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老姨夫
作品名称:婆家小院撒满了碎银 作者:小泥儿 发布时间:2015-01-13 14:43:10 字数:12591
婆婆一共姐仨。二姨离得远些。老姨在海城县,离鸭子场三十多里地。婆婆和我们住在一起时最牵挂的也是老姨,每年都要去海城看老姨几次,嘴里也常常念叨老姨家的事,一来二去也让我觉得石头家的长辈亲戚里和老姨一家最亲近。虽然没去过几次,可是老姨家的故事去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老姨夫,他在我心中留下了淡泊名利,教书育人,国画丹青,纯粹善良的印象。
那是1980年的六月天,我休完产假,准备将儿子留在鸭子场,然后回西藏。婆婆到海城来接我娘俩,之后我们一起到了老姨家。老姨家住在海城县师范学校的教师宿舍,一趟趟红砖砌成的平房,每家的间隔有一个小院子。一进门就见院子里一位老人神情专注的在舞剑,一袭黑衣,一把银剑,剑柄上一对红色的飘繐,在剑风中飘逸穿梭,阳光下银色的剑光映出七色。我知道这是老姨夫,看着他那优美的剑术真不忍心叫停他。
这时候老姨从房间走出,兴奋的喊着:“老头子,你看三姐和小泥儿来了,你还比划着不停,三姐不理他,快溜地进屋。”老姨接过我怀里的儿子,边亲边说“石头都有儿子了,这大胖小和他爹小时候一样,也是块大石头,可真够沉的,抱都抱不动,三姐,我们真的老喽!”
老姨夫收了式也跟着进了屋,还没把家伙式放好,就听老姨说:“我说你不能快点,快去买点菜,买点肉,咱们包饺子啊!”老姨夫和蔼地说:“别急,我会快点的,你老是火烧火燎的。”说完,冲我们笑了笑。
老姨瞪了他一眼,低头从衣兜里掏了钱给了老姨夫,又进一步做了交代,老姨夫一直微笑着称是,然后和我们点了下头说:“三姐你和小泥儿先坐,我去去就来啊。”拿着菜筐出去了。
那年他已经是七十五岁了可看上去也就六十岁左右。他和老姨说话之时我眼不转珠的盯着老姨夫。这个老人一头银白的头发,梳理得短而整齐,善面慈目,皮肤白皙细腻,两眼炯炯有神,身板挺直,步履矫健,个子有一米七二、三,就和钱其琛,季羡林那样的老知识分子一样,老了时的风度中仍能透出年轻时的英俊和帅气。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知识分子。
我听过婆婆讲,老姨年轻时非常漂亮(老了仍然如此),可一直没能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一直到二十四岁还待嫁闺房。
那时候娘家的一位表哥刚好是老姨夫的同学,就把老姨夫介绍给老姨。老姨夫看了老姨那是一百个愿意,可是却担心老姨这样漂亮的黄花大姑娘能同意吗?老姨还是有些犹豫,老姨夫虽然是一表人才,又是美专的老师,可就是死了前妻,留下两个孩子,年龄又大自己十六七岁岁,一旦嫁给了老姨夫就立刻成了两个大女儿的后妈,老姨担心,自己能不能称职啊?最后由她表哥和我公公婆婆的做主,最终同意嫁给了老姨夫。
老姨虽然没文化,但是长得漂亮还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贤惠聪明,她把这个家经营得井井有条,前边两个女儿也如同己出,结婚后又生了一个女儿三个儿子,老姨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生的努力,让老姨夫一辈子都能全心全意做自己的工作,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和书法,孩子们个个都出类拔萃,老姨真是功不可没。
可今天我们还是把笔墨留给老姨夫。
吃过午饭,老姨夫又出去了,家里就剩下婆婆、老姨和我,我又不由自主的问起老姨夫。老姨是个极开朗的人,说话直来直去,我像个记者采访一样,在和老姨的一问一答之间,慢慢对这个老姨夫有了初步的印象。
老姨夫生于1905年毕业于奉天美专,从此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一直任教直至离休。老姨夫认准了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五四年加入了党组织,从此对党永无二心。
无论是灾荒、灾难、文革、走五七道路、还是改革开放,一家人从未听到过他的抱怨、不满和牢骚。相反他对生活永远热爱,他眼里看到的世界永远像他的画作一样充满了美感,他的心对人生赋予他的一切总是那样的满足和感激。
他原本很多机会可以升官,可以到更大的地方去画画,可是都被他一一谢绝,他认为一生为人师表是他唯一的追求。
老姨夫的绘画在解放前名震辽南,曾有”辽南一支笔”的美誉。曾有人冒充老姨夫的名字卖过画,可他自己送画送字给爱画爱字之人却分文不取。改革开放当地政府出访国外都向他索取书法画作,作为礼品,他都无偿满足。
他的同学辽宁大书法家沈延毅一字千金时,有人也劝过老姨夫“你的字也可以卖钱啊!”老姨夫笑笑说:“我不同他,我是党员。我不同他,他是书法家,我是人民教师。”老姨夫说这些话总是淡定真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省文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沈延毅,听人提起老姨夫的名字还非常认真详细的询问老姨夫的近况,并专门邀见,沈延毅和老姨夫是同乡、同龄、同学,深知老姨夫过去在画界的影响力。
晚年时,一次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的几名教授受海城某单位之邀,到海城举行笔会表演,老姨夫也到场即兴挥笔表演,几名鲁美教授立刻围拢过来,眼神中流露出惊诧的目光,猜测这位长者非同寻常。一问才知这位长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就读于奉天美专,是奉天美专的高才生,难怪画技如此精湛。他在奉天美专学的是西画,有着深厚的素描和色彩造型功底,但他后来却成为出色的国画家,他把中国画和西画紧密相结合,特别是国画,尤其擅长写意花鸟。
可是,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画家、教师、文化人,却一辈子淡泊名利。改革开方初期,在知识分子中提拔领导干部,老姨夫几次被提名为校长、院长都被他谢绝,他每次都强调自己要做一辈子普通教师,请领导成全他的愿望,一直到他离休他就是一名教师。
更有意思的是老姨夫解放后第一次定工资就是当时教师的最高级别,一直到他逝世,他的工资一级也没涨过。不是党和国家、单位领导不给他涨,而是每次都是老姨夫主动要求让给别人,从来没有高调的话,只是诚恳的和领导讲:“我的工资我们家够用了,请领导考虑别人吧!”老姨说:“一家六口人,他一个人工资,我没工作,自然就没有工资,他总说够了,你要说他,他就会说他可以少吃,他可以少穿。可三个大小伙子长身体要吃多少粮食?你说哪一个能少吃,哪一个能不穿?只有我自个少吃、少穿,因为只有我一个在家。”
老姨还说:“年轻时我几次有机会出去工作,你老姨夫都说,够用就行别太辛苦,照顾好孩子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我想人家是有学问的可能看得远吧?就听他的了,没想到我们原来的几个姐妹后来都成了国家干部,都没少挣钱。现在你埋怨他也没用了。”
老姨家的住房也是几十年一贯的平房,老姨夫总是说,够住就好,方便就好;穿戴更是布衣、布鞋,从不讲究;吃什么从也不挑剔,每次问他好不好吃?老姨夫都说,好吃太好吃了。老姨笑着说:“好话听多了也腻歪,没什么意思。”老姨她虽然笑着,可也难掩心中或多或少的委屈和无奈。
后来老姨一直是街道居委会的主任,一干就是二三十年,是公认的好干部。
老姨夫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请假迟到,对工作精益求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他给予很高的评价。至于得过多少纸一样的荣誉,老姨夫从没让家人挂在墙上。
他爱学生如同亲生孩子一样,老姨的家就是穷学生的驿站。每到星期日,总会有家庭困难的学生来家里吃饭。老姨夫总是说:“长身体时候,一个星期总得让孩子吃上一顿饱饭吧。”可老姨说:“他不知道这顿饱饭让我犯了多少难啊?”
其中有一个学生叫孙文勃因家境贫寒眼看就要辍学,老姨夫看这孩子是一个学画画的苗子,决意资助他,从此家里就又多了个孩子,吃住都在老姨家。
后来这个学生成了鲁迅美术学院的教授,著名的国画大家,曾经接受央视《大家》栏目的采访。前几年,石头的一个外甥女要考鲁美,王石头去求老姨夫帮忙在鲁美找找辅导老师,老姨夫给孙教授写了一封信称呼他为“学兄文勃”,落款是“乡友摩轮”。画家孙教授看过信之后热泪盈眶说:“我这老师竟然这么谦虚,没有他的资助哪有我孙文勃的今天啊!”然后和石头讲了老姨夫一家资助他的故事。
在老姨夫九十大寿的时候,大画家孙文勃亲自到海城为老师祝寿,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可老姨夫说:“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不能贪天功为己有啊!”老姨和老姨夫的善良和慈悲之心深深的影响着自己的几个孩子。
老姨说:“你老姨夫这一辈子,在家里就是个老好人,哪个孩子都不说一句,恶人都是我来做,可孩子们却都遗传了他的那一套,画呀写呀的,我就是个家庭妇女也真没啥遗传的,哈哈!”
老姨夫非常喜欢花,在自己的院子里总有三分之一的地方种上各种鲜花,在花儿开放的时候,就在花园里写生,孩子们也跟着学画。有时候老姨夫出去写生,也带着孩子们,几个孩子都画得一手的好画,写一手的好书法。
老大华姐:是辽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电影《家》里扮演大少奶奶,在电影《乔厂长上任》演主要角色童真,在话剧《矸子山》饰大林奶。
老二敏姐:在辽宁丹东评剧团、话剧团作过演员,曾在电视剧《新岸》中扮演高母,曾演过歌剧、评剧、话剧等多个剧种,演技高超,德艺双馨。
老三彦姐:多才多艺,但没有从事文艺界工作。她爱人是画家,也是老姨夫的学生。
老四重弟:是报社、电视台资深记者、编辑,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鞍山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城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鞍山市演讲大赛一等奖。自幼酷爱国学,诵读经典常年坚持不辍。在享受吟诵之乐的同时,也曾从事少儿国学启蒙教育工作。尤以书法擅长,长年临池,乐此不疲。楷书造诣较深的是魏碑和颜、褚等字体。行草重点攻习二王、孙过庭、怀素等诸家名帖。任书法教师,国学教师,辽宁著名书法家。
老五凯弟:当代诗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颜真卿书画院名誉院长;被授予“中国书法百强艺术家”称号,荣获多种奖项,书法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知名书法家墨迹选》、《中国书画艺术》等。
老六铮弟:曾经是鞍山市歌舞团的团长,国家三级演员。一九九五年调入鞍山市人民检察院,长期从事业余创作,曾多次在国家、省、市诗歌、歌词大赛获奖。现在是辽宁著名词作家,书法家、词作家。
说起贾铮,他从小聪明漂亮。我们到老姨家玩,那时家里只有一铺炕,我和石头、老姨、老姨夫,还有贾铮就住在一铺炕上。
有意思的是那个晚上,他要帮我们洗照片,别人都睡了,他把灯关了,在炕边洗照片,我趴在炕上给他帮忙。让我感到稀奇的是,底板上的照片在药水里泡一泡就清晰可见了。那一次我们洗了好多张,有我家弟弟妹妹的也有我们自己的。说心里话,我还真有点佩服他。那个晚上别人都发出熟睡的鼾声,我俩小声地嘀咕着洗照片到大半夜。
再后来就很少接触了,直到我们搬进新买的房子,听说他是那个城市书法协会的秘书长,我就求他给我的新家写两幅字,这才真正了解这些年他的进步,他已经是中国著名的歌词作家了。
贾铮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他的办公室里书香萦绕,一幅国画、两张书法,文房四宝整齐的摆放在办公桌的右边,十几本诗词书籍静静地躺在书桌的另一角。贾铮写的歌词也正如他的为人,随意自然,流露着生活的气息。
对于唱歌和写词,贾铮说:“作为一个歌手不能一昧追求模仿得像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而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要自己去创作,光模仿别人永远没有自己的东西。”其实,不仅仅在一个方面,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都坚持自我,决不随波逐流。
贾铮说:“歌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不求物质生活有多荣华富贵,但却奢求精神食粮,这是别人无法体验的快乐。”
贾铮成了小有名气的词作家,仍然保持普通人的传统。让我感动的是老姨今年已是八十九岁的瘫痪病人,贾铮的孝顺是首屈一指的。为了能照顾妈妈,他白天上班,晚上辞去所有的应酬陪伴着妈妈。他说:“名人也不能没有妈,宁可不要名也要陪伴妈。”看着他不厌其烦的喂水喂饭,端屎端尿,真是让人感动。因此他在圈子里还是出了名的大孝子!
贾铮创作的歌曲《相思月亮》,获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两袖清风》,获中纪委全国反腐倡廉歌曲大赛三等奖,国资委反腐倡廉歌曲大赛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金鼎奖”。
在即将截稿时,又收到贾铮的好消息。
贾铮电话说的:“评上了”,是指中宣部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个全国性的重要文艺奖项,今年是第十三届。贾铮(作词)与沈阳音乐学院范哲明(作曲)合作的歌曲《旗帜》,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这是他第二次获这个大奖了。
老姨和老姨夫的六个孩子,每一个都是他们的骄傲,这就是老姨夫的季节结出的丰硕成果。我想起老姨夫对老姨说的话“把孩子培养好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老姨也功不可没。今天老姨和老姨夫都已作古(老姨夫九十七岁,老姨八十九岁),他们在天堂看到自己的儿女如此优秀一定会满意的微笑。
我觉得老姨夫一生中一切事情到他那里都变得很简单,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淡定的不能再淡定淡定。
他像春天一样,平静简单地活着,安然享受人生的乐趣。他选择了一辈子就做一名教师,他用最简单的方法爱着社会、学校、同事、学生,他用最简单的方式爱着家、妻子、孩子和生活。他用最简单的执着做着自己一生喜欢的事情,他用最简单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下一辈。一切都那么简单,活得简单而有味道。
他像秋叶般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淡淡地相处,淡淡给人以宁静,淡淡的面对一切。无论是金钱、名利、地位,在他面前如同一缕清风,一泓溪水,纯净,温暖,平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