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经典言情>魂在峦岗>第十二回、偷借中元鬼节.纵观古镇风情

第十二回、偷借中元鬼节.纵观古镇风情

作品名称:魂在峦岗      作者:巴渝词怪      发布时间:2014-08-30 06:43:02      字数:3814

  词曰:
  山里漫狐仙,野郊多怪娟。
  与书生、恩爱缠绵。
  月下花前喧趣戏,更胜却、水鱼欢。
  
  勿做世间鸾,愿为人鬼鸳。
  问今天、谁嫁穷寒?
  不慕房车和大款,纵清苦、也无冤。
  
  这是一首《唐多令》,说的是那荒郊野外,千年的白狐,看破红尘中的悲欢离合和凄婉悲凉,为了追求相扶相守的恩爱欢愉,常常与那多才多艺的贫寒书生,长相厮守,恩爱缠绵的事。不要说这只是蒲松龄笔下的聊斋故事,现实生活中,也还是大有人在的!
  日出日落,朝去夕来,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已经是立秋过去了一个礼拜。
  俗话说,一层秋雨一层凉,可是,前段时间那漫长的雨季,早已把那该死的天河之水,漏了个精光。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天,但是天气依然还是酷暑难当。白天,那如火的骄阳,照旧把大地烤的恰似火炉般滚烫。晚上,黎滩河的微风倒是善解人意,常常送来阵阵爽心的清凉。
  这天,正好是农历的七月十四,厂里决定明天放假一天。把个圣杰和红叶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吃罢晚饭,他们和往常一样,正准备出去散步,门卫老张却告诉他们,黄老先生白天来过,让他们明天去他家吃午饭。在和老张的闲谈中,他们才知道,明天是中元节。
  哦,原来如此!
  说到中元节,圣杰和红叶还很陌生。因为,四川老家,好像对这个节日不是很重视,自他们从小长大,甚至还没有听说过。然而,这里的人们,却是十分的讲究。於是他们决定明天去黄老先生家,开开眼界!再说,来黎川这麽久了,他们很少时间去看望这位老乡前辈,倒是黄老先生经常来厂里看看他们。这让二人很是过意不去。
  第二天,圣杰和红叶便早早地起了床。一切收拾停当,二人直奔城郊。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
  晚风吹过温暖我心底我又想起你
  多甜蜜多甜蜜怎能忘记
  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圣杰听著红叶高兴的小曲,心里说不出的自豪!他对红叶说:“妹妹,你的歌声怎麽这麽好听?简直像山间里的百灵!”
  红叶也不作答,向著圣杰诡秘地笑了笑,唱得越发带劲了: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
  一言一语都叫我回忆
  就在就在秋天的梦里
  我又遇见你总是不能忘记你
  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
  不能忘记你心里想的还是你
  浪漫的夏季还有浪漫的一个你
  给我一个粉红的回忆……
  
  一路上,圣杰拉著红叶的纤纤小手,沈浸在红叶那淳朴而甜美小曲声中,脸上总是掩饰不住那幸福的喜悦之情!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传说这天阴间阎王开鬼门,让阴间的亡魂,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於是各家遂在神龛设供恭迎祖先亡灵。道教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说是地官判别人间、鬼城善恶的日子。道士们要在这一天举行仪式为人间囚徒和阴间孤魂饿鬼解脱罪恶。佛教则以佛祖释加牟尼在这一天投胎,而称七月十五日为寄生节,要在这一天报母恩,故也称报恩节。又传说佛门弟子目连救母,也在这一日施孤魂祭饿鬼,念盂兰盆经而使其母得以解脱,演而为施孤普渡的习俗。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在民间又称“鬼节”;佛教传入後因盂兰盆会又称盂兰盆节,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颂经,布绝食物给亡灵。总之,这是一年中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大日子。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家家户户放水灯(也叫河灯或荷花灯),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点上蜡烛,飘浮在河水之上,以普度孤魂,这也是“中元节”的由来。“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张灯在水里。无数盏河灯放在缓缓流动的河水中。说是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
  黄老先生说,他们的老家是不是这样,不得而知。因为他十七岁就离开了家,老家几乎没亲人了。那时候生活艰难,活人都成问题,哪里还考虑死人哟!他人生第一次了解到并度过中元鬼节,也是在黎川。他说,这里有著悠久的民俗民风!
  黄老前辈的家里来了好几个四川老乡,他们是在樟村伐木的。很久不见,说是很想念的,特地来看望他。红叶和黄老的女儿,就自然地围著厨房忙开了。说说笑笑,猜拳行令,好不热闹!前辈异常的高兴。午饭後不久,便各自陆续离去。
  黄家的晚饭很早。大约七点左右,黄老先生由女儿作陪,领著圣杰和红叶出来走走,说是让二位老乡看看今夜的河灯。圣杰和红叶果然发现,沿街的门前,家家都是堆著很大的一堆堆纸钱灰以及那没有燃完的残香,还有那纸钱燃烧後刺鼻的浓浓烟气。
  黄老的女儿三十六岁,属蛇的,在潭溪一个小学当老师。考虑大哥常年出差在外,父亲年纪大了,常来陪伴他。一行四人谈笑风生,也听黄老讲述他南征北战的陈年旧事,他说,这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区中心。这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古时江西通往福建的重要关口之一。三条河流从境内流过,在那个只有漕运才最为便利的年代,其地理位置就不言而喻。正是如此,古城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交通往来的商贸重镇。
  沿著黎滩河,有一条古街,以前叫“十里街”。虽不足十里,但至少有两公里之长。沿街两侧有三十四条巷道纵横交错,不少明清时期的大宅院散落其间,街道商铺更是清一色的骑楼贯通,行走其间不免使人恍如回到了唐宋旧古。
  从街口望去,两边竖立著长长的街楼,木质结构的廊道一眼望不到尽头。商铺沿袭著古老的传统,基本都是前店後坊或下门面、上住房的格局。据说1943年扩建改造古街,在县长朱维汉的主持下,将街道两边的平房店铺一律拆除,拓宽街面为七米左右,卵石铺路,店铺统一为二层骑楼式砖木结构建筑,沿街两面建有宽约两米的骑楼,即使下雨天从街头走到街尾也可不打伞。黎滩河畔的这条明清古街,几乎都是青砖灰瓦、古韵浓郁的明清建筑。如是在清晨,你定会看见那缭绕的薄雾,给老街笼罩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和展现出几分婀娜婉约的风姿。
  天色渐渐暗淡了下来。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廊桥。
  虽说是十五月圆夜,然而,却不见月的影子。灰蒙蒙的夜空下,还能分辨出远山近水的轮廓。黎川河里,一盏灯亮了,两盏、三盏,不一会儿,廊桥的上下段河里,到处都是河灯齐放。星星点点,闪闪烁烁。
  “呵呵,还别说,真有些‘借问鬼魂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的气势!”黄大姐突然感叹地说。
  此情此景,让红叶想到了自己远在千里外那过世多年的爷爷奶奶。颇有感触,她也即兴轻吟:
  
  一季轻纱一季棉,又逢鬼节祭魂天。
  家家燃烛携儿女,处处焚香问祖贤。
  可叹奴家婆爷辈,独眠荒野拱桥边。
  他年我若为阴鬼,定向玄孙索纸钱。
  
  “胡说!”圣杰闻听,立即纠正道:“今後回家多向他们弥补就是了嘛。等你为鬼,我们都儿孙满堂了!”
  “说不定四世同堂呢!”黄大姐插话说。
  “还向玄孙要纸钱呀?真是个厚皮脸。”圣杰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刮脸相羞!
  “还别说,要是那些不孝子孙,就向他们索要,也是无可厚非哟!”大姐说。
  圣杰又让红叶把刚才的诗重新吟颂一遍,他沈思片刻道:“我帮你改一改吧。”他说:
  
  正是轻纱不是棉,中元鬼节未秋天。
  千家桌下淋黄酒,万户坟前生紫烟。
  犹喜人间丰盛岁,更嬉膝侧乐伦年。
  他年霜鬓如银染,笑看阿婆逗嫡贤。
  
  “你讨厌死了,你,”红叶扬起她那纤纤绵掌,边打圣杰,边说:“你把我都说成老太婆了。”
  望著此情此景,黄大姐也笑了,她也戏说道:“老太婆有什麽不好,儿孙满堂,天伦之乐嘛!”
  “我才不愿老呢!”红叶笑说。
  “那不成老妖精了?”圣杰道。
  “胡说。那分明是狐仙,是女仙!”红叶辩解道。
  说话间,三人这才发现把黄老独自一人凉在一边。於是赶紧簇拥著老人问这问那。老人指著左侧的横港桥说,那条河是从社平而来,叫社平河。据说在清代,新丰桥桥下分别建有南津码头和彭家码头,这两个码头把从福建运来的食盐和其他海货运往抚州、南昌等地,又将黎川的黄烟、笋干等特产以及内地货物运往福建。现在的南津街还存有商会巷及许多会馆的旧址,可见当时这里商贸的繁荣。
  黄老说,“我带你们去看个地方”。
  几分锺光景,也是在黎滩河新丰桥边,却见一栋斗拱式结构的两厅清代建筑,大厅由很多直径约一米的木柱支撑,气势宏大,屋内雕梁画栋,漆彩如新,大厅门楣上那四个镌刻遒劲的楷体大字“高山景行”清晰完好。听说,这栋古宅是一位邓姓进士,为了答谢恩师而建。”
  随後,黄老又带著女儿和圣杰红叶来到了“七星拱月”。“七星拱月”是黎川县明清古街建筑面积最大的单栋古宅,它坐落在古街东面的陌市街头,由相通的四个小厅和三个大厅组成。据传,该栋老宅之所以这种结构,是主人依据星相学而修建的。这七个厅,对应著北斗七星,这就是七星拱月的来历。
  黄老说,还有杨家大屋、刘家新屋、江家大厅、邱家大厅以及登科厅、进士第、凌云厅、大夫第等豪门大院,数不胜数。保存至今的豪门大院一般都有横巷与其他厅巷相连,每栋大厅後面都打了一口古井,供生活和防火使用。这样的建筑格局,使每户人家既是一个单独的整体,又方便邻里联系,十分科学、合理。
  只可惜是晚上,要是在白天,看得会更详细。
  
  夜,越来越深。回到黄老的家,不知不觉,已是十点过。圣杰和红叶谢绝了老人的再三留宿,一路说说笑笑著,行走在回返的路上。
  是啊,只有这夜深人静的时候,行走在黎川老街的小巷里弄,你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这座矗立在黎滩河畔、交织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老街,依然焕发著勃勃生机。
  这正是:
  最美莫过千古地,
  温馨还数故乡人!
  
  欲知後事如何,但看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