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篇1、2
作品名称:诗酒年华 作者:吴润涛 发布时间:2015-07-09 09:16:31 字数:3521
蹒跚篇
刚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一切都几乎是从零开始。这时候的“自我”还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才要开始去塑造。
他们就像咿呀孩童学习迈步一样,无论是摇摆晃荡,还是摔跤哭啼,这种蹒跚样子都是既幼稚可笑,又非常可爱的。慈祥母亲的双手总是或在后面搀扶着,或在前面引导着,嘴里一个劲地鼓励孩子:宝宝,走、走、走!宝宝,来、来、来!
当孩子长成大人后,没有发现有哪一个人,为自己昔日学步所出的洋相而羞愧过、脸红过、后悔过。更没有哪一个人,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步的。如果有人讥笑咿呀孩童学步的蹒跚样子,那他肯定是个缺心眼的傻子!
蹒跚的样子,是幼稚的表现。幼稚是人生不可省略的必经阶段。我们不要只看到幼稚而可笑,只要尽快通过这一阶段就能逐步成长、成熟起来。没有当初的蹒跚,何来以后的稳健。失败是成功之母,蹒跚乃稳健之父。
一
钟可吃过晚饭,告诉父母他今晚要去灵泉庄易豪家,参加朝阳社的集体学习。可能回来晚一点,让他们不要牵挂。自打上次家里闹腾了一整夜之后,钟家的气氛有了明显的改变。钟可在家的话多了,饭桌上也有了笑语,有些事还能与父母坐在一起商量。曹梦虎被停职的事,父亲就问过钟可:“是不是因为你入团的事,把人家停了?”钟可耐心地作了解释,父亲方才放心,并告诫他:“咱庄户人,做事可得凭良心,千万不能为了自己,就去害人、做亏心的事。”末了还反复叮咛:“再说,咱也惹不起人家!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他从来都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轻易不与别人比高低、论长短和计较得失的。
他们今天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事先大家都读了一遍。今天主要是由易豪作中心发言,提出问题大家讨论。亦波任何时候都喜欢打头阵。易豪的话音刚落,他就接过话茬说:“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个人物,就是对当时农村愚昧农民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呐喊:农民太可怜了!可怜得不能直起腰板做人。只能用精神麻醉法来自我安慰。官府和城里人看不起农民,农民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这种滑稽的可怜,变态的可怜,麻木不仁的可怜,也是人类的一个悲剧。看看现在新社会的农民,我觉得还没有完全从阿Q的阴影里走出来,有的甚至比阿Q还阿Q。我心里总感到有一块石头在压着,憋的难受!”
钟可听着亦波的发言,似乎也有同感。但他却在思考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时的阿Q政治上没有翻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可现在农民翻了身,做了主人。为什么还会有阿Q呢?他们的腰板为什么就挺不直呢?想来想去,他觉得是由于没有文化和知识所致。想到这里,他深切地感到,文化和知识,对一个人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文化和知识,才可能认清事物的真相。先别说去创造未来,起码别人骗不了你。没有文化和知识,就是你当了主人,也是别人指挥你。人家说了算,你的话还是一文不值。不想当阿Q也得当阿Q。他认为这才是今天读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易豪和韶民都谈了各自的认识,大家互相补充,热烈争论,觉得收获颇多。钟可的笔记本记了密密麻麻好几页。
学习结束时,他们才发现隔壁饲养室已经静悄悄的。饲养员早把牲口喂饱,饮了水、添上夜草,睡觉去了。估计已经下半夜了。钟可这时从笔记本里,拿出一张从报纸上剪下的照片。是省里四位有名的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两幅合影。他想给大家来一个意外的惊喜。不料易豪却说:“看来你以前从不看报,这两幅照片是去年报上登的,你今天才当作新闻传。”
钟可确实是前几天在大队翻报纸时才发现的,当时光顾着兴奋,就没看报纸日期。今天不仅没让大家惊喜,倒露出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脸不由得红了起来。不过谁也没有再取笑他,都拿着各自的书本走出屋门。出了门,却发现不远处站着个人,原来是钟可的父亲。他已经来了很久,但没有进屋打扰,他是专门来接钟可回家的。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大袋面粉和一筐二面馍,是给易豪拿的。
二
过了几天,易豪、韶民来约钟可去县城走走。主要是去拜访作家勤天,顺便到文化馆借些书。钟可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勤天是一位有名的青年作家,经常在刊物上发表作品。他的书就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很畅销。勤天的书他几乎都有,都仔细读过,非常喜欢。听说他在县委宣传部工作,还兼着地区文联副主席。钟可朝思暮想着与他谋面,可就是没有勇气去找,现在机会来了。一路上,他心里都在想象,勤天是个什么样的面孔?在他见过照片的作家中,他一个一个地想象着、勾画着、猜测着。
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到了县城的十字街口。往东一拐不多远,就是县委大院。他们在县委门前下了自行车,推着往里走。却被门房老头挡住,问道:“你们找谁?”易豪忙上前答道:“我们找勤天,赵老师。”这时,钟可看见门房里还有一个人。那人欲起答话,却被老头挡住,又问:“你们认识他吗?”钟可心想,要见作家的人肯定很多。如果说不认识,今天肯定见不到。就急忙抢着说:“认识,认识!”不想老头却哈哈大笑:“你们碰见真人找真人,真人就在你们面前,你们都认不出来,还非要假装说认识!”说着把床上坐着的那个人推到他们面前:“这就是你们要找的勤天,赵老师!”易豪他们几个都觉得不好意思,钟可尤其显得尴尬。勤天倒是一点架子都没有,也不怪罪他们,热情地领他们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趁勤天询问易豪回答的机会,钟可仔细地端详起勤天来。勤天中等个儿,蓄着个大背头,椭圆形的脸上,两只眼睛炯炯有神。皮肤虽然不是很粗糙,却也不是细皮嫩肉,不像常年坐办公室那样光滑滋润。其形象出乎他的想象,不在他勾画的范围之中。钟可一面看着,一面瞎琢磨:看来,人原本都是一样的,平平凡凡、普普通通,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后来是地位和成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地位高的成就大的,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变得神秘伟大起来。见面之前,总要把他们想象得多么高大魁梧、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迄到见面之后,常常有些失望。他听着勤天问话的语气,接着想:其实人的相貌倒是其次,关键是气质要好。人的气质可以弥补相貌的缺陷,人的相貌却代替不了好的气质。好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刻苦修炼。他觉得勤天的气质就很好,有一种无形的亲和力,像磁场一样,把人们紧紧地吸引住。
钟可坐在办公桌的旁边,看见大玻璃板下压着很多照片。仔细望去,有勤天与茅盾、巴金、浩然和省里几位著名作家的合影,不觉对勤天更敬佩起来。他回过神,集中精力听着勤天的谈话。只听勤天说道:“我非常喜欢与青年文学爱好者交朋友,外界现在都称我是青年作家。其实从年龄的角度讲,已不年轻。在你们身上,我不仅能看到我过去的影子,而且能激发自己不失朝气。第一次与我聊的青年朋友,都是怀着拜师求教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也不想让人失望,很想为师,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老师学生之分。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提高长进,才是最确切的。你们有什么想法谈出来,咱们一起讨论。好吗?”
韶民先问:“赵老师,您看我们几个的基础,这条路能走通吗?搞创作总要有些天赋的,您看人家刘绍棠,听说自己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作品已经印在高小的课本上了。”勤天笑着说:“天赋要承认。但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天赋,天赋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把自然赋予的生来就具备的称之为天赋。列宁讲过一句名言,大家都知道‘天才就是勤奋’。我们不要去争论到底有没有神童的问题,但是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学习,能让人变得聪明,变得有学问,变得让人刮目相看。这确是不争的事实。你们这么年轻,还是个大孩子,应该有信心。搞创作是件苦差事。你们既然爱好文学创作,就要有勇于吃苦、甘于寂寞的思想准备。但只要入了门,其乐也是无穷的。只要坚持多学多看多写多交流,慢慢就有了灵感。灵感只能从实践中得到,脑子只是个加工厂而已。你们可别迷信什么经验之谈。经验只能参考,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这样才叫创作。”勤天正说到兴头上,一位同事进来叫他去开会,他们几个只好告别出来。临别时,勤天仔细地记下他们的姓名和地址,并希望以后保持多联系。钟可在心里咀嚼着勤天说过的每一句话,觉得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脑子里似乎也随之涌出了许多灵感,这些灵感,自己过去从没想到过,甚至一些文学理论书上都没提到,是一种全新的陌生的想法。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还很模糊,如不抓紧深思与整理,并尽快存入记忆,将会稍纵即逝,从此不见踪影。
接着,他们去了县文化馆。文化馆的骆老师是邻村的老乡。他们说明来意后,骆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进图书室,钟可就高兴得叫了起来:“这么多书!这么多好书!”他们办了借书证,选了二十几本。钟可还想再多借些。骆老师笑着说:“只要你爱看,我一定满足供应。但你总不能同时看许多吧!你想把所有的书都拿走,与我们断绝来往呀!”说得大家都笑起来,钟可也不好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