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情漫山河>第十一章 推山打井

第十一章 推山打井

作品名称:情漫山河      作者:雪后彩虹      发布时间:2015-03-29 15:30:19      字数:4152

  一
  1959年夏天,王巧兰被派到山庄头村下乡。
  王巧兰来到山庄头村几天时间,就发现那里非常缺水,没有水吃,更不用说浇地灌溉了,要吃水就必须到外村去拉水。
  看着村民吃水这样困难,巧兰就决心给村里打上一眼井,解决村民们的吃水问题。
  村民们听了王巧兰的想法,纷纷摇头,都劝她说不要白费那心思了,村里几年来先后不知打了多少次井了,不说劳力,单是钱也不知白扔了多少,一眼有水的井也没有打出来。
  王巧兰听了村民们的谈话,没有放弃打井的念头。她每天一出门就抬头看头顶的天空,渐渐发现,天空有一个地方的云朵老也不散,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那里总飘着几片大云朵。于是她就循着云朵来到村后,发现云朵飘在一座独立的大山顶。
  后来,巧兰每天不知来这座山前看几次,并发现村里的狗经常来这山底下卧,而且当天气太热时,特别是中午,村里的狗总是结伴来这里卧很长时间。她就想,狗是到这里乘凉来了,这里肯定潮湿。
  秋天时,巧兰又发现村里别的地方的树叶都变黄落到地上了,可是这座山周围的树叶还是绿油油的,没有一点变黄的迹象。
  巧兰就对村民们说:“这座山底下一定有水。俺看过你们村那条早已干枯的河水的河槽了。‘河神不走正路’,从河的发源地到这座山这里,差不多600多米,俺觉得从这座山底一定能打出水来。”
  村民们说,这是一座100多米高的高山,你要是日能,你就给我们打出水来吧!
  巧兰就问村民:“你们村谁最会打井?”
  村民们都说,离他们村不远的一个村里,原来有一个姓刘的打井能手,他是这里方圆几十里内最高的打井能手,不过现在他老了,没有在家,在榆次城儿子那里住着呢。
  巧兰听后,向村民详细问清了老人的姓名及所在村名,二话不说,反身就去了火车站,坐上火车回到了榆次城。
  回到城里后,王巧兰迫不及待地四下打听这个老刘的住处。由于她在榆次的熟人较多,没有多长时间,她就找到了老刘。她立马就去请人家。
  去了老刘家里才知道他已经70多岁了,腿疼得不能走路。老刘对巧兰说:“我打了一辈子井了,一听到让我打井,我手就痒痒。可是你也看到了,我想去都去不了呀,我两只腿疼得一下也不能走路了。”
  王巧兰就说:“大爷,俺不用您走,俺把您抬到山庄头村,您愿意帮俺打井吗?”
  “我怎么不愿意?只要你能把我抬到那里,我就帮你打井。”老刘一点都不含糊地说道。
  王巧兰先告别了老刘,赶紧回到地委宿舍,从邻居家借了一辆平板车,又从自己家里抱了一床被子和一条毛毯,铺在了平板车上,推上平板车就又来到老刘家。
  在邻居和他儿子的帮助下,王巧兰把老刘抬到了平板车上,让老刘躺好后,她推着老刘就来到了火车站。
  在车站等上去山庄头的火车后,巧兰在几位旅客的帮忙下,又把老刘抬到了火车上。她先下车赶紧把平板车安顿在车站后就也上来,带着老刘回到了山庄头村。
  下车后,巧兰同样让村民借来一辆平板车,把老刘推到了村里那座高山前。
  老刘仔细看了一会儿就点头说:“有水,这里一定有水!”
  巧兰赶紧问道:“那咱们怎样才能弄出水来呢?”
  “你要是能弄来两吨炸药,我就能给你把水打出来!”老刘十分肯定地说道。
  “真的吗?”巧兰高兴地问道,“两吨炸药俺能弄下!”
  巧兰话说完后,就吩咐村民先把老刘安顿到村民家休息,自己马不停蹄地又走了。
  巧兰又坐车回到榆次城,直接来到了部队,找到了部队的团长,说:“咱们军民一家人。俺们每年来慰问咱们的战士,现在俺们有困难了,你得帮帮俺们。”
  团长说:“你们有啥困难就说吧,只要我们能办到的我们一定尽力办!”
  “俺们打井需要两吨炸药。俺们一个呢是买你的,一个呢是借你的。俺说呢,就不要买也不要借,你们就应该支援俺们搞地方建设。”巧兰对团长说道。
  “没问题,军民一家亲嘛,我们应该支援你们!两吨炸药,我这就给你批。”团长一边说一边就写了一个纸条,领着巧兰就去炸药库房领了两吨的炸药,而且派部队的车把她和炸药安全送回到山庄头村。
  天已经黑了,巧兰只好先让村民们把炸药安顿好,等第二天老刘的安排。
  劳累了一天了,巧兰一点睡意也没有,又担心又兴奋:担心的是费这么大劲打不出水来可就前功尽弃了;兴奋的是打出水来村民们就有水吃了,再也不用到外村拉水了。在担心和兴奋掺半的纷扰中她才迷迷糊糊地睡去,可眼前分明是全村男女老少在新打出的井旁泼水嬉戏的欢快景象……
  二
  吃完早饭,巧兰就和村民们又用平板车,把老刘推到了那座高山前。老刘让村民们推着自己在高山周围仔细观看了好几次,然后就亲自指挥村民们,在高山周围挖了八个大的渠道,用来截留山体炸开后下滑的土,这边的山体往这一个渠道里下滑,那边的山体往那个渠道里下滑……把不同角度的山体下滑,都做了具体的安排规划。
  第一天把八个渠道全部挖好了,第二天他们继续来到高山前,同样是老刘指挥,王巧兰带领村民在山底下、山腰上、山顶上等不同的位置安装了分量不等的炸药,而且安炸药的位置还得跟山下的渠道对应。
  又用了整整两天,才把两吨炸药全部安装到了高山上。
  王巧兰请来高人,在村里的高山这里又是挖渠道又是安炸药,村民们都非常好奇,几乎是村里的全部劳力都上阵参加了劳动,剩下的一些老人和婆姨、孩子们都好奇地天天围在这里观看,只要他们能插上手的地方,他们也是跃跃欲试,可为着安全起见,巧兰不让他们插手。就是周围村子里的村民也来看热闹。
  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点火炸山的这天,巧兰亲自检查了连着的炸药的火线,并且把所有的村民都疏散到了安全的地方。
  刘小二是全村公认的村里跑步最快、办事最稳重的一年轻男子,村民们一致推选他担任点炮手。刘小二点燃火线后,不慌不忙迅速往事先测量好的安全地点跑的同时,身后的火线“嗦嗦”地飞快燃烧,村民们都是屏住气紧张地看着燃烧的火线,巧兰更是心都堵到嗓子眼里了……
  “隆!隆!隆!……”随着几声巨大的炸药爆炸声,高山一下子就倒塌了,天空中马上升起了团团尘土,高山这边什么也看不见了,远处的村民都被呛得“咳咳咳”地咳嗽……
  等尘土慢慢散开后,村民们发现百米多高的大山不见了,山体的土好像是经过训练似的,都非常驯服地流到为他们准备好的渠道里。
  王巧兰迫不及待地往炸山的地方跑去,村民们也紧跟而来。
  巧兰和村民们都惊奇地发现在原来那座山的中央,有六根很长的坚实的石梯整齐地排在那里。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这里为什么会有这石梯,都围过来观看并且议论纷纷。
  为了安全,巧兰先让围观的村民们退后,然后把老刘推过来。老刘过来看了看说:“咱们不用打井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石梯下面就是一眼井。”
  巧兰将信将疑,先让村民量了一下石梯的长度。天哪,整整三米长,村民们都发出了“啧啧”的惊叹声。接着,她让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小心翼翼地用劲移开了一个石梯,一股清凉之气就迎面扑来,石梯底下就是一口同样的石梯砌口的井。兴奋的巧兰和村民赶紧把其余的五根石梯都移开,一口方方正正的井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水了,我们有水了!”
  “我们打到水井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王巧兰也欣慰地笑了。看着村民们高兴的样子,她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忽然她发现一个石梯上刻有字,爬过去一看,每根石梯上都刻有同样的字。仔细辨认,原来上面都刻有“朱元璋”三个字。
  老刘仔细看过石梯上的字说:“这也许就是传说中朱元璋坐皇帝时的井。”人们都翘首静静地听老刘讲,“咱们榆次是个好地方,过去是皇帝之城,明朝时达到专员一级的官员死后才能埋到这里,猫儿岭以前就是皇帝的墓地。我打了一辈子的水井,早就听同行们说过一个关于水井的传说故事。”老人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传说,朱元璋打下江山以后,有一年的一个夏天,他带着贴身侍卫,穿着便衣,到民间视察民情。
  这一天就来到了榆次的一个小村庄里。因为长途奔波,自己和随从的马都是大汗淋淋。朱元璋就下马亲自问村中的一老人讨水饮马。
  老人听了他的话后唉声叹气地说:“哎,你是不知道,我们村向来就没有水,就连我们吃的水都是从外村挑回来的。”
  朱元璋听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提着马鞭就在村里到处转悠开来。老人觉得好奇,就跟在他后面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朱元璋转到村后的一座高山前左看右看,忽然生气地说道:“你这老人家,这不是一口水井吗,你怎么说你们村没有水呢?”他一边说一边就抡起马鞭使劲地往前面甩了一下。
  老人非常疑惑,自己在这个地方生活了七十多个年头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如数家珍。这里就是一座高山,怎么会有水井呢?
  老人朝着落鞭子的地方走去一看,果然在山底下有一口清澈的大水井。他高兴地就往村里跑,把甩鞭子的朱元璋就给忘了。
  当村民们都高兴地纷纷来到水井旁时,一村民用一只木桶打起一桶水来,老人就先喝了一口:“哎呀,真是既凉爽又甘甜!”村民们纷纷争着喝井水。
  老人突然想起刚才那个甩鞭子的人,赶紧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从此,这口井就成了这个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了……
  “我以为这只是个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这口井。”老刘讲完故事又说道,“今天看来这是真的了,不是传说,你们山庄头村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村子。可为什么这口井又被大山压住呢,这我就没听同行们说起过。不过今天这口井又重见天日了,这是你们山庄头村的福气呀!”
  王巧兰叫一村民打起一桶水来,喝了一口,顿时嘴里清凉凉、甜丝丝的。
  山庄头村终于有水吃了,村民们都说,王巧兰真厉害,把高山都推倒了!
  三
  2007年的一天下午,有一个山庄头村的中年男子来到榆次区中医院,他找到王巧兰老人说:“您就是王巧兰?我们小时候就会念‘王巧兰推倒山’。从小就知道我们村的水井是王巧兰推倒山推出来的,可一直不知道谁是王巧兰。”
  “你别听人们瞎说。俺是用炸药炸的,哪里是俺推倒的。”王巧兰老人说道,“现在那口水井还在吗?”
  “现在我们村里也早就通上自来水了,不再吃井水吃自来水了。那口井的井口太大,咱们又没有那么大的东西盖井,经常有村民的牲畜往井里掉,还得有专人看护,所以现在就又用原来的那六根石梯照原样盖住了,水井不用了。”来人说道,“我就是想来认一认您老人家!”
  “村民们有水就行,现在社会就是好,科技水平越来越进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了!”王巧兰老人高兴地说道。
  这些都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