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碧血沃古州>《碧血沃古州》(二十七)

《碧血沃古州》(二十七)

作品名称:碧血沃古州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0-04-20 17:35:03      字数:5722

《碧血沃古州》(二十七):第二十七回凶恶日寇拼血本;志士血染清水泊
瘦叟刘沂生

大地漫漫狂风吼,
乌云压顶欺青松。

当年抗日战争的形势,同这自然界的景色一样。
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来了,它,就是1942年。
日本国小兵寡,侵华战争成了侵略者背上的沉重包袱,时间拖得越久,战线拉得越长,对他们越加不利。
受到抗日军民重创的日伪军,像一条疯狂野狼似地,向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多次反扑,对清河地区的统治更加残酷。敌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军事、政治、经济总体战”,以据点为支撑,以公路为依托,以封锁沟为屏障,对四边抗日根据地实行全面“蚕食”,妄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四边抗日根据地进入最为艰苦的阶段。
根据形势需要,为了更好地坚持这一地区的武装斗争,1942年2月,中共清河地委再次决定撤销广饶、益寿、益北、临淄四行署,重建四边县。新建的四边县,由丁亦民任书记,赵治安任县长。
1942年5月17日晚,四边县委在临淄二区前下庄召开“红五月”宣传大会。会后,县委书记丁亦民等在该村住下,次日拂晓突遭临淄、广饶、益都三县日伪军千余人包围,县委书记丁亦民不幸被俘,与30余名同志一起就义。丁亦民牺牲后,李荆和调四边县任县委书记。?
因为扑灭四边地区抗日烈火的目的一直没有达到,日军首脑正在密谋策划更大规模的扫荡,妄图彻底摧垮四边抗日根据地。为此,清河地委正在筹划再度转移小清河北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小清河北,是一片盐碱地带,向有十年九不收的说法,群众生活比较艰苦。这么多人撤到河北,首先得解决吃的问题。清河地委从四边县筹备了部分粮食,准备转运河北,以供撤守河北时生活用。
处在危难的战争年代,即使县委和县府也居无定所,工作人员难得一聚。汉玉与妹妹兰英虽然在同一个县工作,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一抔新土,夹在杂乱的荆条楂子之间,坟前连个木牌牌也没有。不知哪位好心人,曾在这抔新土前化过纸钱,些许余烬挂在楂子上,被微风吹得瑟瑟抖动。这,便是兰英的坟丘。兰英牺牲后,村民们含着泪将她安葬在了她就义的地方。
获知妹妹牺牲的消息,已经是三天以后了。那是一个黄昏后,汉玉来到大渡村头的荆条地,跪在妹妹的坟丘前,泪流如注,泣不成声地说:“英子,你走了,让哥咋的向咱娘说呢?”
同来的,还有汉玉的两个通信员,一个是马景,一个是孙明,他们都是寿光北洼人。两个通讯员也陪他们的队长跪在墓前,两眼哭得红红的。
“队长,此地不宜久留,让姑姑安息吧。咱们该走了。”马景立起身来,劝慰他们的队长。
于是,汉玉恋恋不舍地离开妹妹。走不多远,又回头多看了几眼。
时间已经过去半年有余,汉玉一直不敢向母亲透露妹妹牺牲的消息。前些日子探家,母亲泪汪汪地问:“你妹妹呢?咋把娘给忘了?也不回来看俺。”
汉玉强作欢颜回道:“娘,你老放心,她挺好的。忙呐,脱不开身子,我都好些日子没有见着她了。”
“死妮子,不孝顺。来了,看我不骂她。”兰英娘故作生气的样子。
“娘,别骂俺妹妹了,她……”汉玉极力压抑着悲痛,几乎说漏了口。
“她,她怎么着?当了干部就不要娘了吗?”兰英娘真的生气了。
“娘,妹妹不是那种人,别怪她。忠孝可是难两全呐。”汉玉尽力打圆场。
可怜的汉玉娘呀:

娇女早已魂飞去,
犹蒙鼓里盼归来。

1942年6月7日傍晚,汉玉接到地委紧急通知,让他立刻到地委开会。事不宜迟,一接到通知,汉玉便带着通信员马景与孙明上了路。
鬼子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后,在四边县境内增设了不少据点。同时,还沿小青河南岸构筑了许多碉堡,企图既掐断顺小清河给胶东根据地运粮的通道,也堵塞小清河两岸的来往,截断河南八路军的退路。
狐狸即使再狡猾,也抵不住好猎手。
鬼子沿河碉堡之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两边碉堡的火力无论如何也抵达不到,只要设法避开鬼子的巡逻队,两岸照常可以往来。汉玉熟知小清河两岸的地形地貌,两岸较大的重要来往行动,大都由他来组织指挥。这次急招他回地委,汉玉估摸着准是又有什么重要任务。
大渡渡口以东二十余里处,汉玉寻到了一处隐僻渡口。此渡口处于东西两座敌堡之间,两岸水草与红荆分外茂密,渡河的人一旦登岸,便可隐蔽得无影无踪,最近的几次渡越都没有发生问题。此渡口的南岸,距离河涯五六十步处,有一丛巨大的红荆墩,且将此处叫作红荆墩渡口吧。
入夜后,汉玉带着通讯员小马和小孙,从红荆墩渡口下水,安全游过小清河,翻上南岸,隐入苇丛,直奔地委驻地央上。
央上,地委居住的大院,弥漫着紧张气氛,人们正在作撤离的准备。汉玉将通信员们留在门外,独自一人来到东屋北头的四边县委办公室。办公室里,除县长赵治安之外,还有清河地委的组织部长王效禹和寿五区的区长张士欣。大家都是熟人,也都很严肃,没有平日见面的那种热烈场面。
“刘队长来得好快呀。”赵治安看了汉玉一眼,轻赞一句,算作开场白,“先请效禹部长给你介绍一下当前的形势吧。”
“汉玉,形势很严重,敌人可能马上要来扫荡。”王效禹铁青着脸,面上稀疏的麻斑显得分外清晰,“近几天周围的大据点封锁消息极严,一干人等只准进,不准出,怕是有什么大的行动。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
“根据地委的指示,明天夜里我们向河北转运部分粮食,”赵县长向他们交代任务,“士欣区长负责将粮食送到河的南岸,由汉玉队长带人过河来装船接运。”
“汉玉,渡口还是由你定吧,你掌握的情况比我们多。”刘汉玉是王效禹的表弟,王效禹对刘汉玉非常了解,十分信任。
“就这样定了,具体做法你们爷俩去商量。”看来县长赵治安也熟知刘汉玉与张士欣之间的关系。
“保证完成任务!”张士欣先表了态。
“我们,没问题。”刘汉玉也不含糊。
“好!祝你们顺利。”刘汉玉和张士欣已经走到屋门口了,王效禹给他们送上了一句祝语。
刘汉玉与张士欣从地委大院出来,与两个通信员一起消失在黑夜里,到张士欣的住处去研究具体的行动方案。
这爷儿两个,即将要:

并肩携手斗日寇,
饿狼口中巧取食。

六月八日,黑夜深沉,牛头镇沉浸在薄雾中。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的机炮连就驻扎在这里。
这机炮连不简单,它可是三支队的宝贝疙瘩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连里有一挺“九二式”重机枪。
这“九二式”重机枪的枪口是由合金锻铸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金口机枪”。这种金口机枪体型巨大,行军或转移时需要由四个战士扛抬。它射击时的命中率极高,威力自然是极大,只要它一开腔,别的轻武器便被剥夺了发言权。它是日本鬼子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最新武器。这种武器,当时极其稀缺,即使侵略山东的整个日军第六混成旅,也仅有两挺这样的机枪。因此,日军也将它视作命根子。
一九四一年七月,在东北河反扫荡伏击战中,这挺“九二式”重机枪连同它的射手,都被我清河军区九团给缴获了。从此,它成了掌握在我们手里的侵华日军的克星。对此,侵略山东的日寇第六混成旅团长蹯井感到是奇耻大辱,十分震怒,对清河地区进行反复清剿,企图再夺回这挺重机枪,挽回他丢失的臭面子。
往事述罢,再接上文。
此时的三支队司令员是杨国夫。
杨国夫,是安徽省霍邱县人,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一九二九年一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军三十军第九十师二七0团团长。
杨司令是个老红军战士,自然是武器迷。他视缴获的“九二式”为掌上明珠,分外地珍惜,经常与机炮连的战士们生活在一起,有时夜间也起来围着“九二式”转两圈。六月八日这天,他就留住在牛头镇。
刚交下半夜,杨司令突然接到报告,日寇扫荡队已经兵临清河地委驻地,将退守在清水泊的战士与群众团团包围起来,逐渐缩小包围圈,部队主力正在组织突围。
日寇的这次扫荡豁上了老本,第六混成旅团团长蹯井亲临指挥。他调集济南、潍县、惠民等地的日伪军五千余人,分五路对我清水泊地区再次进行疯狂地“铁壁合围”大扫荡。
敌人的每一路军又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横向拉开队形搜索前进,第二梯队集中兵力寻找我军决战,第三梯队则是机动部队,承担对一二梯队的策应任务。敌人部署得非常严密,企图彻底围歼我清河部队主力,夺回“九二式”重机枪,以雪埋在心头两年有余的心头羞恨。
说实在的,当时的杨国夫并不清楚目下形势的严重性,包括他在内,统统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中。
杨司令接到报告后,想到的不是自己怎么脱困,而是如何帮助主力部队和群众突围。于是,他与组织科长王若杰立即率领机炮连出发,向包围圈的纵深处挺进。他们从牛头镇西头出来,正在奔向主力与群众被困的清水泊。突然之间,四周的枪声顿起,且越来越激烈。可以预测到,不少地方我军已经与敌人短兵相接了。
行进中,突然从芦苇丛里闪出一队人影,王若杰警惕地呼问:“口令!”
“清水。”对方回答。
“哪一部分的?”听到是自己人的口令,王若杰略微放心了些,继续追问。
“寿光五区,区长。”对方冷静地回道。
“嗷,原来是张区长呀。我是碧波。”王若杰终于辨出了张士欣的声音。
说话间,张士欣和他带领的一帮人来到面前,抬着的,架着的,吊着胳臂的,包着脑袋的,形形色色,一个个泥头泥脸,极度狼狈。
张士欣不是与刘汉玉一起转运粮食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说起来话长,就简要一提吧。
昨天夜里,他带领区中队的五十七名战士,按照计划将近万斤粮食运送到与姑父刘汉玉约定的渡口。正当装船时,遇到了鬼子的巡逻队,他率领区中队与敌人一场血战。那时,恰恰是前来扫荡的鬼子开始与我们清河部队接火的时候。待他们将敌人击退后,方带领着战士们转回来。一天多来,曾多次与扫荡的敌人遭遇,伤亡惨重,目下只余下三十来个人了。
张士欣简要地向司令及科长汇报了情况,便跟随机炮连一起行动。
清水泊与巨淀湖相连,机炮连到达巨淀湖北边的织女河涯时,杨国夫下达命令:“重机枪,归位,给我向清水泊外围扫射!”
重机枪射手小肖听后一愣,不解地问:“司令,那样会把敌人吸引过来的。”
“多问,执行命令!”对此,杨国夫很清楚。不过,要给主力解围,这是唯一的一个办法。
“执行命令!司令的目的就是吸引敌人,给主力与群众创造突围的条件。懂吗?”王科长耐心向射手解释说。
“明白!”射手恍然大悟,立即指挥战士们在河涯上架起那挺金口重机枪。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金口机枪吼叫起来了。
在一般情况下,机炮连是跟着指挥部走。根据以往鬼子来扫荡的经验,只要听到我们的金口机枪吼叫,鬼子便会像疯狗似地扑过来。此刻,四面的鬼子,也许正在向这边集中呢。
“跑步前进,再向西!”杨司令又下达了命令。
机炮连继续向西挺进。不一会,司令又命令停止前进,架起“九二式”来扫射一通。这是在迷惑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给主力部队与群众创造更加有利的突围条件。
正如杨司令所料,来扫荡的各路鬼子兵,都在迅速地朝着“九二式”机枪扫射的方向涌来,大大地减轻了其他地方的压力。趁此稍纵即失的机会,主力部队与不少群众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杨司令率领着机炮连,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又向南,利用清水泊的复杂地形和芦苇荡作掩护,与敌人巧妙周旋了好几个小时。
时近中午,烈日似火,大家饥渴难忍,嘴唇爆破了皮,皮肤上结了碱。由于敌人重重包围,机炮连到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从北向南跑了几十里,没能突围出去。为此,大家都十分焦急。
这时,密密麻麻的日伪军端着刺刀,正向机炮连的隐蔽处扑来,隐约听到一个鬼子军官向他的部下命令:“八路的干活,大官的有,打枪的不要,捉活的有!”
杨国夫利用敌人想“抓活的”的心理,决定以小分队突然行动,造成声势,迷惑吸引敌人,让其余人员乘机转移出去。
司令员让警卫员王京建把重要文件能埋的埋,能烧的烧,以防遇到不幸时泄露机密。他从王京建手里要过匣子枪,亲自在前面开道,随时捕捉战机。
当他们来到清水泊南头时,从东边的牛头镇和西边的郑家埝涌来大批日伪军。其时,正南方向的南、北台头一带,却只有日寇的零星通信兵,他们正忙着放电话线。看来,这里设防不甚严,司令员当即把突围方向选在了南、北台头方向。
杨国夫命令一个小分队向东南方向行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命令下达后,小分队整装待发。正在这时,警卫员王来西纵身跳上杨司令的枣红战马,对杨国夫说:“司令,这任务我包了!”
说完,王来西挥舞着一柄缴获来的日本军官指挥刀,策马向东南方向的马家庄冲去,激昂的喊声夹杂着马蹄声传来:“首长,同志们,再见了!”
王来西的话音还没落,警卫班战士周良也抢过王科长的黄骠马,一跃而上,喊了一声“还有我呢”,高举着一支卡宾枪,紧紧地跟在王来西的战马后面狂追不舍。
王来西和周良,恰似两员战神,在茫茫原野上奔驰,蹄下时而溅起一簇簇水花。他们,只想到别人,哪里想到自己?他们,只想到成功,哪里想到失败?他们,只想到国家的存亡,哪里想到自己的安危?他们,他们,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奉献出了一切……
王来西和周良这突如其来的行动,果然生了奇效。敌人产生了错觉,误认为是杨国夫等八路高级官员突围了。其中,有一个鬼子狂呼道:“杨国夫的跑了,杨国夫的跑了!”
随即,日伪军像一群蝗虫似的跟在他们的后面穷追,各种火器顿发,疯狂地向王来西和周良们射击……
这时,张少华连长把“九二式”重机枪架在抗日沟沟沿上,朝着敌人的背后猛烈地扫去,像割豆秸似的扫得敌人一大片一大片地倒下去……
趁此机会,杨司令指挥部队向南、北台头方向突围。大家打红了眼,端着上了刺刀的枪,边冲边喊:“中国人闪开,让刺刀和子弹给鬼子们受用吧!”
机枪,哒哒哒!步枪,啪啪啪!手榴弹,轰隆隆!刺刀,噗嗤嗤!尸体横倒,血肉飞溅,只杀得血洗芦苇,天昏地暗……
勇士们的奋勇拚杀,锐不可挡,惊呆了汉奸,吓瘫了鬼子,终于把包围圈裂开了一个缺口。
当天晚上,杨国夫与他的机炮连突出重围,安全地转移到邢家茅坨……
这真是:

枪林弹雨浑不怕,
出生入死为人民。
杀敌报国忘自我,
羞煞贪爷窃国人。

作者:瘦叟刘沂生

————欲知后事如何,挈待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