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军事历史>小北京演义>吉春《小北京演义》第六回 韩原大战有好汉 哭倒长城孟姜女

吉春《小北京演义》第六回 韩原大战有好汉 哭倒长城孟姜女

作品名称:小北京演义      作者:吉春      发布时间:2014-04-06 18:53:42      字数:7712

  秦代夏阳第六章
  
  夏雨随春风来到“韩原大战”遗址。
  春风:秦晋韩原摆战场,梁山好汉救穆公。
  公元前647年,晋国遇到大旱灾,遭了饥荒,向秦国求借粮米。秦穆公与大臣们商议。
  邳豹说:“晋惠公是个背信忘义的人。原来答应给我们河西五城,以后又不给了。不如利用这个机会教训一下。”
  百里奚说:“灾害在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救灾助粮,是邻邦相处之道,应当将粮米借给晋国人民。”
  秦穆公同意百里奚的说法,讲道:“晋君虽不仁义,但晋国的老百姓是无过的!”
  于是,秦国借给晋大批粮食,并用大车运送,使晋国度过了年馑。
  两年后,晋国丰收,秦国却发生饥荒。秦穆公派人带了许多金银珠宝到晋国买粮。晋惠王不愿见秦国使臣,让秦使住在旅馆内等候。晋惠公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夫庆郑说:“君王赖秦君相助,得了君位。原答应割地感谢秦国,结果推翻了承诺。秦君在咱们遭灾时,不记前隙,将大量麦米借给我们,是大仁大义的。现在他们有难,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援助粮食。”
  虢射则说:“前年老天爷将晋国送给秦国,秦君不知夺取,反而借粮给咱们,这是他们的愚蠢!如今老天爷要将秦国送给我们晋国,这是个好机会,我们可乘机攻打秦国,占它几座城池!”
  晋惠公采纳了虢射的计策,支走秦使,立即派兵攻打秦国。
  夏雨:晋惠公乃忘恩负义之徒!
  秦使回国后向穆公一汇报,秦穆公很生气,决定在韩原(今韩城市芝川镇地区)迎击晋军。两军一相遇,便打得难分难解。混战中,晋惠公想速胜,将马鞭得飞跑,不料马车陷入泥团之中,拔不出来。秦穆公望见这一情景,带了一队人马来活捉惠公。
  这时,晋军的主力赶到了,反而将穆公包围。众寡悬殊,穆公已几处受伤,他以为生命难保了。
  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突然从西边的梁山坡上飞下来300好汉,手舞刀矛,直冲晋军营中,吼声如雷,乱杀乱砍,无人敢挡。晋军一时摸不清从哪里来的神兵,凶猛异常,急忙撤退,秦穆公脱险后,马上组织反击,终于将晋惠公俘虏了。
  战斗一结束,秦穆公立即召见300名梁山好汉,问道:“你们是哪里人,怎肯为我出死力?”
  好汉们说:“我们原是梁山上的饿汉,是来感谢君王送酒吃马肉的恩德!”
  春风:秦穆公想起来了:前几年他在岐山打猎,晚上休息时,被饿盗将他的马杀了吃,随从武士要求惩处这些盗贼。
  秦穆公却说:“因为饥饿,才杀马吃。既然马已经死了,就不能再伤人。吃马肉不喝酒是要伤身体的,赶快送些酒给饿汉!”
  因为这些饿汉偷杀了马,又喝了穆公送的酒,十分感激,找机会报答这一恩赐。
  秦穆公感慨地说:“老百姓都知道报恩,而晋君却忘恩负义!”
  于是,秦穆公要给这300梁山好汉封官,好汉们不接受,说:“我们不是为当官而援助的!”
  秦穆公又要赐赏他们金银,好汉们仍不接受,说:“我们不是为挣钱才援救你的。知恩当报,不索官索财,这是韩原百姓的讲究!”
  说罢,300梁山好汉空手而去。
  晋惠公的姐姐嫁给秦穆公,结为“秦晋之好”。
  秦穆公班师回京后宣布:“过几天将用晋惠公祭上帝!”
  这一下,急坏了惠公的姐姐,她披麻衣,戴黑巾,赤着脚,见自己的夫君秦穆公,说:“我的兄弟却救不下,我活着真没脸见人了。”
  于是,秦穆公答应不杀晋惠公,与晋国订了盟约,便送晋惠公回国继续执政。晋惠王一回国,就将庆郑杀了。
  
  春风与夏雨站在司马庙南原马陵庄魏长城残墟上。
  春风:哭倒长城孟姜女,仅留残体在马陵。
  这儿盛传着孟姜妇女哭倒魏长城的故事。
  相传在东周列国时,诸侯国都想独霸天下,你打我,我打你,活鬼闹世,百姓遭殃。
  齐国有一个名叫孟超的将军,他南杀北战,为国立下汗马功劳,在他告老还乡时,皇上念及他的功劳,赐了金银财宝。他恐怕坏人发眼红,谋财伤命,便带了老妻少女,迁居在秦国的汉江小城,买了庄院,建了花园,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有一天,他上街会友,听说秦王要选美,凡是年满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美女,一律都要经官府验收选用。
  夏雨:美女进了宫,就象进了活地狱,要当一辈子“活寡妇“,等于死了没埋。他想到自己的女儿孟姜女难逃此关急忙回家,向老妻女儿说明皇上选美的飞祸到了,吓得母女哭哭啼啼,最后定出了对付的办法。
  春风:“有夫之女,皇上不选“。现在只有寻女婿成婚了,但是火已烧到脚后跟来了,一时哪里去找如意郎君呢?急得全家人打转转,老妻骂老汉说:”咳!死老汉,你看我和姑娘都是女人家,就是有个合适的,我们咋能把人家男子汉拉到家?快去快去,到外面找女婿去”。
  说来也凑巧,孟超一出门,一个小伙子向他没命奔来,口称:“老伯救命。”便闯进他的家门。孟超不知是啥情由,也随着进了门。
  经小伙子讲说了一遍,才明白他是齐国人,名叫范杞良,因逃避齐国征兵,流浪到这里,谁知这里也在乱拉兵,刚才是官府差役要抓他当兵,他脱身跑掉,人家后面追赶。
  一家人见他生的眉目清秀,身材高大,谈吐不凡,知道是一位通书达理的人,又因是同国的老乡,孟超便迫不及待地当面许亲,当天晚上孟姜女便和范杞良成了亲。“一夜夫妻百日恩”,小两口你爱我,我爱你,过着男耕女织的美满日子。十个月后,孟姜女生下一个白胖胖的“芽芽子”(婴儿),这可把两个老人喜糊涂了,杀猪宰羊,设席摆菜为孙孙过“满月”。老汉对老婆说:“家内有了‘牛牛娃’好象给我添了精神,不论做啥,都有使不完的气力”。
  夏雨:九月“重阳”节过了,天下着细雨。孟姜女一家正围桌吃饭时,忽然闯进几个彪形大汉,不说三七二十一,把范杞良五花大绑要拉走,一家人上前阻拦,被差役踢倒在地,骂骂咧咧地说:“你不愿当兵,谁该去?”硬把范杞良拉走了。
  孟姜女起身来,抱上孩子,跟着撵去。到了大门外,追上范郎,她哭泣着说:“你走了,家中丢下老的老来小的小,叫我咋过活下去呀……
  杞良忍着悲愤,安慰她说:“当兵三年满了,我便回来。家中的事,你好好照料,我忘不了你和孩子……杞良的泪水,象雨一样落下,再也说不下去了。
  生离死别的时候,有情人的千言万语,一时咋能说完呢?可恶的差役象小鬼催命,不由分说,把范杞良连踢带打拉走了。孟美女两腿发软,瘫痪在地上,只听得远处传来范郎断断续续的喊声:“保—重—保重......”
  老两口赶出门来,把孟美女和孩子扶抱回家,只见她栽倒在床,呜呜叨叨地哭个不停声,老两口说什么也想不出一句安慰的话。
  春风:范郎走后,书不捎,信不寄,孟美女心里很不放心,不由得向坏处想,坐卧不安,神情不定,跑到城外的阳关大道,希望能等见一个熟人,捎回范郎的家信,或者传来范郎的口信。行人千千万万,她不住眼地盯着看,一连三天过去了,可一个熟人也没见。她要父亲打听范郎的消息,回答老是说:“他远在少梁的魏长城打仗,打败魏国,才能回来,我们只有耐心等待啊。”
  等呀,等呀,直直等了三年,范郎还是不回来。孟美女从另一家当兵的打听到,秦国兵马把魏长城攻了三年,打不下来。战争已弄到国库空虚,粮草接不上来,眼前秋风又起,对士兵的棉衣更没法解决。风狂雪大的冬天,穿着单衣打仗,又吃不饱,这如何得了?看来秦王不是好皇上,只说自己掠地夺城,哪管万民遭祸殃?
  夏雨:孟美女思念丈夫,她终于寻夫到了这魏长城面前,看见范郎穿的棉衣掉絮絮,在冰天雪地中,他手执大刀,功上了长城被敌人迎面一刀砍在头上,鲜血直流,由长城上边滚了下来,她吓得惊叫一声,原是一场恶梦。她觉得这梦。她觉得这梦不吉样,打定主意,为丈夫前去送寒衣。要看个根底。经过她分不白天黑夜,为范郎三天做了一身寒衣。她和父母作了商议,在十月一日离家前去少梁送寒衣。
  一路上,她晓行夜宿,受尽了风霜之苦。好不容易到了魏长城脚下,在附近的大鹏村,访问到范郎因思家逃走,被抓回去,将他问成死罪,活活夹埋在长城中间了。
  孟美女听罢,如同天雷击顶,几乎晕倒,她定了定神,想道:“丈夫因思亲受死,还不是为自己和孩子。如今,人已死了,自己不远迁里来相会,不见他的面,怎能甘心?死在这里殉节吗?也不是好办法,丈夫所留的骨肉如何长大成人?”
  她打问清楚范郎遇难的地方,就在大鹏村北的长城中,城下有一块半截子盘石作标记。孟美女便抱着棉衣包,冒着刺面寒风,在杂草丛中,找见了盘石,她默默地观望着长满荆棘的魏长城,物在人亡!对于范郎的死!她实在想不通,难道他年轻轻地,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
  孟美女没有哭,她的泪水早已流干了!她回过头,把衣包放在盘石上端,然后跪在盘石下端,她买不起祭品,祭品就是这一套寒衣。
  忽然狂风大作,一股旋窝风,围着她的身子盘旋不走,她意识到,这莫非是丈夫的阴魂显灵?相继而来的,是大雪纷飞,冻得她牙儿打牙,简直没法再在这里停身子。她觉得人倒了霉,连天地鬼神都坏得与自己作了对,不由得一边哭范郎,一边骂天。
  夏雨:“范郎!我的范郎呀!人都是人,人家当皇上,你当战灰。皇上他呀!三宫六院,酒肉美餐,乐趣无穷。那知你命丧少梁,身长埋长城,抛妻别子,孤鬼单身。天呀!天呀!不睁眼的天呀!你有眼无珠,为何一样人两样待?一样儿女分亲疏?百姓敬你、祭你、献你,不如喂了狗。狗忠于主人,你忠于皇上,嫌贫爱富,助红灭黑……”
  孟美女的血泪如长河不断,白石头被血染成了红石头,她膝盖下面的盘石被泪水滴软,留下了两个深窝窝。
  这时,玉帝的妹子三圣母出游到这里,她听到云头以下,有人大骂天子,便落下云头,化身道姑模样,走到孟美女面前,问明原因,便一掌推倒魏长城十八里,帮助他在乱土中找到范杞良的尸骨,孟美女将干骨包在寒衣中,然后哭求天神说:“救人救到底,杀人要见血,神人能一掌推倒魏长城,定能帮小民丈夫复生,我夫妻若能重逢团圆,感恩不尽。”
  三圣母摇摇头说:“人死如灯灭,油尽灯芯干,不能复生。”
  孟美女跪在天神脚下,叩头不起,额血流地。三圣母被她的一片诚心感动了,对她说:“范杞良肉化骨枯,原人无法再见,我让他借尸还阳,使你夫妻破镜重园。”
  孟美女止住了哭声,问道:“我只身到这里,缠费已花完,我们该住在哪儿呢?”
  三圣母答道:“就是你说的,救人救底,离这大鹏村,不远的东南方,我在那里给你夫妻安排一所庭院,一会儿你到了那里,便会看见你丈夫、你父母、你儿子。“说风便来雨,三圣母把孟美女拉坐在她的仙鹤后身,她们二人腾空起飞。骑在仙鹤上,直如风驰电掣,吓得孟美女闭了双目,当她睁开眼睛时,已到了自己的庭院中,四个亲人闻声由屋中出迎,他们都跪在三圣母面前,谢她的隆恩盛意。
  父母说:“不是大神的仙鹤,我们霎时不会到这里。”
  范杞良说:“不是大神仙丹,我怎能死而得活?”
  孟美女越听越糊涂了,分明天神没离开自己的身边的,怎么一家人能够同时到了此处呢?三圣母见她发楞的样子,对孟美女说:“你楞什么?我有分身术,别说一时到三处,就是千处万处,也易如反掌。“
  三圣母向众人说明了她幻用神术的经过,大家才明白了过来。同时,赐给孟美女夫妻神弓神箭,飞刀飞石,作为护身拒敌的法宝。接着,化作清风消失了。
  从此以后,孟美女小两口又恢复了旧情,男耕女织,孝敬双亲,教育儿郎,风义勇为,扶贫救危,四乡八里的百姓,都受到他们的恩惠。夫妻长命百岁。
  春风:人们为了不忘孟美女的诚善之美,在她死后,为她在哭倒长城的地方盖了“姜女庙”,把她哭夫血泪染红的盘石,铺在贡桌前,当作纪念品。同时把大鹏改名大崩村,其用意在说魏长城被孟美女哭得崩塌了(此事《韩城县志》有记载),范杞良居住的村子,取名“范家庄”,至今仍然存在。
  由于孟美女十月初一为丈夫送寒衣,感动了天神。韩城人民把这天订为“送寒衣”节,每年逢节,老百姓将纸糊的衣服,除在祖坟烧化外,还在村口、十字路口烧化。据说这是给那些无子孙的野鬼烧化的,免得他们受冻作乱。
  
  春风:司马错舌战张仪,伐蜀被封为太守。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不无自豪地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司马家族最早可追溯到重黎氏,从颛顼直到唐尧、虞舜,世世代代都是执掌天地之职。到了周代,重黎氏后代有个叫休甫的人被封于程地,得为伯爵,周宣王时做了司马的官职。从此程伯休甫这一支就以司马为氏。司马氏世代掌管周王室的国史。周惠王、襄王时候,司马氏离开周跑到了晋。后来晋国内乱,晋中军随后逃到秦,司马氏逃到秦国的少梁。
  少梁,即现在韩城市芝川镇北的东少梁、西少梁二村。这儿是春秋时期古梁国的遗址。《史记集解》说:“少梁,故梁国也,秦灭之,改名少梁,后改名夏阳也。”清嘉庆《韩城县志》载:少梁在芝川北,今有东少梁、西少梁二村,即古梁国遗址。
  进入少梁的司马氏,在秦惠文王时,出了个叫司马错的武将,因伐蜀有功做了郡守。
  公元前316年,即秦惠文王后元九年,韩国与巴蜀结合想改打秦国。秦惠文王问:“咱们先伐韩国好呢?还是先伐巴蜀好?”
  张仪说:“天下诸侯争霸,志在挟周天子以令诸侯。今当先伐韩国,下兵三川,逼近周室。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周室乃天下之市朝也,一举战胜,可定帝王之业。若先伐巴蜀不毛之地,有两大不利:一是山高地险,易守而不易攻,很难攻取,造成劳民伤财;二是此地物产不丰,即是得其地,与争周室相比,其名利有天壤之别。因而,臣以为伐韩为善。”
  一些大臣以为张仪是鬼谷子的门生,舌辩见长,又是秦国宰相,便随声附和。
  这时司马错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争辩道:“大王!相国之言,微将不敢苟同。臣闻欲富国者,必广其地;欲强兵者,必富其民;欲称王者,必张其德。先伐巴蜀,有三大利:一是戎狄不知礼仪,久有夺取中原之野心,我秦代周天子伐暴,必然乐从;二是得其地,取其利,诸侯不以为贪;三是有其地,足以广国富民,何愁霸业不成?!若先伐韩,劫持天子,诸侯以保周室为名,共同与秦为敌,我秦必遭灭亡之祸,还有什么‘帝王之业’可言吗?故臣以为,先伐巴蜀为善。”
  秦惠文王说:“司马错纵论天下大势,阐明利害关系,决定采纳其主张。命司马错率兵五万,即日伐蜀!”
  司马错率兵爬山涉水,兵临四川。他首先命士兵到处张贴告示,申明奉周天子旨意讨伐暴主,解除百姓疾苦,秦兵不入民房,不争民食,公平买卖,不法官兵,就地斩首等等。司马错又对负伤官兵关怀慰问,脱衣盖在伤员身上。
  经过十个月的战斗,活捉了巴蜀暴主,凯旋而归。秦惠文王将司马错封为蜀郡太守,管理其地。
  秦昭襄王六年,蜀侯煇反叛,司马错平定了蜀。十三年,向寿攻伐韩地,取得武始。白起攻打韩的新城。五大夫吕礼逃亡投奔魏国。十四年,白起在伊网攻击韩、魏,杀二十四万人,俘虏了公孙喜,攻陷五城。十五年,白起攻魏,取得垣,又送还魏。攻楚,取得宛。十六年,司马错攻取魏的轵和邓邑。十八年,客卿司马错攻取垣、河雍、决桥。二十一年,司马错攻伐魏国河内,魏进献安邑,秦驱逐安邑百姓。招募人民还往河东,赐给他爵位,并赦免罪人,迁移他们到河东。封泾阳君于宛。二十七年,司马错攻打楚国。又宽赦罪人,迁移他们到南阳,白起攻伐赵国,取得代和先狼城。又派司马错从陇西出发,经由蜀去攻击楚的黔中,攻陷了它。二十八年,白起攻打楚国,取得鄢、邓二城。宽赦罪犯,将他们迁往邹、邓。二十九年,白起攻伐楚,取得黔都,改为南郡,楚王逃走。周君王来秦,秦王和楚王会盟于襄陵。封白起为武安君。三十一年,白起伐魏,攻取两城,江南归还给楚。四十七年,秦攻打韩的上党,上党投降赵国,秦因此攻赵,赵也出兵攻击秦军,相互拒抗,秦派武安君白起袭击赵,在长平大败赵军,杀尽了四十多万的赵兵。
  四十八年十月,韩进献垣雍城。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返秦。秦以王龙为将,攻陷赵武安、皮牢。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夺去爵位,贬为士伍,将他迁往阴密。张唐攻陷郑城。十二月,武安君白起有罪赐死。
  
  夏雨: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为秦名将武安君白起的部将。
  秦昭王46年,白起与司马靳率秦军在长平和赵军交战,两军相持不下。
  范雎,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睢用反间计,使赵王免了廉颇职而任用不懂军事的赵括,结果被白起和司马靳打败,坑杀了降兵40余万。从此,白起与司马靳威名大震!
  范睢忌妒,在秦王面前挑拨离间,认为拥兵自重危及帝王。昭王听信谗言,逼白起和司马靳自杀了!?许多事实证明,小人谗言不但具有颠倒黑白、疾贤妒能的作用,也能要了对手的性命!
  司马靳还葬于华池。华池在今西少梁村正西2.5公里处,分南北二华池村。《水经注》记载原有池塘,“池方三百六十步”,现在只剩下一个小小的涝池。北华池村外尚有司马靳墓遗迹,依稀有土丘可辨。
  
  春风领夏雨到盘龙董翳封王居参观。
  夏雨:项羽召来黥布和蒲将军秘密计议说:“秦的降吏降卒,人数还不少,他们心中仍旧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肯听我的命令,我们的大事必受危害。不如把这些人都杀了,而只和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入秦。”
  项羽要自己为王。于是立沛公刘邦为汉王,有巴、蜀、汉中之地,以南郑为都。项羽把实在的关中之地,分而为三,封秦的降将三人为王,用以围阻汉王刘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项羽乃封章邯为雍王,有咸阳以西之地,以废丘为都;长史司马欣,从前作过栋阳狱椽,曾经有恩德于项梁,使项梁在栋阳狱中脱罪无事。故封司马欣为塞王,有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以栋阳为都;都尉董翳,原来曾劝章邯降楚。封董翳为翟王,有上郡之地,以高奴为都。
  项羽说:“自古为帝,地方千里之大,必居于上游之地。”于是使人迁义帝于长沙郴县,义帝被迫只得前往。
  董翳在归顺刘邦之后,做了第三次明智的选择。刘邦先攻入关中,进入咸阳,却退居宫外,与民“约法三章”,废除暴秦种种苛令,深得秦民拥护;而项羽,闻谣言即坑杀章邯率领投降的二十万秦军士卒在先,火烧阿房宫,尽掠财宝妇女东去在后,深遭秦民厌恶。于是,他归顺刘邦,但他又不愿卷入楚汉纷争之中,刘邦削了董翳的王号,但亲兵们仍感到王号体面,不让做“翟王”也罢,仍是我们的王爷,于是称董翳为“吾王”。
  春风:董翳晚年迁韩城吳王寨。死后葬伏蓬川,就是今天这里韩城市盘龙乡龙湾川。董翳这墓系圆形土冢,封土高5.5米,墓顶有千年柏树一颗,墓冢西边有红沙石碑一座,风化严重,看不清字迹。另有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石碑一通。
  吴王寨、吴王墓都在韩城盘龙乡龙湾川下庄,距川口约十五里。其川口地势险要,盘水从两厢百丈立壁的夹缝中下泻,半山仅有一条人担驴驮的小路入川。入川口有山神庙名“之之庙”,因上来的小路为舒缓坡度成“之”字形得名,容易推想其地势的狭隘与陡峭了。入得川中,下一陡坡,山道或依盘水蜿蜒而上,或就山脚曲折成形。山则壁峭林阴,时有鸟鸣;水则流急底清,穿梭鱼影。行进之中,难免会有山穷水尽之感,转过一道湾,竟然是豁然开朗一马平川的景致。此处就是下庄所在了。
  《韩城市志》载:“秦时,董翳居下庄村上吴王寨,引村下盘河水灌田一百六十亩。”《韩城市文物志》载:“董翳墓位于市治北盘龙乡上庄村东山上,距市治20公里,隔河与吴王寨相望。1984年2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翳后世子孙现分居盘龙乡上庄下庄、昝村镇白村等地。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郡治在今甘肃临洮)。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