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漂泊的青春>第十四章 出身决定命运(1)

第十四章 出身决定命运(1)

作品名称:漂泊的青春      作者:柳絮梦逸      发布时间:2015-04-16 18:50:42      字数:3254

  “什么,招工?”听说招工,柳絮心头一喜。
  “呵呵,是的,我是省城一家大型纺织厂的人事科长,工厂最近招聘一批临时工,她们是老家熟人介绍的,我从厂里过来接她们。”“表叔”说道,他问柳絮:“如果你愿意进厂,我可以帮你。”
  “真的吗?太好了!谢谢你们!”真是天降贵人啊,柳絮激动得差点哭了起来。
  “呵呵,没事,都是老乡嘛,出门在外帮一把是应该的。”“表叔”和蔼地笑道。
  “你的行李在哪?”一位女孩问道。
  “在职介所里,我的身份证也押在那里。”
  “你怎么将身份证随便押给别人呢?他们这样做是不合法的”
  “如果不押在那里,他们就不给我介绍工作。”
  “这样吧,你去将行李拎过来,等会我们一起坐车去纺织厂。我们工厂离这里有点远,要趁早赶过去,以便给她们办理入职手续。”
  “好的,我马上去拿行李。”柳絮喜不自胜地说道,生怕一不留神“老乡”反悔不带她去。
  “小单,你和她一起去拿吧。”“表叔”吩咐那位年轻人道。
  “好的。”小单是其中一位女孩的哥哥,他负责护送她们来省城。
  柳絮和小单一起去职介所拿出了行李,并要回了身份证,随后与几位老乡一起坐车来到省城一家大型纺织厂。
  多年以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柳絮觉得当时的举动很冒险。虽然那几个人是老乡,但是并不能说明老乡就能盲目地相信,万一他们是骗子,她的命运可能就要改写了。
  幸运的是,她在绝望之中遇到了好人,他们的出现才让柳絮没有流落街头,而是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也许冥冥之中上帝觉得柳絮太可怜了,才会让她在街边偶遇那几位老乡。在他们的帮助下,她暂时度过了难关,并找到了暂时得以栖身的工厂。

  走投无路之中,柳絮将那几位老乡当成了救星,毫无顾忌地随他们来到了位于省城的一家大型国有纺织厂,下面简称纺织厂吧。
  柳絮后来得知,那位四十多位的男子姓何,是这家国企的人事科长。他原籍是柳絮家乡县城人,八十年代初期,通过家庭的关系,得以推荐上大学,毕业后进入这家国企工作。他有城市户口,全家都是城里人,他所拥有的一切,正是柳絮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她这辈子都无法得到那一切。
  另外两位女孩分别叫小冰和小玉,她们是何科长的远方亲戚,也有县城户口。她们以前在县城一家企业工作,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便买断了工龄,在何科长的帮助下来省城这家纺织厂做合同工人。
  纺织厂规模很大,共有三千多工人,当时效益还不错。由于是国营单位,很多人都想进这家厂。在那个年代,想进国有企业就得靠关系网,无权无势的人根本就进不去。
  小冰和小玉告诉柳絮,她们两家分别交了六千块钱给工厂,在何科长的帮助下进来做合同工人。如果想转为正式职工,达到一定的工龄后,还要再交一大笔费用。如果没有熟人,或者家里没有钱,一般人根本进不来。
  何科长凭着手中的权力,将小冰和小玉安排进了质检科,也就是日后在南山工厂内部通用的称呼“品管部”,她们的工作是负责检验纱线的品质,相对于车间挡纱工来说,她们的工作量要轻松很多,工资也要高一些。
  除了工作比较轻松外,她们住宿条件也要好很多。进厂后,何科长安排手下分别给小冰、小玉和柳絮安排了房间,小冰和小玉住在管理干部的宿舍楼里,柳絮则被安排进了车间工人住的宿舍楼里。

  柳絮在人事科办理好临时工报到手续后,在保卫人员的带领下,拎着笨重的行李来到一幢宿舍楼的三楼,柳絮被安排在一间宿舍的上床铺位。
  这间宿舍住了五位女工,由于纺织厂的工作制度是三班倒,当柳絮进去时,宿舍里有四位女工,她们有的在打毛衣,有的在睡觉。见柳絮拎着行李进去,一位女工板着脸骂道:“哼,怎么又进来了个乡巴佬?讨厌死了,总往我们宿舍安排。”
  “哈哈哈”另外几位女工跟着起哄笑起来,她们看柳絮的眼神里充满了鄙视和厌恶。
  “嘘”一位打毛衣的女工做了个手势,示意那几位女工别取笑柳絮,她说:“我们都不是正式工,你干嘛称呼别人乡巴佬?”
  带头起哄的女工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你看她那身打扮,一看就是从乡下来的,土不啦唧的。”
  “你不也是农村来的吗?干嘛这样说人家?”
  “可我现在不是了啊?”
  “别臭美吧,你还没有转正呢?”
  “我很快就能转正,组长都跟我讲过了,只要我凑齐八千块钱就行。”
  “那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哈哈哈…”
  这是柳絮第一次进厂,她对工厂的环境一点都不了解,根本就不知道工厂就是社会的缩影,里面的人际关系相当复杂。胆小老实的她从来不敢与人争论是非,即使被人欺负了,也只会流泪。当那几位女工对她冷嘲热讽之时,她不敢吭声,只是默默地收拾床铺。
  进入纺织厂后,柳絮发现这家厂正是父母一直期盼的,有机会转正成为城里人,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的国营企业,当初拒收她进厂那家破旧的毛纺厂只是一家私人小作坊。
  那个年代国营工厂之所以是香饽饽单位,就因为能为工人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和医疗保障,只要进了效益好的国企,全家人一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
  纺织厂从车间组长以上的职务都是管理干部,他们属于有编制的正式工,日常生活开支,养老以及儿女的升学和就业都与工厂密切相关。他们请假不用扣工资,只会扣一点奖金,结婚可以分房子,生病可以报销。
  由于国企的福利待遇好,招工自然很严格,就像当今社会的事业单位一样,没钱没权人家的儿女根本进不去。那个年代想进国营单位,大多是有权,有钱人家的孩子。
  除了管理干部以外,从车间组长以下的工人也分成几个等级,他们的身份分别是:正式工,合同工和临时工。
  正式工大多是本地人,他们有编制,户口就在工厂里,生活福利、医疗保险、退休养老全由工厂安排,儿女的工作也可向厂里申请。只要工厂效益好,他们一辈子都衣食无忧。
  除了各项完善的福利外,正式工的工资比合同工、临时工要高很多。他们每月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考核奖及其它五花八门的补贴和奖金,额外收入是基本工资的好几倍。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想进国企或事业单位。
  正式工平时的开销都可以拿到厂里报销,那天柳絮在人事科办公室办理报到手续时,发现办公室旁边一间房子里,堆满了一屋子的车票,至少有几十公斤重。可想而知,厂里每月报销的费用有多高,也难怪几年后有些国企无法适应改革的浪潮而纷纷倒闭。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当年习惯了享受国企蜜罐般生活的正式工始料不及的是,这些福利延续到九十年代中期左右就没有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出台了许多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措施,一些产能和管理滞后的国企无法适应转型期的体制而纷纷倒闭,以致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
  那几年国企的合同工也很吃香,相对正式工来说,他们的待遇稍微差一些。合同工没有编制,户口不在工厂,属于聘用性质,不过转正的机会较大。他们每月除了基本工资外,也有生活补贴,只是没有正式工的补贴多。单位不会为他们解决医疗和儿女的工作问题。
  国企里地位最低,福利最差的就是临时工。他们干的活是最累,拿的工资最低。除了基本工资外,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如果想转正就得靠关系网,其次还要有钱。
  转正前必须先花几千块钱弄个合同工指标,然后再花钱买转正指标,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如果家里有钱或有熟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像柳絮这样既无钱又无权的农家女孩,进入纺织厂做临时工已算万幸。

  进厂后,柳絮被安排在挡纱车间上班。在宽敞明亮的纺纱车间里,她第一次看到了以前在电视中才看到的场景。女工们戴着白色的工帽,穿着整齐的白色工作服,在一台台不停运转的纺织机之间来回穿梭。她们的任务是检查是否有绞纱、断纱现象,如果发现有不良,必须将绞纱理顺,将断纱头接起来。辊轴绕满后,要及时将空辊轴装上去,整个过程要做到眼尖手快,才会减少不良纱线的产生。
  组长除了要督导每台纺纱机的作业外,还要安排工人挑选乱纱,缺纱的辊轴,然后安排人刮去辊轴上的纱线,并统计出良品与不良品的数量,然后上报给车间主任。
  柳絮上班后,组长没有安排她学接纱线,而是让她打杂。主要负责搬运车间里装纱线的胶盒及生产用具,及刮断纱,并清点良品和不良品的数量,然后将辊轴送到各个机台去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