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获机遇
作品名称:一波三折 作者:李伟 发布时间:2013-12-23 20:49:24 字数:3033
第二十一章 再获机遇(1)
李建春此后再也没有关注过“影视明日之星大赛”这场官司,全由报社委派的刘海源和代理律师去处理了。只是后来听说,绿生园输了官司,而且江城日报在发表了周箭的新闻调查后,政府有关部门对绿生园公司收购江城食品厂展开了调查,至于结果他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因为手头工作太多,他也不想知道,免得影响自己的心情。
李建春就是这样一个洒脱的人,永远面向前方,胸怀全局,关注大事,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不理不睬,这一点与其他男人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特质,注定了他的事业不可能波澜不惊、平平静静,而是不时无刻充满着机遇,一次又一次挑战着命运,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建春,抽空来我办公室一趟。”电话是宣传部副部长钟洪涛打来的,李建春很意外,当然更多的是高兴。“找我有什么事呢?工作上的事,应走程序,由报社总编办通知我才对。私事的话,我又能帮上他一个部长什么忙?”李建春想不出究竟,便不再想。马上向总编郑小渝请了假,然后向市委所在地的宣传部赶去。
见了面,钟洪涛也没寒喧,便直奔主题,不知这件事叫你去做,是好事或是坏事?李建春心头一惊:什么事,弄得部长都判断不出好坏了?钟洪涛笑了,自言自语也是对李建春说,应该是好事。如按行政级别划分,江城日报是处级单位,建春算是科级干部吧。而这家媒体也是处级单位,去了的话,建春也是处级领导了。
李建春对钟洪涛所说一切,完全不知就里,搞不明白钟洪涛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又不好贸然开口去问,便静静坐在钟洪涛对面,等他理清思路后,再作打算。钟洪涛点燃香烟,吸了一口后,似乎思路也清楚了,便把今天叫李建春来的原委,逐一说了出来。原来市委宣传部办了本杂志《今日江城》,有五六年历史了,是一本有公发刊号的大16开杂志。作为市委宣传部的机关刊物,《今日江城》一直是江城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对内宣传江城市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载体,受到江城市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而今,由于国家执行政企分开政策,并不准党政机关自办报刊,因此,《今日江城》将被从宣传部剥离出去,划归江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钟洪涛作为分管报刊工作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着《今日江城》杂志社的社长,不但有感情也深知这份杂志的分量和影响力,即便划归报业集团主办,也在他的权力管辖范围,因此便想物色一个杂志的操盘手。他寻思良久,觉得李建春是最佳人选,便把他叫来,当面看看他的态度,听听他的想法。
李建春没有准备,却意识到对他而言,在事业上绝对是一个有益的发展机会。他虽然从事的是报纸工作,对杂志却一点也不陌生,除了平时喜欢买来阅读外,因为时常有文章被杂志转载,对杂志也曾作过研究和分析。他认为,作为处于媒体市场一线的报纸,竞争激烈,发展空间有限,要想有所作为很难。而偏安一隅的杂志,以不同于报纸的高档纸张、漂亮的设计和深度报道,逐渐将从二线走向一线,并享受到读者和广告商对报纸的待遇。
出于这样的观察思考,他对杂志也更加关注,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第二十一章 再获机遇(2)
有道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李建春平常时期,对杂志的偏爱,让他对这个领域一点也不陌生,还有着不同于一般层面的真知灼见。
《今日江城》杂志,虽然划归江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但其作为江城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和对内宣传江城市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其定位一定不能改变。在此基础上,再融入一些市场化的新闻元素,如:版式设计潮流一点,图片运用大胆一些,增加看点和可读性,杂志必将脱胎换骨,再上一层楼。
当然,作为一本市场化的杂志,还应拓展发行渠道,争取覆盖到江城市所有的高档茶楼、酒店等休闲场所;广告经营也要跟上,可以把报社采取的代理机制移植过来,开创江城市第一本杂志的广告代理模式。
李建春即兴谈了对杂志的设想,虽无准备,但在钟洪涛看来,己是面面俱到,入木三分了。他很高兴地说,建春真是全才。看来我的眼光没错。那你有何考虑,愿意去吗?这就是钟洪涛今天找李建春面谈的最终目的。钟洪涛补充一句,你愿去的话,先做常务副总编。总编何飞秋,是杂志社创刊元老,60岁了,马上到点要退了,挂个名,主要还是由你主持全面工作。不过,毕竟是独挡一面的工作,处级干部,按规定,还要走一个程序。李建春明白,所谓程序,就是递交自己的有关资料,报组织审查,再经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然后公示,如没问题,便走马上任。
李建春这才明白了钟洪涛亲自打电话叫他来,而不是通过报社总编办公事公办的原因:毕竟只是征求意见阶段,他愿不愿意去还是一个未知数?即使他愿意去接受新的挑战,离任命也尚有一段时间。过早通过组织程序,把这件事张扬出去,既不符合规定,也有可能给他造成被动。钟洪涛如此处理,可见他对李建春的爱护和重视。李建春心里便涌起了对钟洪涛的感激之情,并想把话说出来。钟洪涛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摆了摆手,示意他什么也别说,同时也给李建春提出建议,你回报社后,可以把我跟你的谈话内容告诉郑小渝,让他有个心理准备,物色好接替你的人选。
钟洪涛确实考虑周到,而且他这句话信息量很大,说明李建春担任《今日江城》杂志常务副总编,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李建春再次产生了“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的念头,要知道从主任跃上总编级别,有的人一辈子都没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不知将付出多大代价。可他一盒烟都没送给过钟洪涛,却马上就将梦想成真,原因就是主管全市报刊工作的钟洪涛赏识他,让他提前走完了别人要走5年甚至10年的升迁之路。而且照此势头发展下去,他极有可能四十岁不到,就能进入集团领导层,当然前提是钟洪涛一如既往地支持他,继续担任着宣传部副部长或者更高层面的领导。
第二十一章 再获机遇(3)
李建春将去《今日江城》杂志工作的事,郑小渝知道后,虽然遗憾,但出于对他前途着想,也不便强行留人。李建春走的是典型的曲线升迁的路,如若他一直呆在江城日报,要想混得副总编位置,至少要花十年时间。而且其间还不能出一点篓子,不然不但可能前功尽弃,现有主任位置保不保得住,都是一个问题。
没有不透风的墙。李建春即将出任《今日江城》杂志社常务副总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虽然别人问起他时,他极力否认,但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场面上的客套,还没有哪个人傻到连任命都没下来,便满口承认的地步。刘海源和周箭也来向他提前贺喜,并要求他请客。李建春对其他人可以委以虚蛇,对他们俩人他却做不到。一个是他进江城日报的“入门恩师”,一个是他的老领导,如在客套就显得虚伪了。便说,行。你们定地方。
晚上仨人,找了一家中档酒楼,开了一间包房,点菜上酒,熟门熟路地就干了起来。刘海源和周箭,毕竟年轻,也爱学习,眼界便开阔一些,加上对媒体市场熟悉,都认为李建春去杂志社,对他而言是一件好事。
周箭说,杂志不像报纸,每天都要出,连轴转车轮战,让人始终处于崩溃状态。最恼火就是在家吃不成晚饭,有时家人过生日都没办法参加。回到家大都是下半夜了,黑白颠倒的生活,让人苦不堪言。周箭说完,端起一杯酒与李建春碰了一下,就喝了下去。刘海源见状,打趣道,工作狂也有闲话,那就让建春想办法,把你也调过去。周箭听了,赶急摆手,我哪儿都不去,就在日报了。还责怪地盯了刘海源一眼,发牢骚都不行吗?你这个总编办主任,管得也太宽了点吧。
刘海源则从美国《时代周刊》谈起,坚定认为杂志的前景一定广阔。李建春在与他们交谈中,眼光突然瞥到了电视上,而且被一个熟悉的身影,震惊得差点从椅子上摔倒在了地上。
邓婷!他看见了神秘失踪的邓婷,出现在了电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