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做真正的老师>第二章:聪教聪学课堂情(2)

第二章:聪教聪学课堂情(2)

作品名称:做真正的老师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5-06-23 12:21:07      字数:13677

  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快乐田园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支配着学校,支配着教育教学,主要表现在师生这对教育教学活动主体地位的失衡。教师“逼”学生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一些课堂“缺乏生命活力”,在这些缺乏民主、宽松与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被动地接受,被剥夺了支配自己行为能力,使他们的思想游离于行为之外,表现在分数的金箍锁住快乐的思维,题海的浪涛拍打掉幸福的时光。课堂的“三座大山”又让学生无法翻身,其一为教师讲解如山。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教学内容,教师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尽占课堂的先机,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旁观者。其二为问题如山。这些问题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疑问,而是来自于教师与教学辅导书籍,它们的问题淋漓尽致,使学生应接不暇,无从下手,因为学生的回答总要一一被背后的标准答案来否定,渐渐地学生不再回答问题,等待老师自问自答的表演。原本抛向学生想要抛砖引玉的问题,又成为砸伤学生问题积极性的“闷砖”。其三为试题如山。似乎学生上学就是为了做作业和试题,学生自上学以来就是题、题、题,不管怎样摸爬滚打,最终走不出“题山”的控制,好像学生就是为题而生的,而学生一切的幸福也在试题里难觅。当然这三座大山的背后有一个能搬移大山的如来佛祖——分数,在这个擎天佛祖的面前,只要有利于分数提高的,什么样的大山都会拿来为其所用的。
  有这样三座大山的课堂,学生们成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帮助者;成了听从讲解的记录者;成了见证标准答案的见证者,成了试题无限的消费者。他们没有了学习自由、没有了学习动力,也没有了自己的思维,更没有了生命的快乐和愉悦,成为万马齐喑的糕羊。课堂越上越满,而学生的成绩越来越下降,这样糟糕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共识,做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你怎么了?专家在问,有志于教育的人都在发问。我们不是缺少好的政策和策略,而是缺少实施与坚持不懈。许多人明白过来,还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些以前就提过的课改方法现在又被捡起。于是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当然呼声最响的就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最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还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去年十月份,我参加了“国培”的学习,对于探究性学习也作了一些了解与学习,据说这是美国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外国人就喜欢用一个什么什么实验,然后就得一个怎样怎样的理论,占尽天机,而我们却也真的在这方面自愧不如。我常读《大学》,就这点我觉得又是一种盗用巧取,因为关于探究性学习在《大学》之中就有最能体现这种学习方式的语段: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到了宋代,程颖、程颐以及他们的弟子朱熹沿承古学,特别是朱熹的《观书有感》更是探究性学习的典范。到了清代,“桐城派”崇尚古学,再唱古人的学习方法,成为当时的名流学派。可是没有人提及“探究”二字,自然与“探究性”无缘,我们不得不从国外引入,当我们引入的同时,也将我的原本的东西化为乌有。这是学术上的悲哀,我们苟且不管,但凡能有利于我们课堂改革的我们就用,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素质教育推行下,我县提出了内化素质教育的“221”工程。现在举国改革课堂教学之际,又提出了“三探一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所谓“三探”即预设初探、帮导合探、归结深探;所谓一练就是有真对性的课内小练习。“三探一练”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它可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课堂的教法。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可见的“形”的界面上能够让教师真切地感知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它的第一探——预舍初探。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出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自觉分小组合作探讨解决,这就改变了以前那种老师抢讲主宰课堂的现象,教师不得不把课堂让位于学生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改变课堂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故而老师应该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主导地位。第二探和第三探,即“帮导合探”和“归结深探”中,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地位,在学生自学掌握知识后加以从旁协助与引导,收拾课堂学生思维一盘“散沙”的现象。不能平均用力,回归课堂重点,从而体现出课程的“魂”来。
  再次,从质的无形中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观,还课堂主人于学生。有了“形”的操做后,教师有章可寻,能够渐渐地把有形的模式化为自己内心无形的放手,让学生真正独立自我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掌握了。”学习需要的是理解,领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觉的动脑思考、动手做、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有效的掌握知识。
  最后,趁热打铁,巩固课堂知识。在“一练”这个环节上,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充分利用练习,适当分散难点,放手让学生做。同时编拟设计开放性的习题,小的写作,放手让学生训练。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快乐的欣享练习带给自己愉悦。
  课堂作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作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怎样更好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很简单,那就是让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园,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在学生与学习的矛盾,提高课堂效率。
  
  
  让课堂在灵动中放飞
  课堂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重要舞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蒙、心灵的感染、思维的放飞无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课堂也是教师的生命站台。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怎样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怎样在这个生命站台上享受快乐?这也是一个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追求。不同的老师虽然看法不同,但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融入、共鸣、生成、创新,是教师为自己独树的景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活动是为了让生命自由舒展地成长。为此建立适应孩子身心愉悦成长的课堂,是教师课堂改革的当务之急。让课堂成为师生共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心灵灵动起来,这才是新课堂的追求。
  理念引领教育理念是一个教师的思想灵魂,只有理念的风帆才能独树自己的教育实践,支配自己教育的努力方向。没有思想的教师只能成为随风飘摇的浮萍,淡改革对其来说也只是一个过场。徜徉在教育的海洋里,我们意识行为不应该在用有形或是无形的东西束缚教育对象,应该站教育对象的立场上,帮助他们成长、发展、完善。那种本本、分分、威逼的方式塑造不了美好的教育,也不会有教育灵慧的闪光。为此教师应该树立“生本”的理念,站在“生”的角度,一切为学生着想,在与学生共同的交往、成长中完成自己人格魅力的塑造、职业幸福的成长。一个能够立足于学生的老师,也必然会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也总能找出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打造自己的班级,营建自己的课堂氛围。课堂改革,理念优先,决定行动。
  实践开拓课堂应该由知识传授向思维的放飞、心灵期待与点亮发展。教育如果单单是传授些既定的知识、技能,那么这种没有创新、没有灵性的固化,只能让教育走向劣质。这些只停留在“形”的层面上的东西,随着孩子们年龄的成长,很多时候都可以眼见、甚至不学而会。所以在给予学生的同时,要尝试运用激发、期待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其亲手探究,亲自实践,在寻找与探索中尝试碰撞,找到创新的星火,燎原创造的能力,铸就成功。开启自由放飞的课堂,为孩子驾起一双腾飞的翅膀,让他们自由地翱翔,放飞想象,这样的课堂才是活水不尽的课堂、是不拘一格地发展孩子潜力的课堂。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这种心灵闪光才是开启课堂美好的源泉。
  搭建平台展示与分享把课堂推向精彩。展示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它是学生自我解读与思维成果的表现,展示的欲望得到满足,就会激励学生内在的需求动力,向着更宽更深的思维发展。分享是快乐的,是一种共享共进的愉悦,大家在分享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表述自己的认知心声,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收获自信。两者都是现代课堂不可缺失环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说过:“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怎样在课堂上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同学们互相分享,互相欣赏,在交流与互动中得到愿望的满足,是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打破原来没有交流,没有人文的静态接受,让课堂活起来,朝着思维的广度与宽度延伸,朝着发掘与发现的智慧拓展,这样的课堂才最具有生命活力,才最具有生成性。这样的课堂也必定精彩纷呈。
  有哲人说: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快乐。教师职业成长不能停留在“物”的层面上,而应该有精神上的释放。营造属于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氤氲在与孩子们快乐的课堂氛围里,这是何等的精神幸福?也更是伟大的无私奉献!
  
  
  为《埃及金字塔》我失去了《爱的教育》
  今天下午,我们班学习《埃及金字塔》这一课,同学们对这篇课文似乎不大喜欢,他们对埃及对金字塔并不感兴趣。第一节是自我学习的时间,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氛围也算可以,第二节是展示与交流的环节,结果每一个小组都表现“冷静”。
  这是我第二次运用“导学案”来上课,显然同学们还不适应,真对探究的问题茫然若失,我知道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结果。昨天就已经下发的“导学案”现在可能有的同学才看几眼,生涩涩的,怎么来展示?我决定以文中的一段为例来教学生怎样解读课文,我让班长马旭给我指课文中的一段,她站起来说:“倒数第二段。”“这一段我们都读不懂。”她话音刚落就有同学附和。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品读,这是关于金字塔建造的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尼罗河涨水的时候,从上游运来石块,砌石块时,砌一层便围一层沙土。砌到顶端后,再把沙土搬掉。第二种说法是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完工后让尼罗河水把硝石溶掉。
  学生对于用河水搬石块省力倒是能理解,但对于硝石就理解不动,当被我告知是一种可以溶于水的石头后,大家立刻对盐产生了兴趣。有同学说在我国古代,盐对于人们都很珍贵,埃及人拿它们来建塔怎么可能?很显然他们对于盐的了解还十分狭隘,我为此又解释了好一会儿。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个问题,便问学生们道:“同学们,关于金字塔建造的两种说法中,第一种说‘砌好一层后在四周堆上沙土,再把石头搬上去砌第二层,照这样一层一层砌到顶端。’第二种说‘周围堆的不是沙土,而是盐和硝石’那么这沙、盐和硝石是用来干什么的?或者说它们有什么作用?”我觉得很平常的一个问题,结果学生们一个个雅雀无声,七十四双眼睛都在思寻,没有人举手,班里出奇的寂静。
  “谁能回答出来我送他一本书。”我说着走到了讲台过的“图书角”拿起了我的《爱的教育》这本书。终于有四五个学生举手了,我开始提问,接连问了五个同学,得到了三种答案:一为防止尼罗河水对金字塔冲刷;一为防止太阳晒到金字塔;一为是怕里面法老的尸体腐烂。我不能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但是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没有同学敢举手了,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肯定难,要不然老师也不会拿自己心爱的书做赌注。其间我看到了杨润举了几次手后又都放下,很显然她没有信心。
  但是趁这个空档她又一次生怯怯的举起来了,我提问她,她可是课堂上最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思维也比较敏捷,胆子也大。但今天站起来先是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然后慢慢地说:“老师,我认为堆沙、盐和硝石是为了方便。”“怎么样的一种方便?”“就是能站上去砌石头。”我没有再说什么,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我径直走向她,把手里的书递给了她。她兴奋得手舞足蹈,接下来我联系了建房搭支架对其解说。就这样,为了《埃及金字塔》我失掉了《爱的教育》。
  在解读中展示,在展示中解读,这一课我共用了六节正课,课后还有同学写了《给埃及朋友的一封信》,虽然失去了心爱的书,虽然用了这么多时间,但我觉得学生们对这篇课文能吃透就什么都值。
  
  
  我的班级我的课堂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老师和学生的人生站台,它几乎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所以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我作为一小的一个班主任更感到背负的压力。课堂改革的步伐已踏遍全国各地,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需要每一位老师脚踏实地地践行,而我也首当其冲。
  新学年伊始,我的心一直澎湃未止,在怎样管好一个班,怎样教育好我班的学生问题上反复思考,最终我下定了决心,选择“快乐学习”作为目标,建立一个学习快乐的班级,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学习及班级生活中,并且在节假日或是将来都值得回首思念的班级。诚然我的目标现在一直远没有实现,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树立起了班级的威望,他们在享爱老师人文的管理与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的同时,集体荣誉、个人荣誉都得到了提升,班级正向着活泼、良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所做出的事都是些平常、简单、稀松的,但是我们班相信:坚持可以改变一切。这条班级座佑铭。下面要讲的都是我个人和我们班稀松、平常的事。
  我们教育界有条行语: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想在别人的心灵撒布阳光,就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班主任想培养自己的班级成为什么样的班级,自己就得走怎样的路,或者说自己得成为这种班级环境下的人。
  第一,放大学生。在这个层面上,我践行的是学生就是助手,就是朋友,就是老师的理念。放大学生,和他们一起平等地生活在班集体,那种高高在上的“家长制”作风自然被摒弃了。学生和我可以和睦相处,和谐交流了,当然胆大的学生可与我敞开心扉交谈,为了照顾每一个学生交流的欲望,在班级里我设了“记事薄”,只要有同学有事有话都可以记录下来,说给老师听,这样即使是心灵深处很小的一个症结,也可以到“记事薄中疏发一下,平和了学生心灵深处的纠结。放大学生,更是要善待学生,我写了许多教育随笔,其中最常用的一句话是:教育我如履薄冰。因为一颗颗纯真的心都渴望进步,渴望老师的关注,渴望被激励、被感召、被唤起……而我稍不留神就会熄灭这美好的灵光,所以我自检、反思、自责。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是他们需要能够成长为天才的土壤,我们老师家长不能把他们当作庸才培养。善待学生,做学生的服务生,这也是我从事班主任的一条定规。在我每接一个班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向学生宣布:同学们,你的大事小事都是老师的事。多少年来我一直践行我的诺言,洞悉班级的每一件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在细微之处给学生最需要的关爱。每天早晨我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区,一起冲刷厕所,一起读书,一起写作,一起为班级荣辱牵肠挂肚,用生命去润泽生命,用心灵去点燃心灵。放大学生,诠释我人格魅力的感召。
  
  只有先“放大学生”,才后有课堂改革的真神!
  我也认识到,一种教学模式只是教育教学的“形”,在这个“形”的层面上,只要用心仿一仿,也可以造就出轰轰烈烈的课改氛围,但是课堂改革的神却不易被仿的。而且更不易被坚持,这也许就是我们在不停地喊课改的原因吧。只要能坚持下去的,就有花开艳红之时,去年在我县推行“三探一练”课改时,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改的实际总结了自己教学成果,与学生们一起命名为“四(3)三步教学法。采用这种教学法在学校举行的赛课活动中令大家耳目一新,得到了好评。并且行文六千字的教学法,被刊登在今年(2012年)的《教与学研究》第七八合刊中。得到认可使我更加努力的动力,特别是西峡听课后,让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充满了信心,现在的课堂已经不再拘于哪一种模式了。有了还“学生课堂主人”的理念真神,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是轻松的、快乐的、和美的、自由自在的,为了迎接我县课改检查组的到来,我上了一节示范课,听这节课时,我和学生商量请听课老师点课,点到哪一课就学习哪一课,大家一拍即合。我想今后上示范课请听课老师点课这一举措还要发扬下去。其实敢于点课不是自己故弄玄虚,故作高雅,是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教会学生自己学习,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我和学生一起走入文章品赏评析的过程,是用心灵感知启迪的过程。走入这美好的境地,何尝不快乐?那种以前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的目的也已经改变,改变为欣赏为激励为成长的需要而学习,为提高自身素养而学习。孔老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尽管这种境界我们还相差甚远,但是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有亮光。
  课堂教学改革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高不可及,只要我们放下老师的架子,平等走入学生的心灵,那就是课改的真谛。另外必须具备一种坚持的精神,苏格拉底曾经让学生每天甩手300遍,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一年以后,却只有一个人在坚持,他就是后来成名的柏拉图。这个启智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在急功近利,而在于平常的心态、平常的事,努力做下去,我想课改也是这样的。
  
  这节课我迟到了
  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是我们班“我爱朗读”的主题班活动,说实话在班里举办这样一个活动的目的在活跃孩子们单调的校园生活,也想让孩子们从呆板的听讲与作业中找到一点乐趣,提高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说得再深一些,就是想让他们喜欢班级,对校园生活向往。
  在这以前,我们已经办过两次了,这算是第三次吧。
  上午第四节课时,我告诉两个班长说,今天下午第一节老师有事不能到班里来,班长立刻会意道:“老师发张卷子做吧!”我说:“那怎么能行?我们第一节课是朗读比赛。这样的课不能停,同学们都准备一个星期了。”随后我便要求他们自己组织这次活动。我草草地嘱托后便离开了。
  当我为晚了二十分钟而心急火燎走近班级时,我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班里非常安静,大家显得非常有秩序。只有那个在讲台上大声朗读的学生的声音。我轻推开门,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坐下来,所有的学生对我的出现没有一个表现异常的,听的在下面认真听,读的在讲台认真读,班长马旭和郭婉莹在一旁帮助收集评委打分,帮助学习委员王方利算分,如果上来一个参赛者,他们还要帮他(她)戴好扩音器。大家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我突然觉得成了这里的不速之客,多余的人。现在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人,我们的朗读比赛要求每小组推荐一名选手,看来前面的十分钟,他们一分钟也没有浪费。因为从确定选手到前三名选手朗读毕,二十分钟的时间,就是我主持也要这么长时间。
  才晚了二十分钟,我就成了多余的人,但我心中没有遗憾,我反而为学生能够自我管理高兴。我一直深信学生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在学校也要进行课堂改革的时代,我说得最多的是要相信学生,并且也在用自己的行为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我想用这种感染与感召唤起学生潜在的精神动力,使这种动力成为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向着良性发展。今天我来晚了,但是,我很感动,也很值得。
  我一直静坐在门口,朗读的同学刚刚展示完毕,学习委员将就将分数表交给到了我的手上,七个小组,七个评委,七个选手,分数展示如下:
  冯莹旋:平均分84
  张薇:平均分84.5
  王秀岩:平均分85.5
  田振宇:平均分89.5
  杨双:平均分82.5
  吕嘉仪:平均分85.5
  张转:平均分85.5
  在这里记下学生的分数,旨在说明文章的真实性,为孩子们的骄傲也自在其中。
    
  
  灿烂无言
  在我们六(4)班,每周星期四下午第一节,都是孩子们主题班活动的时间,“我爱朗读”和“我的作文我作主”两大主题班活动交叉进行着。这是一个激励孩子们朗读与写作的班级平台,自打开展之日起,孩子们就乐此不疲,从来没有因为什么原因而停止过。
  12月26日,星期四如期而至,今天应该是“我爱朗读”的主题班活动,预备后,我走到教室门口,许多同学都在自发地设计主题班活动板报。在黑板上写主题的写主题,做画的做画,镶花边的镶花边……还有的同学在征集参加比赛的人员,大家忙而不乱,紊而有序。我知道,在这个时,我所能做的最好只是关注,一种饱含激励与热情的认真关注。孩子们都懂得去怎样做,并且怎样做的最好,而老师只有欣慰中给予点拨,给予更高层次上的指导。
  上课铃响时,同学们已经设计完了黑板。只剩下个别组参赛人员的征集和公示了。我一如既往在举手的同学中安排了两个活动记录员,记录这次主题班活动的实况,然后又随机选择了四个打分的评委,一切安排就序,我便大声宣布:六(4)班第八期“我爱朗读”主题班活动开始,有请第一位参赛选手刘菲。”接着带头鼓掌,浓郁的活动氛围开始走向高潮,我静静地站在了教室的一角,开始了神情认真,饱含热情的聆听与关注。我知道我在这里看似多余,但一点也不多余的。
  刘菲朗读的是《岁月》,她的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语言婉转流畅,看来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她用自己的感受解读文章,而后又恰到好处融入到流淌的语感里,像一只昂首高歌的百灵,这种声韵的美好一下子笼罩教室,大家静默在钦佩与文意语韵的愉悦里。大家都觉得她的朗读水平现在已经不亚于我们班的“朗读王”李艺涵了。其间,有的同学被感染了想要鼓掌,但没有鼓起来,因为这些鼓掌的同学也在即将鼓掌时感觉到打断朗读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直到刘菲读完,掌声才如雷鸣般的泄出。看来刘菲今天夺魁已成定局。
  当展示到第四小组时,我才发现,他们的选手竟是李玉洁,这可是个破天荒。这个李玉洁,是他情愿意上来的吗?他在班里可是一个最令我头痛的学生,有着一身的毛病,学习习惯与成绩都是最糟糕的,当然这个孩子的背后也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他要是有登台展示的愿望,那我们班102个学生还有哪一个孩子不敢到台上来?轮到了他了,他把头埋在了桌下,我带头为他鼓掌。但是大家连续鼓了三次都没有让他站起来,同学们渐渐地失去了信心,向我投来放弃的目光,而我依旧静立含笑,专注着李玉洁,再次为他鼓掌。大家也跟着又鼓掌,这一次比任何一次都热烈,有同学还放开了噪子呼喊。可是他把头贴着桌子,目光不定,只好像在和同桌张玲说话,对于大家的情绪他好像没有一点感染,置身度外。对于这样的孩子,对于这样的教育情景,我不止一次无奈过,我深知幼小心灵的封闭的原因,也知道心扉的敞开需要雨露阳光更多的沐浴。我只有给予一种静静美好,期待花开。
  接下来,朗读继续进行着,有的同学选择了两三人合作的形式,在读中或各读一段,或你中有我,或一起齐声朗读……朗读声、掌声烘托出的热烈氛围交织着,使这个展示的班级舞台舒畅欢快。当然也有同学上来后朗读不好的,有的胆子小,有的再下面没有准备好,掉字、掉词,甚至没有一点感情的泛读,但是大家都在默默的倾听,给予一种宽容与理解。我知道只有这个时候,我的存在才犹为重要,因为老师对这样表现不好的选手的态度,决定同学们对他们的态度。给予每一个孩子公平的朗读热情是对班级活动最高的荣誉,这样的舞台不是岐视差异的舞台,是一个平等、尊重、共同奋进的舞台,差生与优生都应该关注,但差生在这个舞台中最难得的,他们的加入已经是最大的不易,所以也最应该关注与鼓励。给予差生一个尊重平等的展示机会,他们才会更勇敢地站出来。为此我必须用我的行动行为染化那些对于本班主题班活动不良的影响。每当这时,我就情不自禁地竖起耳朵,做出极愿认真听的样子,这样子让班里想躁动的学生安静下来。
  当最后一名同学朗读完时,我刚想转身,就见后排第四组的张玲和张倩站了起来,她们要登台。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小组选了李玉洁而没有上来,让大家失望了,我的第一意识告诉我。虽然她俩没有选手之列,但是做为一种不参赛的展示,在我们的主题班活动中时常出现。我观察着,这时李玉洁也拿出了书本,站了起来,跟在她俩人的后面。三个人前、中、后向讲台走来了,班里又一次响起了掌声,我也赶紧鼓掌。两个女同学一左一右,让李玉洁站在了中间。他们的朗读层次分明,读的差别很大,不是面对现实,我还真不敢相信,朱自清的《匆匆》这一篇我早已要求会背的文章,竟被李玉洁读得如此艰涩。有人抬头观望我的态度,见大家都没有介意,想嬉笑的眼神立刻暗淡下去。
  在这种静心与包容的期待里,他们读完了。张玲习惯性地甩了一下长发,微笑着走了下来。接着见张倩轻松地碰了一下似乎发愣的李玉洁,意思很明显:就这样,完了,下吧!此时的李玉洁迅速地扫视一下全班后,脸上露出真挚会心的微笑。恰似一朵灿烂的花红。她真诚无虚地开地一个久违微笑的孩子脸上。在这一刻,我的心被化了。所有对教育忧烦,所有对从教苦恼,所有对职业抱怨荡然无存。我知道这些美好的瞬间将改变我的教育观念,将引渡我走向对教育的新的理念。
  其实,我一直都在暗中观察,李玉洁能走上讲台,完全是组长张倩和同桌张玲的功劳,她们俩都是原来五(2)班的学生,去年我已经教过她们一年了。轮到李玉洁时,几次鼓掌都没有激励得了他,张玲一直在和他私下沟通,张倩也曾悄悄到过他的座旁,为了帮助他能走上讲台,两个女孩子也算是煞费苦心,她们俩是怎样做的现在还是一个谜。活动结束,随机的评委打出前五名表现优秀的选手,其中还有张玲(第五名),这在以前按规定没有事先参赛是不能参评的,但是四个小评委那里都打了分。我公布了获奖的同学,发了奖品后,下课铃声也响了,一节主题班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我的心却没有为此平息,我还在徜徉那瞬微笑,荡涤在美好的活动情景之中。教育并不一定要声嘶力竭的灌输,相反却要用无言的感染催开心灵的灿烂。
  
  
  当103名学生都举起手时
  今天下午第三节语文课上,当我们班的小老师宣布对《天窗》(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十课)一课进行赏析和总结时,班里立刻变成了小手的海洋。此刻坐在学生座位上的我欣喜如是,激动万分,感知着身边的小手一起高高擎起,我的眼眶竟有点湿漉,一种甘甜的欣慰朦胧了双眼,这是多少天来我最大的希冀,让孩子走出听学的误区,自己学会学习,我一直在努力。
  “给每一个孩子展示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我要让每一个孩子们都能自己飞……”激动之余,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托起六(4)这个班已经走过了近四分三的历程,一个学年太短太短,而我所要做的事有太多太多。班级就是班主任的小“天下”,作为班主任我树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管理的思想,给予孩子们无限的信任和关爱,践行自己“让欣赏伴随成长,让教育可以改变”的理念。让孩子们在激励与唤醒中自我约束,在欣赏与鼓舞中自觉自律。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阵地,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怎样才能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放飞的天地?课堂课改我一直在求索。
  在执教六(4)开始,我就感觉到孩子们不会自己学习。课堂上,他们已经习惯于等待老师讲,接受老师准备的、教参上的知识点,然后抄下来,再在老师的督促下背会,考试再把背的内容书入卷子,以为这就是学习。为此我也头疼了一段时间,后来就提出了自我解读课文的方案,在课堂上教他们怎样自己品读、批注,怎样展示自己的想法、提疑,并且运用了一些可行激励的方法,甚至利用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来带动等。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终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孩子们渐渐地走上自己学习的道路,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思维,扬起自己品读、认知课文的航帆。
  要为孩子们开创一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学习,在学习中又能互助互赏,利用他们在课堂上自建的氛围在激励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志趣培养与思维的放飞,以此满足孩子们“小的”生成与发现的展示需求,让学生能在无限的课堂空间尽展自我风采,从而来推动他们自觉地学习。我俯视教材,钻研文本,在善思之中有了“柳暗花明”。经过三个多月的试用与改进,一种“三步”学习法出炉了(这是一种完全以学习为主的课堂学习模式,摒弃了教学法的“教”的概念,老师走出了授课的误区,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在这种课堂学习法下学习简单而富有生机,它就是我们班在上个星期命名的“自由飞翔”学习法。
  新的学期我们一直在沿用着自己的课堂学习法,现在这种学习法已经被全体的学生接受,由于方法简单易用,还催生一批“小老师”,他们走上了讲台,取代了我组织课堂学习,这样更增加了全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天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积极主动地融入了课堂,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质疑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学习的欲望,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进取心都有了很大发展。在课堂学习与展示中,许多一直沉默的孩子找回了自信心,勇敢地举起了手,课堂充满了活力,今天终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
  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劳获取,美好的教育要靠智慧求得。现在103位学生举起了手,我欣慰欣喜,但心里也惴惴不安,怎样让他们常举不放?是我更深的思虑!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从“0”点出发
  新的学年开启新的班级,新的班级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希望开启新的教育实践,新的实践从“0”出发。
  又是一年开学时,我要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是就自己为自己争取,去到了四年级任教,而且是要抱定一个班走三年,这在镇小的校史上也是个先例。我知道一百多人大班的份量,但践行自己思想的愿望很强烈。开学第一天,我们班就收了101人,虽然有些嫌学生太多,但这也是现在教育现状,我只能直面现实。
  孩子们刚接触到新的老师,对我一无所知,但我的心里清楚,我必须树立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不能着急,要一点一点地来影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低角色进入,高层次引领,孩子们不缺乏爱,也不懂珍惜爱,他们缺乏的是真爱与会爱,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不能超越现实,只能站在现实,站在起点慢慢地改天变,管是为了不管,该放手时就放手。在我的第一节课上,我向孩子们传递三个信息,第一,老师是你的服务生,你的大事小事都是老师的事。第二,当老师的言语对你不起作用时,就是老师扬起巴掌的时候。第三,做最好的自己。这节课在我含笑的解说和故事穿插的讲解中过了,我总觉得这节课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掀起波澜,他们的感觉是淡淡的,也难怪,现在的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越来越少了,他们的心灵已经徘徊在欣喜与新奇以外的边缘。让孩子找回欣喜的眼神,能够为美好的事物、美好的行为而喝彩,还给他们冲动的原动力,让心灵灵动起来,这是我要走的路。
  低角色进入,取信于学生,说话算数。开学两天没有发新书,我在班内进行了几次小活动,是想拉近老师与学生的感情。也是想看一看班内有多少积极性高的学生。虽然主动参与的学生不多,但老师说奖就奖,把奖励当场对现,让学生们看到只要能够积极地表现、争取,就有机会得奖,得到大家的认可与称赞,这样老师在班内的公信力也在无形中增加着。
  以身作则的魅力更能感染学生,第一次扫地前,我在班里宣布:为了让我们的教室干干净净的,谁想为班级打扫卫生,就和老师一起动手吧!结果有许多学生勇跃地参加了。为了让孩子们养成不乱丢子纸的习惯,我每天早、中、晚坚持到班内检查卫生,说是检查,其实是用自己捡子纸的行为提醒学生。好习惯养成需要二十一天,我只是在自己检子纸,并用这样的行为告诉他们,不要乱丢东西。一星期来,我没有开一张罚单,都是在影响孩子,希望他们能约束自己。每当我在饭后进班时,孩子们都会主动检查自己的座位前后有没有垃圾,都会随手把垃圾捡起来。因为现在才刚刚开始,如果他们能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行为,还用罚吗?
  厉声喝斥的责怪没有了,我担心学生会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学生却没有,可是我却更担心了。他们对我表现得异常的冷静,没有那种无事生非的事端,也没有张狂妄为的行为,总是像一潭静静的水,没有波澜,也没有浪花,这不能不使我想到“沉默的羔羊”几个字。一百人的班级,一百多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啊,不,他们还有活泼吗?他们已经习惯于安安生生,不表现自己了,把自己封锁在一个不想让老师察觉的角落里,不惹祸也不显眼,老师对他们启智与欢快的言语都得不到他们的欢心,他们就是这样的“无情”,他们希望的是灌输与严厉的要求,却放弃了自己走向自主与主动。这无疑是长期接受严格管理的结果,他们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最弱的一方,已经学会逆来顺受,反正学不好习都是自己怕错,他们已经有了习惯于承担一切错误的认识。他们知道老师怎样教就怎样学是对的,他们把自己藏得很深很深。
  最糟糕的还是课堂上,虽然我已有所准备,把课堂让给学生需要时间,把难度降到了最低,从学生的认识入手来学习。但在第一节语文课上,真正能够在老师欣赏的眼光里举手回答的孩子只有几个。一百多人的班级,又是小学四年级呀,就几个人?我的心里还是失落的,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怎么成了寂静的海洋?要知道,我的课堂没有知识目标,没有知识的既定与灌输,我只想建立一个孩子自己的课堂,让孩子们自己来思维,自己来展示,自己来欣赏自己。如果说有目标,那就是能让更多的孩子融入到对课文的思考和展示之中,让他们的思维释放出来,帮他们建立思考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课堂目标。
  可是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孩子们还不能接受,我知道不能操之过急。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教育热忱,而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呼唤与唤醒,智慧的开启与放飞。我知道路还有很长很长,我之所以教育四年级就是想在这小学还有三年的时间内来呼唤孩子们,希望能和他们相伴成长。面对现实失落与是难免,但关键还是要寻找出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好的老师也一定能找出好的出路。
  我不能再去顾悉孩子们没有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原因,新的学年已经迈出了脚步,我只有站在原点上,从现在出发,一点一点影响孩子,让改变从“0”点开始。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