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飞行”检查,绝密文件下落不明
作品名称:一份绝密文件 作者:段干萸 发布时间:2015-07-16 12:51:53 字数:3433
事情的起因缘于一次保密检查。那是九月份的事,部队正好海训回来,师机关正在总结休整。
我们师的司令部机关部署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叫莲蓬山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有许多关于地形方面神奇的传说。由于长期军事管制,一直是封山育林,老早以前就是原始森林,山上松涛阵阵,飞禽鸣唱,登上了警卫连观察哨的哨顶,远近景色尽收眼底,那碧蓝的大海令人心旷神怡。
师司令部大楼映忽隐忽现在树荫里,青砖黑瓦,颜色斑驳,墙角青苔沥沥,但非常整洁。可能也是因为野战的需要,比起其它楼房一点也不起眼。然而全师最高级别的作战命令、行动方案多数出自这里。
海训是一个非常难熬的过程,尤其是对不会游泳第一次参加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海训基地一般设在一处长沙滩上,部队集合到海训基地后,以排为单位搭设野外帐蓬,安顿好后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开展训练。从开始训练到结束,战士们不知要脱几层皮,“三伏海训三层皮”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脱下来的。
那天是礼拜五。中午饭后热得不行,我躲在文件档案室吹空调。那时整个师机关就两处有空调。一处是机要科的机房,一处就是我管理的保密档案室。这种待遇连师首长都羡慕不已,再炎热的夏天,机关办公室也只有电风扇。但电风扇对办公的影响很大,不开吧热的不行,开太大把办公桌上的文件资料吹得乱飞。我们师的李副师长有一次就抱着一堆材料来到保密室,说这狗日的天气太热了,小段我们换个岗位吧,你去我办公室当副师长,我搬到你这儿来当保密员。
当然是开玩笑的。
按照部队机关作息时间,炎热季节的下午上班时间是三点半(基层连队下午三点至三点半是读报时间),我通常要睡到三点多才起来,用湿毛巾抹一下脸坐到对面办公室上班。
就在我独自享受着这份一般人无法享受的惬意时,有人敲门。我心里想这肯定又是哪个参谋干事需要急的材料,要不然这时候来敲什么门。
我有点不爽,嘀咕着打开里面的一道木门。隔着铁门我看到集团军军务处的李处长和专管保密工作的张主任站在铁门口,他们都是我业务上的直接领导,很熟悉了。
李处说:“小段呀,你小子很会享受呀,你比绝密文件还珍贵”。
李处看我的眼神好像很严肃,又好像不是。这时张主任接着问:“师里都有哪些主要领导在家,赶紧通知一下相关人员,我们来飞行。”
我说除了政委到军里开会,其他领导都在家。
我把两位领导领进对面的阅文室。这时我才知道他们是下来检查保密工作的,他们上午在友邻单位检查工作,回军部顺道来师里看看。这种突击检查我们私下叫“飞行”,意思就是随时随地突然来检查,事先不打招呼。
“飞行检查”在部队的保密检查中司空见惯,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我给李处长和张主任各倒了杯水,然后分别给军务科长和兼任师保密委员会主任的参谋长打电话,报告集团军李处长带队来检查保密工作。
军务科与军务处分别是师和军级单位的管理部门,科长和处长业务上是“条”的关系,彼此都很熟悉。军务科金科长交待我通知司政后三大部门相关科室做好检查准备。之后我又分别给要抽检的几个科室的内勤参谋干事助理员到各自办公室等候,他们是司令部作训科的马参谋、通信科的武参谋,政治部秘书科的郑秘书、组织科的金干事,还有后勤部战勤科的毛参谋、财务科的颜助理。
我至今都觉得这是不是上帝安排、天意注定、命运捉弄,还是阴错阳差。平时保密检查司令部的重点科室排序一般情况是机要科、侦察科、作训科、战勤科,尔后才是通信、军务、炮兵、工兵、防化、直工及政治部后勤部等业务科室。可那天突击检查张主任偏偏首先走进了通信科。
当然,我不是说通信科保密工作不重要。通信科的战备联记、信号、口令也都是绝密的,我是想说相对机要侦察作训等科室,通信科的绝密文件要少得多。
打完电话不久,陈参谋长和金科长一前一后到了保密室,李处长交待我拿着机要文件收发登记本,跟着张主任到各个科室转转,抽几个科室对应一下文件,看看承办过程有没不符合规定的地方,他跟陈参谋长和金科长聊聊天。
按照李处长的指示,我带着张主任准备到司令部办公楼二楼东侧的机要科。这时张主任说通信科就在一楼,我们就先到通信科看看。
这一刻开始,真正翻开了今天这个故事的序幕——没有人能想得到,检查刚一开始就出情况了。还就是这个通信科,一份文件找不出来了。而且是一份绝密文件。
通信科负责内勤的武参谋一边翻找一边说:“有的有的,肯定有的,前些天我还有用过呢。”
这是一份编号为绝密[19XX]第XX号(参字第XX号)《关于启用新的联记密码的通知》,由总参通信部印发。据保密室承办绝密文件登记本上记载,此份文件是全年四个版本的第二版,半个月后联记密码就会自动更换成第三版。也就是说这份文件的实际有效期还剩下半个月。
有人可能会说,还剩半个月时间,和平时期又不打仗,拖一拖就过去了,这文件反正也没有用了。
不对,军中无小事,不要说半个月,就是半天半个小时甚至半分钟都不行。只要没有解密,它就是绝密的,更何况我前面有说过,对绝密文件的管理有严格的一套程序,这不只是文件泄不泄露出现问题的问题,而是如果没有一套极其严密的制度,军队保密工作就极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所以说,那怕这份文件已经过了保密期,绝密文件的流转过程中,在没有销毁之前它就是绝密文件,不要说下落不明,就是不按规定擅自销毁绝密文件的,都可能按照泄密来处理。
武参谋没有能从办公室里找出这份文件。翻开通信科文件登记本,文件的签收人一栏签的名字是“易晓茗”。
“易晓茗”是谁?我得介绍一下。易晓茗是个女兵,XX省XX人(请原谅我用XX替代),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师直通信营无线连当班长。
易晓茗开朗聪慧,军事素质过硬,在同年兵中出类拔萃,因组织能力强,在集团军组织的军事比武中还拿到过第一名,入伍第二年就当了班长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
一般的老兵知道,义务兵在第二年就列入党员发展对象的很少。新兵下连后,许多新战士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自己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和决心。然而,义务兵的入党比例很小,按当时的标准,一般连队每年控制在义务兵总数的5%以内,这里面包括第一至五年的所有义务兵,而且这百分五的大部分留给第三年至第五年的义务兵,有的战士当了五年兵都没能入党,留给第一二年的义务兵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后来兵役制度改革,义务兵的服役年限统一调整为两年,增加了入党的指标名额,但依然非常有限。主要原因是服役时间短,如果考察不好,就难以保证党组织的严肃性和纯洁性。有的新战士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当作退伍复员安排工作的政治资本。所以,在新战士党员发展问题上更要严格把关,按照程序来办,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质量。
易晓茗让官兵信服的地方除了军事素质好、有服众的专业技能,还有就是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敢于管理,善于管理,执行工作指令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基于她的工作表现和政治表现,营党委把她列入党员发展对象,考察期一过就可以通过支部大会吸收为预备党员。这样的例子在无线连的历史上都是不多的。
师直属队把易晓茗作为一个女兵成长典型来培养,同时鼓励她去考军校。考虑到她文化课有些偏弱,为了能更好地给她创造理论复习的环境,负责师直属队的林副参谋长还特意把她临时抽调到通信科,名义上是兼任科里的传真员,其实是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她复习文化课,通信值班有专职的传真员,偶尔值班员有事情叫易晓茗代送一下。
部队海训后,林副参谋长没有让易晓茗跟大部队去海边,继续让她留在通信科兼做内勤,除了做一些简单的收发传真外,集中精力复习,为考军校做最后的冲刺。
易晓茗的工作除了复习功课就是送传真。有好几次她到保密室送传真电报,在门口喊“报告”既内敛又俏皮的样子我印象深刻。每次签收完后她都非常有礼貌地向我敬个军礼,边说谢谢边退出我的办公室。次数多了,我对易晓茗的印象越来越好,她到保密室来从拘谨到自然再到主动跟我聊天,我们交流有关考军校的事,有时也聊聊天新闻写作方面的内容,甚至问到彼此老家的情况,还有连里营里以及直属队所发生的各种新鲜事。
我把以前用过的复习资料全部给了她,还帮她收集了部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她非常开心,学习也很用功,有些写作方面的技巧跟她说一两遍她就能领会掌握。她对军队公文写作方面有所欠缺,有好几次她主动向我请教,我都耐心地给她作了辅导。
渐渐地,我们成了许多话都可以坦然交流的好战友。再后来,易晓茗回到营里参加军队院校招生考试,再也没来过司令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