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情漫山河>第十章 遭遇“右派”

第十章 遭遇“右派”

作品名称:情漫山河      作者:雪后彩虹      发布时间:2015-03-29 10:34:40      字数:4797

  一
  结婚后,王巧兰才知道王水大她整整9岁,已经43岁了,虽然以前还没有结过婚,可已经有15个孩子了。王水告诉巧兰说,这些孩子都是他在战争年代收养的烈士的孤儿,他早就知道巧兰也收养着许多烈士的孤儿,因此麻贵书在会前和他说给他介绍王巧兰时,他就满意地答应了。
  巧兰听后非常生气,自己只提了三个条件,王水就隐瞒了两条,不说比自己大那么多吧还有15个孩子。可又听王水说,他为了这些烈士的孤儿就一直没有结婚,一下就觉得王水的人品还不赖,都是为了这些孤儿,就原谅了王水的“欺骗行为”。
  决定了在榆次定居后,巧兰就向地委写了申请要求分房子。地委考虑到他们带着30几个孩子,而且都是烈士子女的特殊情况,就在地委宿舍给了十间房子。
  房子分到后,巧兰就把自己寄托在奶妈家的16个孩子都接了回来;王水也把自己带的15个孩子接到这里,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31个孩子,就跨了8个省22个县,而且有八匹马(孩子们的属相)、九只猴、六条狗,还有兔子、羊、鸡……以前,巧兰抚养的孩子都叫她姑姑,于是结婚后,所有的孩子就都统一叫巧兰姑姑,叫王水姑父。
  家安顿好后,一切又步入正轨,巧兰和王水上班,孩子们上学。但是,由于巧兰工作忙,每晚地委开完会后就十一二点了,回到家还要学习,一直到深夜一两点才上床睡觉,早上四五点就又起床,为孩子们缝补衣服、做鞋、做饭。
  王水看在眼里,觉得巧兰每天实在太劳累,就建议用个保姆照顾这些孩子和家庭。
  巧兰为了他们两个不耽误工作的事情,就同意了王水的建议。可是用谁呢?这么多的孩子得用几个保姆呢?巧兰思来想去,忽然脑海里闪出一个人——张孝武的大嫂。大嫂和巧兰的关系非常好,又早就死了丈夫,而且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
  巧兰马上就给还在榆社县岚峪乡郭郊村的大嫂写信,告诉她,自己想让她来帮忙照顾31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如果愿意的话就写来一封信,自己回去接她。
  巧兰没有想到,半个月后,一个妇女来到了她家门前,头上包着一块虽然是旧的但是洗得非常干净的白毛巾,手里提着一个小花布包裹。
  巧兰出门一看,便惊叫起来:“大嫂,是你?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快进屋!”她一边拉大嫂进屋一边说,“你也不事先告俺一下,俺好回去接你!”
  “你们那么忙,哪有时间去接俺,俺这不自己来了吗?鼻子底下一张嘴,你还怕俺找不到这里?”大嫂高兴地说道。
  王巧兰和大嫂整整聊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起来,大嫂就给孩子们做饭吃。因为巧兰叫她大嫂,张奎文叫她大娘,所以巧兰就让孩子们都称她为大娘。
  可是大嫂一个人给这么多的孩子做饭、洗衣服等也顾不过来,这时王水收养的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女孩秀英,要求帮忙做饭,巧兰和王水考虑再三后就同意了。
  后来,王水把自己的父亲和一个妹妹也从河南老家接来。妹妹王英会裁缝,因此,王英后来就负责给孩子们缝补、做衣服、洗涮。
  大嫂、父亲、妹妹的到来,极大地分担了巧兰的担子,巧兰和王水就不用为孩子们分心了,可以全身精力地投身到工作中。
  为了生活的方便,巧兰把十间房子的结构改了一下,她和王水住一间房子;王英和大嫂合住一间房子;父亲一个人住一间房子;把三间房子改为厨房和餐厅,里面放了三张大桌子和五六个大条板凳,让孩子们吃饭时坐着吃,还用木头割了一个大柜子,分成一个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编了号,孩子们每人一个格子,放他们自己的碗筷;男女生宿舍各占一间半,里面整齐地摆满了高低床;剩余的一间房子做了客房,不管是谁家老家来人了就住这间房子。
  周围邻居过来看后,都笑着说,他们家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堂宿舍。
  二
  1957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论说:“党内还有不少同志对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实际上是不同意的。因此,他们就片面地收集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加以渲染和夸大,企图由此来证明这一方针的‘危害’,由此来‘劝告’党赶快改变自己的方针。”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5月1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中央的整风指示。随即,中共中央还作出并发表《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此后,全党整风运动即逐步展开。
  一天,时任中共湖北省委财政贸易工作部部长胡广恩(原名胡殿奎,河南省许昌县榆林乡胡庄村人)与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兼广东省省长陶铸领着七个孩子来到了榆次的王水家。胡广恩与王水是河南许昌的同学,现在,胡广恩与陶铸都因整风运动被下放到云南进行劳动改造。
  胡广恩与陶铸被下放云南劳改,他们俩人的妻子怕受牵连,就跟他们离婚了。胡广恩的妻子刘挽江,当时是湖北省教育厅厅长,更是害怕受牵连,离婚后四个孩子一个也不要。
  两个男人带着七个孩子去云南,可他们以前一直忙于工作,从来没有照顾过孩子,再说,他们去云南是劳改,自己的安全都没有保证,哪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很早就知道王水夫妇收养着许多烈士的孤儿,他们就来找王水了。
  “老同学,你看我俩要去云南劳改了,刘挽江和我离婚了,她一个孩子也不要。我俩从来没有带过孩子,再说,我俩带上孩子们去云南也不方便,我们就想把孩子们放到你这里,你和巧兰替我们照看他们,行吗?”胡广恩一进门就为难地对王水说道。
  刚开始,王巧兰有点不愿意,毕竟自己现在已经有31个孩子了。可是当她看到孩子们没有了娘,爹又去劳改,实在是恓惶,于是就说:“看孩子们恓惶的,那你们就留下他们吧,但是七个孩子不能全给俺们留下,将来俺们万一有什么事情连累了孩子们,俺们就没法向你们交代了。你们就留下几个孩子吧!”
  陶铸说:“小胡,你看我的三个孩子比你的四个孩子稍大点,还能勉强自己照顾了自己,就把你的孩子都留下吧。我的孩子咱们带上吧。”
  陶铸和胡广恩看着王巧兰把孩子们安顿好后,就准备走。留下的四个孩子都跑过来抱住他们的父亲哭。胡广恩看着自己的孩子,眼里也盈满了泪水,依依不舍。
  陶铸擦了擦自己满脸的泪水,对胡广恩说:“小胡,咱们走吧!我看了,小王不是私心太大的人,‘人无私心天地宽’,他也想得宽,把孩子们交给他没问题,咱们就放心走吧。”
  王巧兰也擦了擦泪眼婆娑的眼睛,对胡广恩说:“你们放心吧,不怕,孩子们只要交给俺们,俺们一定不会亏待了他们,俺们一定想办法抚养他们成人,一定培养得他们将来都住了大学。”
  “我不是不信任你们。我是觉得孩子们可怜,连自己的亲娘都不要他们……他们跟上我受苦了……”胡广恩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点钱,要给王水,“这点钱是我和陶铸的一点心意……你们抚养着那么多的孩子,本来就不容易,我们还……”
  王水和巧兰说什么也不留他们的钱。
  王水说:“你们在路上还需要钱,留着你们用吧,出门在外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巧兰也说道:“你们放心吧!俺们不会亏待了孩子们的,就是没有俺俩的吃的,俺们也不会让孩子们饿着。”
  胡广恩泪流满面,三步一回头地与陶铸带着三个孩子走了。
  在去云南的路上,他们在邯郸的旅馆住了一晚上,没想到陶铸最小的那个孩子就被人偷走了,找了两天都没有找到,害怕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误了去云南报到的时间,再受处分,只好忍痛继续上路了……
  王巧兰和王水不仅抚养大了胡广恩的四个孩子,而且都培养他们念了大学。现在四个孩子都早已成家立业了,都定居在香港。2009年国庆节期间,四个孩子之一的胡海桐代表兄妹回榆次看望了王巧兰姑姑。
  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三
  在王水去文水县当县委书记走前,省委书记王谦叫上王巧兰说:“巧兰,你跟上王水去文水吧。”
  王巧兰说:“俺不去,你又不是不知道俺的性格。”
  “就是太了解你的性格了,我才让你和王水一起去的。你看王水他不出言,你去协助他工作吧!”王书记又说道。
  “你不知道俺们两个是对立面?”巧兰马上就又说道,“王水他是个慢性子,俺是个急性子,在一块根本弄不成。俺们两个在一块是吵架还是工作呀?你要是觉得俺还是个干部还用俺工作的话,你就别让俺做那个‘留守干’。俺一辈子就是独立自主。”
  时任地委书记的郭振山当时也在场,马上就对王巧兰说:“巧兰,你不要走,你跟上我去清徐吧。你给我去把一关吧,我知道你能给我把一关。我管生产,你帮我管大炼钢铁。”
  “行,这个俺愿意,只要让俺放开手脚好好干就行!”王巧兰不假思索,爽快地答应了。
  见巧兰答应了,郭振山马上就问王书记要人。王书记笑了笑,说:“巧兰,你要是觉得去振山那里更能发挥出你的才干,那你就去他那里吧。”
  “谢谢你了,王书记!”郭振山高兴地说道,因为她最了解巧兰了,能有这样的搭档和自己去大炼钢铁,他信心十足。
  11月份,王巧兰就跟上郭振山来到清徐县白石沟村指挥大炼钢铁。当时有3万人在白石沟参加大炼钢铁,郭振山是总指挥,王巧兰是副总指挥。
  炼铁工地上搭着一个席棚,里面放着一张竹床,床上铺着王巧兰从自己家里带来的两条旧毯子,一个简易的小木桌上安着一部手摇电话,这就是大炼钢铁的总指挥部,也是王巧兰在工地上的住所。她除了指挥炼钢铁,还组织群众刨矿石,还管理着运输队,以及运输队里的300头骡子,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工地上每天都是热火朝天,人们有的刨矿石、有的装车、有的卸车、有的往火里填火、有的往火炉里填矿石或废铁……巧兰分工非常明确;工地上的所有车辆也是一刻也不歇息:汽车从外地拉来废铁、小板车上装满了土和废渣、骡子身上的箩筐也装满了矿石……
  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到了1958年的11月份,工地上更是热闹非凡,每一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因为12月1日钢铁就要出炉了。
  这时,王巧兰正是身怀六甲,孩子就要出生了,但为了钢铁顺利出炉,她硬是不听郭振山的多次劝告回家休息,一直坚持在工地上。
  王巧兰在工地上,别说是白天,就是在晚上也睡不成一个囫囵觉,一会儿汽车“嘟嘟”拉来了矿石;一会儿拉小板车的人进来拿上镢头了;一会儿张三进来问个这;一会儿李四进来请示个那;一会儿妇女们给送饭来了……一晚上忙个不停,可她一点也不觉得累,说干甚就干甚。
  在工地上参加炼钢铁的所有人员,看到巧兰那笨重的身体每天穿梭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从来不歇息一下,更加受鼓舞,干劲更加大。
  在工地的妇女们怕巧兰累着,都劝她歇息一下,她不听,于是她们就利用回家休息的时候,在家里给她捏油糕、做河捞、蒸包子……想尽一切办法给巧兰做好吃的东西,来工地时就都给她带来让她吃。
  今天这个女人拿来一碗饺子,明天那个妇女给带来十个油糕……不知是怀着孩子的原因,还是劳累的原因,王巧兰特能吃东西,不管是谁拿来东西,她都高兴地收下和在场的人一起分开吃了。
  11月31日,王巧兰还在工地上。下午正在炉子旁指挥着,忽然觉得肚子疼,她以为是早上吃油糕吃坏了肚子,就没有在意,也没有休息一下。刚开始,肚子还是隔一会儿疼一次,可是没多长时间,肚子就不仅疼得越来越厉害,而且是一直在疼,不间隔了。疼得她直想蹲到地上,可是肚子大得蹲不下去,站是疼得站不住。工地上的人见状都乱了手脚,不知该怎么办。
  “王指挥,你是不是要生了?”一个过来搀扶王巧兰的妇女问道。
  这时工地上的人才恍然大悟,赶紧把王巧兰搀扶到她的床上。不一会儿,人们就听到了响亮的“哇哇”的婴儿哭声。
  “王指挥生了!咱们炼钢铁炼出人来了!”人们都高兴地叫道。
  但是王巧兰的生命当时非常危险,用工地的汽车把母子送到太原的医院,两小时后,孩子的衣胞才下来。
  郭振山担心地说:“多危险呀,两条人命呢!”
  王巧兰生了个八斤半重的男孩,从医院回到家后,郭振山去看望他们母子,就说:“炼钢铁炼出人来了,咱们就叫他铁蛋吧!”
  “行,就叫他铁蛋吧!”王巧兰高兴地答道。
  “铁蛋”就成为了王巧兰和王水第一个孩子的名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