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生命弦音>第六章(1、2、3)

第六章(1、2、3)

作品名称:生命弦音      作者:放情凌霄      发布时间:2015-05-09 09:41:52      字数:9160

  (1)国难当头,投笔从戎
  从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抗日创造了前提条件。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灭亡全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形成了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内的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1937年9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的协议,将工农红军挺进师和浙南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建制,即奔赴华中前线参加对日作战。
  1938年3月18日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500人,在粟裕、陈铁军的率领下,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建制,粟裕为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部队开往皖南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局指示,于1938年5月7日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为成立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12日临时省委机关迁往温州。接着成立中共浙南特委,龙跃为书记。与此同时,新四军驻浙江的三个机构也正式宣告成立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新四军驻浙江办事处。
  人们不忘历史,早在I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了华北,在这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同胞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还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和由此兴起的全面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西省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还对土地政策等各项具体政策进行了调整,在策略方针上逐步由:“抗日反蒋”转变为“逼蒋抗日”,这时国民党也开始调整其内外政策,促使了浙南地区国共合作的实现。
  从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浙江省取得了胜利,浙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开始了浙南和平的新局面,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1937年2月底:1.浙江红军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七团队,集中地点,皖南泾县章家渡,部队响应及早出发;2.浙江地理位置很重要,原来的游击根据地不能放弃,要一些人在浙南继续坚持;3.为了适应新形势,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浙江省临时省委,(待中央批准后为正式省委),原来省委两位主要领导人,经刘英和粟裕两人交换意见后,确定粟裕去前方,刘英留在浙江,任省委书记。
  这二年中华大地仍处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庆余他也在苦难中完成了小学学业。这二年太受难了,每当敌机的空袭,他即与同学马上疏散,即刻隐蔽在山下防空洞里,或来不及躲备则钻到课桌的底下去。好一段时间,县城沦陷,日寇强盗,肆意烧杀奸淫,这些强盗兽性发作,狼子野心,到处掠夺,无恶不作。庆余每天踏过被敌机炸毁的房屋废墟路上,惨不忍睹。县城几乎空无一人,像死一样的沉寂,人们整天都在逃难,夜晚才悄悄回来,庆余只得夜晚“苦读”,终于完成了学业。
  在如此国难当头之时、人民苦难的日子里,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国内汉奸卖国贼及特务到处横行霸道,人民面临无尽的苦难。由于日寇疯狂的侵犯着中原大地,祖国的天空,任由日寇飞机胡飞乱窜。敌机空袭时,警报连着长叫,这时人们都拖儿带女,四处逃难,皆同庆余一样去偏远的农村,向山乡奔去。在疯狂日寇沦陷这古城半个月里,县城陷于一片黑暗恐怖之中,神州惨遭腥风血雨的浩劫。学校停课、商店关门、工厂停工、人口疏散。庆余当然远避在山头安全地带。在山中,他夜晚都睡在牛棚上的稻草窝里,还感到挺舒服的。他与小伙计白天登上了山岩的制高点,远眺着城里,依稀地看到一片狼籍、一片惨景,还目睹了日本鬼子一队队,肆无忌惮的开进了城。
  庆余只是爱玩,在山中与山村小孩子玩在一起,上山采蘑菇、摘槐豆、采蚕豆、摘麦杆做吹箫、摘些郭公品赏,既酸又甜(状如小杨梅,红红的),往往摘一大口袋而回,还有山楂果,庆余摘来穿起来像和尚念珠一样,一大串佩挂在膀子上而自喜自乐。
  尽管被日寇洗劫过的空城,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照样过得十分热闹,历来中秋是人们所关注的大节,“世人皆爱中秋月,千古皓月照诗心”。千百年来赏月一直是中秋佳节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八月十五日民间有吃鲜粉及毛芋的习俗,市场上装饰一新,食品商店摆列着各式各样的月饼,特别是套月,引人入胜,用彩色绸纸及绸缎片,做成各戏剧人物,如“桃园三结义”、“萧何月下追韩信”、“吕布与绍蝉”、“嫦娥奔月”、“武松打虎”。及《红楼梦》中各种人物等。栩栩如生、活神活现,这些人物下面盒子里装着十锦月饼,有些大商店门前还装着龙喷水,就是装饰成一条龙,从龙的口中不断喷出水柱,乡下人最爱看热闹,一看龙喷水,久久不愿离开,整条街道闹盈盈的,更给节日增添了喜气,营造了浓浓的氛围。
  在中秋之夜,那些大户人家,在他们的中堂还摆上了“小摆设”,在大厅中二张八仙桌排成一个长条,然后盖上长红毯,在其上摆着小桌、小椅、小花瓶、小鸟、小鹿、小狮等,还安上个大金鱼缸,游动着各种色彩的金鱼等。往往引来众多邻居及孩子们驻足观看,熙熙攘攘,中秋夜晚更美了。当月色清辉无遮无拦的撒向大地时,大概在九点钟左右,一轮皎洁的皓月高高地挂在无垠的碧穹中,孩子及大人坐在月光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观赏月光,将人们带入了美妙的境界中去,据说赏月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呢。中秋节在公历中的日期不固定,有早有迟,它所对应的节气是秋分,秋分一般在9月23日,中秋节就在这前后一个月(9月8日至10月8日)的区间范围内。
  皓月其皎洁的光辉及姿影,曾激起了多少诗人的灵感,迸发出万般的诗情。咏月诗词在我国浩如烟海,可谓俯拾即是。历代诗人似乎没有一个不咏月的:有托月言志的、也有赏月写景的、有望月思乡的、也有对月恋情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当人们面对一轮明月,抒发的情怀也会因时而不同。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充满了深切怀念的情绪;北宋晏殊的“绿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则是一幅养尊处忧,悠闲恬淡的境界;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真切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具有哲理情趣;南宋岳飞的“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促明月归”,描写了一个爱国将领戎马倥偬的雄姿;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深切而深厚的怀乡之情;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诗人怀念远方亲人或恋人的热切之情。在众多的咏月诗词中,写咏月诗词最多,最有感情的当推诗仙李白了,他一生创作1044首诗歌,竟有320首是写明月的。
  写咏月诗对读者影响较大的要数苏东坡了,在他的笔下,明月千姿百态,佳趣无穷,其中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这是一首中秋咏月的千古绝唱。庆余最乐意朗读它,赏月也是他的特点,他与家人共赏一番月,品一番诗,心中顷刻对神奇天籁发出内心的感慨,格外的诗心荡漾开来。好像人们把一切希望与愿望都寄托于天边月了。
  1939年,16岁的庆新初中毕业,正是血气方刚,风华正茂之时,眼看国难当头,民族危机,遂弃笔从戎,奔向抗日救亡的行列中去,其革命热情如暑天里的温度计直线上升,后随地下党的派遣来到了故乡经商及充当小学教师,开展了革命工作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庆新怀有爱国热忱,投入到抗日救亡工作中去,运用演讲、歌咏、戏剧、绘画、木刻和砖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的消息等等,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了抗日救亡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了日寇及其走狗汉奸卖国贼。他接受了地下党的派遣在城市发动工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在温州市某某化工厂任炼油工程师,大力抵制日货,自力更生,制造大量油料及化工产品、肥皂、雪花膏、凡士林及鱼肉类罐头等。他一边工作,一边组织工人,接受抗日救亡思想,他密切联系群众,与工人们打成一片,工个们皆视其为贴心人。
  1940年的春天,庆余继续上学,插班在城东小学四年级,初到城镇有一股新鲜感。他成天像活泼的小猴子一样蹦蹦跳跳、无忧无虑,一条心去上学了。这时庆新己是初中毕了业,日夜在干革命,抓紧阅读革命书藉,他还有一手绝活一一篆刻,他的刻字技术,十分应手,作为业余自娱自乐而已。他酷爱文学,尤好诗词,经常指导着庆余语文,教庆余要好好读书,只有把书读好,才是有用的人才。后来庆余这样喜欢文学与庆新哥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庆余爱好作文,作文屡受老师赞扬,可他数学差劲,经常不及格,庆新都一一进行了辅导,成绩才有所跃升。庆新说:“开卷有益”、“读一书,增一智”、“好书读得越多,心怀越来越开阔”、“拳要常练,书要常念”、“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一日读书一日功,十日不读腹中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花开在春天,学习在少年”、“勤学又勤问,不怕头脑笨”、“不知则问,不懂则学”、“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只要耐心等待,不愁钓不着鱼;只要不断学习,不愁念不好书”。庆新这些话,很久很久在庆余的脑际萦绕着,都不会忘记,这些金玉良言,深深地烙在庆余的心灵深处,庆新的形象,不时在他的记忆的屏幕上浮现。
  在1945年5月,强驻在温州的日寇,为了接应福建日军北撤,向瑞安、温州进犯。这时日寇实际上已成强弩之末,国民党军队一听日寇南下,畏敌如虎,闻风丧胆,一枪不放,逃之夭夭躲起来了,日寇沦陷半个月,浙南惨被日寇蹂躏,日寇掳掠搜刮、强奸、杀人、放火、拉夫等无恶不作。日寇撤退后,国民党军队抢在居民回城之前,大发国难财,他们闯入民房翻箱倒柜,抢掠日寇劫余的财物,人民再陷苦难。庆新接受了地下党的派遣,辞去了化工厂的的工作,回到了故乡县城,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党的宣传工作,组织了读书会数十个知识青年人,活动十分频繁活跃。
  当时的读书会是党的外围组织,他们分头阅读革命书刊,《唯物论》、《唯物辫证法》、《社会发展史》、《中共(布)党史》、《列宁主义》、《赤都新史》、《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革命圣地延安》、《资本论》、《大众哲学》等等革命书籍,同时不断串连进步学生,唤起其革命觉悟。在这段时间里,他曾与一个战友受党的委派去延安,由于途中被敌人封锁十分厉害,去不了仍回到了故乡,从此专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当天清晨鞭炮连天响,锣鼓震地鸣。人们奔走相告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了,人们仿佛是在迎接着自已重大的节日,处处呈现出一片喜庆与欢乐。庆余正在睡眼朦胧中,赶快起来,像过重大节日一样蹦蹦跳跳,高兴啊!庆余马上吃了早饭,早早上学去了,学校生活完全恢复正常。随着庆祝抗战胜利,大张旗鼓,连续搞了三天大游行,进行特大庆祝,游行场面空前热烈,庆余与全校师生一起都带着彩旗、贴标语、呼口号,游行队伍,浩浩荡荡,边游行,边扮演独脚戏。晚上照样提灯游行,庆余举着“V”字的红灯,烛光映红了胜利而感到自豪,长长的游行队伍如漫漫无边的灯的海洋,融进了无限的欢乐之中,仿佛自己完全像个大人样,大长了志气,人们盼望着有个太平日子。可是蒋介石贼心不死,剥夺了抗日的胜利果实。恩将仇报,倒行逆施,发动了内战,大肆反共,战火纷飞,硝烟顷刻弥漫了华夏大地。
  
  (2)举家迁徙,保持农乐
  凝青自感体力不支,不适应农事活动,将农村产业全部变卖掉换成银元存下来,剩下10亩田出租给农民为今后生活口粮之需,遂到城边城乡结合处买来了七间破屋,历经一年多的整修,修葺恰同新屋一般。当时买七间破屋,该屋真是破烂不堪,屋中聚居七家贫民,他们平时做纸绷作坊生意,同时还摆了一个赌场,天天招徕赌客;小市民、小商人、小摊贩,集中在一起日夜聚赌,搞得乌烟瘴气,他们的游民习气很重,“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喝冷水”。他们一致要卖掉最后的栖身之处。凝青看中了这屋,因为其屋前屋后一片很大空地,前面河流,后离山不远,吃的是山水,走的是平路,临水而居,保持原来的座向,屋前空坦,屋后一片田园,真美!正是硬棒槌打铜锣响当当的农家田园之处。
  为了修缮破屋,也的确费了凝青不少力气,当时也是个巨大工程了。他从远处贩来一排大木头,达数百株原木,瓦椽也是统统换最新的,砖瓦都是周边瓦窑运载而来的,买砖瓦的那天,庆余也跟着凝青一起去,那时瓦窑都紧紧依在塘河边,远看瓦窑的烟囱兀立着,窑背上的水槽,冒着蒸蒸水气,绕着烟囱冉冉消散,瓦窑人用干裂山柴烧着旺火,脸庞与炉壁一样通红;他们躬着身把水挑上窑背,掺入槽中。平地上有柴垛有泥坯,也有出窑的黛青色的瓦与砖,上面粘着烟灰,在一条夹道里,人进进出出,至吃饭或到了薄暮时分,才洗煤黑的手,煤黑的脸及煤黑的鼻孔,而后坐在塘河边嚼着喷香的饭团。此时,夕晖嵌在河面,闪炼着亮光,捎来一份轻松与惬意,岸上沉默了一天的人才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与瓦窑同时有一些忙碌的人,他们在忙着粘土打造成泥坯,每天起早至晚,才在暮色苍茫中踏上了回家的路,而瓦窑是不分昼夜的。庆余与父亲驾着船去运砖瓦已是多次了,每次他只是在瓦窑边那些成堆的碎瓦上玩,蓦然引起了他的童心荡漾,他用力将这些瓦片投向河心“打水漂漂”,倒觉得很有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破房的空场上堆了好大堆砖与瓦,木材一攥攥、一捆捆、一堆堆,真有大兴土木的态势,穿草鞋拿拐棍走泥路稳稳当当。接着就是构筑全家的爱窠了,这美丽的爱窠就是已在前所述的美好家园。修理后的新居,自有一片春光,凝青总是忙忙碌碌,如穿没底的鞋脚踏实地,将其自己倾身于田园之乐中去,经过了一年多的整修,破屋赫然成了新房子。
  1943年3月,择日迁入新居,举家由万斗村搬至这里,合家皆大欢喜,凝青由于长期务农,双手闲不住,长添灯草满添油作好了准备,经年在屋前屋后劳动着,耕作着、经营着……屋前空坦平了,前面一个大天井,屋后一大片大园地,尽种了瓜果豆菜,木瓜、桃树、杨柳成行、在东南角栽上了数株葡萄,屋的北首栽种上一片新竹林、屋后面还有一丘田,种上了五谷杂粮,高粱、玉米、大豆等,又是毛芋、荸荠等,田边还有一口自然井,经年从这里冒出来股股清泉,多美啊!好一片田园风光,庆余与家人不止一次的赞叹过。据说井所流出的清泉是与山脉相通的山水,但从未饮过。只作田水灌溉之用,井中自然生成的有泥鳅、八须、鲶鱼、小蟹、草虾等。井水清彻见底。庆余经常在井边玩它个大半天。靠那河边的是一排古老的槐树,树上尽缠着薜荔(乒碰)藤,结了薜荔果是做“凉腐”的原料;那竹子终年浓荫一片,全年在这里收到上百斤的马蹄笋,除了到市场卖以外,经常是摆在李家饭桌上的佳肴珍品了,笋味极鲜美;那葡萄长势十分茂密葱茏,每逢春季,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秀色可人,人来人往,皆称羡这处实是“桃源胜境”呵!天成自然、实是个十分朴素的农家花园,这自然的环境,更使庆余从少就爱上这优美环境是很自然的事了。
  家中菜蔬,自给有余,凝青天天上集市变卖,特别在夏秋日里,葡萄生长繁茂,硕果累累,一串串如水晶绿宝石一样的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庆余这时在萄萄架下忙开来了吃个够。他专门挑熟透了的吃。葡萄一般是送亲友与邻居,从来末卖过。说起葡萄,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为紫葡萄。庆余家的大概就是水晶葡萄了。据云:葡萄能活络筋骨,除湿痹的功效,并有益气、培力、强志作用,久食能轻身不老,达到延年。
  收下葡萄真多,凝清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酿造葡萄酒,庆余从小就知道葡萄酒是好酒,他竟念起了唐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说起这诗多少带有几分凄苫与悲哀。而西晋的陆机则比王翰要幸福些:“葡萄四时芳醇,琉璃千种旧宾;夜饮舞迟销烛,野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葡萄酒几乎是不可多得的好酒。说起葡萄酒,当数法国为最,按法国人来说,一日不能离开葡萄酒,如果没有葡葡酒几乎没有阳光的日子。法国不但葡萄酒好,而其它的由葡萄酿制的,诸如白兰地、香槟酒之类同样名列世界前茅,我国如新疆葡萄酒也是驰名海内外的。
  
  (3)求学上进,继承传统
  李家经常在茶余饭后议论一个话题,那就是修破屋之事,经常进入回忆与反思,全家人都认为当时破屋买来,应拆倒重建为好,这样修理一年多时间,计算一下修理费用远远超过了盖一幢新屋的开支,如果当年统统拆到,可以坐北朝南多好,也不致于仍是朝西屋,夏天遭日晒,冬天不见阳,西风如刀割,一股凄凉相。是啊,当时修理这幢破屋七间,凝青曾付出了不少汗水与艰辛,当时这七间破屋,坐东偏南朝西偏北,人们皆说这是最差的房屋朝向,三世修不来朝南屋,何不当时拆倒方向端过来重建呢!事实也如此,这是凝青的失策,破屋当时几乎没有一根完好的木料,买价与修理费用,比新盖的房屋费用远远超过,真是划不来!有人在讥笑凝青干傻事,何苦呢,,这么多钱投入,何不新造一幢楼屋呢?新造的可以自行设计,将房屋的朝向扳过来,坐北朝南多好,面积空间又大,可以任意展宏图。庆新、庆余也有同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凝青也感到自己偌大一个家庭,不好掌握,遂主张分家,他叫来了庆新、庆余及全家人,把家中财产分为三部分,庆新、庆余各得一份,庆余由于未成婚另加上“讨亲本”。另一部则由凝青及露兰养老支用,庆余这份暂由凝青代管,庆新则由其独立成家,当时变卖田地换成银元3000枚。庆新1000元;庆余1000元,再加上200元“讨亲本”。计房屋七间,由庆新、庆余二人平分;凝青自己留下800元。另外关于田地,庆新5亩;庆余5亩;皆出租各归己口粮之用。
  虽然凝青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乡村里还是个人面人,李家也算是个大户人家了,可一旦搬迁到城中,则低人一等,城里劣绅、地痞、恶棍、流氓,比比皆是,他们这些人是水牛长毛彻头彻尾的败类心肠,日日在打人家的主意,这些地头蛇,日夜在盘算着怎样欺侮人、敲诈人。隔三岔五来借钱、借米,没完没了,有借无还,还加上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也特别重,搞得凝青如和尚的脑壳没发(法),但求平安,凝青处处忍着点。凝青说:“忍忍欺不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事要像老艄公撑船,看风使舵为好”,他一味告诫下辈要好好读书,将来有个一官半职,再不会受人欺侮。他的一生勤劳所置的家园,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的。凝青一个劲地经营着自己屋前房后的“小天地”,露兰也一心操持家务,她仍保持着当年的旺盛精力,她日夜不断地纺纱、织布、家务……他俩总是终年不闲着。
  凝青每天经营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打造自己的美丽家园而辛勤劳作着,他喜爱竹子,你看那屋边的一片竹林,整年郁郁葱葱。有茅竹、水竹、龙竹、淡竹等,都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果。大凡人人都喜欢竹子的,竹是多么含有诗的意境呵!庆余也很喜欢竹,当他坐在竹林下读书时,竹子仿佛将他带入了美妙的诗境中去。他知道世人何以皆爱竹呢?因为竹的用处之大、风景之美,皆比其它植物要胜一筹。据云:我国竹子有150种之多,有毛竹、慈竹、淡竹、箬竹还有实心竹及方竹,又有紫竹、斑竹及碧玉黄金竹。
  竹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它为历代诗人画家所倾倒,它以虚心高节,傲霜抗寒之品格,它那样的劲直清雅,摇风异影之形态,自古以来皆被人们所共赏的。以“竹”为题,吟诗作画,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唐代李白有“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高枝直似凌霄汉,劲节还期傲雪霜”。宋林季谦的“劲节不肯俗,浓阴相映寒”。明刘基的“折取寄情人,感此岁寒节”;清戴熙的“心虚根底固,指日底千霄”。这些皆寄托诗人自已高尚品德的追求和深厚的情意,清代郑板桥在写竹诗中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表明了他对百姓多么关爱心。
  凝青虽是一位农民,但心中感受,似乎与古人相通了。他说,其实竹子全身都是宝,叶、根、杆、枝、籽都有用处,竹叶子用作雨笠,或包装之用,淡竹叶是一种治喘咳的良药,竹鞭可作雕刻和制作工艺品,竹笋和鞭笋是美味的蔬菜,竹子还是点缀风景及美化园林的珍品。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写在点子上。凝青他虽然写不出诗,他心中更没有什么诗情画意,但已从他的实际行动中都充分体现出竹子的可贵了,别看凝青是个老实人,他也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他确是个文明人,对别人总是客客气气的,但对自已家庭的人特别严格与苛求,特别对自己的老伴,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火气大发,每逢他无名火上来时,露兰只是笑嘻嘻,压住了他的火气,就是谦让他几分,总之全家人都怕他。露兰长期犯胃病(心头气疼),别无它药,往往就吸几口旱烟,真的,她自感有特殊的疗效,但她也不敢在凝青面前公开抽烟,只是偷偷地吸几口,她为了买烟不敢去,庆余知道了母亲心意,主动为她买烟,但始终瞒着并经常为母亲露兰买来一包一包的烟丝,一包足够她一个月抽了,始终为她“保密”,所以凝青一直不知道自已的老伴在抽烟:另一次,为炒碗豆吃,远远听到凝青从外面回来的脚步声,她即刻熄火,赶快用锅盍盍住了未炒熟的豆,不敢吭一声,凝青的家长制作风如此森严可见一斑了。凝青对庆余也是十分苛刻,庆余向他讨零钱,他一般总是不给,他只有向母亲讨钱了,则“有求必应”。庆余从小也是个顽皮的小孩子,双手好动,一次家中买来一台闹钟,庆余将它拆个七零八落,当玩具一样玩着,结果装不回来,闹钟报废了,庆余也就受到了凝青痛骂一顿,凝青心中像六月里反穿皮袄里外发火,庆余当然遭到了他的一顿棍棒,庆余屁股被打肿像个桃子。他每每气鼓鼓的提及此事,庆余只是不敢吭声的份,随着时间久了,则不了了之。
  庆余考入了高小,这个学校是全县的中心小学,学校座落在一座高山脚下,学习氛围浓浓,来自全县各地学子,更有远地来的寄宿生,校中训育主任十分严酷,人称“刁钻煞”,他往往暗地窥视学生的动静,搞突然袭击,经常打骂体罚学生是他的本能,学生见了他无不害怕,皆远而避之。庆余在该校修业二年,直至毕业,成绩比较优秀,尤好书画、文学、语文。作文屡屡登上了《学校园地》,每逢校方出刊简报,由于庆余字迹清秀,非庆余莫属,庆余也有差劲功课,就是数学考上70分己经是万幸之事了。诚然,人总有偏好与专长,各有作长,各有所短。庆余他也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有些数理化优秀,往往文科偏差,凡是文科好的则数理化显得差些,这也许同遗传基因有关吧?事实上,世上全才毕竟是少数。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