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天桥梦>第五章 无极生太极

第五章 无极生太极

作品名称:天桥梦      作者:楚西一氓      发布时间:2015-01-11 15:29:42      字数:3731

  松涛喧哗,鸟歌阵阵,又到沩山月明时。月色下面,大沩山空空蒙蒙,隐约着诗情,氤氲着画意。绝妙的佛门圣地,引人入胜。从朦胧梦境中静悄悄流淌出来的沩水,恍如一条明晃晃的玉带,萦回在黑黝黝的沩山脚下。空中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相互印证着彼此的存在,相互印证着时空的存在,相互印证着山水的存在。“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三千大千色相世界,实实在在,明明白白。杜鹃鸟高亢的韵律,在山山水水间婉转飞扬,荡人气,回人肠,徘徊复徘徊。
  千年沩山密印寺,月里有梦,梦里有月。
  小法零的离去,让法一、法力、法丁和法外四个小师兄弟心内充斥着不安全感,生怕如此这般的命运,说不定哪天哪时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惺惺惜惺惺,腷臆与谁诉?多少年来,五个小沙弥们形影不离,在沩山寺庙里结缘聚分相处了一场,想不到中途睽违,竟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瞻望前程,能不让小沙弥们不寒而栗!他们四人夜夜陪伴着青灯古佛,想念之情与日俱增,却又毫无办法可想。
  小法丁一脸茫茫然地对着小法一说:“大师兄,昔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咱们五个师兄弟们剃度沩山寺,日则同堂念经,夜则同房卧眠,斋同桶,汤同锅,形同亲弟兄。现在小法零师弟既已离去,咱们是否应该同进共退才好啊?”
  小法外惯有恶作剧的嗜好,他明知故问地对着小法力说:“二师兄,三师兄说出口来的话,你可曾听明白了否?”
  看见法外小师弟揣着明白装糊涂,小法力便四两拨千斤地回答着说:“法外师弟,你该先问问自己听明白了没有?倘若你连自己都没听明白,何苦来先逼问着我啊?倘若你已经听明白了,有必要‘子入太庙每事问’吗?”
  小法一听见两位师弟们尖酸刻薄的问答后,生怕他们彼此间要闹出了僵局,便赶紧地出来打圆场说:“老方丈把小法零除名,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偌大沩山寺,倘若没有严格的规矩,那哪儿能成呢。想想看:法零师弟既被除名,飘零在外,要是知道咱们也重蹈了他的覆辙,那他岂不是日夜不得安生了嘛!”
  对于老方丈来说,小法零的离去,同样也让他五内怏怏,怅然若有所失。除名小法零,虽然是他作出的决定,然而,这完全也是出于莫可奈何的事。老方丈向来对庙内僧人们一视同仁,没有轻重厚薄之分。处置违规僧人,既是维护佛门戒律的尊严,也是出于对僧徒们的关心和爱护,治病救人,以便下不为例。
  萧瑜和毛泽东两个书生的不期而至,既让小法一空寂的灵魂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也让老方丈失落的心态得到了些许的慰藉。僧、俗三人在禅房内高谈阔论,引经据典,儒、道、释三家进进出出,不亦乐乎。他们谈经论道,引古证今,切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乐无穷。
  鸿蒙太初,乾坤未奠。一团混元至真之气,被造化(自然规律)点开,催生出太极无涯之原始状态。循此继进,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封,八封化育万物。《道德经》书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其理融会贯通,一脉相承。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道、释三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精神支柱。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儒家的仁,道家的真,佛家的善,三位一体,密不可分,其终极目标都是强调人性的自我完善和升华。
  当沩山寺老方丈与萧瑜和毛泽东讨论佛教原理时,固知儒、道、释三家是不可分而割之的。但儒家强调的是治世,道家强调的是治身,佛家强调的是治心。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至关重要。如日月经天,如江河行地,三教义理,自在人间。
  丁巳流年,中国社会政治舞台歹戏爆棚,各色政治人物如走马灯也似的粉墨登场,轮番亮相,“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袁世凯洪宪帝制破局后,黎元洪接着上台来念中华民国的总统经。前清遗老张勋扶植逊位宣统皇帝复辟刚满十二天,在全国的一片挞伐声中黯然谢幕。于是,冯国璋又上台来念数来宝。当时的政治局面是:中央政府控制不住地方,北方和南方在讨袁过程中分裂成两半,这为后来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埋下了伏笔。即使在中央政府内部,也是明争暗斗,暗潮汹涌,国民党、进步党和北洋派系在中央政府内三足鼎立,互为犄角之势。
  在普通百姓们的眼里,政客们谁来登台唱主角,横竖都是一样的。黔首关心的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意的是春种秋收,风调雨顺,等米下锅。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政是众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就叫作政治。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管理众人的事,自有肉食者谋焉,与庶民们原是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的。
  而对抱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远大志向的萧瑜和毛泽东来说,视界自当又是不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在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造社会,改造民生,革新政治,彻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使中国真正能够走上一条民治民享的现代国家的康庄大道,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伟大方略。
  老方丈本是出世之人,对世局自是抱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而眼前的萧瑜和毛泽东,是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青年,那守着青灯古佛渡生涯的僧侣情怀,自是与他们格格不入的。
  当萧瑜和毛东告辞老方丈走出禅房后,满寺院的僧人们都纷纷来向他们问候和致意。有志不在年高。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够受到老方丈如此的器重和款待,岂是等闲之辈,那一定是出色的学者和书法家嘛!于是,大小僧人们各自拿出自己的扇子和卷头,请二人给他们题字留念头,几乎忙碌到了半夜。
  在众多僧人们当中,法一小和尚给萧瑜和毛泽东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法一时年十五岁,口齿伶俐,颇会说话,一手毛笔字写得忒漂亮。萧瑜和毛泽东一走进沩山寺,他就喜欢上他们二人了。他绝不放过任何一次和他们交谈的机会。当萧和毛两人问起法一小和尚的身世时,小法一本人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也说不清出家前自己的姓名。他只听庙里的僧人们说,他是在一岁时被人送到沩山寺里来的。至于他的生身父母是谁,更是没法知道了。萧瑜和毛泽东便猜想,他一定是个私生子,是由寺里的和尚们扶养长大的,于是,二人心知肚明,也就不再追问了。
  寺庙里的僧人们,除了念经,还要读书,诵诗,练书法。小法一从小在寺庙环境里长大,写得一手好字,原是不足为奇的。历朝历代的出家人当中,写得好的大有人在,唐代的怀素和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怀素和尚小时因为家贫买不起纸,便每天摘取芭蕉叶来练字,日复一日,芭蕉树上的叶子都被他采光了。后来,他又制作了一个木盘子,刷上漆后,用毛笔在上面练字,时间长了,笔尖把木盘也给磨穿了。怀素把写秃的笔埋成一座坟,叫做“笔冢”。这样勤学苦练几十年,怀素和尚终于成为了一个大书法家,他的草书代表作《怀素贴》,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独树一帜的传世珍品。
  在月白风清的夜晚,读书人是极容易失眠的。沩山寺的夜景,哇噻,那才叫一个绝美。小法一陪着萧施主和毛施主坐在寺门外的树影下,纳晚凉,看月亮,谈闲话。时不时有点点的流萤,打着小巧灯笼在夜空中往来逡巡,凑着热闹。
  萧瑜一抬手,逮住一只小巧流萤,仔细观察一番后,又把它放走了。可怜的小生灵,他的寿命比人类短了许多,只有数月的时光生涯,实在是经不起折腾的呢。
  萧瑜问小法一说:“小师父,你从小就在沩山寺出家,一定读了不少的佛教经典吧?”
  法一说:“萧施主,不瞒你说:日日读佛教经典,太过枯燥了。我倒想学学佛经之外的儒家经典著作和唐诗呢。”
  毛泽东乘机劝诱法一说:“法一小师父,莫当和尚了,跟我们一起去见见世面,体验一下尘世的生活嘛。”
  法一对毛泽东说:“毛施主,我倒很愿意这样做哦。只是我从小出家,与俗界素无往来,只怕一时难以适应。再说我也没有家产,担心走入社会后没办法生存哩。”
  萧瑜颇为赞同地说:“法一说得没错。小小年纪,一无家产,二无亲戚,走出庙门后,怕只有流浪的份儿呢。”
  毛泽东却颇不以为然地说:“法一小师父,为何不能象我们一样,身无分文,只带一个小包袱,一套换洗的衣裳,自由自在地飘游四方呢?”
  小法一犹豫着说:“毛施主,钱是人的胆,衣是人的毛,没吃没穿走天下,只好当乞丐流浪汉啰!”
  萧瑜和毛泽东原是说着玩的,他们也害怕法一会跟着他们两人逃走,从而会引起老方丈的反感。两人便安慰法一说:你还年轻,当务之急是应当多读些好书。沩山寺里有不少和尚学问很好,你可以向他们多多请教,不要急着离开沩山寺院。
  接着,小法一把不久前小师弟法零被驱逐出沩山寺的事儿,给两位施主们学舌了一遍。萧瑜和毛泽东两人听了,为之唏嘘不已。倘若人还没走呢,他们还可以向老方丈求情,放过小法零一马。但既然法零人都已经走出去了一个多月,哪怕再焦急也是派不上用场的了。
  尤其是毛泽东,对此事感触颇深。两年前(1915年6月),省一师校长张干在校会上宣布:从秋季起,师范生每人要征收十元杂费,遭到师范生们的强烈抵制,并举行了罢课活动。毛泽东奋笔疾书了洋洋洒洒数千言的《驱张宣言》,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上。校长张干看到《驱张宣言》后,恼羞成怒,为着维护校长的尊严,便马上挂牌开除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十七名闹事的学生。后来,在杨昌济、徐特立、王季范和袁仲谦等教员们的一致反对下,校长张干不得不收回成命,开除毛泽东等人的决定才没有成为事实。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时,萧瑜和毛泽东离开了沩山寺,朝山下走去。法一小和尚把他们一直送到山脚下,然后挥泪道别,目送他们二人朝着走去,直到山重水复不见人影为止。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