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变化
作品名称:哭泣的墓地 作者:醉墨 发布时间:2013-09-28 22:33:38 字数:3060
生活只言片语告诉我们细节,我们拥有且珍惜她,从三哥成为我们村第一个由农业户口转入非农户口开始,我发现一切都开始变了。同年新中国伟大领袖邓小平与世长辞,期盼已久的香港也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然三哥的命运也就此改写,很幸运的被当地著名的师范学院录取,在当时,师范学院是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这也如了父亲的心愿。
在农村,某家某户有点什么稀奇事,饭后的谈资传播速度不亚于当今的网络信息,当然,三哥的故事也成了男女老少高调的谈资。对于那些寻常不往来的人来我们家客串,从最初的送手工制作的布鞋开始到最后直接送钱,以至于后来竟有人出卖了那个举报父亲信主的告密者,当父亲得知后并不做声,回一句:过去了,都过去了。
父亲为三哥办了一场学宴,来捧场的人很多,送礼的人也很多,但礼金甚少,人情簿上记录着最少的只有两元,记得父亲在翻看人情簿的时候,他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礼轻情意重,方知人间冷暖!
那个时候的我,对于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我并不懂,而我们这一家子周遭事物的改变,也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父亲和母亲之间,父亲与舅舅之间这种微妙的让人能感觉到,那是一种充满埋怨、怒气以及憎恨的情感,这也是父亲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饭间对我们倾诉的内容。
当时父亲为了给三哥筹集学杂费,找舅舅借了五百块钱,而舅舅在三哥学宴上是管礼房的,学宴完毕后,舅舅没跟父亲商量就直接扣除了父亲所借款项,在交付礼金的时候,舅舅说:借我的钱已经从礼金中扣还了。父亲的脸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当时父亲克服了冲动深压在了心底,默默埋藏。之后很长时间,父亲一直给我们灌输一些他的思想,记住别人家对我们的不好,并将舅舅的所作所为举一反三,并一直强调我们以后要做个有出息的好孩子,父亲也开始埋怨母亲没用,怒斥母亲后家亲戚的作为,当母亲实在听不下去的时候偶尔反驳一句,父亲则对母亲大打出手。至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回父亲将母亲打到在地,嘴角挂着血丝,我使劲地想将母亲从地上扶起来,因为我人小力气也小,母亲被我折腾一番后,躺在地上呻吟不止,当时我急疯了似的跑过去咬着父亲黑色皮夹克的衣袖不放,父亲顺手往我脸上甩了一巴掌,我不顾疼痛,爬起来朝父亲大喊:“你打死我们算了!打死我们算了……”
母亲恪守妇道并遵循旧时代男尊女卑,对于父亲的暴力行为,虽然她心中积压了许多不满,但她也只能默默忍受。父亲长此以往,母亲积压的思想负累远远超出了她所能承受的范围,曾多次想自杀结束生命,而到最后终不能对自己痛下杀手,那是因为我和三哥是她唯一能留下来的理由。她说她不想让我们兄弟俩受苦,不想我们从小就失去母爱,她要留下来照顾我们,还要为我们带孩子……那个时候我听了母亲的一席话,我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拉住母亲央求,叫她别做傻事,并告诉她我会乖乖的。母亲泣不成声,将我搂在怀里泪流不止。
渐渐地我长大了,明白事理也多了,终于能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也渐渐懂得母亲为什么总喜欢在没有人的时候一个人自言自语,这已是她后半生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临近三哥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三哥的内心是狂热的,而父亲逢人就乐的张开大嘴。
记得在三哥去学校的前一天晚上,父亲怀揣着三哥的学费而不知所措,在农村他干了大半辈子,怀里揣着这么多现金还是头一次,既喜又忧。最后还是母亲出了个主意,在父亲内裤前缝一个口袋,将钱藏在最敏感的地方,经过多次调试,父亲终于感觉到了踏实。
父亲顺利将三哥送到了学校,择日便回到了家里,这次远行也便成了父亲口里的最有谈资的家常。一路上的点点滴滴,父亲夸大或点缀般的描述,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浮想联翩,幻想着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奇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誓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大山,让自己成为大山外的一员。
三哥从小就身材矮小瘦弱,晕车对于他来说也就不足为奇。
父亲讲述着三哥晕车的奇事趣闻,围坐在一起的乡民笑的前仰后合。从村里去学校的路途遥远,大山间的道路崎岖蜿蜒,车渐行渐远,熟悉的乡音慢慢发生了改变,当汽车疾驶过山间弯道,车鸣声在山间迂回流的,时而急速,时而刹车,山路十八弯,车窗外的静物像幻影一样忽闪忽闪。三哥肚子“咕噜噜”翻滚不停,一声撕裂似的的长屁声伴随着他的呕吐开始,整个车厢弥漫着他的屁臭味和蒜臭味,弄得整个车厢的乘客横眉冷对,车辆走走停停,乘客抱怨父子俩拉长了行程时间,司机沉默不语,到了给长途车加水的地方,司机要求父亲支付二十块钱清洗车内污秽,父亲不给,司机就一直不开车,车上其他乘客开始躁动,少部分乘客便下车转乘其他车辆,最后父亲赖不过,只得顺了司机。
当父亲讲述着城里灯红酒绿的马路以及车水马龙奔驰的汽车,我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不停地询问着我想知道的事物,父亲乐呵呵的张大嘴,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后脑勺,说:“努力读书,将来考个大学也让你自己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
我深深记得父亲对我说的这句话,一直让我埋藏在心底,所以后来让我最遗憾的是为了紧张的备考复习,放弃了参加奶奶的葬礼,多年以后再想起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淡淡的忧伤。
我的出生是奶奶接生的,生下来的时候我不哭,在当时农村里说这叫“闷生子”,需要摔尽家里所有的陶瓷器,边摔边喊:“回来啊!回来啊!”如果还不出声的话,须将孩子溺死。而当时奶奶叫父亲找来一块纱布,她用纱布盖着我的小嘴,用她的嘴使劲往外吸,一直吸到我有了哭声才罢,我因为奶奶才得以幸存,也是奶奶延续了我的生命。
曾一次我好奇的问过奶奶:如果像我这样的出生,如果不被溺死,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奶奶说:活下来就是个哑巴。
我从心底感激奶奶,一直都对奶奶有种不一样的亲情,这也是我之后感情较为细腻的一个原因,所以后来母亲病重的时候,她总会跟我谈许多她憋在心底的话。
日子就像是一个圆点,慢慢被拉长了的曲线,曲线的延伸拉塑着我的成长历程,我总是在追随着终点,我成了看风景的故事人,而我的家也就成了别人的风景。
一个家的存在是一个社会的整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存在着各种不同需求的利益所在。在农村,富裕的家境会得到不同层面的人的巴结,而像我们这样的家境,真切来往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父辈们寄予的希望往往都会在下一代,儿女出息了长辈脸上有光。
三哥为父亲脸上增添了不少光彩,虽然那些并不真心与我们家来往的人,也使父亲感觉到了自己劳苦的价值。慢慢地我发现父亲开始变了,他变得比以前更卖力,变得比以前沉默了,也许是因为生活的重担慢慢开始加重,压得他喘不过气,也许是因为他读懂了周围人的脸,让他开始感觉到孤单,其实我对父亲的情感一直都是真的,只不过我不满他的愤怒和牢骚。
渐渐地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只是习惯而已。
我的童年在这样的生活中漫长度过,我希望尽早摆脱这样的束缚,幻想着大山外面的花花世界,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心早已游离到了遥远的远方。这也就促使着我以后游历了中国大半领土,心中怀揣着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徘徊着、抉择着,忽略了身边的亲情,年迈的父亲在病重期给我发来凝重的字句:光阴似箭如燃纸,岁月如梭风送云。
其实很多事情,经历过、感受过、理解过之后,我们也就会改变许许多多原本固有的沉思。环境能改变一个人也能堙没一个人,因为家庭的原因,父亲为我们创造了平台环境,让我们渐渐长大成人,因为贫穷的拮据,父亲的亲朋好友都无一深交,就连爷爷奶奶都认为我们家太吝啬,不愿跟父亲有过多的交涉。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在这种环境中渐渐让我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有些时候该放一放的事物,应该放一放,就如奶奶的葬礼,父亲的最后一面这些都是用血泪镌刻在了我心田,而后来奎的死让我更加彻悟,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脚踏实地,哪怕一步一个泥泞,也要扎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