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生命弦音>第四章(4、5)

第四章(4、5)

作品名称:生命弦音      作者:放情凌霄      发布时间:2015-05-06 07:53:32      字数:5057

  (4)言传身教,母亲的爱
  庆新与庆余从小就深受其母亲露兰的教诲,是很多很多的,虽然,她识字不多,但她肚中有货,孔夫子写文契不要起稿子,平时从她的嘴里能讲出一大套的道理来,滔滔不绝,令人敬佩。特别庆余,星星跟着月亮走沾光,得到他母亲的母爱母教也特别多,露兰记住了好多谚语,多少年过去了,这些蕴含着智慧和哲理的谚语,仍然深深地刻在庆余的脑海中。她帮助庆新、庆余兄弟俩认识世事,认识生活,特别是庆余,他是伴着母亲的谚语长大成人的,所以,庆余照葫芦画瓢,看着样子做。小庆余从小不懂世事,每遇一事母亲就用她的谚语对他现身说教:“吃喝净,少生病,饭前洗洗手,污秽难进口”;这是让庆余知道,从小要讲卫生,“白露身勿露,寒露脚勿露”,这是他母亲在季节轮换时对庆余的叮咛。“少小不戒口,老大路难走”教会庆余不要贪食及注意说活轻重三思做人的道理。“狗洗澡,雷雨到”;“星星眨眼,离雨不远”,这是他母亲在他出门时的嘱咐。“畜圈勤扫,肥料用不了”,“积肥如积粮,粮在肥中藏”这是他母亲对农事增粮的点拨,“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九成丢,一穗落一颗,一亩拣一箕”。每年在秋收时,母亲常牵着庆余,去收割完了的田中拾稻穗时经常说的,提醒在收割时要当心,做到颗粒回“娘家”。每当庆余去上学,她时不时的叮咛着,“人在外边走,冷暖记心头,让庆余感到温暖无比;每逢吃饭时。”吃饭莫贪,遇事莫慌,教育庆余快快成长,做事要稳重。“走路踩路心,做事摸良心”,要庆余始终保持一个好心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甜言夺志,蜜食坏齿”,教庆余做人,吃不能贪食。平时露兰总以“看山取柴,量布裁衣”、“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来告诫下辈。他又说“刀不磨不亮,身不练不壮,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五谷杂粮都进食,医生改行拿锄头”,劝儿子不要挑食,休息好,睡眠好要紧,这些谚语尽在潜移默化中,不知给了庆余多少的精神财富啊!
  万斗村人口多,男女老少个个精神抖擞,在农闲休息时,可就是缺乏个活动场地,唯一的就是唱鼓词与偶而演大戏。此外,还有季节性的文娱活动,如过年滚龙灯、正月十五放花灯、端午节划龙舟等。平时经常唱词是村中的习俗,数十户人家聚集在一座旧式的大杂院里,经常有个背着一只长布袋的瞎子,前面一个小男孩牵着瞎子的竹杆引路,这就是唱词人,他一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就开口唱开了,唱好后只讨了些米或另钱。但有时村中专门还请来个名牌的唱词先生,一唱好几天,先讲好价格,一本多少钱,连唱十来天。唱的都是大部书,有《岳传》、《薛仁贵征东》、《三国演义》、《水游》、《红牡丹》、《粉妆楼》等。引来了外地周边的人,甚至城中人也纷纷赶来听词,顷刻,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唱词的场面也很壮观,预先在屋檐下吊着汽灯。明亮地照耀着全场,唱词人端坐在木桌垫起的台上,一抚琴、一张鼓、一手快板、一块惊堂木,旁边放着一碗清茶,一般是瞎子先生,经一声干咳后,就开场了,一次,唱的是《孟丽君寻夫》、正本唱的是《岳飞传》,其琴声之抑扬、顿挫,又不失婉约,将英雄的壮举说唱得神韵俱备,将才子佳人的恋情道得令人回肠荡气,说到愁处扼腕长叹,讲到喜处笑露颜面,述情表意无不曲尽其妙。大人们听得津津有味,小孩子听不懂,像竹刺扎迸猴屁股似的坐立不安,在词场中东奔西跑,往往受到大人们一顿训斥,庆余也听不懂,只得向母亲讨几角钱买吃的,去自寻乐趣了。
  
  (5)欢乐过年,全家温馨
  孩子最快乐的就是过年了,人在生命的轨迹中,往往把最美好的东西烙在记忆里,孩提时代过年的欢乐,就是这般的难以忘怀,每当新一轮春节临近的日子,深藏于心底的记忆总是在渐渐复苏,最喜乐的就是过年了。过年热闹的场面,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办过年货的人,整个空气全弥漫着热情与温馨,都让人心旌摇曳,庆余真有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的日子呵!
  每当放寒假时,庆余就数着手指头,还有几天过年了?他盼望着吃分岁酒、收押岁钱、拜年、吃好的东西、穿新衣裳、穿新鞋、买好玩的东西……年关总是大人们一年最忙碌的时节,冬至过后,他们要开始做各种过年的准备了,或炊年糕、捣馍糍、杀鸡宰鹅、或制香甜可口的冻米糖,或在屋檐底下晒几串酱油肉,母亲露兰正在灯下为庆余赶织着毛衣,次日又领他至城里剪布做新衣了,又给庆余买一双合适的皮鞋。看大街上好一片热闹的场面,忙忙碌碌的人们给寒冷的岁末冬日,增添了无限的节日气氛,孩子像篮球场上的裁判一样跟着跑,更显得节日气氛浓浓了。
  过年为什么这样热闹呢?父亲凝青说:“这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与过年相关的古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神,母亲露兰也侃侃而谈开了,她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胡说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的密报。玉皇大帝听后大怒,即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大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扫得焕然一新。等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即降旨追捕三尸神,下令执打三百大板,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神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还有祭祖等活动仪式,古时祭灶神仪式也是十分隆重的,中堂摆起一大桌“福礼”,每家人都要向灶神行拜礼,以示灶神上天向天宫汇报这一年来的好事,灶神的任务是“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职责。所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我国民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新”。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因而到了掸新时,庆新、庆余兄弟俩,正是放寒假时节,他二人干得欢,庆新挑水,庆余帮着整理东西,十分投入“掸新”。父亲凝青则拿着长竹竿,其顶端绑上新鲜带叶的毛竹枝连叶结成团,他戴着箬笠,双手握着长竿挥动着,里里外外掸个遍。庆新忙挑水,母亲露兰忙擦洗,庆余忙着拿小东西,也算帮助母亲一力了。
  内外环境变得清洁了,各种器皿、羹柜、桌凳皆由母亲露兰擦洗一遍。对于明沟暗渠清理,干清污排泥集中积肥的事,则由父亲凝青独包了。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另一个用意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之意。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环境面貌一新了,然后凝青总是在门上贴了门神及年画。
  迎新年忙碌的只是大人们,新年到对小孩子来说,它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带给孩子们许多弥足珍贵的欢乐与温馨,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丰裕,但是大家心中的欢乐是无论如何也剥夺不了的,过年不仅有僻呖啪啦响的鞭炮声,有押岁钱,还可以穿着漂亮的新衣裳。
  过年历来是凝青的重头戏,一家十多口人了,济济一堂,分外热闹,在除夕的清晨,凝青赶早去城里,买这买那,主要是酒菜鱼肉,回来一肩挑。这一天全家为过年而忙碌着,年夜饭总要在三十晚做出来,这一天每户人家都同样忙碌,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左邻右舍传出爆竹声,小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凝青赶紧呼唤着庆新庆余一起过来,一起贴上红对联及横批,顿时各个柱子上都换上了新的楹联,祈望着自己的生活似向阳的石榴红似火。当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金辉时,大家都围在丰盛的年夜饭桌落座,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全家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桌上有大菜,冷盘、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二是鱼。火锅煮沸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之意,喻示看“年年庆有余”。还有菜头(萝卜)是有彩头之意;还有爆鱼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日子甜甜蜜蜜,餐桌上酒是当然少不了的,一般都喝自家酿造的糯米酒。也有人喝屠苏酒的,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陀创制而成,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白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酒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以防瘟疫。古时饮屠苏酒与常人饮不同,必须从最年少者饮起,按照年龄大小逐个饮适量,苏轼诗为证:“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为什么要少者先饮呢?也有一层意思,表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再者年夜饭酒桌上,新年长寿面也是不可缺少的,表示人寿年丰,寿长百年之意。
  一家人围着饭桌叙旧话新,房间里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吃过了年夜饭,屋外的爆竹声已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了,天空也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庆余及更多的小孩子,跑着、跳着、笑着、欢呼着,声音在除夕的夜空中荡漾着,久久地不能离去,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交织成除夕欢庆的生命乐章。
  除夕夜深了,庆余携着小侄子及许多小孩子,点着小灯笼在天井中穿梭着,烛光四射,伴随着爆竹声声,气氛更热烈了,他们也不觉得困倦,仍在跑呀、叫呀、笑呀,过年的气氛,像田坎上种黄豆一路一路的,十分丰富。夜更深沉,关门炮已经响过,庆余也同父亲一样想坚持“坐岁”到天亮,但中途都入睡了,在睡梦中,被新年的钟声唤醒了,钟声敲了108下,迎接着新年的第一个清晨。五更真好睡,这时庆余呼呼睡得很沉很沉,连爆竹声震天响彻云霄也不知道,睡得多甜多香啊!
  已是岁元、月元、时元,“三元”时刻了,大人们纷纷起来,在庭院里亮起了“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屋内光明满堂,户外是火花灿烂。人们忆起了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声响是辞旧岁的标志,是吉庆心情的流露,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大年正月初一放爆竹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其中也有人拿着印在纸上的财神,挨家逐户的吆喝着,在门外嚷道:“送财神爷来了”,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就痛快地拿出钱给来人,表示迎了财神。送财神者口中当然免不了尽说些吉利活:“金银财宝滚进来,左首金狮子,右首金凤凰”等口彩。还有一种就是将自已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钱后,经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
  互相拜年,共贺新春,是增进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的平台,是促进人世间的友谊、和谐、祥和与团结的纽带与桥梁。到了正月初一,父母牵着孩子去拜亲友,去拜访平时难得一见的姑舅伯姨们,其乐融融。亲朋好友互相拜年,互贺新年欢乐进步、事业繁荣发达的良好祝愿,都集中的体现出来了。
  我国拜年之风由来已久,古时拜年和贺年也有不同,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互相道贺。统归为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特别向长辈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吉祥,问候生活安好。拜年一般从自家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押岁钱”,分给晚辈。在家中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喜庆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好习俗,人们都一个劲的说吉利话,绿绸衫上绣牡丹锦上添花。庆余孩童时代过年的欢乐就是这样地难以忘怀,新年快乐己定格在心灵深处的一道永恒的风景了。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