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莲心>第六章 怒发冲冠凭栏处·

第六章 怒发冲冠凭栏处·

作品名称:莲心      作者:江南铁鹰      发布时间:2015-06-04 09:23:00      字数:3221

  李文涛随手倒了一杯水递给秦克俭,笑着问:“小伙子,你恨日本鬼子?”
  “恨死了,哪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恨?”秦克俭咕嘟咕嘟喝了几大口,然后瞪着大眼睛恨恨地回答。
  李文涛赞许地点点头说:“说得对,凡是有理智的中国人,都不会甘做亡国奴!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是奉天二中学生,今年已经提前毕业了。”秦克俭朝外面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李叔,我想去投抗联打鬼子。”
  李文涛点点头,说:“好,有股子胆气。不过你还很年轻,又有文化,还是应该继续读书。”
  “读书?谁现在还有心思读书?都成亡国奴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你想参加抗日是好事,可不一定要马上去找抗联……”李文涛含蓄地表示。
  秦克俭瞪大眼睛追问:“什么?不找抗联也能抗日?”
  李文涛站起身,走进内屋,片刻又拿着一张报纸走出来。这是一张关内的报纸,上面赫赫印着“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议日本关东军入侵东北”。
  秦克俭很敏感地盯着李文涛说:“李叔是共产党?”
  李文涛笑笑,不置可否,却说:“听李叔的话,去关内继续读书。关于你想参加抗日工作的事儿,李叔会安排,到时候去找你。”
  秦克俭想了想,同意了,说:“行,我听李叔的,您说我去哪里读书?”
  “去读北大吧,你尽快入关去考北大。我有个同学在北大教历史,我写一封信给你带去。咱们学校也很快就会南下入关了,我们不能在这里教亡国奴,你可以随着我们一起入关,然后留在北平。”
  秦克俭点点头。李文涛说完这番话,走进里屋去写信。
  李淑仪端着一碗面走进来,递给秦克俭说:“给,快吃吧。我给你卧了一个鸡蛋。”
  “谢谢。”秦克俭狼吞虎咽吃起来,一面吃一面和李淑仪说话。
  “李淑仪,我怎么看都觉得你和你爸都有点眼熟。”
  秦克俭这么一说,李淑仪“噗嗤”笑出声,说:“你可真逗。我和你一个学校的,你高中部,我初中部的。我爸爸是咱们学校的校长,你居然不认识。”
  秦克俭咳嗽了一声,差一点把嘴里一口面吐出来。
  “你说李叔,不,你爸爸是校长?”
  李淑仪瞪了他一眼,说:“这会有假啊?对,他是校长,他认识你,我也认识你,要不干嘛拉你进来?”
  李文涛拿着信走出来,笑着说:“你不要紧张,我是认识你,还知道你父亲和你们家情况。你有个大哥现在在十九路军,是少将师长叫秦克军。二哥秦克强留学日本,现在已经回国……”
  “李叔……不,校长,你说我二哥回来了?”
  “你还是叫我李叔吧。”李文涛笑着把信递给秦克俭,说,“你二哥回来不久,九一八以后,很多留日的中国留学生都回来了。”
  “二哥,现在在哪里?”秦克俭激动地追问。
  李文涛却说:“克俭,你二哥是回来参加抗日工作的,你现在不方便见他,不过我可以保证你很快会见到他。”
  秦克俭的失落感很快消失了,觉得自己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回到学校以后,秦克俭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齐满屯,却没有告诉他别的事。因为李文涛嘱咐过,不能随便和什么人都说关于共产党的事儿。
  齐满屯一听开心地跳起来,说:“太好了,你终于想明白了,这就对了,咱们是学生,学生的责任是读书,咱们今天就回开原,禀告双亲之后就启程去北平。”
  
  开原就在辽河中游,当年的咸州古城有上千年历史,曾经做过大金国、东辽国、东夏国的都城,史书把这地方称为“六朝重地、三国故都”,是座出名的“辽北古城”。地方不大,名气不小,照着很多老人的说法,这里是个有龙脉的地方。秦克俭的家就住在古城一条叫龙升里的胡同,那是秦家的祖屋,秦华凯的爷爷那一辈儿,就已经有了这座四合院。
  秦克俭回家的时候,老爷子正在书房里读书。秦华凯毕竟是两榜进士,诗文书画无所不精,不过此刻他低吟的是岳飞那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秦克俭楞了一下,然后,轻轻敲了几下门。屋里传出秦华凯洪钟般的声音。
  “克俭回来了?进来吧。”
  秦克俭走进父亲的书房,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说:“父亲,我回来了。学校不能正常毕业考试,我们就提前毕业了。”
  “嗯,如此局面也只能如此了。”
  秦华凯长长叹了一口气,放下手上的书,站起身来。
  秦克俭拿出李文涛的信,递给父亲说:“爹,我们校长给我写了一封信,推荐我去考北大。”
  秦华凯没有打开书信,只是扫了一眼信封的字迹,捻着胡子,说:“好字啊,好字。好一笔柳风颜骨的楷书。儿子,既然是校长亲笔荐书,你就去北平吧。东三省是不能呆下去了,堂堂七尺男儿岂可做倭寇的亡国奴?”
  “爹,您和孩儿一起走吧。”
  秦华凯又叹了一口气,说:“爹不随你去了。”秦华凯转身看着墙上老妻的遗像,走过去取下来,轻轻擦拭着,对着照片说,“老伴儿,你的大儿子早年就已经被我送去军校了,现在已经是师长;老二我送去留学了,本来小三想留在身边,可现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我只好让他离开咱们了。”
  秦华凯再一次转身对着儿子,说:“爹要留在开原,陪着你娘,陪着你爷爷、太爷爷、太祖爷留在祖屋里。”
  
  三天以后,秦克俭、齐满屯随着奉天二中撤往关内。老老少少的队伍,汇进了大批撤向关内的逃难人群。这是那些不愿意留在东北当亡国奴的东北人,多数是年轻的学生,也有不少的知识分子,却很少有那些故土难离的老人。这是基本由东三省的大学、中学老师和学生们组成的流亡队伍。庞杂的队伍行动很慢,队伍拉得很长。
  秦克俭帮一位年轻女教师抱着个小姑娘,走在李文涛父女的旁边。李文涛一面走,一面不时回头看着队伍,又看看天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秦克俭忍不住问:“李叔,你怎么啦?”
  李文涛又看了一眼天空,说:“这样走下去不行啊。行动这么慢,万一日本人的飞机来投弹怎么办?你看看,这么多人挤在这条路上,两面都是山,躲也没有地方躲,一点防空意识也没有。”
  走在后面的齐满屯天真地说:“不会吧?日本人炸难民干什么?”
  秦克俭回头瞪了他一眼,说:“日本人就是强盗,什么干不出来?”然后对李文涛说,“李叔,您说怎么办?”
  李文涛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些流亡学生和老师没有统一的组织,各自为政群龙无首。现在唯一只能希望可以挨到天黑下来,然后联系一下各个学校的负责人,成立一个临时流亡指挥部,这样才有可能将遇到的意外尽可能减少几分损失,就怕等不到天黑啊。”
  李淑仪拉着父亲的胳膊,说:“爸爸,你不是说进山海关就安全了吗?”
  李文涛朝前面看了一眼,说:“今天是到不了的,至少也要走到后天下午。”李文涛又对秦克俭说,“克俭,你把孩子给她妈妈,然后跑到队伍前面去,催促大家加快脚步;另外一路联系一下各个学校的负责人,到前面宿营点开个碰头会。”
  
  秦克俭答应了一声,把小女孩交给了女教师,沿着山坡快速朝队伍前面跑去。一路跑一路寻找着各个学校流亡队伍的负责人,很快就跑到了这支松松垮垮队伍的前面。走在最前面的是东北大学的师生,他们已经到了一个小镇,准备找地方宿营了。秦克俭找到了东北大学的领队人,传达了李文涛的意思,然后又原路跑回去,一路通知大家到前面那个叫刘家集的小镇宿营。
  就在秦克俭回到奉天二中的流亡队伍时,李文涛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从东北方向的天空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6架日军的轰炸机快速飞临了上空。流亡的人群发出惊恐的喊叫声,叫声中夹杂着孩子的哭声,人们惊慌失措地在路上抱着头乱窜。
  李文涛一把将女儿推倒在地上,自己却直着身子,挥手指挥大家:“大家不要乱跑,马上就地卧倒,就地卧倒!”
  日本飞机开始俯冲了,“哒哒哒”的机枪射向人群,接着是几声巨响,路上火光冲天,有几颗炸弹丢进了人群,炸碎的残肢飞上半空。片刻工夫,几十个无辜的流亡师生,就这样被炸死在路上。
  六架轰炸机呼啸着继续向西南方向而去。显然,他们的目标并不是这些逃亡的师生,只不过是一种疯狂的发泄而已,如果不是这些轰炸机另有目标,恐怕这支流亡队伍都会死在入关的路上。遭受了日本飞机突袭后的流亡队伍,到处是尸体和伤员,活着的人浑身灰土地从地上爬起来,流着眼泪开始掩埋亲人和同胞的尸体,抢救受伤的人。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