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风雨丽人>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三)

卷一《下乡之路》第二章(三)

作品名称:风雨丽人      作者:与幸福牵手      发布时间:2015-02-16 08:54:54      字数:3644

  说实在的,丽君选择在二小队参加劳动,实在难为了这生产队长。第二生产队本身就是劳动力少,工分低,而且吃闲饭的人多,在村里是个最穷的队。干脆、简单地说,这个小队现在需要的是能一个顶俩的干将,而不是摆在那里的花瓶。很明显,这队长认为丽君就是一只花瓶。
  对于村里来的这些知青,二队队长是有偏见的,但也怪不得他。虽说这些青年喊着上山下乡参加劳动,但是这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孩子,不分男女,来到这农村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别说繁重的体力劳动了,就是简单的间苗,他们都不如村里十来岁的孩子。尤其女孩子,一个个弱不禁风的样子,更是没用!因此他丽君的偏见也算事出有因了。
  从心里讲,别的青年干的不好,可以批评教育,甚至可以骂娘。可是这位丽君,碍于她舅的面子,说又说不得,骂又骂不得,如何是好。丽君到这个队里来,除了给队里多添了一张吃饭的嘴,着实于他无益。
  正在气氛略略沉闷的时候,一个雅声雅气、有点结巴的声音在丽君耳边响起:“哎,你----你----你想----想啥哪?”一个年纪不大的男孩子笑嘻嘻地站在她面前,“队啊----队-----队长----让----让我带-----带着你,你跟----跟我走----走吧。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矮半截的小男孩、结结巴巴的,丽君觉得放松了很多,她不由地笑了,心想:你这么小,还能带我?
  小男孩似乎猜到了丽君的心思,他仰着一张少年老成的脸,不客气地问:“怎么?不行----啊,我都十五了。”小男孩比划着说。
  看着这个只到自己肩膀高的小男孩,丽君笑着说:“行,行,谁说你不行,走,跟我回家拿锄头去。”
  “咦,你还知道间苗要用锄头?”小男孩歪着头问。
  “当然。”
  临出小队门口时,丽君用一种不服输的眼神看了一眼正和小队会计说话的队长,在心里说:“我会让你刮目相看的。”
  拿了锄头,他们说笑着向地里走去。路上,小男孩非常高兴,还没等问,他就结结巴巴地自报家门:“我姓于,干勾于,叫我小----小----啊于子就----就行。”小于子身量不高,大脑袋,小细脖,一张圆圆黑黑的娃娃脸,总是笑呵呵的。
  一路上,小于子总是歪着头打量丽君。小于子好奇的事情可不少,什么你和那些知青是不是一个学校的,你们城里那个楼高不高?汽车多不多?快不快?你们为什么都下乡呢?难道你们城市不好吗?
  “当然好了。”丽君心想,说多了你也不明白,就简单的告诉他,自己和其他的知青不是一个学校的。城里的楼房很多,也很高。汽车很多,也很快。我们下乡是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等等……。
  听到这里,小于子咧开嘴笑了,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噢,你们还要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能——能教育你啥呢?”
  他很认真,一边蹚着路边的青草,一边低着头思考。最后,他一拍锄头把,肯定的说:“我知----知道了,就是教你----你们咋种地。”
  丽君没有回答。
  “你咋不说-----说话了?害----害怕了?别----别怕,有我呢。你别看我----我小,地----地----地里的活我----我都会干。我帮----帮你。”小于子仰起脸,认真地说。
  丽君低头看着这个雅气未脱的小于子,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从生产队到地头,有两三里路。一路上,小于子讲了很多,原来,小于子是烈士的后代,而且他是全村年龄最小的社员。他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但是非常机灵,大家都很喜欢他。
  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在队部里面的不愉快,被小于子的活泼冲淡了许多。她由衷感谢这个像小萝卜头样的大男孩,感谢他在那个年代的那一天给了自己那么大的鼓舞和快乐。
  丽君在这里开始了劳动的第一天。她知道要想证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干出个样子来。由于夜里下过雨,地里很灢,穿鞋下去会把鞋粘在泥地里拔不出来,只能光脚下地间苗。
  来到地头,队长第一个脱掉鞋走进泥乎乎的地里。几个青年也模仿队长脱了鞋,走在全是土坷垃的地头,然后呲牙咧嘴、咋咋呼呼、一步一哎呀,一步一个妈呀地下了地。
  小于子已经站到了地里,此时的队长在不远的地方,一边吸烟,一边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着丽君的动静。他以为:光脚下地就足可以难倒丽君了,别说干活了。
  一会,队长就看出问题来了,他究竟看见了什么?
  只见丽君光着脚,裤子挽到膝盖,她既没有第一天参加劳动的扭捏、也没有叽叽嘎嘎地笑个不停、更没有离了歪斜不会迈步,而是一幅对污泥满不在乎的样子,头也不抬地跟在小于子后面干起活来。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队长看见,尽管丽君间苗的手法还不是那么熟练,但还满是那么回事,只见丽君锄到苗倒,而且还都是应该被淘汰的苗。
  队长纳闷了,丽君怎么对农活这么熟练。无论怎样,第一天的劳动,还是给那位队长留下了好印象。
  原来,在学校的时候,丽君他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工厂学工、到农村学农、然后到部队学了两年军。说来也巧,在学农,学军期间,接触的全是农活,虽然不是所有的农活都会干,但玉米,高粱的间苗她还是干过的。虽然生疏了,但比起其他不会的青年们还是要熟练许多。不过,要说丽君最拿手的农活要算种水稻了,从秧水稻芽子开始一直到收割水稻,一整套操作程序,都是在部队里学会的。这些,丽君不说,估计队长和舅舅永远不会知道的。
  有经验的社员间苗不费劲。他们用锄头的一侧紧挨着将要被间掉的玉米苗,轻轻一锄,那颗小苗便躺倒在湿泥里。
  青年们间苗就费劲了,他们拿锄把像拿千斤顶一样。好不容易发现一颗弱小的苗,便会用九牛二虎之力去锄这颗苗,结果往往是好的,坏的一同被消灭。
  到了秋收的时候,二队的劳动大军里又多了一员女将。丽君同表姐妹们一同下地劳动,一同挑水抗旱,一同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上。
  丽君像粒种子,被下乡的运动,播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没有抱怨农村的贫穷,更没有抱怨劳动的枯燥和艰苦,她努力让自己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长。尽管刚开始劳动时,她也浑身酸痛,两只手握锄把时磨出过一层又一层的血泡,但她并不在乎,仍然和表姐妹们一样,头围方巾,身扛农具,不怕脏和累,劳动在田间地头。
  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如期的送来了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在人们的期盼下,悄悄地来到了这片贫瘠的盐碱地。
  今年,这片盐碱地破天荒地送给了农民一片丰收的喜悦。远看,一片片的庄稼犹如一片片彩色方阵。近瞧,一棵棵庄稼杆上都挂着饱满的果实。红的高粱,黄的玉米,趁在绿叶间向广大的农民们展示了丰收的盛况。从人们脸上的笑容不难看出,今年的庄稼长势比往年好,预计产量比往年高,相应分值也要比往年高。真是一个好彩头。
  远望那绿色的田野,近瞧丰收的果实,社员们已经跃跃欲试,清理好了场院,磨快了镰刀,只盼着开镰收割那一天。
  开镰过后,每个早晨,丽君都同姐妹们一样,手拿镰刀,身背一种叫眼棱的背篓,收获在田间地头。
  今天的工作是收割高粱,庄稼地里一片劳动场面,大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丽君和表姐们的任务就是把已经砍倒的高粱穗子掐下来,然后装上马车运到场院凉晒。
  掐高粱穗子的工作不复杂,但需要技巧。这不,丽君正在二表姐的指点下,学习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使用一种叫“把寸”的小农具掐下那沉甸甸的高粱穗子。
  这种叫“把寸”的小农具,外型有点象单面剃须刀的刀片,只是稍微弯曲,它的一面有一个用布做成的套环,可以套在右手大拇指上。世代农民一直沿用这个看似简单却十分灵巧的工具,把熟透了的高粱穗子掐下来。
  说来简单,可操作技巧也不太好掌握。丽君在二表姐的指点下摸索了半天,但还是一副手笨不协调的样子,眼瞅着别的姐妹们面前已经堆起来相当高的成果了,丽君真心着急。
  这时,远处有人喊丽君。丽君抬头看见是舅舅,正站在地头向她招手。
  “哎。在这。”她一边大声的答应,一边跑过去:“什么事?”
  “队长派你到场院干活去。”
  “噢。现在就去?”
  “就去,等装好车,跟我的马车回去。”
  “我把那点活干完就去。”
  自从到场院劳动以后,就再没机会学习掐高粱穗子的技巧了。在农活技术上,丽君永远欠缺了这一课。
  经过这段时间的劳动,丽君简直变了一个人,先不说她对农活的熟练,仅从丽君外表上看,虽然衣服还是原来的衣服,但已经随着丽君的变化而变化,由新变旧,由旧变成了补丁摞补丁,如果丽君不开口讲话,完全可以说她是一个地道的农家姑娘。
  现在,她正帮舅舅往马车上装成捆的高粱穗子。
  “满了,不装了,来,上车。”舅舅说着,牵起马缰绳。
  “哎。”丽君对上马车已经不陌生,只见她一个助跑,就轻松地跳上了车辕。
  马车慢悠悠地行走在田间小路上。舅舅在生产队里可是个好车把式。在一个土坡前,舅舅扬起鞭子,甩了一个脆生生的响鞭,马儿听话似的奋蹄前进,土坡瞬时被抛在身后。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得丽君想起了一首歌,她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长鞭一甩,哎……,啪啪的响,……哎,赶起了大车出了庄……。
  唱着歌,丽君从舅舅手里接过鞭子,学着舅舅的姿势,把鞭子使劲那么一甩,嘴里喊了一声:“驾!”
  不管那鞭儿的声音如何,我们也要原谅她。那时,她还没出师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