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十二)
作品名称:追梦 作者:李卢芹 发布时间:2010-04-25 10:00:17 字数:4362
第十二章:小秋学医了
过了两天春林叔果然来了,又过了几天,东海和贺军也来了。各单位的人以及当地的居民们过完年,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奔波。
这个时候收购门市依然还很清闲,批发门市只要开门,就川流不息总有人来买药。
这天吃过早饭刚一开门,就进来几个人,有的买零药,有的进货。春林叔和贺军开票,小秋收了款又来提货,大妞也跑前跑后帮忙。
正在这时,公路上过来一辆装木材的大卡车,停在批发门市门口。从车上下来三个人,其中一个中年人来到春林叔面前,递上一支烟说:“师傅,打听个人,这儿有个张芋老师住在哪里?”
春林叔一边开着票,头也不抬地说:“你到对面中学里问问吧,也许他还在学校。”
那个人很礼貌地说:“好,谢谢。”
向学校走去,另外两个人在车跟前等着,等了一会儿也走进来闲看,大家都没注意他们。
这时一个老大爷问小秋:“闺女,我孙子感冒了,咳嗽吐黄痰看了好多医生,药也吃了好多,总不见好,弄点啥药?”
小秋说:“他都吃过什么药?”
大爷说:“感冒通、感冒丸还有啥子红丸都吃过了总不见效。”
“这……”小秋一时回答不上来,憋得脸通红。看小秋半天回答不上来,大爷发火了:“你们这些吃公家饭的人,一天都是干什么的!我孙子一个小感冒都没人能治好,还开什么药店,关门算了。”
说着倔倔地就往外走。
小秋愣住了,对大爷的发火又生气又惭愧,怔怔地站着不知该怎么办好。
看小秋发窘的样子,刚才进来闲看的那两个人,其中一个说:“大爷,吐黄痰流黄涕是肺热引起的,你给他买盒羚羊解毒丸,再加点红霉素、地塞米松片吧,这样可以消炎清肺热,吃吃就不要紧了。”
“哦,好,好!谢谢你,小伙子。”
老大爷又拐回头买了药满意地走了,走到门口又扭回头对小秋歉意地说:“闺女,我刚才话说得急了,你别在意啊,我也是心里急呀。唉,你不知道,这山里人有了病有多难啊。”
说完不好意思地笑笑,出门去了。小秋感激地望了那个小伙子一眼。
只见他二十七八的样子,细高个,白净脸,戴一付深度近视眼镜,细长的眼睛似乎带着一丝忧愁,甚至有点冷漠。小秋感觉似乎在哪里见过似的。小秋犹豫着问:“你是医生?”
小伙子说:“哦,不,我是教书的。”
这时,去找人的那个人来了,在门外喊道:“小江,走了。”
小伙子答应一声,就和另外那个人出门上车走了。
望着那渐渐远去的大卡车扬起的一股股灰尘,小秋深深地想:“在哪里见过呢?他说他是教书的,可是他对医道还挺精通的。今天要不是他给我解了围,那将有多难堪哪!”
她忽然想到,我的知识太贫乏,深山里缺医少药,我要是懂点医术,不是能给人带来很多方便吗?对,我要到县卫校去学习!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春林叔,春林叔说:“你这个想法是不错,可咱公司还没这个先例,恐怕不行。不过,我下次去公司开会可以帮你问问。”
这天中午,春林叔从街上回来,手上拿着一张报纸说:“小秋,你不是想学医吗?我在贺医生那儿看到一张健康报,上边登着一则招生广告。北京有个《健康报振兴中医刊授学院》招生,你可以报名,边工作边学习。报纸我拿回来了,你看看吧。”说着把报纸递给小秋。
小秋接过报纸说:“太好了!”
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又迫不及待地去邮局报名。小秋按报上公布的程序办妥入学手续。当收到录取通知时,已经是一个月后了。现在就静等教材的到来。
前天春林叔去公司开会,今天刚回来,他很在意地向领导反映了小秋想到卫校学习的情况。
经理表示:她有这种学习精神是好的,可是公司不能开这个例,鼓励她采取其它方式学习。春林叔回来后把这个意思告诉小秋后,怕她有思想包袱,安慰她:领导有领导的难处,咱现在已经是国家正式职工,再上学就得带工资上,开了这个例,其他人也要上怎么办?你已报了中医刊授,这很好,以后我给你方便,我多干点,你安心学习。小秋很受感动,表示不去上卫校也要把学习搞好!
到了晚上,春林叔因坐车受了风寒发着高烧,贺医生来给诊断后,开了液体,扎上针后就回去了。
小秋、大妞、东海还有会计小王也在,他们就围坐在春林叔的屋里,边打扑克边照看春林叔。当一瓶液体输完后,换到第二瓶时春林叔感觉轻多了。
他们先是打两轮,大妞和小秋对门,小王和东海对门,连打三盘都是小秋和大妞输。每输一盘她们就每人围着门口的大杨树转十圈,转得她们几乎都站不稳了,他们却开怀大笑。她们俩意识到:哼,我们简直成了你们的开心果了。她们俩郑重宣布:不干了!
小王赶快说:“画鳖画鳖,一元钱一个。”
一听见说画鳖,大妞马上就来精神,小秋说:“不干,画鳖也总是画咱们。”
大妞说:“反正到最后也没让咱掏钱,又不吃亏。”
小秋说:“没骨气,有意思吗?”
正委决不下,春林叔突然说:“快来看看,咋恁痛哩。”
小秋跑来一看:呀,肿了个大包,跑针了。
小秋在家看妈妈给人输液,遇到过这种情况,必须把针拔掉重新再扎。
针拔掉了,看看表,已经快十一点了,还好意思麻烦谁呢?
小王说:“血管恁粗,我来试试。东海,你捏住手脖。”
东海双手捏住春林叔的手脖,一根青筋蹦了起来。好粗的血管,小王右手捏住针把,左手食指促住针头,照着血管猛力一扎,春林叔“吸溜”一声说:“好疼!”
一看,针直扎进去只留个针把,拔了针血流不止。小王说:“不碍事不碍事,我再扎。”
不由春林叔反抗,一手抓着他的手,也不用人帮忙,一只手可就扎进去了。这次倒好,歪打正着,回血了,一用劲,穿了。这下小王也急出了一头汗。
东海说:“你这样不行,进针要有个角度,针要斜一点,让我试试吧。”
看他说得有道理,大家让开,小王捏着手脖,东海接过针头,把针稍稍向上斜一点,照着一根血管一针扎进去。啊,扎的太深,拔了又扎。这一次又太浅,春林叔使劲地咬着嘴唇。
小秋看得着急说:“让我试试吧。”
春林叔说:“算了吧,我不输了,我成了试验品了。我去趟厕所。”说着坐了起来。
当他从厕所回来,大家已经把他的枕头换到另一头,瓶子也挂到衣架上了。
春林叔说:“我不输了!看,这个手都成青萝卜了。”
小秋说:“我只扎一次,要不行就算了。”
大家强制把他按下说:“还有那么多药哩,不输是浪费。”
这次东海捏住手脖,一根血管又暴起来,小秋吸取了刚才他们急燥的教训,把针放平,稍微上提,平进直入。
“啊!回血了,回血了。”
大家齐声欢呼。小秋激动的手发颤,抖个不停,针头一歪,把血管穿透了,立时手脖上又鼓起一个大包。
大家惋惜的“嗨呀!”一声,都泄了劲。
春林叔说:“算了算了,这回说啥我也不输了,我已经好了。”
说着“呼”地一下坐起来。
看着春林叔伤痕累累的双手,小秋也不忍心再扎,心里十分的懊恼,后悔在家时没跟着妈妈好好学学。联想到红红的伤、大爷的发火、还有春林叔受的罪,不都是因为乡下缺医少药,人们看病难吗?这时,她想学医的愿望就更强烈了。
对,何不明天就去医院找好朋友翠翠学呢?翠翠是她新认识的朋友,在病房里当护士。
第二天她就来到病房,向翠翠说了自己想学扎针的想法。
翠翠说:“好,我教你。”
她正好要给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扎液体,她是个哑巴,一脸憨厚。
翠翠比画着说:“你用左手拇指将静脉血管皮肤向下按紧,右手捏住针鼻和皮肤成二十五度角,先刺入皮下再平针进入血管。来,你试试。”
小秋接过针头,说:“哦,原来如此,昨晚上要这样就好了。”
照她说的方法一针扎了进去,糟糕,手劲不匀,穿了。痛得哑巴双泪直流,但还面带笑容,毫不退缩,还伸着胳膊让她扎。
小秋说:“你来吧,我不忍心了。”
翠翠接过针头一针就扎上,固定好针头,液体顺畅的一滴滴流入哑巴妇女的血管里。
至此小秋深深地体会到,干什么事情都不容易,要想做好,都是需要下一番硬功夫的。
翠翠又给她找了本《诊疗技术和药物》,回来后认真地研读起来。又找来废药盒和废输液器,在废药盒上练注射,在废输液器上练扎针。大家都说:“看,小秋入迷了。”
这天中午,邮差送来了她的中医刊授教材,她迫不及待地打开教材《医古文》第一篇《政工论》:“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物以对病也。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若不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凡为医者,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凡为医之道,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她被文中的精辟哲理所折服,它不但阐明了为医之道,还教人怎样做人。她越学越有兴趣,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哪儿也不去,废寝忘食,记笔记,背课文,还要把作业做了给老师寄去。有时大妞喊她吃饭她都听不见,更不用说画鳖。大家都说:“看,小秋入神了。”并不去打搅她。
秀兰婶也时不时地给她送来她爱吃的东西,说给她补补,并心疼地说:“看,人都累瘦了。”
这样春天过去了,一个对山里人来说并不算很热的又一个夏天也过去了。又眼看着农民们掰玉米打豆子,一年一度收获最丰盛的秋天也快过完了,小秋也学完了《医古文》的第一册、第二册。又学完学院寄来的《中医学基础》和《中药学》,这之间免不了不懂和不会的地方,有时真想就此算了,春林叔都及时鼓励她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这时小秋就想:要有个老师指导我有多好啊!
就这样,她学学停停,在这二年里终于学完了《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炙学》、《内经选读》等,在学习中有懂的也有不懂的,她深刻体会到,要学好一门学问真是不容易。
就拿《中药学》来说吧,什么四气呀五味呀,阴阳五行呀,就连算卦用的金木水火土也用在这里了。这些既抽象又枯燥的理论真是难懂,有时真想算了吧,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何必自讨苦吃。
可是刚停两天,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就会响在耳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你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是啊,小秋,若干年过去后,你愿意给你的往事留下悔恨和羞愧吗?保尔在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情况下,都能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你怎能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遇到一点困难就止步不前呢?
于是,在年底她就又寄去了第三学年的学费,她要把这三年学业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