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智嫁打柴郎>智嫁打柴郎(七)

智嫁打柴郎(七)

作品名称:智嫁打柴郎      作者:草堂瘦叟      发布时间:2010-03-05 23:26:29      字数:2647

《智嫁打柴郎》(七)
第十回慧女安贫志不移慈母倾囊助贫婿
三姑安贫嫁柴郎,
羞煞当代势力女。
此论,不知你是否愿听。
衡王府张榜择婿,不容撕毁;打柴郎获彩成配,谁能否认?
事已至此,王爷纵有千般不满,万般怒气,碍着堂堂王府的面子,也不能反悔了。
另外,合府上下,全州内外,都异口同声,说这是王府的“天命”。谁能知晓,这“天命”,原来是握在三姑与吴妈母子手中的一件“法宝”啊!
纵使这样,王爷总认为这是天下奇耻大辱,有损于祖宗英灵。于是,虽然应允了这门婚事,却公开下达圣谕,将三姑逐出王族。请看王爷当年的谕令:
衡王府王爷圣谕
吾衡王一府,乃宪宗爷之嫡系后裔。自先祖立府以来,上承天恩,下凭阴佑,繁荣至今。怎奈家门不幸,偏生小女三环,不听祖训,不守家规,执意下嫁山野村郎。为维护王府尊荣,本王爷特敕令如下:
其一、王门三姑与井塘猛子执意成婚,须立即离府,不准携带一丝半点陪嫁。
其二、自三姑成亲之日起,三姑从王府族中除名,亦与吾脱离父女关系,永不准回府探亲。
从王爷的谕令看,为了维护王府的尊严,他连“佛”命也敢违了。因此,当后来王府灭族之后,青州一域曾有此歌谣流传于民间:
天不昏,
地不昏,
衡府王爷昏王君。
莫道苍天未有报,
王府食言遭灭门。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王爷将女儿逐出王族的圣谕,当日便贴遍了青州城,无人不知王府三姑娘的结局。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说,三姑娘是块贱肉,有福不知享;也有人说,三姑娘有志气,懂得自尊自爱,难得。
且不管人们对此事如何议论,单表三姑娘辞府一事。
猛子过惯了打柴度日的穷岁月,夺彩闯楼哪里为财?三姑虽是王公弱女,过惯了饭来张口的豪华日月,但是一颗心早已交给了猛子,更兼她虑及到王府未来难卜,一旦被清臣告倒,未必不落赤贫如洗的下场。纵使守志不嫁,也难逃贫困了,倒不如安贫先行一步。于是,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吴妈的陪伴下,三姑与猛子来到正宫,双双向正在火头上的王爷与王后辞别。
三姑与猛子向王爷三叩首后,三姑毫无表情地言道:“谢父王隆恩。”
王爷气得将头一扭,一声不吭。
三姑与猛子又给王后三叩首,三姑深情地对王后说:“谢母后对女儿的关爱。”
王后悲泪欲滴,欠身将女儿、女婿搀起,哽咽着说:“孩子,去吧,莫忘了你母后。”
简单截说,三姑与猛子辞别王爷夫妇,匆匆离开王府,随吴妈徒步向西山井塘走去。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倦鸟归林的时候。西山,在余晖的映照下,井塘石屋上炊烟袅袅,百鸟飞翔。
在三姑眼里,这是她向往已久的神仙境界。因此,在那坎坷而曲折的山路上,三姑竟不用人搀扶,从吴妈手中接过那个小得可怜的包袱,抢先沿着凸凹不平的山径,奋力地向上攀去。
猛子见三姑那吃力的样子,尥开虎步赶上去,伸出一双粗糙的大手,将新娘子紧紧地搀起来,一步一步向山上攀登着……
吴妈落在后面,仰望着一对新人的背影,流露出满面难以掩饰的笑容……
母子三人正在攀山越岭,身后忽然一阵鸽鸣声传来,四只训鸽霎时成双成对地来到面前,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盘旋着,发出阵阵欢乐的咕噜咕噜的欢叫声。一会儿,它们展翅振翼,像箭一般向井塘石屋方向飞去了……
从此以后,这井塘吴家:

一家团圆半温饱,
半间石屋纳新人。
惨淡度日不觉苦,
即使饥谨也舒心。

花开两朵,再表一支。
女儿是娘的心头肉,让三姑这样清贫地离开王府,王后的心理怎能忍得下?然而,事已至此,她也拗不过王爷,只得含泪忍了下来。
王后的娘家是富翁,当年陪嫁不少。这些年来执掌后宫,也积累了许多私房。王后唤来后宫管家朱宝,倾尽自己的私房钱,让他张罗为三姑买地、修路、建房。
王爷闻讯,怒气填膺,气呼呼地闯进正宫,向太师椅上一坐,冷冷地言道:“夫人,尔好糊涂,怎可违我训喻?”
“王爷,此言差也。此为我房私储,并非王爷之资,怎是违训?再者,女儿谨尊佛语择婿,此为天意,又有何过?事已至此,你又何必当真,让女儿餐风宿露,守贫一世呢?”
“这……”王爷“这”不出话来。王后的话句句在理,令他无言以对。于是,他也不再过于干予此事,睁一眼闭一言地听其自然啦。
府之家,拔一毛如树粗,像这样的粗朴营建,岂不易如反掌?不用一年的时间,工程便已告竣。
官道从西门修起,逢沟驾桥,遇岭劈山,路面用石板铺就,隔不远就在路边修建一座歇脚亭,供行人避雨、遮阳、休息;村内建有郡主殿、婆母院、待客厅、兄弟宅、婢妇房、长工室、五谷仓等,号称七十二屋。至于花园、池塘等,自然是应有尽有。
在那王朝末日,社会极不安定,土匪多得犹如牛毛。为了郡主与村民们的安全,王后为井塘村修建了围墙。这围墙一律用石块垛就,每隔不远处,就修筑一座炮楼子,一旦有了匪情,村民便登楼御敌。
当年的建筑形貌,在此无须多表,且让我讲一段《舍轿乘车赴井塘,王后初探三环女》的故事吧。
这年秋末,正值五谷收场季节。王后为三姑助嫁的工程,已经竣工。昨日下午,王后已经着人去井塘送信,今日上午王后要赴井塘探女。这天早上,恰值天高气爽,艳阳高照。王后坐着八人抬大轿,率领一般仆卒们,迤俪出得西门,刚刚踏上通往井塘的官道不久,便遇上了前来迎接的猛子。
今日的猛子,已非昔日的穷汉。然而,他依然是粗布衣衫,扎着外腰,肩披一块溻布,俨然庄稼汉的本色。他推着一辆独轮木车,轱辘轱辘地迎面走来。车蓬笼上铺着一方猩红毛毯,右侧坐着他的娘子三姑,空着左侧留着接老丈母娘。
目睹这一情景,人们都在暗暗地偷笑:一副穷酸象,王后有八抬大轿,谁坐你的破车子?
那王后呢,先是将眉头一皱,继而又将眉头一展,微微一笑,自言自语地说:“好孩子,知冷知热,有老有少。”
猛子来到轿前,放下小推车,将轿门帘一掀,憨厚地说:“母后,让孩儿推你老回家吧。”
“好,好。就坐你的车吧。”王后又是一笑,真的下了轿。
三姑慌忙赶过来,将母后搀扶到小车上。于是,黑猛子推着王后和三姑在前,一应人员拥着大轿在后,浩浩荡荡地沿着井塘官道走去了……
正在此刻,一群训鸽,像一朵浮云似的,从井塘方向升起,缓缓地向这边飘过来。来到近前一看,呵,那一群训鸽衔着一条长幅,长幅上书写着“恭迎王后”四个大字,在空中迎风飘飘,熠熠生辉……
这真是:
青州尽有新鲜事,
往往一出惊四邻。
王后摆驾赴井塘,
舍轿从车亦奇闻。
训鸽传书寻常事,
口衔长幅骇世人。
不信你来觅觅看,
郡主绣鞋今犹存。

作者:瘦叟刘沂生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