,不知何时,在湾里形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据老人讲,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庄户人祈盼好年景,烧香、磕头、唱大戏,图个风调雨顺,图个吉祥如意。文革时破四旧一度取消,“四人帮”跨台后再度兴起。
而且这几年,颇有规模扩大之势,因为类似活动不仅杨柳湾存在,周围其它村庄也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祭拜的规模和档次似乎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在十里八乡掀起一股攀比之风。
为炫耀名气,扩大影响,有的地方再搞几场杂技,播放几场电影,当然,农民在空闲之余放松无可厚非,可这给主办方带来多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近年,规模扩大,仅每年的祭拜费用就达到一万多元,户均四五十元。
这些花费大多分摊进村提留农业税里面,一来杨柳湾没有工矿企业,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二则镇里不提倡这种民间活动,难以定性其性质,不属法律管辖范围,难以制止,故采取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态度。
刹住这种风气,今年停办!当杨成强涌出这种想法时,马上分析它的可行性。假如集资这笔款用到教育上,至少可以翻建几间校舍。接着,杨成强马不停蹄地去各分队长家征求意见。
当然,多数人持支持态度,说早就应当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也有人意见相左,拐弯抹角说只怕老年人反对哩。
村委会议表决时,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杨成强最后拍板决定:停止祭拜!
杨柳湾停止祭拜土地神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遍林集镇,一连几日成为林集镇的头条新闻,湾里由此议论纷纷,有褒扬村委班子的,当然也有贬责的:“杨成强,你逞能吧,土地神会对湾里进行报应的……”
毕竟,对杨成强持不满情绪仅仅属于少数,或许,一定程度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多数还是理解支持。陌生的朋友,读到这里,或许,杨成强的真正家庭背景或许你不太了解,笔者去过几次杨柳湾,不妨为你透露一下:
杨成强,今年四十八岁,排行老二,曾经是名军人。大哥杨成富,儿子天和、天玉均已成家立业。三弟成坚今年三十出头,与两个哥是同父异母兄弟,女儿双双六岁,儿子龙龙与璐璐同岁。另外,杨成强本家还有几个堂弟,关系相对疏远一些。
说起杨成强的家庭,其实还有点小小的不幸:儿子其风三岁那年,随同他母亲一同去颐和村姥姥家,由于雪天路滑,经过杨柳河桥头时,母子两人同时滚到桥下,重重摔在冰面上,自那之后,儿子其风的腿脚略微拐了。还有一个女儿其琳,出落的亭亭玉立,婉若一朵刚刚出水的荷花,现在林集和美食品厂上班。
最终,土地神的祭拜活动停顿,虽然湾里的群众褒贬不一。但多数人比较认同,说新一届领导雷厉风行,不随波逐流,夸赞在他们带领下,杨柳湾必将大有希望,大展宏图。一时,美丽的赞词淹没了原本的嫌怨。
因为紧张的高考备考,杨志洁并没有抽出多少时间与林敏联系,倒是林敏的一封书信,打破了他心中暂时的宁静,志洁礼貌地回复一封。一来二去,唤起两人对初中同窗时光的追忆。
他们愉快地忆起一同学习的时光,虽然,那时两人的课桌相距并不算远,但为了中考,紧张的复习冲刺关键时段,彼此到后来并没有太多的交流。
林敏信的末尾告诉他,下次回家一定约个时间好好聊聊。
杨志洁寻思,虽然,在高中年级,即使男女同桌也甚为平常,不像初中时那么封建守旧。以前,同女孩说句话有时脸会红到耳跟,高中呢,男女生在一起大大方方讨论问题早已司空见惯。所以,他不能再扭扭捏捏,像个女孩似的,反之,应该昂首挺胸,如此彰显出男子汉的气概。
湾里今年没唱大戏,原本热闹的地方骤然冷清许多。回到家,虽然思想早做一番斗争,可是面对现实,杨志洁颇感进退维谷。他还是不敢大白天堂而皇之地约林敏坐在一起,毕竟这是农村,封建意识残存,别人会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于是,他俩相互约定,黄昏时分小树林。
夕阳西下,春风飒飒。志洁早早来到小树林,期待一份好心情,多想放松心境。树林的景色迷人,这是他童年时的天堂,鸟儿清脆的鸣叫,树叶娑娑作响,吮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清气爽。
心清如水也是一种美。杨志洁感觉自己不会如同老师教导的那样,莫要过早陷入早恋的泥潭,否则会影响学业和前途。他预测不会的,他和林敏完全属于正常的异性交往,是纯洁的友谊。因为现实诸多的不便,他和林敏才选择如此隐蔽的交往方式。
杨志洁和林敏肩并肩走在小树林里,谈笑风生。新月如钩,星星眨着眼睛,虫儿自由自在的低吟,多么温馨和谐的风。
最后,志洁和林敏选择一块空地坐下,扯起学习上的开心事。志洁告诉他,班里有位同学叫阿强的,学习上整天自以为是,自认为自个满腹墨水,加入学校组织的文学社团,并且特喜欢出风头,班内同学为整治他,抄一篇鲁迅先生的《野草》诗拿给他帮忙修改。结果呢,鲁迅先生的诗《野草》被阿强信手涂鸦体无完肤。后来,阿强得晓事情真相后,灰溜溜地从教室后门逃跑了。
学生自有学生整治人文明的方法,银铃般的笑声划过静谧的夜空,林敏觉得,整日为学习而学习,从未像今日这般放松和开心。杨志洁觉得,自己也从未像今夜这样,和一个女孩子坐得如此近,无拘无束地畅谈心事。多想让时钟停摆,让时间在这一刻停滞,让美好在这一刻冻结。
林敏也向志洁说起自己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聊起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杨志洁认真倾听着,不时有流星从远处划落,在空中留下一道美丽的痕迹。
夜已深,林敏不得不与志洁作别。志洁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怅然若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此中滋味,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如同柳永的《雨霖铃》,但结尾是悲情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志洁胡思乱想着,脑海里思绪乱成一团麻。想想他和林敏的“相约”,对也,错矣,似是而非…想想自己的学生身份,究竟应不应该,一整晚,杨志洁辗转反侧。
此后的日子里,杨志洁时常想起那晚美丽的夜色,时常想起和煦的春风,想起美妙的心情,在高考进入倒计时之际,杨志洁竭力使内心保持沉静,但内心却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圈起阵阵漩涡,环环向外荡开。
杨志洁的写作水平在学校里小有名气,就那晚的经历,他动笔写了一篇散文《柳岸月明》,竟然在河川地区中学写作大赛荣获二等奖。
可以说,杨姓是杨家湾的第一大姓,林敏的林姓只是少数。另外,湾里还有刘、吕等姓氏。他们相互充斥着,关系倒十分融洽。
林敏的父亲林加美,是杨柳湾有名的屠户,平时在湾里做些猪、牛、羊等动物的屠宰生意,日子过得固然红火,她上面有个哥哥叫正彬,初中毕业后成了父亲一名得力的助手。
在杨柳湾,像林敏这样,女孩子能上到高中确属凤毛麟角,多数家长认为,女孩子再有本事,将来也是人家的人。女孩能够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已经不错了,何必再去花冤枉钱,将来嫁了人,钱打了水漂。
当然,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像村长柳大水的女儿小雨,不是考进上海一所大学吗。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湾里每年都能飞出几只“金凤凰”,差不多都是男孩子的专利。湾里这种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重男轻女在相当程序上仍然根深蒂固。
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林加美深爱着他的女儿。这个微胖的中年男子,性格稍微急躁,大概和他的职业有些联系吧。对于女儿的学业,他和别的父母略微不同。初中时候,女儿是班上的佼佼者,他自然满心欢悦。到高中时,女儿的学习不太理想,女儿仍然有股上进心。只要女儿愿意学习,他是支持的,他不像别人望女成凤心切,孩子成材,硬逼是不行的。
林敏的哥哥林正彬,从小在父亲耳濡目染下,成为最好的搭档。正彬的职业选择,林加美颇为得意,算是子承父业吧。再说,干这一行有什么不好,吃香喝辣的。辛苦是辛苦点,平日里,从集市上买些猪、羊等活物,然后回来屠宰加工,然后再卖给周围的乡亲们。
可以说,林加美在杨柳湾也算一个人物。逢年过节,乡邻们的生肉熟肉大部分是他提供的,这是引以为豪的事情,这是杨柳湾的老少爷们看得起他。
混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想当年,往事不堪回首。文革期间,杨柳湾揪斗资本主义尾巴,他和正彬的爷爷白天游街,晚上被关进牛棚。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遭批挨斗辛酸的泪水流了无数。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大力提倡发展私营经济。林加美重操旧业,生意比以前有较大起色。尤其近两年,可谓蒸蒸日上。报纸上说,这叫第三产业哩。
林加美脑子活络,不亏是“生意精”,连儿子的婚事也把算盘珠子拨得噼哩吧拉响:儿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手头宽裕了,他一定为儿子盖栋楼房,风风光光地迎娶儿媳妇进他林家的大门。杨朝生不是为儿子大牛建楼房吗,咱绝对不会比他逊色!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其实,这仅仅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杨柳湾正渐渐告别陈旧思想,观念转变促使部分农民开始追求物质的生活。诚然,这与城里的人们追求的品味有很大区别。可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改革开放带给杨柳湾的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