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碧血沃古州>《碧血沃古州》(二十):

《碧血沃古州》(二十):

作品名称:碧血沃古州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0-04-13 19:40:45      字数:3478

《碧血沃古州》(二十):第二十回寒冬腊月备战忙寿岭巡查八户村
瘦叟刘沂生


碧水长流草成荫,
洋河两岸出圣人。
昔日阁老安天下,
今朝英雄保黎民。

此歌,专道洋溪河的好处。
青州城南,群山起伏,峻岭蜿蜒,是洋溪河的源头。人们说,这洋溪河是一条灵河,它的两岸是风水宝地,因而古人将青州城建筑在它的侧畔。此说虽然难避宣扬迷信之嫌,但洋溪河两岸的确出过不少高官名人,宋朝丞相王曾,明朝工部尚书钟羽正、兵部尚书邢玠,以及清朝的阁老冯溥、武状元丁殿祥等人,都是吸饮洋溪水成才的。
洋溪水从群山中冲出来,在青州城西南形成壮观的瀑水涧。瀑水涧的瀑水飞流直下,涌泻不畅,在古城岱宗门(即西门)外分流。一股水流沿南阳城(即青州古城)北墙根东折,泻入弥河,为之南洋河:另一股水流,翻着浪花奔流北去,久而久之,在辽阔的大地上冲刷出一道深深的鸿沟。当它奔腾出四十余里后,人们便改称它为北洋河。年久流传,人们将北洋河呼之曰北阳河。
距离青州城六十里之遥,北阳河的河东畔,有一个阳河村。这阳河村里,也曾出过一位圣人。他,便是阁老刘栩。刘栩是大明朝景泰、天顺、成化年间的三朝元老。他在朝四十载,曾为帝师,屡有建树。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在宫廷权力之争中保护太子朱佑樘,使其未遭万妃毒手,令大明正统香烟得继,传至久远。
这正是:

洋溪滔滔绕城转,
掉首北泻入平川。
溪水哺育万代民,
英才辈出美名显。

叙罢古事,再说当今。
东圣水村的魏嵋,是喝洋溪水长大的。他是孙中山的结义兄弟,率领子女投身于辛亥革命,开创民国。当共产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他又是益都,乃至于山东的先行者。早在1920年,魏嵋就率先建立了魏家马克思学说研讨小组,开始接触共产主义学说。因此,东圣水村曾被共产党初建期(1925年)省委书记刘子久誉为“红色耶鲁撒冷”。无独有偶,北洋河畔的东朱鹿村,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也被人们称作“小苏维埃”。
由此足见,这洋河畔不仅是古代圣人的发祥地,也是红色革命的策源地。
朋友,你知道吗?就在这向有“小苏维埃”之称的东朱鹿村,在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中,曾经发生过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腊八惨案”。
欲知详情,且听老叟慢慢道来。

有语曰::“蛇口虽大难吞象。”
这话不错。日本鬼子这条毒蛇的胃口极大,梦想独霸中华,进而号令世界。试想,他小日本有几员破将、几个烂兵?无非是钻了中国内部两党鹬蚌相争的空子罢了,如果当年国、共两党能够同仇敌忾、携手御敌,他熊小日本能奈我中华何?然而,入华后的日寇,毕竟感到了口大难吞象的麻烦,尝到了手大难遮天的苦头,欲想制服中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事。于是,蠢驴使用蠢伎俩。入华后的日寇,采用大城按大据点、小城按小据点的撒米战术,以达“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统治中国的罪恶目的。与此同时,他们还豢养了一大批铁杆汉奸,采取“以亚治亚,以华治华”的卑劣手段,以弥补他那兵力不足的缺陷。
东朱鹿,是一方养战宝地。这里地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城鬼子据点的四难管地带,又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于是,它成了抗日的核心,也成了日寇的心腹大患。中共清河特委非常注重这一地区,特于1939年组织建立了以东朱鹿为核心的益、寿、临、广抗日四边县,由马巨涛出任书记。
时隔一年,亦即1940年,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清河特委决定撤消四边县,组建了益寿县。
益寿县由益都北部和寿光南部地域组成,由韩洪甫任书记,张鲁泉负责宣传。此时的刘旭东,已非昔日的南段村“聚祥堂”药铺坐堂先生刘旭东,他已是益寿县委的组织部长。与此同时,县下先后建立了八个分区委、七个区抗日民主政府,除县大队以外,各区都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部队,抗日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旭东的组织带动下,段村周围已有18个村建立党支部,成为这一带发展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他的弟弟芝亭和观亭,他的儿子汉鼐和儿媳秀英,以及他的众多侄子汉玉、汉儒、汉鼎及侄女兰英、侄媳美兰等,都已投身于抗日军政行列,成了县大队及各区的领导骨干,真可谓一人参战满门相随呀。
在清东地委的领导下,益寿县群众的抗日热情非常高涨。他们挖公路,炸桥梁,袭击出来扫荡的小股鬼子兵,让日伪据点陷入了军民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此地是辽阔平原,无险可据,无山可靠,敌人来犯时被动挨打。于是,县委发动群众挖地道,修交通沟,敌人来犯时,家家有洞可藏,村村有沟相通。
益寿县人民不只被动挨打,有时候各区拉起联防队,瞅准一个小鬼子据点,半夜里突然出击,打得鬼子昏头转向。游击队打了就跑,等日寇援军赶来时,哪里还有游击队的踪影?他们呀,犹似老虎扑蚂蚱一般,干费一股傻力气,往往一无所获,败兴收兵。
益寿县人民的抗日活动,打破了小鬼子制服中国人的美梦。自然,益寿县也成了日本人的心腹大患。为此,盘踞在朱良的日寇曹长熊谷曾拍着桌子咆哮道:“东朱鹿大大地坏,毁了毁了的干活!”
于是,从1941年开始,日寇对我们的游击区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对我们益寿县展开疯狂地扫荡,以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的罪恶目的。
此时此刻东朱鹿的险恶形势是:

面前横着判官剑,
顶上悬着阎王刀。
阴风习习滚地来,
饿狼环伺嗷嗷叫。

公元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即古历腊八的前一天。
俗语说:“腊七腊八,冻煞叫化。”
一九四一年的冬季,比起往年来愈加寒冷。大田里冻得裂了宽缝,麦苗耷拉着头,趴伏在麦垄里,似乎已经被冻僵。饿急的野兔溜出来觅食,冻得连蹦的力气也没有了。紧临北阳河的八户村,静静地卧在河岸的东畔。村中的树木在寒风中发抖,树枝上残存的几片枯叶,发出一阵阵哀鸣。
近日形势非常紧张,据可靠情报报告,据点里的鬼子兵马上要对我根据地举行大扫荡。为了检查“坚壁清野,紧急备战”情况,清东地委的组织部长李寿岭带着他的警卫员罗小明,来到了益寿县。陪同他们参加检查的,是益寿县委的组织部长刘旭东、宣传部长张鲁泉、秘书陈诚一。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区领导胡为新、赵子美以及县警卫班的班长李新斋与警卫员陈铭新等。
危机燃眉急,心热不畏寒。
检查组踏着冻裂的村路,冒寒来到位于朱鹿以北的八户村。进村后,在寿光五区书记李华村与村书记的陪同下,他们走门串户,了解坚壁清野的情况,到主要堡垒户里查地道,看地洞,一直忙到中午。
午饭后,他们又召集村里的主要干部开会,交流备战经验,检查备战疏漏。下午四点左右,交通员传来秘密情报,说朱良据点里的日伪军准备出动,即将来扫荡阳河一带。
清东区委领导在此,干系非小。接到情报后,众人面呈忧色,刘旭东更是感到责任重大。于是,人们紧急商讨对策。警卫班长李新斋是个愣头小子,大咧咧地说:“怕啥?又不是扫荡一回了。我看,就地潜伏算啦。”
八户村属于原寿光五区,备战措施尚欠完善。他们的区委书记李华村也参加了这次检查。他沉默了好久,摇摇头,说:“我看不妥。我们这里条件差些,还是……”
“部长,”李寿岭的警卫员小罗是个急性子,惟恐他们的领导有失,贸贸然建议说,“干脆,咱们返回河北驻地吧。”
“不。我们是来备战的,敌人来犯,能丢下群众逃走吗?”李部长果断地说,“应该与群众共患难。要走,你走吧。”
“部长,我不是那个意思。”小罗自知出言有失,羞愧地低下了头。
“回朱鹿怎样?那里群众基础好些,敌人来了也好周旋些。”陈诚一秘书是东朱鹿人,对东朱鹿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平日寡言,此刻倒是抢着坦陈己见。
接到情报后,刘旭东一直未发言,只是在那里默默地思索。他与宣传部长张鲁泉交换一下目光,将膝盖一拍,果断地说:“我同意,回东朱鹿——让李部长此刻离开,我们也不放心。”
“我也同意。不过,现在走目标太大,等晚上再行动吧。”张鲁泉积极支持刘旭东的意见。
“好!就这么干。”李寿岭完全支持益寿县委领导的决定,“同志们,打鬼子就要靠群众。只要有群众,就会有我们;为了维护群众,宁可去牺牲我们。这一点,不能含糊。”
这个李寿岭呀,真真是:

救国志士不惧死,
大敌当前甘向前。
临危偏向火海扑,
赶赴朱鹿斗凶顽。
作者:瘦叟刘沂生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