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4、5)
作品名称:生命弦音 作者:放情凌霄 发布时间:2015-05-01 09:00:49 字数:8895
(3)
勤劳法宝,致富之家
像椿寿“勤劳致富”之家,在山中还有不少。龙潭村在当时还算是有名的富裕村,人们皆在称羡着龙潭村,地穴灵、风水优、人缘好、富户多这倒是事实。龙潭人主要靠的是劳动,“锄头角上出黄金”日积月累干出来的。这龙潭村素有优良传统,桌单盖牛背崭露头角。突出一个“勤”字,大家勤了,懒惰人也变勤了,大家都在比勤比富了,所以这个“风水”就好了,整个村人也很讲礼貌,丈母娘痛女婿真心实意的,一出去犹似亲人一样,嘘寒问暖,犹似一家亲。随着时光的流逝,凝青己经10岁了,他完全接纳了其父辈的衣钵;他那黑油油的脸上写满了原始粗犷的美,他生就一身好力气,勤俭懂事,更显出他几分早熟。在日常劳动中,处处为父亲承担重活、放牛、割草、砍柴、担水、插田、耘田、开沟、扳田、排水……干在父亲先,真是黄泥巴脚杆老实人。可椿寿一再叮嘱他,年轻力嫩,不能多干,但凝青有股逞强脾气,总想自己像大人一样抢着干,乐得人人夸他有出息,使椿寿兴奋不已。他捋着胡子既夸奖、又心疼,舍不得任儿子这样卖力干,只是在回家的路上劝导儿子不要过多大干而伤了筋骨。
凝青从小聪明伶俐,再不能不读书,读书已经超龄了。椿寿吃了秤砣铁了心,再不能“误人子弟”,想想自己没有读过书的苦处,睁眼瞎一辈子,实在不好受。古人云,“有书不读子孙愚”的道理。他深切的体味到目不识丁的痛苦,一字不识的苦受够了,无论如何也得让凝青读书,是件大事。赶快抓紧时间,让凝青读书要紧。
春天到了,带给了万物蓬勃的生机,这是宇宙万物复苏的季节。这一年春季开学了,因为山中没有学校,只有私垫。椿寿叫来凝青说:
“孩子,私塾开课了,你也11岁了,必须要读书了。父亲再累也不能让你不读书。”这时凝青说:
“阿爸,那放牛谁干呢,你又忙着。”
“这你不用管,放下一条心,把书读好,是你的大事。”
“那我就放学回家再放牛行不?”
“傻孩子,读书了还放什么牛!阿爸、阿妈会的,你只把书读好就是了。”
那时,教育不发达,特别山里人很少有人读书,认为种田人读书无用。椿寿则不是这样想的,不读书连记一下帐都不能够,任凭自己“板油记”是不行的,往往记错,不管如何,读书总会使人更聪明的。
那时山头教育等于零,只有一个私塾,就是一位老先生招纳30来个小孩,在其自己家中任教,课程单一的学古文及写字,凝青进学后感到十分新鲜,由于他聪明、悟性好、记忆强,实是块读书的料。经常受到老师的嘉奖。他读了好多书,每天读书。他每天除了背书就是写字,堪比现在中学古文的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是必读必背的课目,还有《幼学琼林》、《四书五经》、《增广贤文》等等。凝青资质聪颖、读书用功,成绩往往名列前茅。他尽力吸收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回家则熟背牢记在心,老师还经常指定他站在课堂中为一班孩子领读,书声琅琅,周围邻里都能听见,他的记忆力强,往往读二三遍就能会背,难怪四邻皆夸他过目不忘的“神童”。
凝青写字也十分认真,他总想写好每个字,平时还兼写粉牌﹙就是木板两面油上白漆,大约有展开书那么大的长方﹚在其上写了擦擦了写,不断练字既省纸又省笔墨,携带又方便。特别他小字正楷写得没有话说的。正因为他有读书的灵机与悟性,加上勤学苦练,甚至他在空隙时争着去放牛,他平时带着书本不离身,或在沙上写字、或在泥坦上划字,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功课中,所以他记忆一直保持下来,他在后来至六七十岁时还能熟背童年的书卷,如数家珍,念念有词。凝青从未写过草书,一手正楷引人入胜,一笔一画很有分寸、法度。人家在笑他:你正楷顶呱呱,草字不会写。他说:草字有什么好,人也看不懂!他说写字好比做人,人要正派,字要端正,我就喜欢正楷。是啊!凝青就是沿着“正”字做人,他的人生法则就是正直做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正是像马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去,他愿做箍桶匠﹙箍桶匠的本领是成人方圆﹚,不做拆板人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口碑。“人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这些都是凝青在漫长的岁月中所体现出来了,这是后话。
这三年,凝青读到了很多东西,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眼看父母这样辛苦,日夜操劳,一心早日为父母分忧,表示不再读书了。他还是个十分固执的人,且性格亦十分倔强,再不求读书上进了,他认为已经读了数年书,认了好多字就行了,农家毕竟还是种田人。凝青的辍学,椿寿急了,他好说歹说劝他再读书,他坚决不读了,椿寿拿他没办法,只好作罢。
山美不在于高,而在于景,人美不在于貌,而在于心。虽然,想当年椿寿要儿子继续将书读下去,可他放弃了求学的机会,是个大遗憾。他情愿从农,有人说,大炮打麻雀,大材小用了。也正是这一点,恰恰证明了凝青的内心是永葆着水晶样的透明。他的心是纯正的,他待人是六月天穿毛衣热心的,凝青太棒了。
椿寿平常坚守在山间田塍中,每天吃饱干活,干了吃,只有到了黄昏入夜才安眠,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节奏没有抑扬顿挫、没有高低起伏,平常总是像一条长河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没有风浪、没有一波三折,太平过日子,实在平淡无奇。他没有吃好的、没有穿好的,外出总是穿着草鞋上路,他还逗趣地说,“穿草鞋不会积汗,不会脚臭,价钱便宜,也可以自行编织成鞋,上下山轻便,挑、驭、扛、拉,步履稳实,这是捡来的麦子打烧饼卖没本净利。”说也真的,当时山乡人出入山林,上岭下山,这是最实用的“交通工具”呢。
别看椿寿是地道的无文化的人,可他的文化底蕴不时从他口中显露出来,他不知从哪里学来的顺口溜,他说:“人生天地间,劳动最为先。”;“扁担是条龙,一世吃不穷。”;“紧紧手,年年有。”;“三年烂饭砌高楼,三年稀粥买条牛。”;“细水长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长久。”;“胆要大,心要细,耳要灵,手要勤”;“男勤耕,女勤织,丰衣又足食。”;“一早百早,一好百好”;“天冷不冻织女手,饥饿不饿勤耕人。”;“细水长流,吃穿不愁”;“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只有勤来没有俭,好比有针没有线”;“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荒年。”;“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到无钱想有钱。”……他的记忆力是惊人的,他听过、看过好多戏文、词文,每当地方唱词、做戏,不计多远,总是少不了他。不管山头平地,路途相隔的外地方,他总能赶到。由于他长期爱戏文耳濡目染,特别将其中的诗对及现成句,一字不差的记到他的心灵存折中,往往用这些人生道理当作教育下一辈的座右铭。这些通俗易懂的道理,十分生动,颇具说服力及教育力。说真的,他一生能支撑这一家太平地度过一年复一年,真的不容易呵!他平常挂在嘴边常说的,人生有二大法宝:一是靠勤劳;二是靠俭朴。他的确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衫,不客气说,冬天过年就穿着数十年满打补丁的破棉袍,(外面加一件棉袍衫是新做的)他都无所谓,在所不顾。他说,不要看棉袍棉花露底,只顾穿起暖和就是。他说家庭三样宝,丑妻洼地破棉袄。防冻御寒就行。在冬天,从来没有穿过一双袜子,他满有风趣地说,我从娘胎里带来的这双皮袜子好,赤脚怕啥,只要上下穿暖就行了。他在家里一般都赤着足,只有进城了才穿着蒲鞋(用蒲草编织而成)上街。偶然穿上布鞋,一路舍不得穿,先打赤脚,一路赤脚步行到了城外,在河中洗净双脚后,才穿上布鞋进城。按他说法。冬天穿蒲鞋是最暖乎乎的,人家知道这老头又为自己节省作辩护了。椿寿这样做近于尖刻,太不通情达理了,但他总是笑嘻嘻。椿寿自已这样做了,还经常影响着凝青亦照着其父亲言行办事,他也十分勤劳节约。他为什么放弃读书呢?就是为了孝,他想着父母亲这样辛劳,我不帮他俩老人家,又有谁能为老人分忧呢?所以后来他到了18岁时已完全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小伙子了,他说:“金钱是一天的财富,劳动是用不完的财富。”;“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遍地是黄金,单等勤劳人。”;“人勤锄头底下出黄金。”凝青一一传授下来,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在多少年后,他真与其父辈同样的口吻这些格言来教育着下一辈,无疑对下一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合家皆认定了劳动致富深刻的内涵,钱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才逐渐积攒起来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是凤凰头上戴牡丹美上加美呐。
(4)
风光优美,龙潭唯一
龙潭村环境优美,人文秀气。周围邻里皆同椿寿一家一样,讲诚信、讲团结、尊老爱幼蔚然成风,不三不四的懒汉也跟着学好了,变勤快了。村中男女皆融和将心掏出来,互相关照,几乎全村拧成一股绳。这村主要是李姓家族的村寨,互相皆是上下辈及兄弟关系,外村人听说龙潭村人来,都奉为上宾。认为龙潭人信得过,值得尊重。因此龙潭人处处招得邻村人的喜欢是必然的。“衣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所以龙潭人的朋友也遍布东西南北,女儿也只想嫁到龙潭来。
龙潭历史上是出过大人物的,据说远至唐朝时,天子一道圣旨,大量推荐李姓家庭,凡有文化有才干者,李姓优先选用。地方官忙开了,为皇帝选贤非龙潭村莫属,当时龙潭村好些个李姓有学问的举子皆被选中。经过考试,授予高官。大概有历史渊源吧,李姓家庭一般文化素养基础比较好的,所以一直至清朝时李姓在政治舞台上都有一席之地。有数个官员就出在龙潭村的,他们从山里走出去一直上到京城为官,真是“一步登天,”殊不知在他们的背后曾作过何等的努力,他们的家庭为着“盼子成龙”,读书进仕,所付出的艰辛非是常人所比,正因为出身寒门,一旦学成名就,登科高中,为官时日仍不忘“十年寒窗苦读”,所以一般为官清正,但他们为官时日,并未为自村办过特别照顾的事。见仁见智,有人骂他忘恩负义,有人夸他刚正不阿,不为私情所困扰。究竟尚留有好口碑,称他们廉洁奉公者为多数。他们后来告老回乡,居住在城中仍是坚守着清贫,留下了两袖清风,为人所颂。一身正气,仍为乡里谋福利,干了有益县城建设的好事。
这些年来,龙潭村更富足了,年年丰收,正应了“雁美在高空,花美在绿丛;话美忠言中,人美靠劳动”这话。是啊!龙潭村人人靠着劳动致富,用汗水换来的殷富是多么圣洁的事呵!的确,“勤劳”是万能钥匙,一点不假,龙潭人就捧着“劳动经”,走向富裕的。但是,生活在山里人家的局限片面性,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们的纯自然原始的耕作方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可能产生更大的飞跃,这个中国式的农村经济格局不知道还延续了多少年。
凝青是椿寿唯一的独子,今年已经是十六岁了。周边村及附近来说亲的特别多,纷至沓来,李家门庭顿时热闹起来,他们都慕名前来,都说凝青如何如何勤劳、孝顺,亦有文化,字又写得好,人缘又佳,同时又夸他不喝酒、不赌搏,家境顺进,人人夸他百里挑一的好小伙。椿寿这时满肚欢喜,究竟选在谁家呢?当时远近山沟农民是十分穷困的,“人往高处走”有女人家都想找个好儿郎,都想嫁到乡下去,山头小伙子想找老婆历来是个“老大难”。不是有句流行民谣吗?“娘啊娘,囡儿勿嫁山头洋,山岭当棉袄,上岭仰翻天,落岭倒头牵,毛坑雀当鸡啼,大猫当邻舍,就算苦一世……”像是姑娘嫁太监死也不去。所以山里人,光棍汉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他们也曾下过努力,终也找不到老婆,隔墙看美女爱不得她。关键问题是山区闭塞、交通不便、经济贫困。还有哪个傻丫头会嫁给穷光蛋呢!唯独龙潭村,单花独放,虽然地处山野间,村中可没有一个穷光蛋,外村女子都喜与龙潭村结亲,木偶跳舞自有牵线人。这时椿寿“胜券在握”,看看有这么多人求亲,心中当然是甜滋滋的,遂决定为自己儿子操办婚姻大事了,为自己的独生子找个门当户对的主儿是迫在眉睫的要紧事。虽然爱情是两颗心共同碰撞的火花,可在当时尤其封建闭塞的村落,男女从来不能见面,不能聚谈,当然时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撮合的婚姻。哪有男女彼此卿卿我我彼此亲密无间呢?或在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呐。传说中有后花园一见钟情私订终身者毕竟是少数,这仅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在封建的枷锁下男女双方只有任凭父母做主,说一不二,好像男女婚姻是父母的专利品似的。一般就是“先订婚、后结婚、再恋爱”这种模式。不管怎样都行,女的也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格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婚不嫁,惹出笑话。“无梁不成屋,无妻不成家。”其实凝青还是个不谙世事的16岁的小儿郎,他思想单纯,平时除了劳动就是耕作,一心帮助父亲干好各种农作,椿寿已经完全离不开凝青这支顶梁柱了,他将一切希望皆寄托在凝青身上,凝青既是椿寿的得力助手,又是椿寿的后继可靠人,椿寿知道了自己已到了58岁的人了。虽然家庭吃用宽裕,所期盼的就是希望凝青早日结婚,自己可早日抱孙子,热闹门庭,好世世代代继续李家香烟。企盼李家永远兴旺发达,求个丁财两旺。
这时的凝青没有婚姻这个概念,他对自己的婚姻尚处在混沌朦胧的幻境中,十分漠然,见到女孩子还感到脸红、怕羞,腼腆得似个大姑娘,更不敢与女孩子见面交谈。新年刚过、大地回春,一天,椿寿将凝青叫到跟前来。
“青儿,你己经长大了,也该订婚了,决定今年订婚,明春就结婚,把喜事办了。”
“阿爸,我才16岁,再过几年再讲吧。”
“不行,就在今年订亲。如果明年春来不及,那么明年冬天一定要讨亲。”
“爸,我想,我要一个人自由几年、爽快几年,别人结婚早,一步也离不开,老婆唠叨叮蹦没味道,过几年再说吧。”
凝青心里所想着目前不订婚,更不想早结婚已是不可能。父亲椿寿主意已定,九牛也拉不回来了。
“傻孩子,你年龄己经大了。16岁不算小了,今年必须订亲,明年一定要结婚。”
在椿寿一锤定音的态势下,凝青只好默认了。
“你看,人家这样看得起你,远近求亲送庚甲的这样多,也应有个交代呵!”
“爸,就按你的主意定吧。”
“傻小子,订亲、结婚是你自已的事,你应该从中选择一个好囡儿嘛。”
凝青默默地从10多个女孩子大红大红的庚甲中,一个一个的看下去,一下看到了"姜露兰"这名字即刻跳入了他的眼帘中,这个名字多么熟悉呵,莫非是我老师的二女儿吧。提起了露兰,凝青内心激荡了好一阵子,当年他在姜老师家中读私垫时,他几乎每天都看到了小露兰,那时小露兰大概还只有I0来岁的女孩子,成天蹦蹦跳跳、童心无邪、两少无猜,他们都是兄妹称呼,露兰都称他阿青哥。那时露兰也是个聪明好学的女孩,私垫中都是男孩子。露兰虽然没有参加读书,但她每当大家发出琅琅读书声时,她很天真地也很静听而且也跟着大伙一起朗读,久而久之她竟能背出了《三字经》与《千家诗》。她父亲也称奇了:我没有教她,她怎么会背下去呐。曾喜得她父亲捋胡称赞说:这孩子真聪明。可惜那时女孩子不兴读书的,只有教她纺织、刺绣、添花、剪纸、缝衣服的份。
凝青自从私垫读书出来后,虽然上下地方,近若毗邻。可时隔数年,他这几年来都未曾与露兰见过一面,好像她的影子已经在他心灵的屏幕中抹去了,未知露兰现今也己经15岁的姑娘了,不知她长得多大、多高。在凝青的想像中,露兰还是个小姑娘,是昔日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吧。此时此刻他心中泛起了露兰天真烂漫的身影,顷时一朵红云飞上了他的脸面来。这时他的手好像发烫、战战兢兢地用手指着露兰这大红庚甲,细声细气地对凝青说:
“阿爸,那就露兰这支庚甲吧。”
椿寿一下地笑开了。“很好,爸、妈都在想着你早定亲早成家,好为你放下一桩心事。”
这时椿寿遂拿出露兰的生辰八字庚甲收藏起来,另将其它庚甲放置一边打算退还。
“青儿,待明天我与你妈就到城里算命店里,将你与露兰的生辰八字好好地合婚合婚再说。”
凝青默然,只是内心充满着无名的爱,喜悦顷刻在他的心灵深处扎根。
“好吧,那就照阿爸的意思办吧。”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经过了合婚,子、丑、寅、卯排八字,凝青、露兰正好相匹配,正好门户相当,皆大欢喜。俩老在回来的路上喜笑颜开,一路春风不知有多兴奋,多舒畅!椿寿回到了家已经是中午了,即将这个喜讯告诉了凝青,也许上天安排的好缘份吧。凝青声色不露、喜在心头。合家商量着就是要择日良辰安排订亲的喜事了。
(5)
繁茂春松,喜事连连
椿寿翻开了夏历,专门挑选有双行的大好日子,挑到了二月初八是好日子,全家人张罗起来,凡是订婚所应准备的一切都作筹措,于是俩老在前一日起一大早,双双上街买回来果、子、枣、栗、糖金杏等等一大挑。待翌日清晨,招来了媒人月老将李家的礼品一直挑到了姜家。从今天起李、姜结成亲家来了。由此两家平时若相遇,都互嘘寒问暖,互打招呼、亲切有加,虽然是订婚,但这订婚意味着姜家、李家如同一家亲,亲翁、亲婿自己人。现在应该感谢缘份,将凝青露兰拉在了一起,犹像三伏天吃冰块浑身清凉,心中像倒吃甘蔗一节比一节甜的滋味。
从前是老师,现在是岳父大人,这连凝青做梦也未曾梦过的,真是巧合与缘份呵!每当夜幕阑珊,心潮翻滚,他老师的高大形象,慈祥可亲略带笑容的面孔,是永远忘不掉的。他不禁想起了老师的为人正直、诲人不倦的教学姿态,在一班学子中,老师最爱的就是他,老师处处关爱着他,总是耐心、不厌其烦地教育他学有长进。是的,其实姜先生在早几年前凝青还在读书时,就看中了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好久早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李家之意,这次姻缘巧合,姜先生自然笑逐颜开的。他与李家结为秦晋之好,真是乐坏了这位饱学之士的老先生啦。
据说凝青的岳父早期是经过院试的秀才,这位先生思想比较开通,他主要看到凝青的聪明、俊秀,自己的女儿能嫁个这个善良的小伙子可靠、放心。两相情愿、门当户对,八月十五吃圆饼上有月(缘)下有圆(缘)。
就在凝青18岁的这年春天,正是满山坡披了春的绿装之时,这万紫千红的季节,顿时给人们注入了一种喜滋滋的情怀。这个春天真是充满了爱情与希望,一片繁茂呈现新绿的芳草地,己预示了李家喜事也该办了,李家原来的五间草屋,一下进行翻新,盖起了砖瓦木结构的平屋,那个时侯取材方便,木头都是后山森林里砍伐的大杉树,只化了一天功夫数十根正柱横梁全备齐了,地方人手多,听见李家盖新屋,大家都乐意来相帮,挑的挑、担的担,只二天功夫数十个人,从乡下瓦窑运来砖和瓦,还加上白玉和蜊灰,一切就绪,择日定磉,请来木匠,瓦工一大班,大兴土木,人气盈盈,李家融入了热闹兴旺的氛围中,椿寿、凝青父子简直忙得不可开交,门庭上下,当然由他门父子安排与料理啦。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五间大瓦房在众人喜气祥和中落成了,旧颜换新貌,与过去草茅棚相比,天渊之别,真是新旧二重天啊!在上梁竣工酒宴上,椿寿邀请全地方人来共庆欢乐。说真的,这些年来,龙潭村真是兴隆发达了,普遍都盖起了新房,将要彻底改变了住茅屋的历史,怎么不令龙潭人欢乐与兴奋呢?
随着新房落成,又该是凝青结婚做新人的日子了。的确,这些天来,椿寿凝青父子够累的了,然而他俩的心情却十分振奋、舒畅,始终不感觉到劳累,仍是精神充沛、精力十足、满面红光,仿佛感到了自己反而更年青起未,正应了古人:“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境界中去,这点他们父子最有体味的。
今年开春,李家喜事连连,椿寿盖好了新房子,坐北朝南,背靠着一片茂密的大丛林,一片蓊郁、葱茏、静谧、幽深的参天林木,有松树、香樟、枫树、杨梅、榆树、桐子树……更多的是杉树,栀子树和树外的竹林,织成幽幽的梦一样的长廊,四季小鸟啁啾,不时有雉鸡掠过,放出五彩缤纷的光影,雉鸡的长尾羽毛闪亮放彩,煞是好看。还有八哥鸟鸣唱不停,给人悦耳动听。山兔、山羊不用说是它们栖息之地。整个林子像一道绿色的屏风,五间新屋正好居中其间,新屋前面则是空旷开阔无比的天空,眺望着远处,则是隐隐起伏叠翠的峰峦,仿佛终年缀绕着浓浓的岚气白雾一样,多么富有诗意的朦胧美呵!
今天刚好是三月十八日,正好是凝青结婚的大喜日子,椿寿的新屋披红挂绿,每根屋柱贴上大红大红的婚联,中堂上边大红灯笼高高挂,从远处看来,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太美了。贺客盈门,吹吹打打喜乐声别具韵味,声声绕梁,传得很远很远……新郎早已装扮好了,大红花轿出发了,客人个个精神焕发。三三五五都聚集在明媚的阳光下,最多的客人来,这天井也容纳得下来,有交谈、有拉家常、有说笑、有交流农事。小孩子干脆在屋里屋外跑步打圈圈了,此时此地实像会市一样热闹非常。
花轿抬过了山道曲曲弯弯,抬过了连绵起伏的层峦迭峰。一路春风、一路鼓乐,爆竹鞭炮声在山乡的高空及高山峡谷震响,经久不息的余音萦绕着,迎来了新人。花炮声中,人潮沸腾,双喜临门,凝青迎娶了露兰为妻,真是两好合一好,天赐良缘,百年好合,满庭宾朋及乡亲们皆在祝愿这对小夫妻,悄悄地恋,长长地爱,情投意合,浓情蜜甜。全家融汇在无限幸福的欢乐之中,椿寿是瞌睡来了碰着枕头求之不得,他看看儿子及儿媳妇,他越想心越甜:这回好了,总算放下了心!
新婚之夜,红烛高照,满室生辉,小俩口互相面对,各有感概,原先认识的人,如今却感到是陌生人,默默无言,是胆怯?是羞愧?两者均有,凝青还是童稚之心,他感到万分神奇:一下子就同一个女人睡在一起怎么启口呢?既喜欢又热烈,凝青壮着胆子,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向露兰走去,慢慢地掀开了露兰的“红盍头”无言以对,只是感到今宵将与一个似曾相识又很陌生的女人,共枕在一个被窝里,内心有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来。此时此刻,凝青心中如春潮翻滚:是激动?是兴奋?是惊奇?是含羞?反正什么都有。露兰一直低头不语,她不知从哪里说起,只是一脸绯红如绽开的三月桃花,她心中这时是否与凝青一样同感呢?二人静静地坐看红烛灯花焕彩,相爱尽在不言中。虽然默然无语,仍可看出她嘴角及眼神中,透出含情脉脉的春风,从其笑靥上显出甜滋滋的喜气,像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入心,完全体现出两相情愿结姻眷的风韵来。人是富于感情的,世界上还有什么样的感情比此时更崇高、更纯洁、更真挚、更为伟大呵!“核桃仁是壳里的肉,夫妻情是心里的肉。”凝青与露兰的心更靠近了,互相爱抚、互相关爱。常言道,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暖是夫妻。
凝青露兰俩夫妻更恩爱了,露兰对公婆问寒问暖,她完全接替了婆婆的家务劳动,养猪放鸭、日织布、夜纺纱。人人夸她贤媳妇。椿寿老俩口看到了自己儿子孝、儿媳贤。看在眼里、喜在心窝。见人就一口称赞媳妇好,自从凝青结婚后,他俩老仿佛年青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