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再回榆社
作品名称:太行魂 作者:长竹 发布时间:2015-05-06 11:46:56 字数:6925
茶叶洼村的四清工作队解散了,四个队员除尊重常文华的人格外,对他的保守思想实在不满意,没有给他们折腾的机会。也许过多少年后他们再回顾这段历史会转变原来的看法?会理悟老实常在的中华传统美德?
茶叶洼村的干部、群众对常文华齐声赞好。因为茶叶洼村的红薯驰名了,得到了生产收入实惠。而且在沟里拦洪、山上挖池蓄水见效,解决了多少年来缺水的难题,起码是栽红薯和洗菜洗脸水解决了,山头上蓄水池内的水比较干净,放些剂料澄清还可以做饭和饮用,这样节省人和牲口驮水工,用到修整地种红薯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倍增。
尤其是村干部对常文华心怀感激。他们打听到邻村的村干部被批斗的好惨,身心受伤害,还受到不同挡次的处分。刘书记在送常文华走的时候,拉着他的手眼含热泪吐出一句早已藏在心底的话:“老常,好人哪!我真有幸遇到了你。”
“党员要有党性!做人要讲良心!我问心无愧,你也好自为之。”常文华回赠了刘书记这句话,既是说自己,又是要求刘书记。他们不能再深说些什么了,那时候对言论管得特严,有一句话与形势走调就会惹祸上身。两人的心是相通的。
“我记住了,我会像你一样做人!”刘书记在四清运动中总算过关了,但在接着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过不了关。后来村里群众分成了两派,开始时两派都把他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斗,打死老虎称英雄,证明自己是响当当的造反派。之后在夺权时有一派让他站出来成立三结合的新村政权班子,他托病坚辞不干!接连的运动挨批斗,他早就不想干了,被夺了权后还真轻松了,后来他还真长寿安度晚年。
常文华在过后谈起他二十多年下乡的经历时感叹:人生有几个二十年?我多想回县里工作,能照看点家,我家真困难啊,在父母妻子儿女最需要我的时候,我没能尽到责任,心里有愧!在接连的几次运动中,我也知道看上级脸色行事,跟风走说瞎话瞎折腾能讨得上级看重,可是我做不出来,我也耻于与发烧干部为伍!一茬又一茬的发烧干部都超我飞黄腾达了,我坚守做人的底线!
常文华又一次回榆社了。他在昔阳县茶叶洼村搞四清住了近三年。
他走时极为困难的两个家现在都有了点起色,但都于他关系不大,正如他所说的没有条件尽到责任,无可奈何。
他有七个孩子: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在他人生的先后三次婚姻中,孩子们有同父异母,还有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有带来的儿子,有送人的女儿,可谓复杂。是他的遗传因素,是他的言传身教?反正这个家里的孩子们都有明显的共同点:诚实善良、耿直好义、与人和谐、聪慧灵巧、吃苦耐劳、勤恳俭朴、责任心强、办事认真。用家乡土话说就是心灵手巧好交处的老实圪搭。这并非措词夸赞,七个儿女都早已成家立业,现在只有最小的四女儿还上班外,其他的子女已步入老年退休,他们的人生足迹诠释了这些特征。
大女儿常雪云,在上小学时一回家就帮忙做家务活,勤快听话,还帮大人照看弟妹,抱着小的,拉着大的,就这样的忙活,学习成绩一直优秀,高小毕业后她体量家里的经济困难,考取了免学费的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社城卫生院,认真踏实工作,一住十三年,后来才以资历贡献的优势被调到县妇幼保健站,直至退休。诚实的她不论在那个单位干什么工作,干得多说话少,真可谓埋头苦干,不给领导找麻烦,不与同事争利益,让领导放心,和同事协调,一摞奖状是她多年工作的鉴定书。
她的丈夫贾效文,高中毕业后,先后干代课教员、铁匠、木匠等临时工活,在而立之年学医成绩斐然,写出了化验专业书。退休后涉足文学和书法,出了诗集《多彩人生》生活工具书《持家百事通》,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书法也多次获奖。
她的儿女们也是自强自立,像母亲一样勤奋走自己的人生路,上学、参军后走上各自工作岗位,两个儿子已是正科级干部,上、下级对他们的工作评价还是诚实。
在老家南河底村的大儿子常宝玉、二儿子常宝森、二女儿常国云,跟着奶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苦度时光,终于挺过来了,侥幸没被饿死,也长大成人。
大儿子常宝玉,高小毕业后爷爷去世了,父亲又不在家,只好辍学回家领着弟弟妹妹劳动了二年。他大姐念他好学求学心切,给他在她工作单位旁的学校社城中学报了名,两年没拿课本的他通过入学考试居然被录取了。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加悟性,学习成绩一直稳居同年级榜首,年年被评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学生团总支部书记。
他在上学之余,不仅要在南河底村老家种自留地、担水、拾柴、碾磨粮等劳动,而且还要到县城里给继母买粮、买煤、担水、拉烧土……稚嫩的肩上挑着两个家的劳作。那是1963年至1966年间的困难时期,经常饿肚子,是大姐省下点伙食费经常接济他,才算上完了中学。
毕业时凭着优异的成绩,继续升学或者考取技校之类的保饭碗出路应该都无悬念,当时两条路的选择还曾困扰过他:老师想让他升学深造谋远大前途,家长却让他考保饭碗学校先照料家。然而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搅黄了考试,又要搞什么推荐选拔,条件是品学择优录取。当时全县四个中学只分配给四个最好的“绝密军工学校”指标,社城中学分到一个指标,学校无争议地给了常宝玉。而且通过了军校来人核查,正当他满怀梦想即将随着军校招生人员开赴军校时,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升学梦又被搅黄了。
文化革命的那段历史已有多少资料记载人所共知。
开始时他被全校师生一致推选为校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在开始串联时选为晋中地区师生赴京串联代表,在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他还被选上了观礼台。回校后又被推选到社城公社跨行业群众组织头目,什么总司令、总指挥的运动风口浪尖上。之后没完没了的派性斗争,翻烙饼式的反复夺权,满怀对共产党和领袖毛泽东一片赤诚之心的红卫兵,成了文革的试验品、牺牲品……
他同样没能逃过这场浩劫,蒙冤坎坷。待噩梦醒来平冤时,他已和那一代“老三届”知青一样迈入而立之年了。人生而立而未立,他而今迈步从头越,临时工、正式工、县运输公司办公室主任、县总工会常委兼职工俱乐部主任……
他也许是吃了文革运动的“反胃药”?不思仕途恋文学,上班时多做文秘工作,退休后写文学作品,已经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六十多万字的论文、杂文、散文、小说、诗词,以及随笔、报道等作品。他用真心、诚心、热心、正义心写作,杂文集《心愿》、散文集《心声》、诗词集《心音》、长篇记实文学《赤胆忠心》已整理脱稿待出版,文笔仍浓墨,还在勤笔耕。加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诗词学会、晋中作家协会等文学组织,被多个报刊杂志聘为通讯员和特约记者。他曾经的领导和同事们对他评价:干什么有什么样子!干啥啥出色!
他在父母亲年老时,帮他们办理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家务事,帮他们修旧房盖新房。在父亲病重卧床的三年间,做饭喂饭伺候,挖屎弄尿……尽人子之孝。
他的妻子李书香,和他一样心灵手巧,干什么有什么样子。先后在阿胶厂、针织厂上班。改革年代又自谋做衣服等多样职业养家。她以诚待人,回头业务,薄利多作,劳作一身。尤其是在结婚时没提任何俗习彩礼要求过门,现在人称作“裸婚”,他们只有两床被褥和一个火炉,租家居住,连床板都是借单位的。真是白手起家,省吃俭用建起新房,供出一对儿女大学生,又在为儿女们带孩子。
他们的儿女上学时成绩一路领先。儿子在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某厂,同样是诚实勤恳的工作,连年被评为厂级劳模、模范党员,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房山区青年十杰,”在北京电视台采播他的先进事迹,出他的专题片。女儿在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也应聘到北京工作,成为该单位业务骨干,单位的评价是工作踏实认真,与同事热心协作。
二儿子常宝森,也在爷爷死后辍学,只上完小学后就跟着大哥持家劳动。他诚实肯干,受到乡亲们的信任,在十六岁时就担任南河底村生产小队长。
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后,战争一触即发,他毅然参军,在北京某部勤学苦练,成绩出色,被评为全军模范,五好战士,立三等功,提任班长,部队将立功喜报送到榆社老家!
在“9.13林彪事件”中,他被以政治军事素质考核选拔,全军只抽选了两个人,他是其中之一,参加了汪东兴为队长的特别行动队,阻拦林彪车到机场,搜查林立果等秘密据点,围捕迫降直升飞机上的林彪死党……他再立军功!部队拟送他上军校培养,只因他文化基础太低而复员。
回到榆社县后,先后任化肥厂水泵班班长、大修厂车间主任、运输总公司经理。在工作中勤学习,很快能自己写工作材料稿,深研专业技术,绘图纸下任务,还学通了会计。搞经营善谋点子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但生存发展,而且出新出色。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能文能武。他不但是指挥层职责,而且和工人们一起动手搞,在农村劳动出来的人闲不住。他也是心灵手巧,同样的活干得又好又快,工人们不称他职务而叫师傅。他更展示了这家人的灵巧特色,都不相信他是只有小学原始学历的人!
办了退休后他退而不休,勤快的人一天也闲不住,外出四处打工挣钱,供应出了一女两儿三个大学生。从童年他就劳动受苦,在上班工作时还在老家种着妻子儿女四个人的责任田,早晨晚上也要务农,真是亦工亦农的劳作了半生。在老家艰辛地盖起五间新房,搬到城里后又盖了五了间房带棚院,一个人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沉重的五口之家,两次盖房子,三个孩子上大学高费用!难处可想而知。他花甲之年走了,当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柳暗花明时,他没享一天清福,给全家人留下了终身遗憾……
妻子杜凤兰,跟着这个受了一辈子罪的丈夫也受了一辈子苦。她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在家里照料三个儿女,还种着十余亩地,身瘦力薄的她担起了家中和地里两项重担。而丈夫一个人工资的困难,又使她一辈子生活苦寒。她艰难的走过了持家育儿女的人生里程后,又在忙着先后给三家儿女带孩子,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忍受着一个人的凄苦……
他的三个孩子都很出色。出色在都上了大学,出色在帮父母种地,出色在勤劳俭朴,出色在自立自强,都是自己挣钱办自己的婚事,自己买楼买车!还照顾着没有经济收入的母亲。女儿是一中教师、大儿子是职中教师、二儿子在交警队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单位都受到重用,又是诚实勤恳的因果。
二女儿常国云,也是因为母亲的去世而仅上完了小学,就退学在家伺候双目失明的奶奶。帮大哥、二哥操劳家务,养猪喂鸡,还跟着哥哥碾米磨面拾柴种地,农家的活计样样能帮上手。她长得和母亲一样俊俏灵秀,女人们的营生看看就会,裁剪缝补编织刺绣样样在行,做营生也像她母亲一样出色。
文革后企业招工,她以非农户口的条件到县缝纫社上班,还把奶奶带到县城,一边上班一边伺候己年老行动不便的奶奶。她做的衣服很让顾客满意,又以勤快赢得众人赞誉。而对奶奶的孝心更让人敬佩!
结婚后随丈夫到永济电机厂工作,小学文化的人,竟然担任了该厂厂报的编印工作,而且十分胜任。以小学文化基础到大企业厂报的编印,这之间的距离太大了!而跨越这个距离就是艰苦顽强,自立自信。在工作之余她刻苦学习,下班回到家后学习,连吃饭时碗前也放本书学习,她要把失去的学习时间补回来!可以用恶补、速成等词来形容?她几天就翻烂一本字典,以惊人的记忆力背记字和词,比上学的学生还要强!勤学好问,自信别人做到的她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一定要做得更好。经她编印的厂报居然多年来无差错而且质量好!领导和同事们都惊叹她学习的毅力和敬业的责任心,多次受到厂部的表彰!
丈夫张建国,更是个聪敏好学要强的人。曾是榆社电表厂、永济电机厂的工程师,他独到精湛的技术是企业的顶梁柱,而且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技术人员。退休后先后被无锡、广东、上海市等高科技领先企业聘请再上岗做专业技术工作。
她的一对儿女和她们一样聪明好学,女儿考取军校,获学士学位后一再提职,又考取研究生深造。儿子独闯创业。
三女儿常变云,从小送人后被改名换姓在抚养人家长大。她心苦身更苦,从小看护大弟妹们好几个,家务、农活从小干到大。她也是心灵手巧,勤恳吃苦,做啥有啥样,样样都出色。为了维持困难的生活,她做家庭副业、制作衣服、美容技艺、下田劳动,苦活和巧活都拿得起放得下。她是七个弟妹中唯一没能端上挣工资饭碗的,以微薄的打工血汗钱供养三个儿女上了大学,二儿子还到日本留学。
在养父母家中孝敬父母,呵护弟妹,给养父母养老送终。她虽然没在生她的家中生活,但在生父病老时又回来一起参加伺候双亲,善心良心为人称道,她和这个家的姐哥弟妹们亲热相处,宽阔的胸怀抹平了她被送人的心痕。
丈夫裴玉林,先后在电表厂上班、自己养车、外出打工,和她一样勤恳吃苦,多才多艺,撑起这个困难而又顾及三方父母的家。尤其是他从小就善待保护送到这个村里的姑娘,以此心心相印联姻,以此携手共度坎坷人生,善心同情心注释他的人品。
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像他们一样好学上进,大学毕业后应聘参加了工作。二儿子在日本留学时自立自强,以课余时间打工挣钱完成了学业。
三儿子常宝山,虽是母亲带到这个家里的,从亲情、人品,甚至性格都溶入了这个家庭。他的聪慧帅气是天生的,他的诚实善良是默化的。文革期间他在中学毕业后就下乡去插队当知青,经受了农村受苦人的苦累风霜,之后又随知青返城潮流到榆社火车站上班。
他同样是干什么都出色。后来调到榆次火车站后,在改革大潮中他不甘寂寞,发挥他的才智经商创业,又凭爱好在工作之余挤时间刻苦自学法律知识,是当年一次性法律考试通过的唯一自学者,之后做律师业务,演释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他孝敬父母,在父母人生最后病重期间精心伺候,七个子女一样孝心。
妻子邵亦文,可谓比他还聪明好学,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和他一起下乡插队,一起回城到火车站,同时调到榆次,在市煤运公司上班。也在工作之余自学法律,在严格的考试中是顺利通过屈指可数的优秀者,夫妻一起做律师业务,真是比翼双飞,夫唱妇随,共同撑起一个幸福家庭。
他的一双儿女都上了大学,儿子比他们还要聪明。在他妈妈的精心辅导下,小学课程只用了三年就学完,顺利升学,是当时榆次太行小学的“神童”。在当时高考录取率并不高的年代,居然参加了两次高考两次上了金榜,最终学了他满意的专业应聘到上海市去创业。女儿酷爱舞蹈,从小苦练基本功,在十五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音乐学院。
最小的四女儿常清云,有幸在父母身边呵护成长,她给了父母更多的欢乐。她是这七个子女中原始学历最高的,在银行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榆社人民银行工作。她边工作边上成人大学,获得了本科学历,在单位负起更重的责任。
她诚实勤奋,与人为善。在单位人缘好,在家中人和谐,工作中累争先进,兄妹间和睦相处。成家后她条件较好,多帮姐哥们的忙,在父母病重时多在父母身边照顾,竭尽孝心。
丈夫张旺林,在榆社县粮食局工作。他勤奋好学,工作后自感力不从心,脱产参加学习。耿直好义的性格,在工作中开拓出一片认真的环境,协调出一片和谐的氛围,工作先进,人缘顺水。改革开放年代,在工作思路和家庭营建中都创新领先,多种经营,使工作出色,家庭较富。善良敬老的品格,对父母、岳父母一样倾心敬孝,帮岳父母盖房子,料理生活琐事,病重时不嫌脏累伺候,主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她有两个儿子,二儿子尚幼,大儿子张蛟昊敦厚聪明,曾代表榆社中学参加“晋中市首届青年学生辩论赛”,是上场选手中唯一的理科男生。在2012年高考中夺取榆社中学理科状元!被录取到天津大学,大一就当选为学生团支部书记,又参加学生会工作。
就是这么一大家子人,连嫁出去、娶进来的和孙子外甥辈盘点,虽还没有高官名人,但也没有忤逆败子。都务正事,敬事业,诚待人,实办事,讲党性,有良心,抒正义,孝长辈,重亲情,助人乐。尤其是在社会污染不正之风的环境里,没有不务正业,弄虚作假,尔虞我诈,贪占腐败,作恶害众,奢侈败家之徒。
人格的高低与官职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例,聪明才智与事业成败不一定必然相联。古人云:时也,命也。现在讲:机遇,环境。人生难测逆顺,风云多变冷暖,时髦评价偏颇。但不变的是中华民族传统诚实正义美德,正道沧桑!
常文华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走过了官场的名利诱惑。一次接一次的政治运动,一阵比一阵疯狂的极左风,没有动摇他的党性、良心、诚实、廉洁,经得起历史的评论!党有党风,家有家风。他的家风已传至孙辈,一色的好品行,虽生活在不同时代,虽在不同行业工作,但口碑鉴定相同:正经人,传统家。
子女们经历就业不容易呀!在这个家庭条件下,其实本来不该是难事,常文华有多少次安排子女就业的机会:仅以有文件政策的双职工干部、抗战初的党龄、解放前参加工作等条件,能够名正言顺地安排子女就业。别人争先恐后千方百计名不正言不顺的都办了,而他一次也没去申报。更何况他有不少已身居高位的战友多次主动提出帮他解决家庭困难,他一次也没有回复。还有一次干部职工“接班”安排子女工作的机会,他也放弃了。子女们不理解,亲友们更不理解,他只有一个妹妹,外甥们还巴望舅舅帮他们找工作呢,而他连自己的子女也没安顿过,一个个都安盘子让在老家伺候他母亲,撑起家中事务,他就能在外面安心为党工作。
当常文华再次回到榆社看家时,南河底老家和县城的家都已经熬过了极为困难时期,他也没能给两个家做点什么,就返身去县委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