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母亲的重生>母亲的重生 十

母亲的重生 十

作品名称:母亲的重生      作者:孙戈      发布时间:2013-11-09 22:24:03      字数:4273

  大奶奶的六儿子娶了我们街下场口背面无父无母的一对姊妹中的姐姐为妻,也就是我的六妈,这六妈刚嫁进门的时候面黄饥瘦,连头发都是黄焦焦的,整个人皮包骨头一副病态,但五官端正,骨架匀称,总是笑眯眯的。
  结婚一段时间后,吃着大奶奶家的伙食,整个人都变了,脸饱满了,头发也比原来油黑发亮,皮肤白嫩,嘴唇有了血色,干扁的胸脯也挺起来,走路如怀揣小鹿,颤悠悠地律动。六妈的整体形象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大奶奶家的子女,婚姻都是大奶奶作主,眼看着六妈从一个面色枯黄的干扁人儿出落得如花似玉,街上的街坊四邻都称赞大奶奶的眼光独到,精明能干。
  六妈的父母去世得早。两姊妹相依为命,度日艰难,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大奶奶看上她家境贫寒,能吃苦耐劳,无父无母又会省去很多聘礼开销,虽然相貌平平,形容枯槁,但五官端正,体型骨骼匀称,只要能吃饱穿暖,假以时日,就会出落得光彩照人。
  大奶奶的六儿子也就是我的六叔,是家里兄弟姐妹中最本分老实,生存能力稍差的一个,但六妈却是个持家,挣钱,善于人际关系的好手,精明圆滑,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将女人的一切潜力发挥到淋漓尽致,大奶奶的一世英明成于斯败于斯。
  大奶奶的四儿子,也就是我的四伯相貌英俊,身材魁梧,聪明过人,气度非凡,口才惊人,心思缜密,肚才出众,熟读《孙子兵法》,精通《三国演义》和《水浒》,个中曲折烂记于心,运用自如,黑白两道进退如常,口才好得用一句街坊的话说就是死人能说活,树上的鸟儿也能哄下来,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当年追我四伯妈的时候,遇到一个强劲对手,全靠四伯的英俊潇洒,魄力和聪明,还有出众的口才,最终完美胜出,抱得美人归,将我们街上的一枝花娶进家门。
  四伯妈年轻的时候漂亮极了,人见人赞,明目浩齿,肌肤如雪,一双美目含情脉脉顾盼生辉,一对迷人的小酒窝,恰到好处地镶嵌在漂亮的脸蛋上,红红的薄唇嘴角微微上扬,睫毛微翘,柳眉飞舞,两腮桃红,脸蛋时常荡漾着甜蜜的微笑。古时的闭月羞花之色沉鱼落雁之貌用在四伯妈身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伯妈爱穿色彩鲜艳白底碎花的对襟子衣服,领口前面一颗稍大的盘花扣子,像只漂亮的彩色蜻蜓驻足在领口上面展翅欲飞的样子,很多稍比领口的扣子小一点的盘花扣从领口往下斜插扣到一边腋下然后一直往下直至微翘的摆角,顺胸脯斜下一直到腰身订扣着均匀的彩色小蝴蝶般的盘花扣,一颗颗漂亮的扣子就像驻足在百花丛中流连忘返的顽皮小蝴蝶,欲飞又止的样子,可爱极了。
  下穿一条片色的蓝布小裤管裤子或浅粉色肥腿的九分裤,或穿一条纯白色肥腿小裤脚长裤,脚穿一双手工缝制的千层底暗花圆口布鞋,或穿着手工缝制的利用剩余的小布块做成的凉鞋,那个时候叫凉草鞋,十分好看。这种凉草鞋样子跟现在凉鞋一样,只不过鞋底是一层层的布料填在一起,用针线纳米而成,鞋面是一些平时做衣裤剩余的布料,用针线将这些布条缝制成自己所需宽窄的布条,再将缝制好的各色布条分类裁剪成自己脚背和脚后跟所需的样式和尺寸,然后用大针粗线将这些裁剪过的布条缝制在鞋底上,再用布条做好鞋带或一根横跨在脚脖颈上,或两根交叉系在脚脖颈上就可以穿了。如果有鲜红色的毛线把毛线剪成很多两寸长一根的线条,用二三十根理成一切齐,然后用线从这些毛线条的正中间将这些毛线条系在一起系紧,这些毛线条被拦腰系紧后就会成球状散开,再用剪刀把这散开的毛线团修剪成圆形,再将这毛线球从系拢的地方缝在脚趾上面的布条中央,这样再穿在脚上,走起的时候,毛线球随脚的走动而抖动着,甚是漂亮,这就是那个时候最漂亮的凉鞋。
  四伯妈衣服上的盘花扣,有很多都是出自大奶奶的手,大奶奶的女红在街上是很出名的,手工缝制的东西就像她人一样漂亮,大奶奶有空就会坐在街沿边,纳制一些做盘花扣子的布条,闲置在一旁,等到她自己或家人需要时就端出针线篼,从里面找出各色的纳制过的布条,看什么色的布条跟衣服颜色相配,就拿出那布条盘出蝴蝶状或蜻蜓状的扣子,或简单地盘成一字形的扣子。一字形的盘扣一搬都是男子的长衫子衣服用,或男式的对襟子短杉用,就是把纳好的布条平行的双折缝制在衣服需要扣拢的一方,将折叠的地方不缝,留成扣眼,然后再把布条双折叠从折叠处交替穿花,所穿的花成扣眼状约大的实心球状,再将球状后面的两根延伸的布条跟扣眼处对等平行地缝制在扣眼的另一方,然后将布球巧妙地穿过留下的扣眼,从扣眼处延伸到两边的平行对等双布条成了一条线,就是一字形盘扣了。
  四伯妈不但人漂亮,性格也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人真诚,个性淳朴,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1966年5月街上的气氛似乎有点不同寻常,白天晚上的突击开大会,公社大会堂里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台上的干部态度异常坚决的讲话,大会堂四周的墙壁上贴着很多破四旧立新风的白纸红字或红纸黑字,主席台上堆着一些书籍,还有一些像古董一样的瓶瓶罐罐,还有些造型奇特的小箱小柜,散会后这些堆放的瓶瓶罐罐被几个手持木棍的人当场销毁,一阵劈劈啪啪哗哗啦啦,漂亮的瓶瓶罐罐,小箱小柜全部支离破碎发出最后的哀鸣后洒落一地,几个手持木棒的人气喘吁吁顾不得歇息,转身抱起一大摞一大摞的书籍走出大会堂,那些书籍被堆放在街中央,后又被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进行焚烧,熊熊大火烟雾缭绕,那些书在烈火中发出吱吱嚓嚓的呻吟,烧焦的黑纸渣大张小张地飘零着,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无法遁迹又无处安身。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人上缴各自家里的有点陈旧的破铜烂铁和一些像当时用的手纸一样黄色纸张的书籍,也又被邻居举报后,像被操家一样的搜查出一些小的雕塑饰品,和一些小的罗汉和菩萨塑像。有的东西被当场毁掉,有的东西被留作证据之后下落不明。街上大街小巷能写上字的石头墙壁到处可见破四旧立新风字样,破四旧立新风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国,破四旧的队伍日渐壮大成群结队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有的为了表示自己破四旧的决心,连头发都剪成破字四字旧字,有的剪成立字新字风字,走在街上的时候,按字的顺序排着走,手中都是木棒大锤钢钎,沿途把他们认为该破除的毫不留情地毁掉,所到之处人人自危战战兢兢,大街小巷到处是吹落在地的写着破四旧立新风字样的标语,还有打落在地的瓦砾和破碎的瓶罐石头,像战败的破城一片狼藉。
  突一日,一群造反派肩扛大铁锤,手提长钢钎和很多很长的粗绳子从上场经过中街往下场角大摇大摆浩浩荡荡而去,沿途不断递增着看热闹的人群,从下场口分岔街直走到底就是我们街上的露天戏院,那时叫火神庙,不知道为什么叫火神庙,可能是古时跳神和大型祭祀的地方,称之为戏台是后来废旧的台子不断有剧团在那里唱戏,人们自己说的是戏楼,戏台是老式的全木质结构,很高很大能容纳很多人同台表演,前台表演,前台的两厢是配乐和剧务的地方,后台很宽是供演员更换衣服道具和其他演出队员休息排练的场所,戏台离地面有一人多高,托起戏台的很大的圆木柱,每根要一个成年人伸手合围那么粗,戏台的内空很高,顶上盖着青瓦,中间的屋脊和四面高高扬起的翘角盖着厚厚实实的青瓦,四面瓦沿砌着漂亮的琉璃,支撑台子的大圆木从台面托起台子后又从两厢和后面贯穿到屋顶,戏台前面的上方倒垂着一层层的木制空花的吊沿,整个戏台到柱子都是雕龙画凤,还有花草鱼虾,全都用彩色着色。戏台下面是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大石坝,石坝全是一色大小的长方形石块拼成,戏台的右下边是供看戏的人坐的一级一级的石梯,有好几层,石梯上面是沿街的住家的很宽的街沿,也是通往戏台后街的街和通道。
  戏台的左下边是比大石坝矮一层的居民住宅,门前均有很宽的通坝子连成一大片,比坝子高一层的是通往戏楼后街的通道,通道上面高一层的地方是戏台下面的观赏大石坝,戏台右边的很多层石阶上面的通道也是通往后街,以火神庙为中心,前方的两条岔街通往正街,戏台后则两边的通道通往下场主街,下场的主街在往前走到底就是我们街上第二大堰塘和林场。
  戏台后街口出去十多米的地方,高高地矗立着两座石牌坊,两座石牌坊高七八米,宽七八米,高大的石柱雕刻精美,垒砌奇特,上面横跨的石牌坊是完整的石头,巍然屹立,雄伟壮观。上面镶嵌的字体书写苍劲大气,笔画流畅自如,一座上书有孝义牌坊,一座上书有贞节牌坊,这两座牌坊是我们孙氏家族的荣耀和骄傲,是我们的老祖先啼血捍卫视为珍宝的家族魂,也是当地人民和政府的骄傲,是古代历史的见证,矗立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很强的研究和开发价值,当时我们家还有传承下来的盖有皇帝玉玺,和皇帝亲笔批写的关于这两座牌坊的奖赏的三角形锦旗。
  叔叔曾清楚地记得有一座牌坊上面有一个名字叫孙家秀,因为跟我未成年的姑姑同名,所以印象特别深,我们家族的老字辈表是二十个字:文昌鼎丕秀,祖世泽腾茂。守家孝继美,奇英登国贡。这字辈不知轮回了多少次,究竟哪朝哪代树立的牌坊,谁都说不清楚,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一些轮廓也风化斑驳。
  一大批造反派上了火神庙的台子,冲进后台,将后台墙壁上的很多造型生动的浮雕和大圆木柱上的精美雕刻打得粉粹,屋顶上的倒垂的雕花能打掉的全都打落在地,如果不是这火神庙两边紧连着居民房,而这些民房又是陈旧不堪的共壁连共壁,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把火就会火烧连营,早就被造反派付之一炬,这火神庙以其特殊性躲过一劫。
  这两座牌坊就没这么幸运,一干人马轮的轮大锤,敲的敲钢钎,搬来长梯子将牌坊系上粗实的绳子,换了一班人马又一班人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牌坊在围观的人群一阵阵扼腕声中轰然坍塌,大块大块的石头沉闷地滚落一地,代表着家族忠孝节义的象征,肩负着历史和家族使命的牌坊在屹立了千百年后,毁于一旦,一切的荣耀和价值在那倒地的一瞬间荡然无存。这雄伟壮观的牌坊和印有皇帝玉玺的奖赏旌旗在那一场浩劫中下落不明,有了善始却没有善终,遗憾不已。
  直到2012年7月21日收到前辈孙天明亲笔签名赠送的《乐安堂孙氏族谱》由他经过数十年的走访调查取证,编写出版的孙氏族谱,看到族谱25页记载,泸州孙氏先贤节孝坊,现在地址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镇一心街,即市劳动教养所院内(离泸州小市的转角店约一公里),是为歌颂和纪念故儒童孙坤佑(泸州孙氏第九世,即乐安堂第七十四世)之妻,监生孙明聪之母,候选巡政厅孙月亭之祖母,宋老孺人之德行,《圣旨旌表节教坊》于清光绪元年(1875)二月初七日立。时任
  直隶泸州学政李春亲题坊联。1994年12月1日被国家列为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关族谱记载这一段摘自《乐安堂孙氏族谱》第二十五页,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那两座牌坊下落不明,其中一座会不会是现存的这座节孝坊,没有县志和市志可查证,不敢轻言。但是幸存下来的这座节孝坊承载着家族和历史使命,能够屹立保存至今,实在可喜可贺,是家族之幸,地方之幸。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