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2、3)
作品名称:生命弦音 作者:放情凌霄 发布时间:2015-06-06 21:12:03 字数:7330
第十六章
﹙1﹚
时光荏苒,结婚周年
庆余在军户农场,随着时光的推移,又到了1963年的秋天,又是一个8月15日,这天正是庆余与矜洁结婚一周年喜庆之日。庆余远在他乡,一股思念亲人之情油然而生,感慨万千,他在记忆的长河中苦苦搜寻着她的身影和每一段经典深刻的故事,他翻遍了自已的日记与诗词,嗫嚅着情感交融的唱词。他仿佛是在描述那千古难得的爱情,用绵长的心音轻抚着矜洁的贞心,拨动至爱的弦音为她弹奏千年,任由盈香贯穿风起云落的情怀,只为了庆余的安好,她盈盈的清泪可粘湿过他浪迹的尘衫?她是那一朵苍白的天山雪莲,随风摇曳在冷冷的雪线边缘,纵然烈日炎风霜险,积雪千年,也要等待与他的千年一恋。只求问一声,你可否采撷我玉洁冰清下的情火热炎?让一卷长长的幽梦断裂成如诗的歌谣,化为永恒的绝唱。只求能默默凝望着他的泼墨豪情,笔下无限爱意。诗悠悠,情幽幽,梦里飞花思不休。她只想明白“永远”。让她思索,让她沿着它的足迹去追寻,去探求,去研究和揭示人生心路历程和大自然无以穷尽的奥秘。
庆余买了酒莱,他要了四个莱、一个汤。为庆祝自已结婚一周年,高歌畅饮,他在简陋的工栅中,心情特别的好,其他都忘了,就是一个劲的想着矜洁及未见面的女儿雪莲。也许岁月可将往事褪色,但是最值得珍惜的是他与矜洁共有的时光,是他与她那曾有过的深刻的爱……根据矜洁来信说,今年,雨水比较多,给人一种南方梅雨季节的感觉。她说:细雨蒙蒙,我撑着小伞漫步在雨中,喜欢溶入这细雨蒙蒙之中,眼前一切事物都显得是那样的扑朔迷离,那样的若隐若现,更使她生幻出无数的遐想。一边爱细雨蒙蒙的清晨,在那种朦胧中感觉到您向我走来!
是啊!任何事物应该给予她一种想象的空间,让她去幻想,去回味,去用心的体会……其实,庆余何偿不是这样想呢,他想着这简单也是一种美丽!纷乱的世界夹杂的复杂东西太多,与其那么费心与伤神,不如让什么都朦胧些,看不透的东西自然都是那么具有诱惑力和想象力。他年轻时曾暗暗喜欢过一个人,很喜欢。是那种一见倾心的情感,他俩的相识也是在细雨蒙蒙的清晨,所以,他对细雨蒙蒙怀有特殊的情感。但那时,他始终没有勇气向他表露。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一些事情让他明白,她不会属于我;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实质的拥有,不一定要相聚,一切随缘,聚散本是天意,命运是无法由自己操纵的;只要把这份美好的情感留在心里,用你默默的祝福伴随着她,也是一种幸福!可他与矜洁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缘人
他他曾也无数次的和她在这蒙蒙细雨中相伴,与她在这迷离的细雨中看那玫瑰花上的珠落,看那小草沐浴雨后的青翠,看那远处山峦的朦胧……现在回忆起来,仿佛幽思依旧,细雨依旧,浪漫依旧,远方的你呀,此时是否也和我一样有着浪漫的情怀,有着和我相同的梦幻?她钟情于这个细雨,更钟情与他的浪漫!
这段漫长的日子里,庆余吃住在水利工地上,夏天有时还露宿在星空下。夜深沉了,大地变冷了,人躺在露天下,都蜷缩在被窝中,整个沙漠刮起了寒流,人犹如在冬天的寒夜里一样颤抖着,日夜温差真大!
﹙2﹚
“军户”呼唤,连接“红山”
1964年年底,水利工程全面结束,庆余被编到农场园艺场去了。农艺园刚建立,从新疆农学院中调来一个老园艺师,大约在50多岁吧,他是个教授,也是个右派,来农场,指导庆余等60人的园艺植树造林。那时主要种植由黑龙江运来的苹果树苗,这个老头工作十分负责,艰苦深入,担任园艺队长,从平整士地、挖坑、栽插、浇水、一条龙作业,老和尚念经千篇一律,他均到现场与大家一起。这老头也很乐观,好像从没有碰到过烦恼事似的,大家也很喜欢与其交朋友。当时在100亩多的土地,种下了上万株苹果树,还有葡萄、西瓜、桃树、薰衣草等,这个令人心动的地方位于新疆天山山脉脚下,美丽的塔里木河谷,昌吉是一处土地宽广、凉爽宜人的地方。
1964年1月,庆余由园艺场转入作业区,接着开垦荒地。从春播直至田间管理,顶着酷夏的日头,他天天在无际的麦田里浇水。新疆的夏天,白昼是漫长的,天山积雪已在融化,雪水绕过了悠长的路段,一直流向军户农场,它流遍了每条渠道而欢歌跳跃而来,多清纯啊,然后流向无尽的麦田深处。骄阳灼日,热浪蒸腾,人如行走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戈嬖上,就像跌进了烤炉,烈火烤人,干燥异常。庆余站在一片浓郁的青纱帐里,它临风起舞,婀娜多姿……至古历七月,这段时间比较农闲,庆余想到庆新哥那边玩几天了。于是,他乘车至沙湾后,还有很长一段路程才能到达庆新哥所在的红山农场,人必须穿行走过一片茫茫的戈壁滩。
红山农场位于沙湾县境内,地处天山北麓,全场现有5个农业连队、一个棉花加工厂、一所全日制中学、人口3500多人,在场从业人员1300人。
红山农场与其他农牧团场相比,有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结构好,保水、保肥,可耕性强,土地平坦,属中等土地资源,光热资源丰富,适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尤其适宜棉花、瓜类作物种植。开垦荒地两年即可种棉花,土地利用区域明显,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相对较高,条田面积大,基本上500-800亩为一个条田,含碱量低,自然条件好等优势。现已耕种面积5万多亩,农业用水能够得到解决。
新疆的日头下跌得慢,庆余虽在下午七点来钟到了庆新的农场,但日光依然那么炽热和毒辣。庆余步行了一天,他已经劳顿不堪了。那方圆八百余平方公里的沙漠,那连绵起伏的光溜溜的沙峰,那从人身滑下面酣耳热的沙粒,那叮叮当当萦绕于天地间的驼铃,的确将他周身的疲惫驱赶得无影无踪。踢踏于沙漠中间。奇怪,沙漠边沿竟有一条溪河,他即刻奔向水边,抽出毛巾痛痛快快地擦遍全身,多清凉啊!他领会这溪河的真谛,泥土的秘密?他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文字来提升这流水的精神,大地的精神?他在内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对这喂养自己心灵使之丰饶壮大的溪河泥土,该报以怎样感恩的文字才配?才不算是沾污?他不能回答自己。溪河仿佛也并不在意他的回答与自诘,它一如既往向前奔涌,向冥冥中的既定目标,一路呼喝,一路汇聚,从容而去。在它的从容里有对他的邀请,对他的生命、他的心灵的邀约,让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它的行列,一路探寻,一同前行。庆余的探寻,他的追求,犹木在水,寻流而行,沿溪河前行。哇!前面一片.红柳林吧,原来溪流穿过红柳林而来的。
庆余到了庆新处已是晚8点,天还亮着,兄弟二人欢快的会见了,久别重逢,格外高兴。当天庆新正值夜班,晚上浇水入田,正是月色十六夜,非常广阔的苍穹,万里无云,星星似乎隐到哪里去了,唯有圆圆的月亮挂在高空。兄弟二人在麦地里穿梭着,听流水声,一股股水流进入麦地、高梁地、玉米地、胡麻地……你别看晚上工作太累,其实在精神上是一次享受,别有一番意境。那深灰无底的天空,挂着一轮圆月,清辉撒满一地,无垠绿野,渠水潺潺,波光清冽,轻浮地向更远的麦田飘去,偶而夜鸟声掠过,促人乡愁,引起感伤,有诗的意境、有画的灵感,真好!庆新一个劲地挥着铁铲放水,哪里干旱就给水,哪里水满就堵水,他像似一个熟练的配给站工人,熟知大地的冷暖干湿,像医生对病人一样照顾入微。庆新随口吟出五律来:
圆月天宇晶,千里辉光清。
依铲观流水,孤雁几回惊。
他乡多异客,古今同此生。
沉思叹往事,大漠寂无声。
翌日,他在庆新农场玩了一天。庆新按理休息,他也顾不得睡,只是陪着庆余尽情地玩,尽享同胞手足天伦之乐。他又作了《情暖》七律一首:
塞外冰凌动苦思,荒原寂寂齿寒枝。
尘余有幸逢朋客,屐履无声题愁诗。
共济同舟谋合计,异乡沦落话分离。
春秋数度是非事,行路艰辛任驱驰。
第三天正是庆新41岁生日,适值这一天刚好是庆新的休息日,庆余随手翻开手边的日历,很清醒地发现古历七月初七日正是庆新哥生日天。真巧啊!是啊,一页一页的日历纸,他兄弟俩曾让它变成了童年的纸飞机,三角板,甚至是练习本……记忆依旧清晰,童年的梦一直在延续。俩兄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来了,一天天地,将手头的签字或者记录下面写上当年自已的生日日子别忘记。1964年的七夕节,这一天对庆新来说是很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就在41年以前的这一天他来到了这个人世间,感受着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现在的他学会了感恩,感谢妈妈给了他生命,让他领略到这个世界曾有过的精彩,感谢在他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好人,他们是他一生当中的精彩元素。有了他们,即使他一个人时,他也不会觉得寂寞。
这些年来的七夕节,每逢这天也是他最痛苦、最无情的一天。因为自己处在苦难中,骨肉分离,离妻别子,离乡背井,来到这个戈壁滩,与家人隔绝,与精彩世界绝缘,真苦啊!自己比牛郎织女更苦!!他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祝福自己:希望她能早早的来到自已的身边,阖家团聚,美满幸福。那时能和她及子女一起在葡萄架下听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诉说在过去的多年中的相思之苦,能和她一起感受这七夕节所独特的风狂雨骤,能和她一起想像牛郎织女见面时的喜悦。但是这些都成为泡影、梦幻、虚拟、悬念。何年何月幸福生活才会到来?如今命运已注定了这一天,只能是他度过最孤苦的生日了。
今年还好,总算兄弟二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生日。庆余为他点亮蛋糕上的一支支蜡烛,就在熄灭的瞬间,他在心中许下那个属于自己的三个心愿:
愿五彩斑斓的生活早日围绕在我的身边,让它也带给每个亲人的幸福。
愿天下的所有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如果还剩下最后一个愿望,他只想对他的“织女”说:
上辈子原本相爱的你和我,虽然在这辈子共赴苦难,彼此相亲,患难夫妻,糟糠之情。现漫道如铁,关山阻隔,但挡不住亲人的默契与思念啊!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风雨过后见彩虹一定的,一定会与你重逢,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就算是银河又能怎样!他怎么也要和她继续前世的情缘,继续为她终生厮守而努力,哪怕只是“鹊桥”分秒的相聚。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兄弟俩都有一颗回归的心,期盼着万紫千红的春天,那里有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在外的游子也好,在家里的娇儿也好。他俩都会迎来了相同的一年,新的一年,此刻兄弟俩把酒言欢,尽情记录一些新的心情,用他们共同的手,托起美丽、多姿的生活画卷。
他兄弟俩互相只提供了一个平心交流的机会,心灵互为传递了在天南海北的亲人彼此的誓言:人正是因为有了不能忘记的回忆才会坚强,这就是成长!庆新内心翻起波澜,别有感慨,他想:心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它在胸膛,也在时空。人,按捺不住的心跳,就是生命。活着,因为心的吐纳,而有了可以触摸的温度。多多少少,心,充满了情,古人,把它刻到了文字上,仿佛,那也是一种天意。鲜活的节奏,承载着人性,人性就是我,或者本质。
心是含蓄的,它不收留任何信息,大脑开始默认了一份责任,把心的寄托,赋予了神魄,灵魂的意义,从此对接受了心的意志,用眼睛寻找天机,以及天机暗含了宿命。当所有的迷惑演变成了道理,所有的道理皈依于哲学,所有的哲学投靠了宗教,心就空了,神魂就散了,过程成了目的,目的成了起始。
一种生物,比如人,比如蝴蝶,在大自然中,比另一种生物自由,比如树,比如青苔。心知道,除了太阳,还有月亮,。心比海宽,心比天高,目前他是多么的孤独无助。他在茫茫戈壁举目无亲,情感早已被磨砺得像砂石一样粗糙迟钝,当他发现了很多美好感情,当他体会到欢乐幸福时,痛苦和忧伤就在其中了。细想起来,他在以前任何时期,对工作,对人世间那份如醉如痴,撕扯不清的感情均已成为历史,那种实实在在的感情,不带半点虚伪及浮夸色彩多好呀!那种亲情、友情、邻里情、同事情……的确太珍贵、太善良、太真挚了,那是一个多么维系着美好的社会大家庭啊!今天可怕的不是别的,正是目前这种恶劣状态,令人心酸,没有比这种心灵的痛苦更叫人不能忍受了。真正关心他的,是他的亲人。灾难时刻,唯有为自已生存而奋斗!一夜雨,一夜昏沉,一夜荒唐梦!
庆余为庆新写了古风一首,以表祝贺他四十一生辰:
自古胡天风饕频,花枝雪虐失芳茵。
年年封冻冰凌结,岁岁开怀庆诞辰。
故里迢迢隔勿断,佳人脉脉家书珍。
雅人深志不烟灭,沥胆披肝尽赤身。
发焕容光精力好,穷当益志不染尘。
浑金璞玉高资质,事必躬亲显精神。
履险如夷平艰巨,徒增马齿冤非伸。
青春宝贵望康乐,苦尽甘来摆脱贫。
对饮当歌天赐福,龙骧虎步重创新。
﹙3﹚
皓月当空,这个中秋
年年的中秋节,都是庆余最想念亲人的时候,1965年的中秋节又到了。炊烟从黄土房屋顶上滚滚而出,向着树冠和天空,传递着人间的生活气息。马路两旁遍植杨树,茂密的树叶遮盖了整个村庄。沟渠里来自天山的汹涌大水,水在田地边缘兵分数路,小股儿一小股儿地冲到玉米、麦子、棉花和西瓜的脚下,在流动中渗透,在渗透中蔓延。看到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在阔大的棉花地里,躬腰驼背。庆余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在遥远乡村生活他们的辛苦他曾经体验过。尽管这些年过去了,远离亲人矜洁及未见过面的女儿,心中特别的怀念。一种依恋,一种思念,庆余抓住风中的声音,他抓住了心中的灵动。春去秋来,这时又是中秋,他望着又快圆了的月亮,牵起他心中浓浓的思念。在他的记忆里,儿时的中秋是乡间的炊烟,是外婆慈爱的声音,是十多个表兄弟姐妹围着锅台等着外婆亲手做出来的、将要烤好的“月饼”。记忆里的外婆总是边做着月饼,边讲述着月亮里的传说。那奔月的嫦娥、折桂的吴刚、神奇的玉兔让庆余听得入迷。外婆做出来的月饼,如果在饥荒年代里无疑就是最好的食品。虽然它只是将发好的白面切成均匀的面剂,再包上一点点红糖,然后用擀面杖在案板上擀开,再用一个小碗反过来在面饼一扣一个圆圆的印子,在圆圆的印子中间用“顶针”压上各种连环,这样,一个好看的月饼模型便做好了。那个年代,做月饼总是在烧着柴火的炉子上放一个大扁煎盘锅子,然后将月饼烙熟。那个年代,人们每天只能吃到青菜淡饭、粗面镆、玉米面窝头,面对着冒出热腾腾的油香味的“月饼”,它的香甜无异于世间最好的美味。
到了晚上,中秋明月早早的高高地、圆圆地、亮亮地悬挂在清空,外婆便让外公将家里的“八仙桌”搬到院子里,将做好的“月饼”端上用一个大盘子放在桌上,再将从树上采下来的核桃、枣、葡萄,地里摘回来的,收回来的新粮食,捡上几种整齐地放在桌上。当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外婆就会轻轻地告诉孩子们,月亮圆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始“拜月”了。记忆里的“拜月”是非常隆重的,由外公带着大家一起向着月亮的方向许下一个愿望,据说是只有心诚地拜过月亮的人,来年才会身体好,才会丰收。而第一杯酒也总是由外公双手捧着,并向天空一揖,然后便轻轻地洒在地上。这时,“拜月”就算完成了。围着锅台等候了一天庆余和表弟妹便由外婆分配分给一人一小块“月饼”,那时,一个粗月饼要分成四份,分给四个人吃的,他记得非常的清楚,只想自已快快长大,长到和外婆一样大时,一定要自己吃一个大“月饼”。
庆余现在每当想起那时的情景,总是会想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走秋来冬又至,记忆中已经过了三十多个中秋,中秋的“月饼”由一小块成了一个,换成了商店里买回来的“细月饼”,“拜月”的仪式却不变地留了下来,连同外婆做出来的“月饼”。母亲手里做出来的“月饼”,在一年一年的变化中,逐渐地加了芝麻,加了核桃仁,加了红绿丝、加了香料。“拜月”只是比起当年,多了一种城里人的方式。可现在远离开亲人的中秋佳节,特别在这个戈壁上才真正地明白了什么叫“明月千里寄相思”了。今夜,明镜般的月亮把如水的清辉透过如轻纱的夜幕,望着远处升起的薄薄的烟雾,望着深邃无尽寥廓的天宇,庆余望着家乡的方向,任由思念透过月光,陷入了沉思……他沉浸在对月的幻想。从古到今,人们把更多的想象放在月亮上。人们幻化了的思想,那些梦想,都无一例外地送给月儿,盼望它成为明天早上的真实。有想象就可能成为现实。
多的只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怨悠悠。不知道这伤感的乐曲,是不是也曾和着大漠的驼铃串串,走进莽莽戈壁。
年年有今日,月月有团圆。亲爱的,我们早就该放下那许多愁怨,我们期待,终有一天共饮团圆水,同唱团圆曲的,今宵中秋之夜了,你与女儿都望着当空的皓月吧,她如水般洒向大地,此时此刻家家团圆、人人欢聚,户户拜月、个个赏月。但是此时此刻,我你对月怀念亲人啊!庆余不由得怀念联翩,往事浮现于眼前,分发月饼时欢乐,不停地闪动的身影,那曾经融汇在我们这个家庭的爱。
这份中秋的思念,这时从庆余的心里发出,邀回他的亲人与他同赏中秋月……望着月亮的时候,互相倾注着多少的爱啊!他想着她,他与她互相在思念着。庆余次义八听一就会想起了月亮,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更美的是她了。没有她的日子里,他常常望着月亮,那溶溶的月色,就像她的脸庞。月亮抚慰着他的心,他的泪水浸湿了月光。月亮在天上,他在地上,就像她在海角,他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他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她的思念。每次望月,庆余就醉心在这月色里,每次听到有月亮的歌,他的心就受到震颤,每次他远去,都拉长了她不尽的思念,每次他行色匆匆的脚步,都踩疼了她的心事。告诉他,挚爱,思念庆余,是她唯一的主题。总想知道他此时的心情,是在静夜里独思,还是如她一样抬头望月?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她不可忽视的细节,他的音容笑貌,都是她不可割舍的情节。亲爱的,你还好么,遥远的夜幕下,可否收藏美丽的云霞,编织多彩的梦?当皓月升空,余晖照到你的脸上,可否将我映在你的心里?无数次,厚厚的乌云无情地遮住那轮清清淡淡、幽幽雅雅的月亮,多么难忘快乐时共举杯的惬意,多么留恋同分享的每一次哀愁,多想,在累的时候,有人捶捶背,倦的时候,依然看到那个熟悉的嘴脸,多好!你告诉我,心灵的殿堂是永远为我敞开的。这时的他与她,只有独爱这月满天庭的静夜了。不管如何,她都会在每一个有月的夜晚,掀起厚厚的窗帘,让月的清辉陪她一起回忆,伴她掩面遐思。她的挚爱,在岁月长廊里,曾伴他一路风雨走过来了。在灵魂深处,可在今夜,牵挂如线扯不断,相思成网无以收啊!看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