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走马上任
作品名称:错位 作者:楚水 发布时间:2015-01-21 08:37:08 字数:3694
1972年3月10日,杜兴烨带着溪桥区革命领导小组的介绍信来到县交通局报到。局长是个老干部,见眼前的小伙子一米七六的个头,圆脸庞,大眼睛,浑身焕发着朝气,心里一喜,问道:“你就是杜兴烨?”“嗯!”“为什么应聘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作?”“报告局长,交通运输部门担负着国家物资传输的重任,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你打算怎样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报告局长,作为会主义的一代青年,我要用自己的知识为交通运输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做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局长听他说话头头是道,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心里更是一喜。恰巧,办公室秘书送来一份县革命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在全县开展“红五月”宣传活动,请县交通局事先拿出一份宣传活动方案。局长
灵机一动说:“小杜,这是县革委会的一份通知,你看一下,给我写份活动方案,文字不要太长。”杜兴烨接过通知,心里思忖,这是局长在考验我呀,得抓住机会展示自己。于是他一边拿纸拿笔,一边想,“红五月”宣传活动方案,不外乎舆论宣传、文艺宣传、文字宣传、实物宣传、事迹宣传等方面,根据“红五月”一个月时间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不同特点,超前布置宣传活动方案……他坐下来略一沉吟,不假思索,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一篇1500字的宣传活动方案。局长看后,有报纸、广播、电视舆论宣传活动,有分布全县近10台的文艺演出宣传,有文字传单,结束阶段有事迹报告会、英模表彰会……局长心中大喜,眼前这小伙子,年轻英俊,才华出众,言谈举止大方得体,父母亲又是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是个难得的培养对象。于是决定给他压担子,让他到第一线去锻炼。局长让秘书来到局长室,当面交待:“给小杜出具介绍信,让他到县交通运输公司担任常务副经理,全面负责公司业务。”
下午,杜兴烨春风得意,拿着县交通局的介绍信来到运输公司报道。公司经理是位老同志,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看到局里的介绍信,明了眼前的年轻人可能就是接班人,自己落得清闲,于是将公司工作全盘移交给了杜兴烨。杜兴烨踌躇满志,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把县交通运输公司建设成一流的公司。可是,怎样才能让公司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在日思夜想:先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基层,沉到轮队中去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熟悉情况,然后点燃三把火。
第一把火,树立先进典型。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他听到了关于冯正刚的故事。
夏天的一个傍晚,一大群员工在船头上纳凉,十多个水手有的光着上身,有的摇着蒲扇,有的蹲着,有的站着,围着一个汉子。那汉子上身穿件汗衫背心,下身穿条裤衩,说得唾沫星儿飞溅:“你可知道咱六号轮的光荣历史?”“什么历史?”那汉子往起一站道:“说出来吓你一跳!”“别吹牛,先说说看!”大汉张开蒲扇大的手,伸开五指,正反转了三圈问:“这是多少?”众人大笑说:“这谁不知道,十五呗!”大汉神秘地说:“十五没什么了不起,这只是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可是,若是绕地球15圈,这数字辉煌不辉煌?”众人瞪大了眼睛说:“什么,谁能绕地球15圈?”汉子臂膀一挥:“我说么,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咱6号轮呗,咱队长冯正刚硬是带着6号轮绕地球转了15圈,信不信?”众人惊讶地问:“真的?”那大汉昂起头骄傲地说:“不仅是15圈呢!前年发大水,公司用对讲机通知6号轮回家安排家务,我们队长的父亲80多岁啊,在家里忙着排涝,员工们都想回家看看,可是船到长江时,风大浪急,冯正刚站立船头,面对浩淼的江水,看看满载货物的轮队,心里想的是:船队前后逶迤一华里长,万一掉头失事,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你们猜他什么态度,平常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冯队长竟然当机立断,决定船队不拐弯,直航苏南。这决定让人出乎意外,太牛了!直到一个月后才回家,打开门一看,家具衣物全泡在水里,一股霉味扑鼻,损失太大了。组织上让他打个报告,适当给予补助,冯队长摇摇头说:“国家遭受这么大损失,个人的这点儿损失算什么!硬是没向领导开口。你们说,我们的队长硬气不硬气?”那汉子越说越激动,接着说:“我们的队长不但不向领导开口,还一心为运货单位着想,帮助人家节省开支。这么多年来,每次装粮、装煤,接受单位从来没有发现缺斤少两。去年轮队装运煤炭到江阴,港口突然停电,偏偏江水落潮,驳船无法靠岸,货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停港费一天得花好几千呢!冯队长看到货主那样子,心中不忍,马上召集船上的青年突击队,硬是用跳板搭建码头,用几十只小水桶卸完了30吨煤炭,末了,货主执意要付报酬,冯队长一分不收,还说:“我们帮你,也是为了工作,说报酬,那就见外了!”那汉子说完,伸出大拇指问道:“你们说,我们的冯队长牛不牛?”十几个水手一齐伸出了大拇指说:“冯队长真了不起!”杜兴烨蹲在人群中也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回到公司后,他查阅了6号轮的档案,发现老队长冯正刚水上航行60年,行程真的能绕地球
15圈,并且为公司培养出了5名轮队长,30多名船队业务员。6号轮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集体,冯正刚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他心里思忖:这可是个千金难买的先进典型啊,完全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怎么能让他沉默在基层呢?他决定花大力气,宣传冯正刚这个先进典型,号召全公司同志向他学习。不久,报社、电台、电视台的记者争相报道冯正刚,冯正刚成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的一面红旗。
第二把火:解决事故难题。
那时候,在苏北平原上,公路运输尚处在起步阶段,80%以上的货物运输全靠水运。因此,河道里、船闸内,船挤船、船碰船的现象时有发生,水上事故层出不穷。出了事故就得解决纠纷,没理的就得认输赔钱。一次,4号船队在丹阳船闸与苏南的一个船队发生碰撞,造成对方船帮破损,对方提出索赔5万元的要求。杜兴烨认真了解了事故发生的前后情形:事发时,我船居右前行,而对方居左,与我船发生碰撞,反向我方索赔,不合情理。他决定亲自赴丹阳谈判。
船闸会议室内,丹阳交警主持谈判,对方提出索赔的理由是:4号船队虽然居右前行,但前行过程中船不应向左靠,正因为船左靠才撞坏了他们的船只。杜兴烨仔细分析了两船相撞的过程,问:“相撞时4号船队尾船碰撞了对方第几号船?交警核实后说:“损坏的是第三号船。”杜兴烨问:“大家知道,任何事物视线只能向前,4号拖轮在前,与对方船队前后相距几百米,相撞之前,4号轮无法看到后边,而对方应该看到相撞的危险,为什么不采取措施用靠球相隔?”对方回应说:“我们已经采取措施用竹篙相抵,动机就是不让两船相撞。”杜兴烨马上抓住对方的漏洞说:“好了,让交警同志评判一下,毛主席教导我们,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是什么?如果光有好的动机而没有好的效果,那么你这措施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当时最能避免硬性碰撞的措施就是用靠球相隔,而你们采取的是用竹篙抵挡,竹篙抵挡的力量来自于人,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在重载的情况下,一两个人的力量岂能阻止两船数百吨重量相撞?因此,你们虽有措施,但是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应该说是措施不当!因此,损失应当自负!”一番话义正词严,说得对方无言以辩,交警当场宣布,楚水4号轮胜诉!
杜兴烨的胜诉为公司挽回了5万元的损失,局长听到消息后,在会上几次表扬杜兴烨的机智和魄力。
第三把火:吸取反面教训。
一度时期,9号船队业务量锐减,深入调查后发现,9号轮为货主装运的货物经常少货,再一查,问题不小,从队长到船员,人人参与偷窃,一次为贾旺装运的50吨煤炭验收后竟少了7-8吨。另一次,为徐州装运的小麦,验收后少了近三吨,原因就是船员半途偷窃后销售,而队长睁只眼闭只眼,并参与分赃,问题十分严重。杜兴烨掌握了充足的证据后,决定在全公司开展大批判、大讨论。批判会上,他让参与偷窃的船员现身说法。这位船员说:“我一个人没办法扭转乾坤呀,大家都参加了,我不参加反而要受到大伙的攻击,只好参加呀!”偷窃货物的直接后果不但使国家物资无辜损失,而且使轮队信誉受损,业务锐减,原来每月运量在三万吨左右,现在只剩下了几百吨,船员工资无从作落,船队面临解体的边缘!杜兴烨在会上公布了这些数字后,发动大家讨论这样做的危害性,怎样才能扭转被动局面?最后决定:首先采取组织措施,将船队组成人员彻底改组,船员分散到其他各队,一对一帮扶监督,同时选派优秀共产党员担任9号轮队队长。笫二,加强学习,改造思想,用6号轮队的先进事迹对照鼓励。第三,深入船员家庭,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她们鼓励丈夫、儿子学先进、树正气。一系列工作很快见到了效果,短短两个月时间,轮队业务量猛增,很快突破了历史记录。员工们私下议论,这一次若不是杜经理采取措施,及时挽救了9号船队,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上任三把火,公司业务量、运输产能、收益指数直线攀升,创历史最好记录,县交通运输公司成了全县交通系统的明星,各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运输公司名声大振,引起了县革委会的重视,指名要交通运输公司在全县财贸会上作典型发言。交通局长更是多次在全局干部大会上表扬杜兴烨的工作业绩,号召全县交通运输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县交通运输公司学习,半年之内,交通运输公司成了全
县财贸系统的一面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