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4
作品名称:那些年—1 作者:余晖 发布时间:2014-04-11 11:41:47 字数:4273
大概在军子进入丰收村以前,妈妈就和奶奶的关系趋于紧张。军子的到来也只是让这个家庭保持了几天的面合心不合,军子的记忆中就没看到妈妈和奶奶合家欢乐过,直到奶奶去世。奶奶有三个儿子四个女儿,爸爸排行居然和亲生父亲一样也是老二,父亲的大哥为解决家庭压力去当兵养猪,爸爸的大哥也是自寻出路去了新疆。直到军子近四十岁的时候才有幸看到老态龙钟的大爷,爸爸的媳妇是用妹妹换来的,但下面还有一个小叔也成了奶奶的心病,这大概也是和妈妈关系恶化的原因。因为家里只有一座房子,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下,妈妈还是要求在房子中间垒了一堵墙。军子看到的只有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不停地吵架,那种你死我活的场面让军子深深铭记。爸爸是什么事也听从妈妈的,这也是他原来的媳妇就是大龙庄的和他离婚的原因,嫌他太没主见太窝囊。这一点妈妈倒是很喜欢,妈妈成了我们一家三口的主心骨,掌握了生杀大权,算是继承了姥姥的衣钵。
奶奶为了给叔叔娶媳妇,但又没房子,只好不停地和妈妈吵架,想把妈妈逼出家门另立门户。可这谈何容易,盖座房子对于一个刚成立的家庭简直就是做梦且是白天做梦。为了解决家庭纠纷,大队的干部几乎成了家常客人,妈妈提议要在院子里垒一堵墙和奶奶彻底分开,奶奶哪里允许,这种不间断的争斗是漫长艰难的,比巴以争端毫不逊色,一个介于吵闹和暗算的历史时期开始形成。
军子结识了新的伙伴,七岁的时候。因为很多孩子都家里有几只羊,妈妈也给军子买了一只羊。军子很是喜欢那只小山羊,白白的,还没长角,军子奇怪山羊的脖子长的两个肉球是干什么用的,问了爸爸和很多人,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军子开始了放羊的乐趣,这种乐趣伴随着小山羊的成长和军子的成长。放羊不是简单的牵着羊就去放,还要背着一个小筐拔草,要准备下雨天给羊吃。放羊的小伙伴里有一个老大,他个子高年龄也大,且放羊历史很长,自然要做老大。大家要给他拔草体现他的尊贵,他有一个绝活,让军子惊讶异常,他可以用很粗的棍子把他家的一只羊打死,但那只羊会很快醒过来。他几乎每天表演这种残酷的游戏,那只羊大概也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每次看到他提着棍子,就会乖乖的等着,然后在挨到那一棍子的时候就像演员一般骨碌倒下,倒的要恰到时候,不然会再挨一棍子。他还会把砍到的树枝捆成一捆,让个头最大的羊拖着回家,有时候他也会骑着羊,但总是被羊摔下来。军子觉得他真伟大,可以管着几十只羊,还有那么多的稀奇古怪的花样玩耍。
军子的山羊肚子大了起来,奶子也鼓了起来。军子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是老大告诉他那只羊要生孩子了。爸爸其实早就知道的,他经常用搪瓷缸子去挤山羊的奶子,白白的乳汁,浓浓的,爸爸喜欢喝那种东西。军子很是不高兴,那是他的山羊,它的奶被爸爸喝了小羊还喝什么?军子偷偷向妈妈告了状,妈妈却不理会,军子突然发现妈妈也喝羊奶,军子极度愤怒,却也无法干涉。除了心疼那只可怜的山羊,每天尽量的给它吃到最好的草还能做什么呢。一个晚上,爸爸折腾了一夜,第二天军子醒来的时候发现山羊咩咩的叫个不停,出来一看,原来是生了,两只小山羊摇摇晃晃。它们吃奶很是厉害,拼命地顶着,不管山羊妈妈的躲避,吃个不停。
小山羊很快学会了玩耍和淘气,满院子乱跑,惹得奶奶很不愉快。小山羊大概只十几天,就可以和军子出去了,军子的羊队伍扩大了。军子觉得很是自豪,因为那些日日夜夜他一直把小山羊当做了好朋友,没人的时候还给它们讲故事,那是一段快乐的童年,那么充实,那么无忧无虑。
小山羊快一个月了,军子突然觉得妈妈的肚子也大了。军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邻居的四婶说妈妈要给军子去地里挖一个小弟弟。但小弟弟没来,却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妈妈急匆匆地回姥姥家了,晚上也没回来,爸爸很少说话,很烦乱的样子。第二天爸爸没让军子去放羊,用小推车推着军子要去姥姥家。军子不太情愿去姥姥家,小山羊离开军子吃什么?爸爸给小羊抱了一堆草还扔了几个玉米,并把水桶打满。军子上了车,那种木头的两边有筐的独轮车,军子就坐到筐里,吱吱扭扭地走向姥姥家的方向。
在距离姥姥家不远的地方,爸爸停下来,他一路不说话,军子也不敢也不喜欢和他说话。只是憧憬着见到姥姥说什么,爸爸把车子放到军子觉得是最大的百货店,然后一言不语地进去了。军子所在的地方就是二屯公社,也是德州往北十几公里最繁华的集贸市场。爸爸出来的时候只抱着一捆子浅黄色的纸,没有军子想象的点心之类的礼物,爸爸还是一声不吭推起车子就走。
姥姥家的房子就在眼前,很多人围在那里。爸爸停下车子,军子飞快地爬出柳条筐撇下爸爸径直奔姥姥家跑去。胡同里人更多,人们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军子,军子感觉出了什么事。猛然院子里传出乱乱的哭声,军子小心地钻进大门看到院子里熙熙攘攘,屋门上搭了一个破棚子,几个人跪在棚子下穿着粗布白袍子。院子里到处是一股烧纸的气味,大门下有一个还在冒烟的枕头,门上也贴了白纸。军子没敢进去,怔怔地立在大门处看着院子里的凄乱。爸爸走了进来,径直到棚子下向屋里鞠躬并下跪磕头,两旁的穿白衣服的人也磕头并哭了几声。军子看出那是舅舅和菊花的几个哥哥,屋里传出了妈妈声嘶力竭的哭诉,她会一边哭一边说着什么。军子不敢再进去,慢慢退了出来。
还是菊花告诉军子,姥姥死了。还是菊花领着军子,绕过舅舅进到屋里,军子不敢看,那个躺在堂屋里破床上盖着蓝布的就是姥姥。屋里没完没了地烧着纸,再就是没完没了地哭和絮叨,很多军子不认识的人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布。妈妈没空搭理军子,菊花的妈妈也在那里。还是菊花领着军子到她家去告诉军子姥姥死了就是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军子觉得菊花真好,唯一关心他的伙伴就属菊花了。
姥姥的去世当时并没有在军子的思维中印记到什么。只是后来慢慢想起才觉得自己失去了最可贵的人,最疼自己的人。军子对姥姥的记忆以后只有在妈妈留下的唯一的照片中寻找,姥姥穿着黑棉袄抱着军子,妈妈和父亲站在后面,当然父亲以后被妈妈剪掉了。只是很久以后,每当军子想起姥姥的时候,总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至于为什么一直没有梦到姥姥,军子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姥姥是军子心中最慈善的人,也是最能保护自己的人,对于对姥姥的遗忘军子心中一直耿耿于怀。
姥姥的一生艰难坎坷,作为一个女人,她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尽力地把家庭组合到美好,虽然那只是一个愿望,虽然遭受了泯灭良知的困扰。她承受了所有谴责和骂名,为了自己的儿女幸福,抛弃了自己的所有。虽然儿女俱全却天各一方,甚至去世也不能俱全,她的后代纷繁杂乱的血缘关系有几个人真的记住她?她养育的儿女有几个人真的为她心感交集和未报答养育之恩而感愧疚。妈妈和舅舅这对同母异父的兄妹是姥姥最忠诚的儿女,而外公享受的儿女亲情却只有妈妈的记挂,虽然外公曾经养育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儿女。对于一个具有中国传统血缘亲情理念的普通族群,这似乎顺理自然,但对于复出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分离困苦煎熬的父辈们,血缘有那么重要吗?
军子仍然每天照顾着他的小山羊,妈妈和奶奶的关系还是充满着火药味。这也让军子不断地尝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灾难,一次下雨,奶奶让小叔出去借了一小碗盐。由于路滑,小叔狠狠地摔了一跤,那借来的盐自然给满是水泥的土地爷加了作料。军子正趴在窗户前玩耍,见了小叔仰面朝天的一摔忍不住大笑。隔墙的奶奶见小叔把盐摔了怒骂小叔不中用如何如何,妈妈觉得是因为军子的笑声惹了奶奶,奶奶是指桑骂槐,于是把怒火撒到军子身上。妈妈抄起一个盖杯就冲军子砸过来,正中军子的额头,军子只是觉得额头炸开似的疼了一下,血就顺着鼻子流到嘴角。奶奶止住了骂声,妈妈似乎也很后悔,她用棉花烧成灰敷到军子的额头止血。军子没有哭,只是看着妈妈,他很奇怪怎么就惹的妈妈这么生气。额头的疤一直没有消失,而且一下雨就会隐隐作痛。
麦收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吃白面。妈妈肚子大得不能干活,只有爸爸每天起早贪黑的忙。家里分的麦子寥寥无几,爸爸就抽时间去麦地捡麦子。一个稀里糊涂的日子,弟弟出生了。人们送来很多挂面表示祝贺,军子倒没觉得什么,仍旧只关心自己的小山羊。没有弟弟之前,军子就不可以和妈妈睡在一起了。他在炕的一头睡,那里也是他的小天地,藏着他放羊时捡来的奇怪的小石子和伙伴的几本小人书。
育红班是那个年代很有特色的初期教育。很难相信国家一贫如洗的时候,而且每家有几个孩子,育红班不收任何费用。育红班就是现在的幼儿园,军子开始了育红班的生活也是后期。虽然不用交钱还是很多孩子不去上学,也有因为家里大人少,就像老大,他家的羊不可以因为上学而放弃,他就一直没上学。老师是一位很漂亮的女老师,军子觉得她最好看,穿着干净带花的半袖衣服,白白的。育红班不用什么文具,军子只有一个小本,是爸爸买了一张白纸做的。美女老师姓裴,军子除了记着她很漂亮几乎没什么记忆,因为她很快就嫁到了城里再也没回来。育红班也只有裴老师一个人,她走以后育红班放了几天假,军子再次放羊的时候总是拿着那个小本,那上面有育红班裴老师教的数学1+1=2。
丰收村有两座学校,分中学和小学。军子在家只待了不长时间,正式的上学开始了。军子上的一年级不在小学校,却和中学在一处。那是全村最好的房子,红砖的,还有瓦。军子家的房子是没有瓦的,每年要糊很多泥保持不漏雨。妈妈给军子做了一个书包,大的几乎和军子一般高,有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上学要交五毛钱,但学校退给了一半说是救济贫困户。没有课桌,村里用大杨树破成长板子垫上砖做课桌,学生自己带小板凳。现在想来,那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体制。不管家里几个孩子,上学是可以的,国家刚刚经受了唐山地震和毛主席逝世的悲痛,教育还是普及到每家每户。军子今天想来觉得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那时似乎没有看不起谁的想法,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军子看到全班没有买的书包,没有有文具盒的,没有买的本子的,最奢侈的就是班里仅有的三个削铅笔的小刀。老师也大都是村里的,一边种地一边教学,且都很负责任,教学的认真程度几乎就像教育自己的孩子,当然他们的孩子也的确就在我们身边。
一年级的老师也只有两个,一男一女,女老师姓王,王老师一直伴随军子到初一。不知为什么,王老师一直是跟班走的。甚至在二年级的时候她一个人既教数学又教语文。对于那个初期上学的事军子记忆很是模糊,自己学习也不是很好,经常受到妈妈的批评。相反记忆深刻的倒是每天放学要去给羊拔草,而且还会帮妈妈照顾弟弟,因为他已经可以背着弟弟出去玩了。军子不记得上学带来的快乐,只觉得学校管得很严,老师很厉害,经常被老师拧耳朵。
淘气和逃学成了军子的嗜好,淘气会挨打,但逃学却给军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喜欢上学习也是因为逃学引起的,而且逃学让他结识了一个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