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落霞机场>落霞机场 第三章 (2)

落霞机场 第三章 (2)

作品名称:落霞机场      作者:麻雷子炮仗      发布时间:2014-11-30 21:55:48      字数:3895

  第三章(2)
  
  礼拜六临近傍晚的时候,在机场营区西南角的家属区开始喧闹起来。这片被叫做白沙村的家属区,住的都是些营职以下的基层干部和随军的飞行员家属,不知是不是因为它紧靠白沙河而得名,还是在机场建好之前这地方就有这么个村子,反正白沙村这名字起的,还是蛮有味道,听上去静谧温馨,总让人生出些悠远浪漫的遐想来。
  在这里住着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礼拜天夫妻。平时,男人们都是在基层连队里,和战士们滚在一起,飞行员则是要住在空勤宿舍,也是一个礼拜才能回家这么一次。所以,一到了今天这样的周末傍晚,白沙村里那种欢快热闹的气氛,就会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充盈在每户人家的小院儿里。尤其是野营拉练刚刚结束,男人们离家的时间,比以往又长了许多,于是到了晚傍晌,村儿里面的那一团欢乐和期待的气氛,自然又高涨了许多。各家的主妇们提着刚刚从外面买回家来的新鲜蔬果,肉蛋鸡鸭,隔着村里的巷子,老远就嘻嘻哈哈大呼小叫地互相打着招呼。邻家姐妹们商议着该为即将来家的男人准备些什么美味,还有些女人,会把平时最要好的姐妹拉到自家院儿里,说些个体己话,悄悄打趣地互相问着,今天夜里,家里的男人会在老婆的怀里“飞几个起落”。
  晓明今天也是早早的就回到了白沙村,她家的小院儿在村子北面,这一片,住的都是些飞行员。
  晓明的父亲是老红军,模样长得有些像在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扮演萨拉的那个梅丽尔·斯特里普。1969年,晓明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参军到海军来,去年,她调到流亭机场的卫生队,和她爱人老萧团聚到了一起,她也就成为当时卫生队里,为数不多的正牌儿医科大学毕业的军医。
  晓明的爱人老萧,祖籍是湖南邵阳,他老爸在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三军团陕甘宁独立师师长,抗战时是著名的八路军一二零师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建国前,任一野八纵司令,建国后1955年授中将。老萧在团里飞得特好,并且很有领导和管理能力,是王团长今后要安排重用的人选。
  这个周末,晓明在家里准备下一大桌儿饭菜,准备着机场里成峪,艾民,魏华,毛豆儿他们一群小光棍儿,和李丫丫那样的一拨儿馋丫头来家里打牙祭。她就像是个给这些小把戏们出任临时家长的大姐姐,隔上个半月二十天的,就把他们都叫到家里来,给他们改善一顿,和他们乐乐呵呵的一起过个周末。
  今天,她又是早早地就扎起了围裙,在家里的小厨房里忙活上了。要是有谁不知道,看到她准备下的这七盘子八碟,还会以为她家里有个多大的家口,其实,就这么一大桌儿,也还未必就够那些小馋虫儿,风卷残云的来上一顿招呼,临了,还得连吃带拿地划拉走一些,虽不能说是鬼子进村儿,也算不上是夹皮沟遭劫,可反正就是个一般两般的小家小户,怕也真够呛能禁的起隔三岔五地这么个折腾。搭上花几个钱倒不计较,关键是得要出把子力气。再加上老萧时不时的,还会把些打着光棍儿的飞行员也带回家来聚一聚,那瘦瘦小小的晓明,可就得里里外外,跑前跑后的折腾至少俩钟头,这还没算上从几天前她就要摘洗烫涮地开始备着。好在还有个厨子,外加上成峪也能帮她把手,另外毛豆儿干个劈柴搬煤球啥的粗活也还麻利,不然,她这个大姐当的,可就真的要累出个好歹儿来了。
  冬天天黑的早,六点不到,白沙村的巷子里已经没了刚才那样的喧闹,倒是村儿里家家儿户户的烟囱里,都开始冒起了青烟。主妇们都在她们各自家里的小厨房里忙活着,在为她们已经是整整一个礼拜都没见着面,这会儿也才是刚刚进了家门儿的丈夫们,弄出一桌儿好吃好喝的酒菜来。
  老萧不知是为啥,都到这会儿了却还没到家,成峪和毛豆儿来的时候,晓明和厨子都已经在小厨房里忙活好一阵了。
  毛豆儿的黑皮地勤工作服里,鼓鼓囊囊夹着的,不知道是个啥玩意儿,进了屋就赶紧带上门,鬼鬼祟祟地从工作服底下拽出一只还在蹬着腿的快要断了气儿芦花鸡,鸡脖子已经拧成了麻花,硬塞到了小明的手上。
  晓明知道毛豆儿又没干好事儿,抬手就给他后脑勺上来了一巴掌,还差点儿没把自个儿的眼镜儿碰到了地上,嘴里头恨恨的数落着:
  “毛豆儿你个坏小子,上回你拿了人家一辫子大蒜,老庞家的小X差点儿没找到场站值班室去,这回你又不干好事儿,你可吓死我了。”
  正说着,老萧带着平时和他最要好的飞行员大保进了门,见到一脸坏笑的毛豆儿和紧张的直冒汗的晓明,立刻就乐了,回过头对大保说:
  “礼拜一挨着个儿的问问老辛老庞他们几个,看谁家丢了鸡,告诉他们甭去找场站值班室说这事儿了,鸡在我这儿呢,不过想要能下蛋的可没有了。”
  大保是三大队飞行员,是团里飞得最好的飞行员之一,这阵子,他正和青岛市委大院儿里的一个姓段的姑娘谈着恋爱呢。
  听了老萧这话,毛豆儿马上就竖起一个手指头,冲上指着屋顶赌咒式的说:“我向毛主席保证,这鸡不是在白沙村弄来的,晓明你别害怕。”
  成峪不管这鸡是从哪儿来的,从哆哆嗦嗦的晓明手里拿过还在倒着气儿的芦花鸡,一刀下去先把鸡脖子抹开,拧过鸡头,死死攥住两条鸡腿,对着自来水池子控干了鸡血,扔给毛豆儿让他去烫鸡拔毛,一会儿,李丫丫带着秦敏进来,看见有鸡吃,丫丫高兴地直窜高儿,一个劲儿喊:
  “咳咳,秦敏你来瞧,咱们今儿有鸡汤喝,太好了,这回你可得多喝点儿鸡汤补补亏空。”
  柏祎和魏华晚些才到,他俩本想顺路到汽车连拽上常晓东,可晓东知道秦敏会去,犹豫了一阵儿,还是忍住了没动。他和秦敏已经约好,晚上悄悄的到白沙河边去见个面儿走走。
  柏祎憨厚,又不抽烟,手上常有俩活钱,来的时候,总是带点新鲜东西。这次,他又是从每个礼拜六就会到机场东北门儿的门口来卖些鲜货的老乡那里,买了些在地窖里保存的挺好的红瓤白薯来。不会做饭,他就把白薯一个个都洗净,塞到灶台下面慢慢去烤,不一会儿,满屋子就飘起了烤白薯诱人的香味儿。
  在老萧家打牙祭,从来都不用等谁,谁来了就坐下,饭好了就吃着,想添点儿什么佐料就自个儿去拿,反正都知道搁在哪儿,比在自己家的厨房里还熟悉随便,下厨房的也不光是晓明一人,谁来了都可以自报奋勇地露一手。
  成峪看到老萧从空勤灶买回了新鲜的对虾,就钻到厨房里,学着家里炊事员老侯师傅的样子,把虾头虾皮剥去留下虾尾,从中间片开后像个琵琶,先裹上淀粉鸡蛋,再把外面沾满面包渣,然后放到七成热的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出锅后撒上些黑胡椒粉,做出一道地道的法式虾排。大保趁热尝过,赞不绝口,说是比空勤灶的师傅做的还好些,马上就要学着来做,看样子,是想到青岛市委大院儿,去给未来的丈母娘也露一手。
  刚好此时,艾民从外面进来,大黑皮工作服还没脱,就从卫华嘴里抢下没来得及送进嘴里的半支虾排,眨眼之间就进到了肚子里,一抹嘴问道:“还有吗?”
  秦敏敦厚,把自己面前没来得及吃的一支送过来,艾民伸手要接,被晓明一把夺下,嗔道:“没良心的艾民,香一下嘴也就罢了,秦敏刚刚病过,怎么就不知道怜香惜玉。”
  艾民大叫着:“我也刚刚病过,昨晚还跑了三回肚,怎么就没人心疼我。”
  柏祎实诚,揭了艾民老底儿:“你那是偷吃了食堂的剩猪头肉,夜里喝凉水给激的。”
  众人一起大笑起来,晓明撕下半条鸡腿儿塞给艾民,笑着说:
  “行了,有这半条鸡腿儿也就算我疼你了,记住回头夜里就别再喝凉水了,不然,跑死你也没人疼。”
  这一屋子的人,除了一两个人,都是在当时被称作干部子弟的一些年轻人。那段时光,这些人在一起,彼此间比较说的来,因此,觉得互相比较容易相处,不自觉地就愿意经常聚在一起。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与社会相对隔绝的部队或机关大院儿里,所接触的人,接受的教育都比较单纯,比较正面,尽管他们的父母参军前,也许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是为生计而终日劳作的工人,可他们的孩子此前却没有机会,能够直接地接触到社会当中的大众。干部子弟涉世不深,单纯,简单,不善处事,还不太习惯像来自工农家庭的孩子那样思考和行事,可随着在部队大熔炉里相处日久,他们就会体会发现,自己与工农子弟在生活中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他们会融到一起,成为能过命的好兄弟、好战友。就像他们的父辈们当初聚在一起时,工农草莽,学生小资,泥腿子和黄埔生,安源矿工和留洋学生,苗寨壮乡和海外归侨,蒙藏回满和中原九州,差异确是不小,可在民族大义,社会巨变面前,驱列强,灭鬼子,打老蒋,民主建国,几十年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世事沧桑,栉风沐雨之后,共同的理想和经历就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战友,在一起时,就有了那样的杯盏交错,那样的涕泪磅礴,那样的兄弟情深。不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个暴发户,才刚有了几个大钱儿,就搞起了什么会所,沙龙,富豪俱乐部,请来师傅教两句洋泾浜的外语,戴上露出来半截儿手指头的手套挥两杆子高尔夫,就想给自己封上个公侯伯子男,想在眨眼间成了贵族,一门心思要把自己归到上流社会,玩儿起了高雅,急着要俯瞰众生,忙不迭地要把自己和普通老百姓分开,来和那些同样是暴发户的人称兄道弟。其实这些人,除了生意场上的应酬算计,身边并没有几个人称得上是真正的朋友,甚至在和女人脱光了衣服大汗淋漓地做爱时,脑子里出现的,也不是女人秀色可餐的美貌和玲珑起伏的美体,竟然还是些脏兮兮臭哄哄的钞票。知道自己点给身下那个哼哼唧唧,莺歌燕舞的女人的票子只要少上一张,女人就会立马从两腿间的枪套子里退出男人的枪管儿,坐起身来,杏眼圆睁,把刚才还搂着脖子叫做情哥哥的男人从床上一脚踹到床下,教他干挺着枪搂不出火来。这些人,乍看倒还衣冠楚楚,人模狗样儿,其实却是一肚子坏水儿,沐猴而冠,稍不留意,就会把自己的贪婪,诡诈,为一点儿蝇头小利就做些蝇营狗苟,无耻下做勾当的本性露了出来。
  惟让人真正搞不懂的便是,舆论媒体,报刊杂志,却一股脑儿地在跟着起哄,便让孩子们错把这些人当作了什么人中豪杰,社会精英,也要效而仿之,追随其后,悲乎哀哉,确确是误人子弟,真真地何其谬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