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脚上有路——一个修脚工的中国梦>第二章 艰难初创——从摆地摊起步

第二章 艰难初创——从摆地摊起步

作品名称:脚上有路——一个修脚工的中国梦      作者:曾德强      发布时间:2015-05-10 08:37:21      字数:12407

  苦难是一块试金石,它毫不留情地测试着每一个不幸或有幸跌落在这块石头上的人的生命、意志与人格。有的人被这块巨石压垮了,即使从苦难的锋刃上滚过来的人,也并非都是及格者,因为有涕泪兮兮熬过来的,有咬着牙蹙着眉挺过来的,有面带微笑走过来的。
  郑远元这位饱受苦难的年轻人,曾经涕泪兮兮,也曾咬牙蹙眉,然而更多的时候,他是微笑着直面人生的。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拼”字,能拼才能赢,这是硬道理。
  大多数人之所以缺乏拼劲,就是因为他们所度过的一生是无意义的、无目标的人生。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打发光阴,除了一天比一天老去之外,别的什么变化也看不到;他们在自己所营造的牢房里迷惘、焦躁,终于导致了他们的人生败局。郑远元与他们不同。
  郑远元事业初创期的道路,遍布荆棘、险滩、深涧、沼泽,还有无法预知的狂风、暴雨、雾霾……
  
  1.重新研习祖传秘方
  2003年9月,郑远元在四川达县马路边独自摆起了一个修脚地摊。那一年,他20岁。
  他觉得摆修脚摊是个适合自己的谋生手段。需要一点中医知识和技能,自己具备;投资不大,自己拿得出来;早出晚归很辛苦,自己年轻力壮不怕苦和累。他用300元钱租了住房、置办了工具,摆了一个修脚小摊。
  重操旧业而单打独斗的郑远元,此时还没有掌握姨爹那么多的中医知识和治病技能,很多人对他这个年轻娃、新面孔还不信任。生意冷清,摆了一个多月地摊才挣一千多元。郑远元很不满意这样的收入,却只能在焦急中等待顾客的认可和信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先干着吧。胸有大志却还有几分孩子气的郑远元,过着十分平静、平凡、日复一日的摆地摊生活:修脚,治脚气、灰指甲、甲沟炎,挖鸡眼,取肉刺……
  姨爹的一席话惊醒了郑远元。有一天晚上姨爹说:“远元啊,你这么大的人了,要养家糊口了,再这么上班,每月一两千块钱的收入,以后咋办啊?……”
  是啊!我自己已是二十来岁的人了,应该担起家庭的重担了!这么摆地摊下去,恐怕媳妇都难找!郑远元是个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的年轻人,长辈的话犹如暮鼓晨钟,唤醒了他那颗有些倦怠和麻木的心。
  恰在此时,在陕西汉中一家洗脚中心打工的表弟建议他到汉中来,说这里工作环境好,月薪1600元以上。已经不打算在达县摆地摊的郑远元,便决定去汉中看一看,收拾好工具和随身用品,来到了汉中这家洗脚中心。谁知,这里需要的是女技师,不要男性了。
  郑远元并没有为小小的挫折感到沮丧,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本来就是到汉中考察和探索修脚治病的市场,在洗脚中心打工只是权宜之计。既然那里不收我,那么就在街头摆地摊修脚吧,自己带着谋生的工具,马上就能就业!
  汉中市和郑远元所在的安康市一样也在陕南,却比安康市人口多,经济也发达一些。气候特征与关中、陕北具有明显区别。因为巍巍秦岭绵延千里,横亘在中国中部,将自然界分出黄河、长江南北两大水系,它是水的分界岭,气候的分界线,北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寒冷干旱区,南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温暖湿润区。郑远元喜欢在这样的气候环境里生活,觉得汉中离家也不远,想在汉中寻求发展机会。他一面热情地摆地摊接待顾客挣钱,一面利用业余时间继续钻研有关修脚治病的知识。
  在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郑远元已经阅人无数,社会知识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许多,理解能力也不知不觉地增强了,修脚治病的专业知识面也扩展了,再回头来研习“祖传秘方”,觉得也不那么艰涩深奥了。
  双足最易引起外伤、磨损、感染等而引发疾病,足病修治行业也伴随出现。我国是足病修治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病修治的记载。在甲骨文卜辞中就记述了13种疾病,其中包括疾足(脚病)、疾止(脚趾病)的记载。《帝王世纪》中说“伏羲画八卦……乃尝百草,而治九针,以拯壬枉焉”,九针中的锋针、铍针等就是用于修治足病或其他外科病的工具。据今两千多年前的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中“足心篇”之“观趾法”(一种诊疗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汉代神医华佗所著《华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学问);司马迁《史记》之“俞跗用足病”(“俞”通“愈”,跗指足背,泛指治疗脚病的医生)……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李廷华著的《五言杂字》一书中,就出现了“修脚剜鸡眼”的字眼。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足病患者,其中大多数都是因为不重视足部卫生,不懂得足部保养知识而引起的,足部皮肤的柔软和弹性、足关节的灵活与否,常常取决于走路姿势,甚至与情绪都有很大关系。胼胝、肉刺、拇趾外翻等都是脚部老化与疾患的象征。足癣、甲癣、足部感染多数是由于个人卫生和保护不好所致。血胞刺的出现和泛发,同时又是外伤后合并肌体免疫力水平下降的表现。嵌甲、甲沟炎的发生与灰指(趾)甲、修剪指(趾)甲不当、穿鞋不适有直接关系。
  郑远元在摆地摊的实践中已经发现,很多人的脚部保健知识缺乏;通过调查得知,人们有钱有闲之后开始重视“脚上的小问题”了,修脚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前景非常广阔。
  他心中的一个意念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坚定:我要把祖传秘方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年代久远,世事变迁,现在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秘方的源头何在,但是可以说,它经过了数代人的研究和验证、提炼和升华,也包括郑远元的姨爹的传承和发扬。
  “我要当祖传秘方的传承人!”郑远元下定了决心。
  当年,姨爹在行医时曾创作了几句顺口溜——一则治疗鸡眼的广告:“不痛不流血,当场就走得;从此除掉根,永远不再生。”这则张贴在电线杆等处的“电杆文学”,很亲切、很漂亮,通俗易懂,顺口好记,宣称的疗效也很不错。郑远元从中受到了启示,把“电杆文学”稍作修改后作为自己修脚摊的广告:“不痛不流血,取了就走得;当面除掉根,永远不再生。”
  他在广告里特别强调了“当场”。因为“当场”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从新闻媒体纷纷披露出来的信息,知道了保健食品行业欺骗消费者的事情,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广告把保健品说得天花乱坠,还把它的效果用穿白大褂的人嘴里很科学地证明出来,还找出相应的、由于使用保健品而获益、而恢复健康的人现身说法。可是很奇怪的是,当你去到这家工厂的时候——生产鳖精的工厂找不到一只王八,生产蛇粉的工厂不见一条蛇。郑远元也想挣“巧钱”,但是他不敢骗人,根据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注重以当场见效来赢得顾客的信任。
  然而出师不利,一到汉中便连着下了三天雨,摊子摆不成,而衣兜里的钱只剩下5元了,要饿肚子了呀!看着出租屋外面的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郑远元心里急得就像猫儿抓!
  好在第四天老天爷终于开了眼,天放晴了……
  
  2.血洒办公楼,与城管勇敢较量
  在汉中摆摊的第一天,郑远元把地点选在汉中汽车运输公司大门口。他在地上铺了一块塑料布,把修脚刀具、消毒药品等用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上面,然后坐在自带的小凳上恭候顾客。
  这一天,郑远元挣了一百多元,收入还算不错。但是,汉运司管理人员严肃地对他说:“这里不能摆摊,城管是要管的,明天不要在这里摆了!”他只得无奈地迁移。
  第二天,郑远元把地摊转移到了汉运司对面的虎桥路口。这里人流量较大,而且,前面有一个修鞋摊,后面有一个水果摊,对面有一个瓜子摊,应该没有谁干涉了。
  然而,在此摆摊的第四天(星期一)早上开张不久,就有3个穿着城管制服的人从三轮摩托下车后直奔他的摊子而来。
  “这里不能摆摊,快把东西收走!”
  “前面有摆摊的,后面有摆摊的,对面也有摆摊的,我在这里为啥不能摆?”
  “别人都是办了手续的!”
  “我也可以办手续。”
  “你这地方不能摆!”
  一阵争执后,城管人员把地摊上的东西卷起来要带走,叫郑远元随后跟来接受处理。郑远元说自己才来城里,不知道地方和路线,拽着车子不放。
  城管人员叫他上车,他不上。3名城管人员上了车,“轰”地一声启动了,他拽着车子跟着走。
  到大北街口时,一个城管人员下车,谎称让他上车一路走。在郑远元一丢手之际,摩托车忽地一下加快了速度。他拼命地追上去,拽住了车子。
  城管人员可能是怕弄出什么不测来,任他一路拽着走到了二楼办公室。
  “这个娃咋了?”室内一个领导模样的城管人员问。
  “非法摆摊”。“执法”回来的城管人员回答。
  “你跟来干啥?”此人又问郑远元。
  “我要求接受处理。还没有吃饭,要吃饭。”郑远元毫不畏惧。
  “今天处理不了,明天来。”此人口气生硬,不容置疑。
  此时,“执法”回来的人已将收来的东西放在了里屋,不再理郑远元了。
  办公桌上有半盘子水果糖,一个城管人员取了一颗,悠闲地剥去包装纸,塞进了嘴里。
  郑远元也拿了一颗水果糖吃起来。
  “哎,哪个叫你吃的?”那名城管人员投来不解和责备的目光。
  “你吃得,我也吃得!”郑远元义正词严。
  “你如果遇着我往年的脾气,两脚就把你踏到这里了!”另一个城管人员气势汹汹地说道。
  “我饿了,要吃!”郑远元毫不示弱。
  一番辩论、争吵和间歇性的沉默后,手表的时针已接近“12”,城管人员都要下班了。
  一个城管人员说:“他不走,把他抬出去!”旋即,五六个人果真把他抬起来摔到了二楼过道里,准备锁门而去。
  见城管人员故意拖延,想到自己如果不摆地摊就没法生存,无计可施的郑远元只得以自虐和“无赖”来警告、抗争。他忽地掏出水果刀,划破左手指,顿时鲜血直流。他甩着左手,嘴里喊着:“杀人了!杀人了,快看哪!”在飞溅的鲜血面前,城管人员被怔住了。郑远元一闪身进了室内,躺在地下,并用水果刀抵在脖子上,嚷着:“父母指望我挣钱养活,现在却连自己都没有生活路了!我活不下去了,不想活了!”
  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有血性的人!城管人员被惊呆了,谁也不敢撵他走了!一个城管人员动了恻隐之心,递来手纸,叫他擦血;一个副大队长口气明显软了下来:“小伙子,有啥好好说嘛,何必那样?”与他拉起了“关系”,劝他起来。
  郑远元却继续硬着口气:“不起来,把东西还给我,我要吃饭!”
  “那要罚款才行!”
  “我还没挣到钱,没钱交罚款,可以欠着!”
  城管人员没招了。一个心软的人说:“那个细娃儿可怜,把东西还给他算了。”
  收走的东西乖乖地物归原主。
  城管人员十二点半才得以下班吃饭。
  两天以后,实施过“执法”的城管副大队长路经此地。依然在摆摊的郑远元主动提出要交一点管理费,而那位副大队长回答却耐人寻味:“那事还没有处理好,暂时不收。”
  郑远元以自虐和死亡相威胁,并辅以死缠烂打,终于以弱胜强、以寡胜多。假如他没有“一刀见血”,恐怕就不能变被动为主动。
  虽然那次较量的结果是郑远元争得了在虎桥路口继续摆摊的权利,但是他一直有些提心吊胆,担心有人再来找麻烦。他也想履行一个手续,合法经营。十天之后,一个路政管理人员吕先生来摊子修脚,郑远元与他闲聊时道出了自己的心思。隔壁卖水果的廖大叔既知道郑远元的难处,又与吕先生是要好的邻居,也帮着“诉苦”。吕先生当即用手机与城管大队长联系,几分钟通话后,吕先生对郑远元说:“我已经与X大队长说好了,一月交60元钱,你明天去办就是了!”
  一件本来就十分简单的事情,第二天很快办妥了。郑远元在虎桥路口摆地摊一直没有挪过地方。
  摆地摊本是无奈的谋生之举,餐风饮露,非常艰辛,有钱的人谁愿意干这个事情?即使这样,摊贩还难以有个立足之地。走访一下就会发现,摆地摊的人多数为下岗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平时辛苦一天,仅能挣几十元、一百来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一百多两百元,但那种情况毕竟不多。满腹的辛苦、心酸、惶恐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是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钱,他们的劳动绝大多数是拾遗补缺,方便群众的。这样的劳动者,不应该被歧视,而应该得到尊重。
  当然,城管人员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作为执法者,他们得经常在街道巡逻、检查乱摆乱放。“城管”这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悲喜交集的词,也是一个群体的代称。一方面,就目前而言,城管对城市秩序的维护,对市容市貌的管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管队伍里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它在小摊贩眼中已经是“土匪”、“强盗”的代名词,特别是随着近日曝出的延安城管打人事件,更是让人谈之色变,几乎有可止婴儿夜啼的功效。而以郑远元的经历来说,对城管的爱恨情仇真是难以言说!
  
  3.飞来横祸,差点要命
  命运好像真是在考验郑远元,就像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一样,必须得经受九九八十一难。就在郑远元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的时候,却又出现了一大劫难,而这一劫难险些要了郑远元的性命。
  2004年10月的一天,一个男青年带着一位姑娘来到郑远元的小摊,郑远元用一个多小时为他修脚治病后,男青年却说忘了带钱不愿支付80元的修治费。80元对于当时的郑远元来讲就是好几天的伙食,不能“就算作个人情”,他据理力争,不付钱就不让走,于是发生了口角。在周围人的劝说下,两个年轻人极不情愿地凑了40多元钱,临走的时候却恶狠狠地丢下一句话:“你有种,等着!”
  男青年走后,有一位好心人提醒郑远元说:“那个小伙子可能要来找你麻烦,你不要出摊了,等几天以后再来。”他内心虽然有几分恐惧,但嘴上还是很硬,说“不怕”。“我靠手艺挣钱吃饭,不坑人不骗人,我怕谁!共产党领导的天下,无法无天了吗?”他依旧每日按时出摊。外人不理解,想到危险就在眼前还不避风头,要钱不要命呀!其实郑远元也有苦衷啊,不摆摊,收入从哪儿来?吃、住靠啥?还要补助家用,如果没有收入,日子咋过呀?
  第三天,事情果然发生了。这天下午,那个年轻人带着一个小伙子来到了摊前,对着正在毗邻的小店买东西的郑远元,一言不发挥刀便砍,郑远元躲避不及,头部被砍伤,顿时鲜血直流。满脸鲜血的郑远元像一头暴怒的狮子,抄起板凳砸向歹徒,两个歹徒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气势,立即跑开。郑远元奋力追出两百米。目击者的报警后,警察迅速赶到现场,一边追凶手,一边拦车救人。过往车辆发现是要拉一个血人,都疾驰而去,警察便强行拦住一辆出租车,把他送到了附近一家医院。
  在送往医院途中,郑远元昏迷了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已躺在病房,头部缠满了纱布和胶带。因为失血过多,头上缝了20多针!(至今,拨开他那浓密的头发还可见到一条伤痕。)
  郑远元躺在异乡的病床上,那种疼痛、孤独、苦涩、悲伤、愤怒、无助的滋味,真像打翻了五味瓶,难以言表。望着屋顶,他浮想联翩,记事以来遭受的种种苦难尤其是外出闯荡遭遇的逆境和凶险,像演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小时候,一次和哥哥一起上山砍柴,不小心摔了一跤,头碰在石头上,鲜血流得吓人;出门在达州打工,害了一场大病;现在摆地摊又差一点丢了小命……老天的不公和生活的艰难,令他潸然泪下。
  这不就是因为修脚下贱嘛,这不就是因为人家瞧不起你嘛!他想放弃这个职业,但一想到养育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致富理想和目标,觉得又不能放弃。
  就在郑远元犹豫不决时,以前他给修治过的几个顾客却提着营养品来到了他的病房,这些人的到来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在心里说:“世上还是好人多,我怎么能为个别无耻之徒而丢下自己的生计,放弃自己的理想呢?我要坚持下去!”
  是啊,郑远元,你应该更加坚强!因为,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次航行,你自己就是一艘船,假如你要走很远的路,去很远的地方,你就必须保证自己的船足够坚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风浪的时候,你的船可以坚持得久一些,而坚持得越久,你收获的希望就越大。
  是啊,郑远元,你必须坚持下去!人生的磨难是免不了的,你要把伤口变成勋章!
  这一天,也可以说是郑远元最光辉的一天。因为福楼拜说过:“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与勇敢迈向意志的那一天。”
  
  4.善人指点,命运转折
  自从摆摊开始,郑远元总是风雨无阻,全心出摊,一心一意地为顾客服务。顾客就是上帝,他希望“上帝”拯救自己。
  即使这样,他还是得不到广大顾客的信任,不少顾客怀疑的眼光令他感到很不是个滋味。他转念一想,也可以理解,现在社会上多少骗子呀,把蚂蚁说成大象,把风筝吹成飞机,把魔鬼扮成天使,多的是呢!你这么个毛头小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真有什么治病的医术?如果你骗了人,又销声匿迹了,我到哪里去找你?对一个摆地摊的年轻娃、生面孔,顾客怀疑他是否真有功夫,是否稳定可靠,那是情理之中的。郑远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服务得更好,用熟练的修脚技术和治脚病药到病除的效果来为自己作证明、为自己宣传。
  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那一顿饭他从来都是吃面条和面皮。三下两下解决能量供应问题,然后又回到地摊上。
  一个人在压抑中奋起,他的潜能是无法用数字表示的。
  生意逐步好起来。一个月下来,小摊收入近万元。
  从来也没有掌握过这么多钱呢!盯着存折上日渐增多的存款数,一股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舒心啊!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他太需要这些钱了,要寄回家孝敬父母,要用一些感谢恩人,要攒起一些作为本钱……
  他在做着一个更大更美的致富梦……
  在坚持中,郑远元的命运轨迹出现了转折。
  郑远元生命的浪花就要绽放了!因为,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遇着岛屿和暗礁,就会激起美丽的浪花!
  2005年元宵节的第二天,郑远元出摊接待的第一个顾客是一位市政府的退休干部王叔。根据顾客脚病的严重程度,他说:“最低需要修理治疗一个疗程,我把每次连修带治的费用先说给您,但我暂时不收钱,等治好了才付清。”王叔见他真诚老实,硬是坚持一次次结账。一个疗程刚满,脚病顽疾彻底治愈。王叔特意让妻子李玲请人制作一面贴有“脚病患者的福音”金黄大字的锦旗。李玲也曾多次到郑远元的地摊修脚,对郑远元的印象也非常好,就以自己的名义送给了郑远元。
  一天,王叔又来修脚了。
  “你为啥不开个正规门面?”他亲切地问道。
  “摆地摊费用低,交一点管理费就行了。”郑远元一五一十地说。
  “你不能摆地摊,因为,一是地摊给人的感觉是不稳定的,别人不相信;二是不安全、很辛苦。你应该开个店子。”
  “是啊是啊……”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郑远元何尝不知道摆地摊治病被人怀疑?何尝不知道摆地摊危险、辛苦?何尝不想开一家门店,在可以遮风避雨的房间里体体面面、舒舒服服地做生意啊!只是因为租用门面费用高,找门面也得花时间,所以没有在这方面多想,也没有下多大功夫。王叔是一个高人,也是一个善人。是善人,才能设身处地去体恤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疾苦,治脚病时坚持每次都付清费用;是高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为自己爱怜和信任的人出高招、指路子。
  在王叔的帮助下,郑远元立即在汉中市虎桥路口中银大厦旁边,花1.2万元租赁了一个门面。
  门店起什么名字呢?当时,汉中市已有不少人认识了郑远元,他的修脚技术也博得了不少人的信任,见了面就叫他“小郑”、“远元”、“脚医生”、“马路医生”,门店的位置距离地摊也只有二百来米远。这些因素都得综合起来考虑,所起的店名起码要便于人们找他。在朋友们的参谋下,“郑远元专业修脚房”确定了下来。它标着业主的名字,给人以踏实、可信的感觉;“专业修脚”,定位明确,特点鲜明,体现了服务的技术性。这个店名好!
  于是,陕西省汉中市诞生了第一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专业修脚房。这家专业修脚房只有一间门面,面积只有三十多平方米。开业这天,王叔、李玲夫妇特意前去恭贺,燃放了鞭炮。
  那是2005年11月6日。郑远元永远记得这一天,因为他的命运在这天出现了重大转折。
  时令已经入冬,大自然的生命似乎宣告了周期性的完结。温暖的季节带给我们的永远是欢歌笑语,只有冬天的肃杀才锤炼我们的意志和体魄,冬天使我们更加清醒地检视自己的灵魂。立冬是一切春华秋实的结束,又是一切梦想希冀的开始。
  这一天,多云间晴。但是,郑远元仿佛觉得天空一碧如洗,气温也格外适宜,似乎吸入的空气也是甜丝丝的!
  招工,没人愿做“下贱活儿”
  思路决定出路。但是,郑远元的出路并不是一马平川,阳光大道。
  按说,在农村很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十分困难的背景下,“郑远元专业修脚房”招工应该是很容易的,但是,门店开张前准备工作并不顺利、轻松。
  城市里,今天这个企业挂牌,明天那个门店开张,即使不准燃放鞭炮,门前也要摆上若干花篮,甚至要扎上彩门。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至8年。有上升必定有下降,下降正是一种调整,是下一次上升的前奏。企业的注册或倒闭,门店的喜庆开张或黯然关门,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局外人往往不知道,那喜庆、热闹的背后,是奔波操劳乃至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专业修脚,是群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在众多服务行业中是一种拾遗补缺。全国到处都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严峻现实,将很多老百姓挡在了正规医院的门外,在正规医院看个小病也得“走一套程序”,本来用几角钱几块钱买一点药品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要给你挂吊瓶打抗生素,动辄开支几百元几千元。极少数坚守职业道德、良心尚存的医生开“小处方”,用便宜药给群众治病,不仅不能受到医院的鼓励和同事的尊敬,反而受到讥讽和排挤。很多群众希望花较少的钱,就近在民间开办的诊所就医看病,享受廉价、便捷、优质的服务。况且,也没听说哪家医院有修脚的专科和业务,这样的小毛病,公家没有谁给你医治,因为他们瞧不上眼,嫌脏,嫌不挣钱。对于这个社会问题,郑远元是有所耳闻,甚至是十分清楚的。
  郑远元还知道,家乡外出打工当上了老板并发了大财的,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都是给别人当苦力挣几个血汗钱。尤其是一些在煤矿、铁矿、金矿打工的人,一些不幸者把命送到了那里,或者回到家里已是缺胳膊少腿,落下终身残疾。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厂里打工,虽然总的说来安全一些,工资高一些,但是在一些企业里人格得不到尊重,离家太远,家里老小得不到照顾。郑远元自己经历过在南方找活儿干,在两家工厂里亲身体验过打工仔的生活,也经常听到家乡一些关于打工的令人不快的消息。所以,他想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闯出一条既挣钱又安全的门路,给家乡人提供就业挣钱的机会。他觉得,专业修脚是一个既能自己挣钱又能带动家乡人到城里就业的项目。办修脚店投资不多,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修脚摊、修脚店来消费,而目前还没有发现专门修脚的门店,专业修脚可以为社会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自己捷足先登,经济效益应该不错。
  专业修脚这类门店,当然不是一个人能够打理的,必须招聘员工。但是,自古以来修脚都属于下贱职业,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多没有转变过来,即使就业非常困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从事这种行当。在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面前,郑远元的好心变成了驴肝肺,想带出一大帮人来创业的热脸贴在了别人的冷屁股上。
  郑远元起初打电话给老家一个叔叔,客气地请他到修脚店里来“帮忙”,还没等他细说,便得到这样的回答:“你发大财吧,我不干!即使饭没有吃的,也不搞修脚那个事情!”给老家另外一个伙伴打电话,也基本上是同一个腔调:“啥事不能干啊,去做那个下贱的活路!谢谢你的好意!”说得他心里凉了半截,也感到很委屈。他心想:请你们来也不光是为了我的生意呀,我也是想帮助你们呢!而你们却这样不信任我,还讥笑我!
  他只好动员自己的兄弟姐妹,承诺包吃包住,每月工资1000元以上(三个月学徒期每月400元)。看在帮助亲人事业的份上,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也不容易,他的姐姐郑远翠、嫂子任继芳成了他的第一批员工。
  在这里,员工感到吃、住条件都不错,大家在一起,也像一个家庭一样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帮助,挺好的;况且,正正规规地凭劳动、凭技术挣钱,收入不是很高,却也不算低,并且按月兑现。城市里就是文明得多,这比在大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奔生活好,也比在外地的矿山、工厂里卖劳力强。城市里的工作、生活也使员工的思想观念慢慢发生了转变。
  一传十,十传百,愿意到郑远元手下打工的家乡人越来越多。
  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家乡来打工的亲人又来了3个。六七个人挤在一个地方,吃饭的人多,而收入却是有限的,除去各种开销就所剩无几了。
  压力就是动力。这迫使郑远元在勉县一所学校斜对面又租下一个门面,开了第二家门店。
  那时,“郑远元专业修脚房”标出的服务收费标准是:泡脚+修脚+按摩=8元。而那时同城大型足浴城(店)收费标准是15——20元,且是单一的修脚服务。据他搜集的信息,“8元”也是全国同行业最低价。
  过往行人或疑惑或鄙夷或嘲笑或赞许,议论纷纷——
  “搞啥不好?去修脚!”
  “收费8元,那能挣啥钱?”
  “这么便宜,该不是骗人的吧?”
  “不管他的,上当受骗也就是几块钱的事!”
  “那里边到底有啥名堂?”
  “脚病没地方治,就到那里去试一试吧!”
  “嘿,别看郑远元修脚房门面不起眼,但是,服务热情,具有专业水平,价格也低廉。”
  “郑远元专业修脚房还有点功夫,我的脚病治好了。原来到医院去,医生就给你开一些消炎的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舒服得很,你也去试一次吧!”
  “少抽两支中华烟,就能享受一次!”
  ……
  人们奔走相告,口口相传。
  郑远元的生意随之逐渐红火起来,及至两家门店天天都有排队等候的顾客。
  两个门店再也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了。有人建议郑远元在其他城市也开设专业修脚店。
  “是啊,群众这么欢迎,市场这么广阔,为什么不把业务做大一些呢?”郑远元也有了这个打算。
  思维敏捷的郑远元把目光投向了周边其他一些地方,开始了考察市场、寻找门面、招兵买马……
  至2006年底,他已在汉中、安康、四川等地开了十几家“郑远元专业修脚房”,他的哥哥郑远军和乡亲们近百人都在他的修脚店里打工或者当了小老板。
  柳暗花明,时来运转了!郑远元开始走上成功之道!
  
  5.遭遇野蛮执法,顾客挺身而出
  2007年春,郑远元把专业修脚房开到了西安。随即就遭遇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野蛮执法,所幸一位顾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帮了他的大忙。
  才从社会底层闯进城市的小老板,往往法制知识甚少,法律意识淡薄。当时的郑远元就属于这一类人。他满腔热情地把专业修脚店开到了自己的省会城市西安,却不料省会的社会主流人员并没有热情接纳,找麻烦的人接踵而至。
  4月的一天下午,顾客杨延同正在一家“郑远元专业修脚房”里修脚,店员都在热情地为顾客服务,忽然闯进来几个穿着工商行政管理标志服的人员。他们一脸严肃神情,说这个门店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属于非法经营,要依法取缔,不准营业了。说着说着,就动手往门外停着的车上搬东西,搬修脚沙发时,由于面积狭窄、动作粗鲁,把饮水机挤坏了。
  店里的员工都是来自乡下、见识不多的老实人,不敢吱声,顾客也不知所措。但是,正直的顾客杨延同先生看不下去了。
  “你们这是干啥?”他大声地质问。
  “我们在执法。”一个年龄较大的人气势汹汹地答道。
  “你们这是土匪抢劫么,什么执法?执法能这样野蛮吗?农民工好不容易进城找个事干,成天抱着别人的臭脚,你们愿意干吗?他们凭劳动挣钱,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你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鼓励和扶持才对,现在却这样对待他们,一点感情都没有!”
  “不管做啥,开门店总应该办理一个营业执照才行。”那位干部口气软了一些。
  “你们把政策、法律宣传到位,叫他们补办执照不就得了吗?可以要求他们7天之内补办执照,否则就要取缔,这样不行吗?”
  “我们单位领导要求严格执法。——你是干啥的?”
  “我是这里的消费者,叫杨延同。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我们是西安市工商局的。”
  “具体是哪个部门的?”
  “XX区XXX工商所的。”
  “好,你们的所长我认得,过去是我的学生,我给他打电话问一问能不能办证。”
  “那……那也好。”
  见杨延同说得也有道理,执法人员的态度由“暴风骤雨”变成了“和风细雨”,把已经搬出的东西又重新搬回了门店。
  经杨延同介绍和证明,这家修脚店第二天就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个体户营业执照。
  执法人员有所不知,这位六十多岁的消费者杨延同,曾经在西安市当过20年中学教师,后来调至省政府侨务办工作,还长期担任体育教练,还当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最后从调研员岗位退休。所以,西安市很多基层领导都曾经是他的学生。郑远元专业修脚店东县门店就开在他所居住的楼下,他经常在这家修脚店里享受他们专业而优质的服务。他也曾见到过郑远元,并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一次“患难之交”,使郑远元十分感激和感动,将其视为能人、恩人。
  为了感谢杨延同先生,也为了讨教和学习,一个时间宽裕的日子,郑远元把杨延同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像三国时期刘备向诸葛亮讨教对策一样,向老先生虚心请教。杨延同也仿佛遇到了知音,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以及创办企业和企业管理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杨延同向郑远元着重就建立全国性的连锁店、取消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坚持诚信服务、注意搞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郑远元觉得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专业修脚,涉及工商、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管理,但是,这个行业是郑远元首创,国家也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规定,因此,一些主管部门也不知怎么监管。加之刚刚进城的农民工大多不熟悉法律法规,挣钱心切,因而公司成立以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譬如,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税务登记证。
  这些问题都给郑远元及其门店带来了一些麻烦,刚进城来的郑远元一时间也为这些事情而烦恼,并为此耗费了不少精力。在杨延同先生的帮助下,“不讲章法”的修脚店都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等有关证件,渐渐走上正规化经营轨道。
  郑远元创业历程中的挫折和磨难,到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彻底结束,脚底的“茧子”还在不断增厚,进取的心性还在继续经受磨砺,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正如自然界,花开花谢、叶黄叶落,本是自然现象,只是有了一种经历。经历,不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吗?经历了春天的柔情,才能懂得花开的意义;经历了夏天的奔放,方能感受阳光的欢笑;经历了秋季的萧瑟,这才领悟大雁为什么飞翔,经历了严冬的霜雪,始能明了寒梅为什么绽放。世界上没有不经过风吹雨打、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实。
  他的阅历在增加,知识在积累,意志在磨练,朋友在增多。
  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别人的搀扶,尤其是在姗姗学步之时。一个企业在发展历程中也少不了别人的帮扶,尤其是在刚刚起步之时。杨延同是众多帮扶过郑远元的好人之一。
  好人必有好报。随后,杨延同成了郑远元公司的股东,被聘请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收入不菲。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