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青春校园>做真正的老师>第一章:理念理论思海扬(3)

第一章:理念理论思海扬(3)

作品名称:做真正的老师      作者:飞红霞      发布时间:2015-06-21 19:22:12      字数:19807

  做幸福的老师
  时下,做教师难已成为同行的共识,那么做一个“好教师”更难,而且好教师越来越难找。为什么文章题目不命名为“做一个好教师呢”?因为现在对好教师评判不一,标准也不一样,且往往教育机关自己推出来的“好教师”又不被大家认可,真正在一线默默无闻或者是有点思想、有点棱角的教师又不被重视。所以“好教师”难觅。那种只靠得了个什么什么第一就被赏为“好教师”头衍的,真是不敢恭维。所以我们还是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吧,在教育环境趋于行政化、公利化的今天,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似乎更有意义些。
  卸下自己身上的光环,做一个普通的职业人。
  古往今来,教师身上披着许多诱人的光环,比如:春蚕、蜡烛、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及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者。这些益美之词至今还在社会上广广流传,把教师的职业神化了,教师在这种光环下被奉得好高好高,偶有失误,便会听到这样那样的话语:还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佩吗?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如同医生、公务员、飞行员一样,有特定的职业标准,它不是神,也不是完人,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也同样需要被呵护、被关爱,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
  有一个网友叫龙之殇,在《请不要再骂老师》的文章中写道:“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我只是个老师!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不,我只是个老师!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不,我只是个老师!……你是老师,你应该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不,我只是个老师!”
  可见还教师本色,不要再吹捧教师,让教师的职业地位归真,也是千万教师共同的呼声。反之教师应该认清自己所处的平凡地位,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要盲目受庞,多一点宁静平常的心态,少一点虚浮幻渺的想法。
  当前教育环境让人堪忧,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很重要。生活的困惑、微薄的工薪水,以及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内外的压力,有时让教师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于是有的教师就选择麻醉自己,直接导致自己精神上的麻木,表现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吊而锒铛,或者表现为破罐子破摔的毫无生气。这样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教师要学会输导和排泄,放眼长远,相信未来,保持自己内心的活力与朝气。新的时代,教育改革也是在摸石头过河,一点一点的改变,虽然没有出现敢于“杜鹃啼血”的弄潮儿出现,但或多或少也出现了许多好的苗头。坚定信心,蓄积自己的力量,期待这一天来到时,我们能够迎头赶上。
  不是常说平凡而伟大吗?可见想有伟大的作为,首先要平凡。而作为一个平凡的生活中人,教师必须有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平凡精神,这种精神要体现到教育教学的生活中去,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投入者,职业的快乐和幸福的甘泉才会流入心迹。教师应该庆幸的是每天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活泼向上的儿童,一颗颗美好的心灵还唤不起心中的童稚吗?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在物质财富不多的行业里,积聚自己的精神财富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扬自己的教学特点,走自己的教学之路,作平凡而又幸福的教师无疑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不要让轻浮与浮燥控制你的大脑
  轻浮和浮燥都是无知的表现,它们往往带来错误的判断与分析,以至于产生跟风或其它不理智的行为,使人们走入生活的怪圈中,疲于奔命,不能自拔,给自己的人生与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许多失误与矛盾,甚伤人害己。当前社会环境中唯权、唯利是图,使得社会氛围浮燥、人心盲动。作为教师这个职业也不可僻免地染上了这种俗风,这也是教育行政化与功利的源头。清楚地了解现状,就应该对自己的心里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些教师盲目跟风,不安于教育,寻找和从事其它职业,借以使自己改善现状。有成功的例证让人艳羡,但更多的是费尽心力疲惫而归,茫茫商海之中被无情淘汰后,丧失了应有的锐气。其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教师丢不掉自己的职业,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种左顾右盼是不利于下商海的。与其左右为难,到不如回头专心自己的专业——教育教学。
  尽管工资不高,尽管压力很大,尽管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但教师的这个职业也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湾。没有大福大祸,没有太大的起落,撑不住也饿不着,倒是很清静,作为一个职业修行者的理想场所,还是很适合的,关键是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的职业。既然逃不掉自己的生存环境,改变不了这种环境,为什么不选择适应,只有顺应与适应自己的职业环境才有了一定的快乐感,才会觉得舒心美好。轻浮与浮燥要不得,那种不自信的自抱自弃也不应有。
  有这样一个禅师为了启发他门徒,给他徒弟一块美丽的石头,叫他去菜市场试着卖掉它。徒弟临行时师傅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回来后告诉我在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在那里,有的人看它是个小摆件,出价不过几个硬币。门徒回来对师父说:“这块石头最多只能卖到几个硬币。”师傅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不要卖掉它,光问问价。”从黄金市场回来,这个门徒高兴地说:“太棒了,黄金市场有人乐意出到1000块钱。”师傅又让门徒去珠宝商那儿问问价,但不要卖掉它。门徒到了那里,珠宝商竟然要出5万块钱买下这块石头。他不卖,珠宝商继续抬高价码,出到10万。门徒仍然不卖,珠宝商继续出价:20万、30万,或者你要多少就给多少,只要卖!门徒回来后,师傅拿着石头对他说:“现在你明白了,如果你只有那个菜市场的理解力,那么你就永远不认识更高的价值。”一个人的命运是自己掌握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前途和命运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要有对自我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很重要。一些教师妄自非薄,缺乏职业的自信力,没有感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是不可取的;要使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就需要正确地对待自己,能正确对待自己,善待自己离幸福才不会太远,才能容易走进幸福的怀抱。
  
  教师要清楚教育趋势,有反思教育的能力。
  教育,是一个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大课题。教师不是专家,但应有的认识是应该具有的。那种只埋起头来死搞教育教学的老师当然不行。不识得教育环境,不识得教育规律是不行的。《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可见教育不是一个盲目的行为。虽然在许多时候,许多地方,教育的环境不是那么优良,但做为教师,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行为还是应该坚持的,不能以种种借口放弃,要有一点能反思教育的逆反行为。
  当代教育学吕型伟先生曾用“求全责备、求同去异、扼长补短”,十二字来形容我国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扼杀了创造意识、能力,使人们变得平庸。与西方社会重视个性发展的历史传统相反,我国儒家传统教育历来是压制个性,强调“大一统”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世界级的大师人物?我们的创造力哪里去了?为什么素质教育呐喊了这么多年,离我们却越来越远?这些无不考问着当前的教育,这些教育行政部门、专家们都无奈的现状,作为平凡的教师更是无法企及。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一个天真活泼的三岁孩童,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走上上学生涯的开始,他们充满了向往于快乐的小手高高举举起,展示他们问题意识的能力。就在经历了幼儿园、小学之时,他们已经感到不幸福,太多的压力他们喘不上一口气,他们在管、压、制的校园里变得为分沉默,很少有学生再会举起认为多事的小手,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分而生的。再等上了初中、高中毕业时,一张张早已厌倦学校,而面对社会人生无力无助的脸孔诉不尽内心的无聊与失措。这令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除了一试题和分数外,学校教育又做了什么!
  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憋屈。1979年,有考查团查了美国的基础教育,说美国的基础教育落后,再有二十年中国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可是四十多年过了,美国涌出了多少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多少位知识型的亿万富翁,已经没有人统计。但我国呢?因为没有傲人的贡献变得沉默。前些年就听说一个美国教学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其间听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这位教师的提问也是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精当,层次清楚,学生活动充分,按照我们的评价标准,这堂课应该是好课,在座的中国教师盛赞执教的教师水平很高,公开课上得成功。但美国客人却不以为然反应平淡,抛出了这样一句话:“既然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都懂了,那么还要提这些问题干什么?这堂课还有必要上吗?”
  当然,国度不同,意识也不相同,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可关键是究竟怎么做才能有利于我们民族提高创造创新的能力?那种死记硬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书面测试忽视其它测试;注重分数名次,忽视起点与进步;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容易量化的评价目标,忽视不容易量化的评价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经被“思维固化”,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的顺理成章。演化并深化为一种习惯,要想跳出这样的怪圈,教师还真得有点逆反心理与抗击外界同化的能力。
  单就看一下我们的评价制度,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一考定终身,这种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是错位的,是“人为”而不是“为人”的,是硬性而不是弹性的,且最终要通过升学考试来实现。这样一来,使得学校、教师只能按照这个事先确定好的“标准”去操作,没有自己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所以,分字当头,高分低能的现象孕育而出。
  教师了解了教育的利弊,洞悉自己的行为后,就知道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失误的,坚持走自己的认为正确的路,践行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和理念。认定目标,建树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走出自己的风采。大家都羡慕教育名人,也都知道魏书生,他不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吗?
  
  树立“呵护童趣”的教育观,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一次乘火车旅行,邻座有一个5岁的男孩。为了解除族途劳苦,作家变戏法逗男孩开心。他摘下男孩的帽子,小施伎俩,装作往窗外扔,男孩问:“我的帽子呢?”作家说:“扔掉了,不过你再吹口气!”男孩在作家手上吹了口气,一会儿,帽子又重新回到手中。男孩兴奋极了,扑到作家身上不由分说地摘下作家的帽子扔到车窗外,然后大叫:“叔叔,你再吹一口气!”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儿童生来是天真无邪的,是性本善的,可是后来为什么会撒谎、会打架、会做出一些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来,根源何在?答案是包括我们教师在内的成人的言传身教、社会风气的熏陶、各种价值观的影响。
  有人说中国儿童没有快乐,说得有点绝对,得也不是没有道理。造成这种原因是教育的急功近利,是教育体制的桎梏。这使得我们的儿童小小的年龄就承载着超出身心承受能力的压力与折磨。他们活得很累。一进校门就被名目繁多的试题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只有题、题、题,分、分、分。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童年,童年的情结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然而作为现在的孩子,童年的时光越来越短,很小很小就被泡在了幼儿园里,强化知识与学习。他们只有适应这种环境,只有在单调的知识里寻一点儿可怜的乐趣!稍有不专或偷懒就要得到惩罚,天真可爱与活泼的童年成为一种水中花、镜中月。可怜我们祖国的未来,他们长大了还能做什么?
  所以“呵护童趣童真”是教师最应该认真做的事,怎样才能呵护童真,让学生在你教的班级有他们自己的童趣呢?
  首先要树立“大人曾经是小孩子”的意识。回想一下自己天真的童年,就不会对眼前的学生那么苛刻。允许他们做错事,更得原谅他们做错了作业,认识上的不成熟,他们当然不会像成人一样做出趋于合理的判断,知识与技能上的不完全,当然不可能把作业做得尽善尽美。给他们机会,用宽容宽慰来宽恕他们的过错,给他们时间与空间,激励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当然也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做到“放得开”,“收得拢”。
  其次,要把教育教学生活化,增加感情投入。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不是机器,也不是其它的动物,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没有真情对白。让感情窒息,把教育变成情感的荒漠,板起脸来只管教书上的知识,靠武断与打压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老师肯定教不好学,也不可能把学生教好。典型的“家长制”作法除了伤害学生以外,也害了自己。当你看着所谓不听话的异端时,你的心中怀气,不免要动粗,做出伤害学生的事来,自己也因动怒伤身,抱愿学生教不好教,推委责任,葬送了幸福快乐的时光。久而久之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自己找不到一点教育教学的快乐,值吗?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辛苦、烦恼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应该设法使学生摆脱苦恼,困惑,使他们快乐起来。现在倒好,学生的烦恼困惑没有摆脱,自己也步入埋怨的怪圈。这里都是因为感情的投入不够,学生不听话的直接愿因就是老师没有走进他的心中。我也从事着教育,这一点儿感受颇深。
  最后要会爱学生,爱学生应当从小事抓起,从自身做起,爱学生就应当走近学生,理解学生。有人说现在的家庭教育是爱的乏味;现在的学校教育是爱的缺位。这不是没道理的,学生在学校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哪里还有爱而言。“爱是需要会出精力和时间的,现在就这么点工资,不值得得付出那么多!”这是我听到身边同士的一句话。它也很有代表性,把教育的付出与应得联系了起来,这样一对等,心理落差大,于是不满意自己的处景,抱怨就来了。当前教师的工资是不高,可是每月的工资都是有保证的,并且也在不断的提高中。教师要看向长远,斤斤计较的事越多,反而会使自己越来越狭隘,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爱要发自内心。爱是教育的起点、动力与目标,只有爱才能使知和行统一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如果真心爱学生,那么你对学生就一定是尊重的、平等的,就不会高高在上,武断斥责、打压。你也会轻松地走入学生的心灵,跟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架起心灵的彩桥,你的教育才能增加色彩,才会有意义,才会快乐无比。
  再丰富的作品没有情感的注入是暗淡的;再有用的知识,没有情感的引导也是灰色的。教师还应该转换角色,尊重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体会他们的个性观点和生活体验。接纳他们的情感世界,甚至走入其中,以朋友般的热情去帮助他们,这样你的课堂也会丰富多彩。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把他从学校学到的所有具体知识都忘记之后,剩下的那部分东西叫素质。”可见素质不是就知识而言的,那么教师的素质就在于人格魅力。所谓人格,就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有时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这些是我们教师不可少的素质。以人格做背景表现出来的是具有感召力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气质。在这种精神因素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思维容易被激发激活,而且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也能很好地得到发展与发挥,完善的人格品质也能被较好的塑造。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优化,学生的道德升华,以及意志品质的形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聪明的教师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塑造自己的人格背景。培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既教书育人,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永久不灭的灯塔。
  人格魅力要在宽容与理解中建树。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老禅师月夜散步归来,发现一个小偷在他的茅屋里偷东西。老禅师知道小偷在屋里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便从容地走进屋里,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并平静地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背影,老禅师很感慨,“但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照亮他在夜晚的行程”。第二天早上,老禅师一睁开眼睛,发现那件大衣被叠得整整齐齐,放在门口。老禅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
  老禅师以他的宽容换来一颗忏悔之心,对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有不少启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像老禅师那样宽容他们,通过教育的智慧与艺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触动学生在心灵上发生感化,从而在行为上较正自己的过错,从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一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忍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体现学生给予教师的是一份尊敬与佩服,敬重与欣赏,使教师自我人格魅力得以实现。
  
  内心平和读好书,默默无闻享愉悦。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它常常使我醍醐灌顶,智明心菲。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遗。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接,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慧宗禅师泰然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好一个“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这是一种多么宽大的胸怀!我们教师当初选择职业也不是为了生气,更不是为了生气走进课堂的。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经常生气,失去了快乐的时光,有的甚至因而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这样不明智的举措实在要不得。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文化底蕴不足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而且是教师自身素质产生了欠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缺乏读书的自觉意识,缺乏潜心研读的恒心,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所学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一个教师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没有人文内涵的滋养,没有潜心研读,就不能担负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使命,就不会在成功塑造学生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也就不会成为教育的名家。
  所以说读书,读好书是教师职业所需。也是滋养自身大脑的所需,更是保持心里平和、快乐的需要。常常读书的人明知是非,知道曲直,很少被外界不正确的事物、不正常的现象所左右,也不会盲目跟风,盲目瞎撞。所谓“流言止于智者”,就是这回事。在读书的选择上一守要读好书,因为现在书市鱼目混杂,良莠不齐,陶继新在《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写道:“如果我们一味好奇,读那些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三流小报,武打、言情小说的话,即便穷其终身,也不会实现生命的飞跃,甚至还会走下坡路。”他还用亲历的事件告诉大家读好书的重要性。可见好书才是对自己有益的,才有利于教师自己的身心发展。
  如果自己觉得自己适合做橘子,那么就不要因为苹果的红艳贵重而改变做苹果,既然选择做一个橘子,就要好好地做一个橘子。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那么就应该时刻想着去做好。我们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对教师的平凡、普通有了深刻的理解,适应这种平静的生活,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是一种职业的美,这也决定着教师有自己这样的一道风景。那种不甘寂寞的风起云涌不属于教师,大起大落的沉浮也远离教师,平静悦和的欣享生活的点滴。脚踏实地的步伐坚实地丈量脚下的路途。心合于情,情化于意,意褒于心。不管风雨何时,不管岁月几度,让我们尽享教师生活的幸福。
  
  
  说“听话”
  引: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支撑教育走过了几千年,但其核心“技术”却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听话。
  
  与挚友夜谈,谈及家庭教育时,友讲一故事,让我久久辗转反侧。现在把故事讲给大家,以飨读者:孩子在马路上完,一辆汽车突然驶来。爸爸在一旁高呼:“别动!”司机见景也大惊失色,连忙刹车。但车还是靠着惯性沖向了孩子。孩子此时并不慌张,见车向自已撞来,向前一阵猛跑,车停下来时,他也扶着车前停了下来。爸爸见儿子如此机智敏捷,万分高兴,跑过来一下子抱住了自已的孩子,想猛亲一阵,可是孩子却惊恐万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爸爸你别打我!以后我听你的话,我再也不跑了!“面对沖向自已的车,生死攸关,孩子都能机智应对,可爸爸一声“别动”竟让孩子胆战心惊,害怕至哭,孩子的那句话,更是让我们深思直至!
  是啊,听话自古至今都被我们视为评价孩子的至上标准,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做为父母,只要把自已的孩子教育成一个听话的孩子,便以为教育成功了。孩子养成了听话的习惯,有话不敢言,完全听从大人的意志来安排自己的行为。从此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学会了看大人的脸色行事,揣测大人的心思做事。所以消积的听话,成为他们应对父母和老师的积极方式,听话真的是弊多利少。
  首先,听话代表一种强迫,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强迫。听话只能是强者对弱者说,弱者对强者岂敢用这个词。大人对于小孩,强弱自明,听话自然成了大人的口头禅,用此对孩子约束管理。为之以为恰如其分,所以听话一词流行千年而至今不衰。它代表了一种家长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持这种方式的家长,常强迫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且用处罚来强制执行,不允许孩子有差和失误,还理直气壮:打是疼骂是爱。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应该听。孩子成了大人的附属,成了大人完成自已意愿的牺牲品。其次,听话表现一种歧视,是大人对孩子尊严的歧视。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就感受不到尊重与被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逆反的心里就会越来越强,与大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危机家庭,甚至殃及社会。最后,听话还表示一种理念,将孩子过早成人化的一种理念。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兴趣意志、人生观、世界观等等,用听话二字加以实施,让孩子过早成人成熟,这种理念不是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孩子的,把孩子的童心,童真童志等统统扼杀,用以达到自已的培养目的。
  就这样,孩子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个性的东西,一律在听话中成了泡影。把他们从个体个性变成千人一面的听从者。等其长大成家,也成为听话的维护者,用听话找回幼时的尊严,用听话去教育下一代。一代的听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代代的听话,如果听话去隐形支配社会、民族、国家,使其也成为失去个性、思维、创新的团体,这更可怕。
  知易行难。我们了解听话一词的弊端容易,要真正杜绝这种意识的影响实非易事。需要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家长,从我做起,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关注孩子的身心民展,重视孩子的心理所需,不肓从不武断地对待孩子。要知道大人也曾经是孩子,千万不要再以听话一词封杀孩子独具的智慧。让孩子走出听话的怪圈,自由的思维,自由的畅想,自由的发现,自由的创新。
  
  
  孩子们自己的家长会
  ——五(2)班家长会回眸
  作为一个班开家长会,我们五(2)班是头一次,也是博望第一小学的第一次。以前学校开的家长会都是全校性的,上面有什么什么教育专家,或者什么什么报告团来了才开一次的。现在我们一个班搞家长会,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举措。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失败的打算,如果不成功也不杀身成仁的,接受失败,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许多地方格格不入,算是一个失败者。品尝失败已经顺理成章,自我慰藉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妈,失败了,我又做了一次伟大的母亲,何乐不为?笑谈失利,珍藏失败。
  敢于开家长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觉得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家长会的思想条件,上一学期我就曾经对孩子们说过可以邀请家长来我们班级看一看,看我们是怎样学习生活的。我只是说说,同学们也并不在意。春节寒假之际,我让学生带去问候:《让欣赏伴随成长,让教育可以改变》。收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和回致,他们在家长感言中,许多话语让我感动。他们书写的字体潇洒流利,有的字让我望尘莫及,这是一颗颗久未谋面却为了自己的孩子和老师同步跳动的心。孩子们快乐学习,快乐的成长的改变自然也会影响到家长的,看着孩子的改变,家长也肯定会高兴的。
  有这样一个情感基础,所以当我找到其它三个年级的五年级组班主任对家长会的事沟通,被告知人家不愿意做时,我没有泄气,我要自己开这个家长会。我在班里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一开始似乎也不大感兴趣,当时我就觉着这是一瓢凉水,孩子们不愿意我做它干嘛。这时杨润举了手说:“老师,可以让我们表露心声吗?”“当然可以,家长会不是学校的,也不是老师的,就是你们的!”“真的,您不会念分数揭短处吧?”这是郭婉莹尖锐的问话。“我念分数干什么,一次分数算不了什么,跟老师这么久了,还不知道老师厌恶这虚空的东西,喜欢真正的人——你们!”“那表演节目怎么样?”这是班长马旭的声音。“太好了,节目可以拉近我们和家长的距离,更可以体现我们的表演才华。”孩子们开始蠢蠢欲动。这是上星期三下午的事。
  到了星期四,我又说,孩子们我们的家长会让老师提心吊胆,心惊胆战,一怕家长不来,二怕开砸了,我们还是取消的好,这时有许多孩子已经不同意了。我顺水推舟道:“这次家长会本来是要取消的,可是你们不让,那老师可不管了,心声是你们要表露的,节目是你们要展示的,家长来了你们可不让他们喝凉风啊!”有的孩子开始报节目,有的挥挥手里的笔记本,证明自己在为此准备了。我接着说:“这个星期天你在告诉家长要开家长会时,不管家长愿不愿意来,来不来?你都不能去抱着他们的腿,像两三岁的小孩子闹包吃那样。或者认为别人的家长来了,我的家长没来而感到不好意思,家长来不来让他自己决定。”为此我准备了一份“邀请函”,诚心的邀请,尽我们自己的努力,不为有没有人捧场而烦恼。
  星期五,我拿着“邀请函”进班激将地说道:“孩子们,如果我们今天选择放弃还不晚。”可是同学们都反对放弃,班长上来向我要“邀请函”毫不客气地发了下去。发完了,我正告同学们,这次家长会老师不会写稿子念稿,老师只是一个主持人,你们准备的节目,写下的心声自己珍藏着,老师决不在你表露之前偷看。之后我们商量家长会的主题,最后定为《爱在理解与沟通中扬帆》。
  这个星期天,我的心总是惴惴的,总想着花费一半晌的时间写一份发言稿还是来得及的,还是有必要的。起码让语无伦次的语言更加完美。但又一种思想在排斥着,自己八岁上学,上了十七年的学又教学,一直胆小,登台就紧张,也没有得到过别人的赏识。今天在学生面前找到了表达的机会,品尝到了表达的快乐,我也提升着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表述风格,也给自己一个放开两手的机会,不去刻意的写稿也是一种风采。再者说我是相信学生的,我连节目也没有采集,家长会就成为一种自由展示与交流的天地多好。说实话自打接了这个班后,每次讲公开课我都没有准备过,就是镇教办室和县教委来人听课,我都让他们点课,点到哪一课就讲哪一课,这样也就不准备课,也没有准备的时间。敢于这样挑战都是因为我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能力来完成自主学习的课堂。给学生一个怎样的平台,学生就会有一个怎样的展示。这次家长会我也想这样,如果失败了就做“伟大的母亲”,甚至已经想好了一切失败的心里准备。我预料只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来班的。
  星期一到了,孩子们自觉地布置了前后黑板,写下班会的主题和欢迎词。早上升旗的时候有四五位家长陆续的来了。其中王方利的爸爸是从社旗县桥头镇专程赶来的,当时我就很感动。升旗仪式结束,我们班门口已经聚集了十几位家长,我激动得赶紧找凳子,这中间光去学校会议室搬凳子就搬了四次。来的家长签了名,总共40位,当然有几个来晚的家长还没签上,一半多的家长啊,我真的为这些家长能来而高兴、兴奋、激动!
  在简短的致辞之后,孩子们一起诵读《卑微也是一道景》,家长会就此拉开了帷幕。我在家长会上断断续续谈了几点话题:您有一个好孩子,我有一群好学生;教育≠孩子≠分数;我们五(2)班的学习生活(介绍班级学习方式,向家长回报孩子们的学校学习情况);欣赏是孩子成长的强动力等。任课老师也做了发言,其间有七八位家长起来沟通,剩下的就是孩子们自己的展示了。孩子们表演了小品,展示自己的心声。其中王帅和田永正克隆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番长江和蔡明表演的小品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叫啥名字,还有记得最清的就是吕嘉仪和杨润自编自演的《有一种爱叫放手》,这些节目让大人看到了小孩子的表演天赋,展示了孩子们的能力。其中臧紫宁的《写给爷爷奶奶》让在场的家长泪流满面,班长马旭的心声也让许多家长为之心动……是啊,看到这群懂事又上进的孩子,家长、老师还能说什么呢?我们只有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只有欢欣和鼓舞。我们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舞台,孩子们就会给予我们一种怎样的表演。教育是美好的,关键看我们怎样实施?怎样引导?让那种只见书本和分数的教育远离校园吧,还孩子们快乐学习的天地!
  
  附:五(2)班家长会邀请函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您在百忙之中请接受我的问候。
  教育是一个永远值得研究的大问题,新的时代,新的理念下,教育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所以面对现代教育的种种困惑、问题,我们思考,我们追问,我们想寻找最佳的教育方法。作为从教育十五年的一个平凡的教师,我真心希望我们能为孩子有这样一次共同交流的机会。
  教育是一个认真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生活中也许您已经为生计疲于奔波,无法顾及孩子的成长,也许您在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中压制着孩子,也许您还在为自己找借口中命令着孩子,也许,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家长朋友,我现在有幸做为您孩子的班主任,算作偶然,也算作有缘邀请您来到班级,一起打开心扉,共同感受属于我们的这次相融相洽的机会。
  教育让人喜少忧多,教育更是让我充满忧患,现在教育似乎进入了一个莫名的怪圈,我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美好,因为生活也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我们需要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可是我们真的又觉得生活中快乐难觅。同样我们为孩子一天天长大而兴奋,可是又为他们的将来而担忧,为此我们享受不到亲子之间的愉悦,失去了亲情的美好,天伦的车轮艰涩难转,我们苦苦找不到教子的良方,身累,心更疲。
  家长朋友,这是一个亲子与孩子沟通的契机,这是一个我们共同走近孩子心灵的机会,我以最大的热情希望您能把握这次家长会,人这一生有两种财富,物质的和精神的,在物质方面走得远了,就会偏离精神,精神财富的匮乏是生活不幸福的根源,所以百忙的百忙,诚心请您和孩子们共享这美好的时刻。
  这次由学校发起,由孩子们、老师和您共同参与的盛会,您一定要来!这次家长会定在下周一(4月15日)上午举行。
  邀请人:五(2)班班主任:高召
  2013年4月12日
  
  
  帮助老师的两分该加吗?
  妻在镇上某小学任教,9岁的儿子也跟着她在那里上四年级。
  今秋开学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儿子高兴地回来对说,老师选他当了组长,而且是第七组的组长(儿子在第四组),当上组长的兴奋使他这个星期天快乐无比。临走时我对他说,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当组长是辛苦的,儿子不加思索的回答:没什么!
  可是大约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他就对当组长有了意见。那次儿子回来,一见到我就说自己的考试进步了,这次语文测试吃了96分,在班里排名老三……最后说当组长真不美气,组里有同学背不完书,组长下课也不能出去玩,得管着组员读背,他们组背书总是落在别的组后面,最好的名次才排第四,真是不顺心。我对儿子进行了劝解。
  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一次儿子回来了,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不想当组长了。我问其原由,他说,组员完不成作业,老师就罚组长抄,有几个完不成作业的,组长就得抄几遍,抄不完还罚,真是累死人了,下课也出不去了,吃饭都没有时间,恶心死了,我不当组长了!我说不当组长你就轻松了,他说只要不罚组长,他还是愿意当的。我说你说的话都是真的吗?他说不信你去问我的同学。妻在一旁也默认,儿子出去玩了。妻对我说,儿子在她面前吵吵不止一回了。他不敢给老师说,整天吵嚷妻,学习也不专心了,这个星期天,我找了许多借口来安慰孩子,临走时我特意嘱咐妻,孩子的事先不要告诉老师。
  三天后的一个晚上,突然接到了妻的电话,可打电话的是儿子,在电话里他高兴地说:“爸爸,我不当组长了,我真高兴呆了!让我妈给你说吧。”妻接了电话。还是她把儿子不想当组长的事告诉了老师。并且说:“你娃儿整天闹我,不说不行,都是你娇惯的!”
  这个星期天回来,儿子不当组长了,快乐无比。等到期中考试过后的一个星期天,儿子回来又有不顺心的事了,他对我说:“爸爸,我现在吃不了100分了,”我忙问为什么,他说:“以前当组长时我写得不好也吃后100分,现在不当组长了,写得再好也是98分。”我又问,你写得真的比以前好吗?他回答:“真的,不信你看!”说着掏出了作业本。
  我劝导他说,98分就是100分,因为那两是帮助老师的分,以前你帮助了老师,为老师管理了一组学生,老师给你100分,现在你不帮老师了,这两分就减去了,这不是你现在作业写得不好。在爸爸的眼里,你的98分就是100分,老师要不罚你抄作业,你还愿意当组长吗?他点点头说:“那当然了!”我对他说,爸爸管不了你们的老师,就当他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吧,我们不能拿别人的错误来难受自己,对吧?“噢!”儿子似懂非懂说:“当不当组长都没关系!我找ⅹⅹ玩去了。”儿子走了,没有带着往常的快乐无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从事着教师的职业,深知现在教师的心理与压力。对于学生过激过错的做法,自己也是常常有的,只是自己严律自己,教育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合理、公平、公正。今天写出儿子经历,就诠作对自己教育教学的警醒。武断斥责与一言堂的“家长制”做法不能在自己教的班级发生,我要为其他的孩子加上这帮助老师的2分,让他们当不当组长都能吃上100分。
  
  
  砍向教育的“八刀”
  民族教育关系祖国未来的命运,我们不能把它丢失在轻浮与浅薄之中。时下,功利主宰下一股物欲的暗流正用无知冲刷着教育那脆弱的河堤,浸噬着未来的花蕾。它用一种有形的尺度测量教育,使教育千疮百孔。在这种有形的衡量下,教育磊如卵丸,疮痍满目,不能自由地呼吸,不能自在地行事,更不能立直那纤弱的腰枝。是什么让教育抬不起头来?是什么让从事教育的人没有了幸福?是什么使教育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又是什么如大山般压制,如金箍般套牢教育?无知的“八刀”砍向了教育,深深地烙印在民族意识之中。
  第一刀:抽鞘亮刀披靡刀。寒光坦露,肃杀天地,穿越时空,横亘时代,“宝刀”出锋,风为之止,叶为之静,目为之凝,心为之迎。动则皆为之颤而跟从,唯唯听命,静则皆为之悸而伫立,瑟瑟待守。非凡之刀,何惧蛟龙海怪?万圣之刀,号天下之群雄。刀立心头,骨深似钻,刀影入魂,形神皆剖,超度亿众,统治万灵,点拨教育,寒光辉映。千帆为竞,万舟为渡;学海无涯,苦求孤注;生死不惜,耗空精气;一生无悔,白首捶泪。只为一线勇攀,向上茫茫遥无期,毅者终有业绩,惰者碌碌无果,无望者坠楼,自溢成尸,何哉?教育近视,行政弱视,塑起“八刀”望风披靡,社会害了眼疾,教育急红了眼,家庭也是红眼急,孩子怯懦如鼠,花蕾暗然哭泣,在极端处饮鸩,在奈何中灰暗熄灭。千人一面抽刀去,万众一心披靡齐,世世承传披靡刀,有形有势树纛旗,美好向善瘫软地,德行品正无人问,向善心灵无价值,紧握“八刀”扬威严,天下号令谁不从。
  第二刀:冷漠无情铁血刀。心灵,美好的田园;幼儿的心灵,稚嫩美好的田园;好奇,创造力的源泉,幼儿的好奇,民族创造力的源泉;成长,生命欣享幸福的家园;幼儿的成长,生命快乐童真欣享幸福的家园……而这一切因为“八刀”出鞘而成为痴人说梦。稚嫩被摧残,幼小被践踏,成人化的“八刀”劈来是那样的精、准、狠,没有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没有了纯真美好的童趣,没有了看多彩世界的好奇眼光,没有了快乐无忧的健康成长,一切被功利剥夺,一切被“八刀”收笼。为了“八刀”,教育可以对生命熟视无睹,为了这教育可以对心灵随意鞭笞,恫吓、歧视、体罚、谩骂、殴打,冠以“良苦用心”的美誉,成全对“八刀”的神往。从上而下喊得撕心裂肺:我要的是“八刀”,冠冕堂皇,其实与那个被世人嘲讽“我要是葫芦”的人一样无知可悲。教师接受了“八刀”开始冷漠无情,开始活生生地屠宰心灵,因为没有“八刀”不能进职称,为了“八刀”不顾一切,学生成了自己追求升迁的工具,怎样收效快就怎样来吧,丢掉了德行,让心灵走向极端,走向听命。“八刀”蹂躏教育于掌股,被一级一级下压,重创在民族未来的心灵之中。教育的冷漠无情,凝聚成这“铁血刀”。
  第三刀:雷池莫越封喉刀。一只被铁笼从小囚养的雄狮,当铁笼从它身旁拿去的时候,他已经不会再奔向自然。意识的冰河能够消融任何不安分的行为火花。现今教育的矛盾是封闭落后的教育机制与学生向上快乐的身心健康相背离。教育多少年来涛声依旧,虽有不少智者撞响教育改革的钟磬,怎奈空山打雷,独木难成林。一张有形的方纸,写定一个数据,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全部,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成就。这种形势下,带着镣铐的改革又怎能不跌倒,碰壁重重,鼻青脸肿,不同的声音积毁销骨,剩下直面者的涰泣。何哉?“八刀”在上,吸其行为,拢收意志,有形的“八刀”已经转化为封锁教育咽喉的利刃。深受其害者一但成为掌权者,又会成为维护“八刀”尊严的忠实实施者。有形的东西可以销毁,无形的意识让人摸不着边际,雷池已经为“八刀”张布,套牢教育束缚了理念的双手,锁定思想约束着灵性的脚步,敢有不从者身败名裂,敢有诋毁者张口封喉,自有“八刀”维护者规则教育。
  第四刀:顺昌逆亡索命刀。江湖一统,功力第一;教育一统,“八刀”共举。党同伐异,消除异类,随我者我亮之,弃我者我逐灭之。曾经要取消的人,不管他有多少头衔都会狼狈不堪,声名扫地,那些成家成名的大师虽然提出了相对的理念,但没有一个敢针锋相对,也没有一个要把“八刀”取缔。他们的委婉也就是默契,智者都如此“敬意”,无知的人更是莫拜,更是用此来完成对教育的束缚。“八刀”是受人尊崇的幸儿,什么时候都有人为其说话。拥有了它,学校一下子成为“名校”,老师一下子成为“名师”,学生一下子成了“栋梁”;没了它学生被老师弃若敝屣,老师被领导视为“垃圾”,学校就如一片废墟。教育兴亡在它手,荣辱廉耻它最知,挑战它者终碰壁,摒弃它者自寻死。改革也要为它唱赞歌,高效课堂为它迎,死记硬背为它红,曲意逢迎为它改,它哈哈大笑能让你跩。众人学习共艳羡,名校名师让你占全,一曲高歌唱“八刀”,不怕索命将其抛。
  第五刀:言行矛盾活剥刀。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黑手白手抓住权钱就是好手,名师笨师抓住“八刀”就是好师。教育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一套做一套,套套为套子,套牢教育。凡说者皆不实做,凡做者皆说而无用,说者指手画脚,官腔十足,做者莫衷一是,不知所意,站卧不是。言之前程似锦,光明一片,做之萎萎缩缩,踟蹰不前。师身为“八刀”多有欠缺,丑态百出,育人者不自育,管教育者不自管。上歪下斜何矣?上梁不正下梁歪。学生深受矛盾的熏陶,纯洁的心灵知行的统一被剥成两张皮:说是说的,做是做的,大相径庭,差强人意。说和做不协调,甚至相悖,做得的好不如说得好,诸如此类,生吞活剥地传输给了学生。事实胜过老师那言行不一的嘴巴,谁都知道什么是什么,揣着明白装糊涂。此谓言行“活剥刀”。
  第六刀:剐骨止痛剖心刀。教育之伤万马齐喑,教育之痛创造力消融,教育之果千人一面,万众一声,教育之悲,扼杀心灵。高擎“八刀”奉若神灵,挥“八刀”教育伤痛遍地开:生痛痛之为蹲囚笼,生活自此无欢乐,天涯望尽凄然空;师痛痛之为单调机械而冷面无情,人生幸福何处觅,挥手不见斑马鸣;领导这痛痛之为身心疲惫应检查,若心经营,众里寻其百度而皆空空;教育行政之痛痛之为改来改去毫无业绩,见影就扑风,不管东西南北刮上一陈也要显其能,最终无所事事闭口装熊。痛犹所痛,权利笼教育缩骨收形,痛犹所痛,财利穿行,肿瘤欲肿,切之不去,盘根错节,割之不动。痛哉教育肌瘤满身,悲鸣之处凄婉,而只有刺骨剐髓止痛,再扬“八刀”剖其心碎,麻其神质,聊以此慰藉。
  第七刀:刃人无血化魂刀。削铁如泥是利韧,杀人无血是宝刀,吸魄化魂为神器。教育的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民族的定式,这种定式下,所有的教育对像都将成为“乖孩子”“听话者”。在被教育中消磨了童年童心童真,关闭了大脑求新求异的好奇心,封闭了潜在的创设创新创造力,完成了作为一个所谓的成人成才成功的培养。在成长关键的校园生活年代里。是用“听话”为高压,来完成“八刀”对心灵主宰的,当这些人成长起,都又会变成延续以前的方式实施者,因为只有这种方式才能让他们高高在上。于是举起有形的“八刀”用数值度理教育的长短,用“听话”找出儿时丢失的尊严。“八刀”在上,众生莫拜,为“八刀”一刀下切,陡立万丈绝崖。君不见鲜活的生命悲苦无诉,伤痛无助,无奈跳涯,服药饮毒,悲然熄灭一生。却被誉为心里有障碍、精神有失常,有优胜就有劣汏,正常!漠然置之,熟视无睹。民族意识的暗流心系“八刀”,民族意向的潜规则为“八刀”涌动,吸附精髓,吸纳魂魄。多少年来从未淡化,多少年来苦苦追求,多少年来奋斗不息,鬓染斑白,耗尽无数生命,蜡炬成灰,甘撒血海赤红。“八刀”如魂,人人皆为之所控,“八刀”入魄,民族精神为之所掌,此为“化魂刀”入意识巨流,让教育成为了奴隶,成为一个被“八刀”严控的“魔窟”。
  第八刀:斩断未来危亡刀。教育是百年大计,民族未来直系教育,这是都明白的理儿。改革也走过了不少年头,却没有使教育有所改变,反而越来越守旧。当然险房危房是没有了,能看到的东西确实是变化了。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就有了改变,传授的方式变了吗?学生学习的方式变了吗?神化的教科书变了吗?评价教育的方式变了吗?软件的东西,潜在的意识没有变。一代一代的从教者和教育管理者用新的面目装下的都是旧的意识,使教育进入一个怪圈之中:享受美好的教育,让学生快乐,保护儿童的童真与创造潜力似乎成为不可能;学校像夹尾巴狗一样越夹越紧。搞教育行政的人之中又有几个是渊渊学者,有几人想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几人能够为教育脚踏实地做事,有几人想过民族的未来,只要求一个高的数字,只要为数字变会舍弃一切,不择手段,就是这样教育的美好没有了,人文与人性苍白无力。教育在干什么?拼命的压制学生,让他们成熟为一个知识的容器,以为为之教育成功了,为之以为教育完美了。孰不知这些被模具化的“机器人”对一切习以为常,没有改变现状的意识,只会成为维护现状的守墓者。教育的旧牢笼坚不可摧,何哉?“八刀”做怪耶。借助权力的东风,借助功利的推动,“八刀”如虎添,教育体无完肤。教育机构不能正本清源,美好的心灵不能淳淳善诱,健康快乐也不能缓缓流淌,如此泛泛浅薄红眼近视,十年后,五十年后,百年后,恐民族可危矣。现在我们繁荣靠打开国门高价复制,靠十几亿人辛勤的汗水还可以过得去,但未来呢?智力与创造力的低下的民族注定要可怜可悲。看一看现在的以色列我们就不会不明白,只有具备创新创造能力才是立于不败之本。教育不抽去“八刀”危亡在即。
  “八刀”出世统治教育的天蓝,“八刀”在世掌控教育的中枢,“八刀”之祸祸起教育萧墙,“八刀”之灾灾在对心灵的屠宰,“八刀”之害害在千人一面,“八刀”之伤伤在熄灭未来的创造力……“八刀”之弊果真无可奈何?
  直面教育的惨淡,“八刀”为之疯狂,为求“八刀”者更癫狂。“八刀”上下合而为“分”也!
  
  欣赏启开写作动力
  小学生写作文完全靠的是一种冲动,一种热情,一种成长路上的锻炼。他们没有牢固的根基,不会修章斟句,没有深层次的认识,思想单纯,有时错字误句连篇累牍,文章结构涣散,主题含糊不清,语句不知所云等等。站在老师的欣赏角度挑毛病,那是一挑一个准。甚至于完全“卡死”也不过分。许多老师都认为作文教学是头痛的,也就是基于此,我曾见过身边的老师批改作文,把一篇学生作文圈圈点点,批批划划,弄得“血肉模糊”。最后在下评语时指错误之处不下四五条,还用了省略号。批改之余,感叹教了学生那么多的方法技巧,的确,我们抓住了学生作文的“小头发辫子”修来改去,结果呢?自己累,发到学生手里,学生甚至看都不看,看了也心不在焉,反正作文不好写,与学生没有任何收获,更甚的是这样恶性循环着,在学生心里,写多少写多好都是挨批评,不如胡弄几下就由它去吧,写作的激情没有打开,写作的欲望培养不起来。所以老师苦闷着,学生闷苦着,这就是小学生写作的误区。
  对于小学生写作怎样冲出误区,怎样拨云见日,我觉得“欣赏”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法宝。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种着关切的问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赏识的眼神,都能在他们心里萌发激励的草芽。何况是写作,写作应该是最复杂的脑力劳动了,没有一种热情和激励对于莫衷一是的小学生是不可能完成的。近几年来,随着对教育教学认识的加深,随着自我教育的提升,也是随着关注学生“生本”思想的注入,我开始用“欣赏”来教学生写作文。可以说收获颇丰,缕缕欣喜。有孩子们对写作的激情,有他们对于语文课堂的喜爱,更有来自他们抒写心灵的篇篇美文。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作文并不缺乏美的存在,而是老师缺少欣赏的眼睛。在写作中不是学生的心灵封闭了,而是老师的心灵闭塞着。以下只是我在学生写作中应用“欣赏”的点滴。希望与您共勉共励。
  写作从欣赏自我,激扬欲望开始。从教一个新的班级,每学年的第一节语文课,告诉学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不是用来增加任务的。(比如说让写日记,小学生每天作业都那么多,晚上还得为写日记愁眉苦脸,搜肠寡肚,就是牵强的拼奏出来一些文字,也就那几个字,几句话,干巴巴的没有味道。所以在现行的教育形式下,让小学生写日记是不可取的。)而是让学生自由掌握,可以随便摘抄自己喜欢的文字。当然也是为了记录自己想说的话语。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身边发生的事等等,用文字写下来就是生活随笔。在打开笔记本的第一页,一定要为自己的笔记本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让它充满诗意又不失自己的心意。当然也可以为自己起一个有个性的笔名。然后写上自己的卷首语。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此要求,孩子们展示的欲望被释放出来。于是《草叶集》、《朝霞文汇》、《清风满园》、《心灵的百合》……都被书入了孩子们的笔记本首页。其中《春花秋实》(臧紫宁)的卷首语这样写道:让我们相随相伴快乐一生,欣赏生命的纯真拥有一生,领略作文的乐趣童真一生,享受写作的温馨甘甜一生,勇敢地迈出一步战胜一生,树立坚韧的品质勇敢一生,拥有幸福的家园美好一生,创造欣享的音符伴随一生!笔名为雪莓的张倩在《心灵的虹》卷首这样写道:绽放生活的精彩,绽放心灵的美丽,绽放最美的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属于自己心灵的天地,老师还要帮助他们往前走,有意地抄一些名言名句,好词妙语,作为帮助,作为激励,更是为了关注学生开启书写的航程。自由之中也有约束,每周必须写一篇随笔。如果自己认为满意,就可以拿给老师,只要拿给老师,一定会得到老师的欣赏与点评。面对老师赞赏又充满激励的的话语,找老师点评文章的同学越来越多,当面点评不完,就带回去批改。一个学期以来,点评学生的随笔远远要多于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数量。看着孩子们写作兴趣有了提高,老师真的累一点也心甘情愿。在学生的笔记本中一定要强调摘抄的数量,对于小学生来说积累甚至双书写更重要,因为头脑中没有积累,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来。没有一定的语言感知,句子也写不通顺,定期展示一些同学优秀的集累成果,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和榜样。在班内开设的“图书角”为孩子们提供了阅读与积累的广阔天地。做实了这此,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写作了。
  欣赏与展示共举。欣赏学生文章的优美,欣赏学生的写作风格,欣赏学生写作的能力。当然展示也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更大更广地拓宽欣赏的面积。针对学生的随笔,我在激励性的点评之后,一定要为文章加上红星(用红笔画的五角星)。我是以五颗红星为最高级别的。当文章被加有五颗红星时,就是老师要收藏它了。学生就会重新修改并抄写下来送给老师。这也是同学们写文章得到老师欣赏的极高荣誉。加上五颗红星的文章老师要把它打稿投稿的。就有可能在正规的刊物上发表出来。这也是孩子们写文章的最高激励。加红星的现象在作文的批改中也适用。每次写作只要写得好,就会得到一颗红星,批改者(老师或学生)就会在作文本封面的左上角画颗红星。如果一篇文章特别好,在标题的旁边也会被加上五颗红星。它的待遇同随笔一样。欣赏还体现在同学们互相批改的评语中。体现在班级活动的掌声中,体现在老师赏识性的阅读与班级自办板报的发表中,展示又一种激励的形式。
  渴望展示是每一个孩子潜在的不竭的需求,为孩子的写作搭一个展示的平台,肯定能激发孩子们内在写作的欲望。在经历了班级开办文学创刊的碰壁后,我想到了“我的作文我做主”的主题班活动。这是一个设有奖励、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的活动。由小组自发推荐参赛选手,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每组两名同学。选手自读自己的文章参赛。由随机的评委打分,这样的主题班活动与“我爱朗读”的主题班活动交替进行,隔周一次。活动开展以来,学生欣然投入,乐此不彼。把作文的批改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批改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带给学生的就是借鉴的机遇。借鉴的机遇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进步的支点。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种氛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被接受被欣赏的快乐,又有容纳别人包容不同风格的欢畅。在互赏互评中互惠互利。激发写作的欲望,并且每次互评之后都要有小组推荐美文,又有老师亲自阅读展示优秀作文的环节,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