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海河之恋>卷五成长篇第一章 北运河畔

卷五成长篇第一章 北运河畔

作品名称:海河之恋      作者:耕石      发布时间:2013-11-30 13:12:13      字数:3754

  
  【下部】
  
  天津工业学校地处天津市西南方向的郊区丁字沽,坐落在北运河畔北洋桥侧,环境清幽而宁静,是1895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为操练北洋水师创建的北洋大学旧址。该大学1952年并入天津大学,把校园留给了天津工业学校和土木工程学校,因此当年招生格外引人注目。天津工业学校原址马场道,随之搬迁,二、三年级的学生一部分并入新址,一部分并入天津轻工业学校和北京电校,我们一年级的机、电、化三科学生一步到位。
  天津工业学校的校园十分优美,北洋大学初建时只有一幢大楼,即北大楼,后扩建南大楼和化工楼,南大楼为天津市土木工程学校,北大楼和化工楼为天津工业学校。南大楼和北大楼分居学校大门的两侧,和化工楼成U字型,化工楼面东背西,又把校园分成两个部分,前面是教学区,后面是生活区。在化工楼的前面有两个长形花坛分列左右,由学生自己种植鲜花,在花坛的前面有一块平整的空地,空地边上有一条夏水冬涸的小溪,溪上有一座小桥,溪边有一排高大的白杨,白杨树下是各类固定的体操器械,器械的前面是一个大足球场,足球场外是大门。大门的外面有一条小路平行河堤,走过河堤便是北运河。河边上有一棵斜长着的粗大垂杨柳,柳枝随风摇曳轻点着水面,这就是我对母校的第一印象。
  天津工业学校和土木工程学校虽在一个校园内,但两校有点“鸡犬之声可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天津工业学校有三个科,即机械科、电机科和化工科,每科每年级有五个班,班号按年级分,以科冠名,一年级为“1”,二年级为“2”,三年级为“3”,五个班号的前面再加“0”,我被分为“电101”班,往后就是“电201”、“电301”了。
  三个学科虽同窗北大楼,但机、电两科同化工科从专业上讲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他们又有自己的实验楼,所以同他们也有点不相往来,同机械科也是如此。单就电机科来说,二、三年级属并校,往日从未谋面,在一起活动也很少,人家又是老大哥老大姐的,所以有点怕他们,故此我的记忆就缩小到北大楼的一个班。
  北大楼的后面是一片茂密的桃树林,往西是医务室、图书馆、物理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在医务室的前面又有一个后操场,走过操场便是食堂和宿舍,学生全部住校,要容纳两校的6000人,学校之大比起市一中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机科所学“工业企业电气装备”专业,我们为一九五五届(毕业年),学制三年,主要课程有电机学、发电厂与变电所电气装备、继电保护、电力拖动、机床电器、电气照明和杆线设计;副科有机械制图、机械传动、材料力学、绝缘材料和企业管理,基础课仍是数理化语文和俄语;这些课程要在三年里全部学好,跟“填鸭子”差不多,何况三年暑假全部用来实习。
  由于学习任务过于繁重,所以学习风气与市一中大相径庭。这是一所培养新中国第一代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校,目标是“工程师和工人的桥梁”,不像市一中那么“吊儿郎当”地好玩,而是团组织的活动非常活跃,因此我的记忆也就局限在团支部的活动和我的情感上,往下要讲的故事也围绕这些方面。在这里学习的三年是我人生道路的新起点,也可以称作第三个台阶或第三高度,是我最值得回忆和最值得留恋的日子。
  “填鸭子”开始了,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每天八节课,晚上还有两节课的晚自习。学生的身体要紧,每周四节体育课也不过做做样子,下午最后一节课的课外活动十分活跃,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锻炼身体或开展文娱活动。但是上午的二、三节课之间必做课间操,时间只有20分钟,两个学校6000多人挤在一个大操场上,又都是初来乍到,还没有选好自己应站的位置,从两座大楼潮水般地涌出这么多人,真跟洪水泛滥一般,所以还没等广播体操的音乐放响时间就到了。
  我们班自己找了一个位子,不上大操场,而在大楼转角和院墙之间的一块空地上,东升的太阳无遮无挡地跨过院墙把阳光洒在同学们的身上,既温暖又舒适。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来了,都不知道做什么,眼看10分钟过去了,这时我就领着大家做课间操。市一中的体育最活跃,做操是必然项目,于是我说我领大家做,说完我发口令:“两臂间隔向右看齐!”然后“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到底是新同学,又有谁没做过广播体操呢?所以很完满,做完操走进教室正好上课铃响,大家坐下来听课谁也没把这当回事。有了初一就不愁十五,第二天照旧,没过几天学校把秩序安排好了,给同学划好区域,我们班自然和大家一起做操。有谁知,正因为此举,决定了我一生的走向。两个星期以后成立班委会,我被同学一致推选为班长。
  我们班共有同学57人,其中男同学44人,女同学13人,但来源结构十分复杂。招生时学校为内蒙古工业学校招收了一个班,但又不在内蒙古一个地方招,而是在全国各地都招,远到广东近到北京都有,招来以后又不集中培训,而是分散到三个科的15个班内,我班就有蒙族学生一人、北京一人、广东三人。其他又有本省石家庄、唐山,静海和沧州等地,天津市的生员又不止中学,而是工业局下属的工厂也有工人入学,如我班的老大姐王晶就是被服厂的工人,这样轮到天津市学校的学生就所剩无几了。
  班委会成立在团支部以后,团支部书记王晶,组织委员张长青,宣传委员李深,团员只够一个小组就没另选小组长,班委会不选这三个人,由同学提名,站起来自我介绍,然后举手表决,除我以外选出了学习委员赵祝平,文体委员郎砚芳,这样组织、宣传、学习、文体就都有学生自己管自己了。
  有史以来凡有学校就有班,有班就有长,一个学生当了班长本来不值一提,可是这个学校与众不同,学习像“填鸭子”,培养人像机器,想让你成圆的你就得成个圆的,想让你成方的你就得成个方的,不过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要看你是不是那块材料。
  团支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团员,口号是“没有好的学习成绩就不是好团员”,学习成绩放在首位。而班委会的文体委员郎砚芳又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不会玩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恰应了市一中的“吊儿郎当”,这样在一对矛盾的辩证法中开展了团支部和班委会的工作。
  我是班长,又是团员,所以必须领会精神: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国家急需要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培养“工程师和工人的桥梁”这个使命就落在学校的肩上。正在这时我们得到了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和群众的桥梁”,这个使命无疑也就落在了青共青团的肩上。“如何把同学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是当时团支部的活动中心,于是我的“命运”也就和“共青团”结合在一起了。
  “如何把同学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的概念是首先要有觉悟,其次是要有巩固的专业技术知识,第三是要有工程师或技术干部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第四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样的任务非学生自身所能及的,但校团委的这一精神却被王晶大姐所深深领会,于是她领导着我们在班里火火热热地干了起来。
  班团支部和班委会等于说是六个人的班子,没有一个共产党员,六个人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最好的要数张长青,他的年龄比我大,老成持重,同学们送给他的绰号是“斯大林”,因为他假若含着一支烟斗的话,走起路来活像电影里的斯大林。他喜欢独处,平时很少说话,随时随地都像在思考,但口才欠佳,在班团支部里当组织委员再合适不过了。可是有一个问题,班委会的学习委员成绩平平,赵祝平的年龄比我大半岁,来自静海县城,稳重谨慎,组织观念特强,学习勤奋,但勤学不好问,内向腼腆,用她自己的话说还有点“小心眼儿”。这样的女同学在这样的一个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很难胜任,于是团支部就把张长青调整到配合赵祝平抓学习,组织工作由团支书王晶侧重。
  王晶这个同学三言两语可就说不完了,在被服厂就是工会小组长,属五短身材,但有一对清秀的眉眼和一个漂亮的小鼻子,组织能力强,群众关系好,都称她“大姐”,不仅因为她年龄大,而是她处处为人表率。郎砚芳这位文体委员就要算王晶大姐独具慧眼了。她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一眼看去就是个精干人,非常聪明活泼,学习很用功,但很会玩,说一口北京话,不仅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而且会指挥,教唱歌教集体舞是她的拿手好戏,但美中不足的是她的体育不行。这也不要紧,凭她的能力发动几个有特长的同学不成问题,如爱打篮球的杜远略,擅长体操的刘海军,她不仅陪他们玩,还发动同学跟他们玩,她自己也组织一帮女同学打排球、打羽毛球,甚至跳绳踢毽子,看得出也是一块“玩”出来的材料。只是她不如宋云娴的天真、侯静媛的沉静,而是过分的活泼。还有李深,个头大年龄小,说话带山西口音,明辨是非,为人耿直,善于倾听,不轻易表态,一旦拿出个意见来八九不离十,是做宣传工作的一把好手。
  至于我,“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在他们这个小集体中我自惭形秽,但从“拍皮球”到“一鸣惊人”我知道樊先生如何培养我,在市一中我知道如何学习和如何玩,和调皮捣蛋的同学打得火热,自身也犯过错误,现在就看团组织如何“玩”我了。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些不起眼的中专生?不仅是他们在我的脑海里拂之不去,而是我在工业学校这三年里的成长和他们分不开。与此同时,本小说撰写的目的开宗明义,就是要写那些被共和国遗忘的小人物,要写那些不起眼的人,回忆一下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进而看一看那个时代的学校如何培养人才,看一看那个时候的社会和那个时候的人,也许对现在的青年有所启迪。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