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一脉相承谁为钱>第十二章:幸福的个体户

第十二章:幸福的个体户

作品名称:一脉相承谁为钱      作者:姜子芽      发布时间:2014-06-28 14:47:52      字数:5592

  第十二章:幸福的个体户
  1978年的春天,春风佛面,杨柳轻摇,沉睡已久的松江县城,被小商小贩的喧嚣声吵醒!人们不在睡早觉,生活开始沸腾起来。
  个体户们,不敢在睡懒觉,天不亮,就得开张营业,掌灯后很晚才能回家。和国营商店、饭店,比的就是宽松的时间,挣得就是起早贪晚的这点辛苦钱!
  自从1949年解放以后,封闭了长达29年后的自由市场,在一次为人民开放。
  人们可以不用粮票,就能自由的买到大饼、油条、麻花、面包、馒头、花卷和茶叶蛋了。
  临街的繁华地段上,出现了很多简易的小店铺,就像报亭那么大。有的是小木房子,有的是小铁皮房子。早晨家家用手推车将要卖的货物从家里运来,晚上在运回去。
  这些小摊小店,都是政府最近批准,有营业执照的,允许自由买卖日用品和食品的光荣个体户!别看这些小店屋子虽小,但货物齐全;面包、糕点、饼干,烟酒糖茶、酱油醋,火柴、卫生纸,冰棍,以及小学生的文具,应有尽有。
  这下可方便了街上的行人,个体户起早贪晚,营业时间长,买东西时方便快捷。免去了进百货商店买东西的麻烦,开票、排队、付款,急死人了!
  春天真的来了!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连同松花江面上的冰雪,一起被温暖的春风卷走了。阵阵暖风吹来,带着新生、发展、繁荣的消息,几乎传达到每个人的细胞里。各行各业的人们,看到春天的降临,都将为有一番新的事业,新的成功,欢欣鼓舞。不在贪懒,不在怕苦,为了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辛勤的劳动着。
  父亲退休后,赶上了好政策,办了一个营业执照。便和母亲开了这家小店,是个小铁皮房子。记得是二哥从他们锅炉厂订做来的,四米见方大小,刷着大红的油漆,琳琅满目的货物,摆满了小屋的货架子,很醒目。
  因为我们家人多,分到的住房是临街靠一头的房子,自由空间很大,又在学校附近。小店就立在临街靠北墙的边上,免去了上货、收货时的众多麻烦。
  每天开门前,每个人提一兜,就把小店装得满满的。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补货添货。
  占据有利地形,销量很大!母亲又是经商的人才,把学生和居民们招待的细致周到,情深意长。灵活掌握,赊点欠点都可以的,因为都是街坊临居,相互信得过。
  只要小店里有的商品,人们几乎都来我们家里购买,越卖越兴旺,越卖名气越大。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全,真的发财了!
  母亲连做梦也不曾想到,数钱也能把人数睡着了!因为她收的多半都是零钱。母亲充分利用地势,人气的优越条件,把她的经商之道,发挥到了极致。门外摆个大地摊,链接铁皮房,开着的是一个小店,屋里开着的可是一个大商店。
  现在想想,能够发大财的人,不单单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精明过人的头脑,更有其他人不具备的勇气、决心、胆识和魄力!
  母亲把人们最忌讳的“墙上凿门,必定死人”的北山墙的窗户,扩展凿成了一个大门,直通客厅。把写字台,沙发统统请走。摆上了两个又高又大的货架,这样我们家的货物品种几乎和大商店里的一样多了,而且物美价廉。
  母亲制胜的法宝,就是把住了质量关,一律进好货,深得民心。之前,尚家能在族人面前值得骄傲的是,儿孙多家大;还有一个通过考试录取的国家重点本科大学生,老六值得骄傲;现在却在族人面前,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一夜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万元户,家大业大!那时的万元户,可是要上国家的报纸,头版头条,还可以在当地的电视台上露脸,宣讲发财致富的经验。
  不在寒冷的冬天去松花江上,割,一捆只卖五分钱的柴草,现在家里取暖、做饭,用的都是木条和煤块。
  
  不在风吹日晒的去草甸子上,脱,只卖二分钱一块的土坯,就是家里大搞基本建设时,现在也不买土坯了,用的都是水泥和红砖。
  不在晚上喝稀粥了,吃上了大米和白面,每周都能吃上饺子,菜里也能看到肉了。
  不在穿,打着补丁的衣服和改过的旧衣服过年了。每天都有相当于上班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进账!
  
  就是说,母亲和父亲,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十二个在国营单位上班的人,一年的收入的总和。一天就能赚到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天文数字。这和父亲提前退休有直接的关系,母亲能拉关系,父亲勤劳能吃苦,两个人配合默契,一唱一和,收入颇丰。母亲就会时不时的,在我们面前说起吕县长的好,远见卓识,让她过上了有吃有穿的美好生活。让儿女们记住他是尚家的大恩人,感恩戴德。
  小店虽然能遮风挡雨,但父母得长年劳累,不能休息。一到过年过节,忙的连饭都吃不上。但母亲、父亲干的十分幸福快乐!屁股一挨炕,即便是数钱,也能睡得着。
  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也得有一个人守在小铁皮房里,接待顾客。父亲、母亲的手脚,都生了冻疮。作为儿子的我,十分的心疼他们,却帮不上忙,深感内疚。
  母亲晚年,之所以敢在儿子们的家里,摔筷子,往自己的碗里,倒好吃的菜,光吃饭,不干活,还抢占热炕头;实在是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吃了太多的苦,遭了太多的罪,就到儿子的家,找平衡的啊!
  不去儿子的家里找平衡,享享福,还能去找别人吗?人家会把老太太赶出大门外的,还会被臭骂一顿。
  所以看到年迈的母亲,在怎么办错事,在儿子们的心里,都是对的,正确的,只有顺从,没有反抗。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一脉相承的骨肉亲情,即便自己的生活,在苦、在难、都能坚持,也不会给母亲在增加任何的麻烦和负担。这是做儿女们最应该有的良心。
  为了能让母亲安度晚年,为了尚家儿女的安定团结,我不会像其他的兄弟们那样,看到母亲发了财就红眼,今天要这,明天要哪,没完没了的和母亲纠缠不休,闹得母亲家无宁日。我不会索要家里一份钱财,只有奉献,没有索取。这是做儿女们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1978年3月1日,我正式分配到松江县糖厂,锅炉车间上班。我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德,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是吃苦在前,任劳任怨,不久就当上了班长,车间主任。
  此时的小芳,正忍受着爱情的煎熬,我们还不能马上就结婚。由于母亲的反对,我不敢约她来家里,使她忍受着婆婆无情的斥责和折磨,为了她对我这段感情的付出,常常觉得很对不她。更增加了我对她的爱长长久久。
  正直青春似火的年龄,谁不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我和她的这段特殊情感,当初,不被人们所看好。当时的中国,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城市户口,城里工作,城里人的铁饭碗。都是那一带青年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城里逐渐开放的自由市场,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城里的个体户,各个骄傲幸福的生活。时不时的就用斜视的眼光,看待只拿死工资的上班族。
  
  “牛什么牛,装什么装,瞧不起谁?我一天就能挣你一个月的工资,这年头,有钱就是大爷,给我工作我都不换”。私人个体户,使很多待业青年,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俗话说得好:“风水轮流转,老天饿不死瞎家雀”。命运和机会,总能成全一批人,就看你如何把握住自己,而不被时代所淘汰。
  这时的城里人,都瞧不起上班的城里人了。更别说农村的姑娘,想进城当谁家的儿媳妇了。有多少知青,回城后,有多少大学生,进城后,就放弃了农村的恋人,不是他们没有感情,不是他们不般配,差就差在农村户口上,没有户口,就领不带粮食,就落不户,就分不到房子。一时间,城里人看乡下人的眼神不单单是蔑视,还有歧视和瞧不起。吃饱饭都困难的穷光蛋还想进城。都是当时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所造成的恶果。
  解决不了农村户口,就无法解决吃饭的大问题,领不到粮食,你吃什么?然后是工作问题,没有工资,你花什么?在然后就是子女落户问题,没有户口,你的孩子就不能入托,就不能上学,就没有了儿女们今后的大好前途!那个父母还敢在糊涂?还敢再娶农村的姑娘,来做自家的儿媳妇。
  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远见,看不到形势正在扭转,谁也不会想到,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如此之快,农村人发大财的更多。现在的中国,早就没有城乡之分了,城乡平等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谁挣的钱多,谁就是财主!有好多农村人的生活,已经大大的超越了城里人。比如生活水准,比如住房问题,比如经济收入。
  钱多是好事也是坏事!有钱后的母亲,扬眉吐气,对孩子们的前途、婚姻、命运,专横霸道!
  听她的话,就用钱给你拉关系,帮你进好单位,调转好的工作。她同意的婚姻,就能享受到,五千元钱的彩礼,外加四大件,一套上等的好家具。甚至帮你租房子结婚都可以的。今非昔比,因为她现在有钱了,有能力了,就得风风光光的娶儿媳妇进家门。这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自己改写了她贫穷时,曾经立下的誓言:“父母不是不管你,是真的没有能力再管你。”一律不负责任的错误说法。
  大张旗鼓的以她的名义,给儿女们找对象,订婚。顺我者,一好百好,什么条件都满足。逆我者,不尽母亲的义务和责任,还看你的笑话。这是她作为母亲最大的失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和三哥的婚事,成了全家人的头等大事。我和小芳的事,摆在了全家人的面前,评头品足。
  母亲态度非常明确:“如果你和那个农村的小芳结婚,一切事宜,自行解决。”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成了没娘管的孩子。如果我和小芳偷偷见面,我觉得是对小芳人格上的最大侮辱!这样也会造成婆媳关系的彻底决裂。我要名正言顺的娶小芳进尚家的大门,才能对得起小芳对我付出的爱。
  母亲就是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我身上流着的是她的血脉!我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疼最爱的人。
  我不能和她对着干!只有委屈小芳,拖延时间,慢慢的等她接受我和小芳的婚姻。两年的时间里,母亲则过着幸福、快乐的个体户生活。我则过着欲爱不能,欲罢不能的痛苦生活。
  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小芳各自写了一百多封情书,论文学,我的水平远比不上小芳的好。一百多封春夏秋冬,风雨无阻的情书往来,便是我们无法放弃爱情的真实纽带,让心与心相通,让心与心相连,爱情越来越深,感情越来越浓,无人能分开。
  “为:您好!”
  “见字如面。我把你送的孔雀蓝棉猴收藏好了,冬天再穿。小燕子飞回来了,草儿绿了,花儿红了,白杨树的叶儿已经能遮住阳光了。”
  “每到春天,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我们一起在林中你追我赶的捉蝴蝶……你还诡秘的将野花戴在我的头上,一直傻傻的看着我笑,还说我像仙女!跑累了,我们就手牵手一起在林中散步,那情景好温馨,好惬意,好浪漫呀。”
  “好好的工作,不要和母亲对着干,慢慢的,她会接受我的,我有自信。”
  “此致敬礼!等你的芳。”
  “为:您好!”
  “见字如面。又到雨季了,你送给我的小说,已经看完了。便想起了你五年前,顶风冒雨和我出相爱时的情景,我又为你洗好了香瓜和西红柿,只能我一个人吃了。那时你还年少,却勇敢自信,风雨无阻的来看我。我不敢说想你了,我不能说我想你了,我什么都不能为你做,真的很痛苦!”
  “我相信你的爱是真诚的,伟大的。而我的爱是自私的,或者说是不现实的。城市和农村的距离,好比天与地,老天什么时候能把它翻过来就好了。”
  “此致敬礼!盼你的芳。”
  “为:您好!”
  “见字如面。1979年过得真快!春去秋来,燕子南飞,秋草黄了。今年的秋天,似乎来的早了一些。连续几天的秋雨,农活不好干,今年是个埋汰秋。总算起早贪晚的把粮食拉进了场院,收成又不好,据估算,每个劳力每天能有七角钱的收入,我一年只能挣两百块钱!难怪被城里人瞧不起。”
  “你走后,我就被组织正式批准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当上了大队妇女主任。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更坚强,更自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尽快的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是目前农村干部的首要任务。”
  “吕县长前几天来这里视察,到林场去看过我爸爸,我相信在他正确的领导下,咱们的大队,很快就会脱贫致富的。”
  “闲暇时,我还是喜欢看书学习,正在练习写作,寄给你一首写在秋天里的诗,不要笑我,请指教。”
  “《往往外》”
  “风如雨中浓墨,
  心若水,远天萧瑟。
  伊若墨,流转沉落。
  阴霾挥之不离,却得水墨清澈。
  满眼的秋色,若浮水流过,徙留林海空阔。
  云杉残破,风过雨墨同色。
  心似墨,翻腾交错。
  伊似水,尽流云末。
  愁意绵延山靡,乃将情深铭刻。”
  看了小芳的诗以后,我在也抑制不住对她的想念,泪如泉涌。男人一旦落泪,就说明痛楚已经超越了最大的承受能力。当爱情成为一种伤,它便没有存在的必要和理由。事实上,爱情不应该让任何人哭泣和痛苦。相反那就不是爱了,是伤害。
  小芳等待的是,超凡脱俗,艰难痛苦的婚姻。她在想念我的岁月长河中挣扎跋涉,用繁重的体力劳动来忘却思念的苦涩,祈盼着和心爱的人一生厮守。和每次见面时所带给她的无比喜悦和幸福,那怕是在久远!在难熬!她也要坚持到底。
  我等待的是度日如年,天真的以为沉默可以预防疼痛,殊不知沉默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口。让人常常张开大嘴,却叫不出声来。马上卸下那沉重得让人呼吸都要窒息的世俗之网,开始我崭新的生活。人是解放的,我便有了四九年的感觉!
  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仿佛看到小芳,沉溺在我们幸福甜蜜的爱情之中。
  两年以后,我在一次踏上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坐在开往林场的客车上,将小芳,近两年来,写给我情书里的一些温暖的句子,在心中默念。那些美丽的词汇融入我的血液,在周身流动奔走,在也找不到出口。
  重拾起,和小芳在一起的欢乐往事,像捧着林中那些盛开着美丽可爱的小花,小心翼翼的嗅着它们的芬芳,便闻到了小芳的气息。
  爱,是人的本性,爱情,才是人生的全部!人一旦无能为力,和心爱的人分开,就会慢慢的因为灵魂的枯萎,思想的荒芜而死掉。
  这种煎熬,我体会颇深,仅两年的功夫,我就熬白了头发!憔悴了容颜!只因心中有爱,你才能战胜任何困难,只因在希望中挣扎,你才能坚强的活了下来。
  奇怪的是,此次来林场,母亲即没有反对,也没有举双手赞成,默许。后来才知道,是婶母找了她的县长哥哥来家里说情。母亲才赦免我,可以走出家门,去看我的爱人。
  在次见到姜家人后,我被母爱、父爱、姐姐们的爱,包围着,一下子扫光了所有的烦恼和忧伤。
  姜家所有的人,没有一句埋怨,责怪我的话,有的只是无尽的爱意。原来,是被我的少白头,和未老先衰的容颜,而真诚感动了。
  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所有的亲人。两个为爱痴情的我们,从此以后,便成了亲朋好友心目中的爱情佳话。
  开始了我们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婚后生活,走进了生死相依的蹉跎岁月,至今,无怨无悔。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