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三三、三四)
作品名称:箭在弦上 作者:尹承勇 发布时间:2013-10-06 20:54:46 字数:4967
三三
国庆节放假,任之义在家看电视。他在看一部抗日片《英雄联盟》,剧情惊心动魄。他佩服那些抗日英雄,有勇有谋,威震敌胆。电视剧是四集联播,从晚7点30分开始,一直播到晚10点。
任之义关掉电视,陷入沉思。一个国土不到中国二十五分之一的小国,人口仅占中国十分之一的小国,侵略一个偌大的中国,实在是蚍蜉撼树。可竟然敢撼,而且撼得偌大一个国家支离破碎,尽管我们都在斥责日本的罪恶,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是一个国家的立足之本。人多不一定能守得住地和物,要把地和物守住,人不一定多,但必须是精兵强将。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时代早已过去,因为世界上总有人觊觎别人的东西。贪心和私欲又使一些人发狂,不择手段地强取和掠夺。因此世界就不再太平了,人世间就出现了血案。
第二天,任之义刚刚起床。他接到一个电话,是好朋友王刚打来的。王刚说几位朋友要聚一聚,任之义答应了。
任之义和王刚、赵强、张亮、刘启是好朋友,五人一闲下来就要聚会的。每次相聚,总是谈天说地,各抒己见,聊个痛快。
九点钟,他们来到任之义家里。四人坐定,倒水,沏茶,紧接着就开聊。任之义把昨天的电视剧侃了一通,大家就凝神静听。侃完了剧情,任之义感慨万千。他说道:“老百姓说过,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哥。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然小日本咋会那么猖狂?”刘启说道:“人和动物差不多,弱肉强食就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其实毛泽东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又何尝不是这一道理?”王刚说道:“要想富起来,先要强起来。要想国家富强,先要发展国防。”张亮却不同意这一说法,反驳道:“国家不富,怎么强起来!要想强先得富起来。”王刚急了,吼道:“富了再强,就像把东西放在院子里,不修院墙,你还没吃,别人已经给你抢过了!”任之义担心两人闹僵,就折中了两人的说法。他说:“富和强是同步的。光富不强,就遭抢;光强不富,没活路。大家别争了,看电视。”
电视正在播放《三国演义》,他们又开始聊《三国演义》了。看完“曹操克扣军粮,杀粮官释众怒”一节,王刚感慨地说:“曹操实在是奸诈,借天子号令诸侯,借人头稳定军心,借佯睡坐实谎言,在他手下不定啥时候就把脑袋丢了!”
赵强接着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不是曹操的处世之道吗?难怪史称奸雄呀!”
张亮不甘示弱,也开了口:“借是兵家取胜的妙招。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直言借者有:借刀杀人、借尸还魂、假道伐虢;暗言借者有:趁火打劫、抛砖引玉、混水摸鱼……
刘启耐不住性子了,抢过话头:“诸葛亮更是借的高手,借草船收箭十万,借东风火烧赤壁,借荆州三分天下……
任之义说道:“兵不厌诈,纵观历史,善借之人何其多也!”
午饭,任之义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有鸡,有鱼,有酒、有肉,满满的一桌,大家围桌而坐,边吃边喝边聊,兴致很高。大家看着酒菜,就聊起了生活。
张亮夹了一口菜,放下筷子,开口叹道:“我们这年龄的人,总算赶上了好日子,这样的吃喝,如果是在三十年前,连想都不敢想啊!”
赵强哎了一声,说:“这全亏了改革开放,这邓小平真算一位能人啊!没有他登台执政,没有他的治国策略难有今天,高明啊!”
任之义说:“我们的幸福都是一个人借来的,他就是邓小平。邓小平是一位善借的人,正是因为借,才有了国强民富,才有了今天!”
大家一惊,齐声问:“他借了什么,跟谁借的呀?”
任之义神秘的一笑,说道:“古今中外!他执政伊始,首先借了一个治国灵魂,那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他借来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默默点头,表示赞许。
任之义接着说:“还记得78年全党开展了一场大辩论吗?《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天上回到了地上,开始脚踏实地的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他停了下来,大家催促说:“接着说,他还借了什么,快说!挺新鲜呀!”
任之义喝了一口酒,夹了一口菜。大家也跟着喝了一口酒,夹了一口菜。他摸了摸下巴,说道:“其次,他借了一个治国之本——解决温饱。结合新时期的特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策略——一个中心,那就是经济建设。一要温饱,二要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吃饭解决了,才会国家安定。三国鼎立,蜀国丞相诸葛亮曾制定了这样的国策。”大家都说:“是呀!一个国家,人们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国泰民安,在国际上还有什么地位可言!”
任之义又说:“发展经济,还要有方法。他又借了一个富民之方——联产承包。人民从关心自己利益出发,来关心生产效益。大家都读过《红楼梦》吧!贾府末期,惜春不就是把土地包给佃户,解决了大锅饭的弊端吗?”大家都嗯了一声,我深有感触地说:“大锅饭,瞎胡乱,干不干,都吃饭!”
任之义一笑,说道:“还没完呢!别忙着发议论!他还借了一个治国制度——一国两制。跟谁借的?跟美国!美国建国之初,曾实行过一国两制,北方是资本主义制度,南方是农奴制度。这一借,借来了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他还借了一个管理制度——市场经济。在这以前,人们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的管理经济的特征,把市场经济看作资本主义管理经济的特征,可他看透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把它嫁接到社会主义这棵树上,照样开花结果,他嫁接成功了!他又借了一个发展捷径——引进外资。要发展没钱是不行的,怎么办?一个字借,借外资发展自己。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技术,他又借了一个发展策略——引进科技。科技是生产力,就像一个人种地,用锄头、镢子,哪有用拖拉机生产效率高?正是因为他的借,才有改革开发三十年的飞跃发展,我们的幸福是他借来的,一个国富民强的中国,就这样借来了!”
任之义说完了,饭菜凉了,酒也没喝多少,大家好像茅塞顿开,都陷入沉思。大概都没想到,一个蓬蓬勃勃的中国是邓小平主席借来的!看来国家要发展,除了自力更生,还要善借;人要发展,除了自我奋斗,还要学习别人!
任之义总结道:“刘基的《说虎》一文有言,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可见,善借外界条件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否则,会招致失败。善借,让人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善借,使人快马加鞭,奔向成功!借,是现代社会中一把放射着奇光异彩的法宝!”
三四
任之义吃过早饭,急着去上班。刚进校门,程文山向他招手。任之义走上前去,询问究竟。程文山也不说话,拽着他就往办公室走。任之义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也没说话。
两人来到办公室,程文山照着他脊梁就是一拳。任之义懵了,急忙问道:“老程,你发的什么疯?到底咋回事?我怎么惹着你了?”程文山脸色发青,怒目圆睁,吼道:“你再装糊涂,我就揍扁你!”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任之义实在不知道事出何因,愣愣地看着他。程文山堵在门口,不让他出门。任之义只好坐下来,和气地说道:“老程,你光着急有啥用?你还是把事情说清楚,我看看到底做了什么亏心事,让我也清楚为什么挨揍!”程文山脚踩椅子,手一扬,又吼道:“我的论文只向教研室交过,为什么成了王雅婷的作品,还发表在《教师科研》杂志上,你们的工作也太胡闹了!”任之义一听就愣了,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任之义唉了一声,气愤地说:“关于这的问题我早就向校长反映了,可校长还没拿出处理意见。我继续向校长汇报这件事。”程文山气哼哼地说道:“反映有屁用!关键是你怎么把我的论文泄露给别人的!”任之义向程文山保证,一定查清楚这件事。程文山一看,事情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清楚,就把手一挥,吼道:“滚蛋!如果把事弄不清楚,我跟你没完!”
任之义带着一肚子委屈出了门,来到办公室,询问职员艾坤关于论文的事。手下若有所思地想了想,说道:“好像前段时间高澜涛来过,说要拷些资料,也许以后有用!”任之义一听,气愤地把课本摔在桌子上,怒道:“我就猜着是他,实实在在的事不做,就知道投机取巧!”任之义又回头看着艾坤,斥责道:“让你干点嘛事也干不好,他来拷资料就让他拷?”艾坤支支吾吾地说道:“他是主任,我是职员,我能说不让他拷?再说谁知道他会做出这样损人利己的事,为人不要脸,神仙也难管,更何况我还不是神仙?”两人吵了一顿,也没分出对错,就不了了之了。
任之义觉得问题不简单,只好把此事向校长做了汇报。校长董文华听后陷入沉思,好一阵没说话。任之义有点尴尬,站在那里发愣。董校长起身,倒了一杯水,又坐下来,慢条斯理地说道:“关于这件事我再考虑一下,不能盲目处理,否则会打击高主任的工作热情。如果真出现了从管理角度说,还是你那里出了问题,他想偷,你让他偷不了,不就没事了吗?多多考虑自己的责任,不要把责任都推脱掉。”任之义听罢,心中一阵颤抖,心想:“怎么偷东西的没罪,管东西的倒成了罪人?”任之义不便辩解,只是说道:“校长,即便是不偷电子稿,也会偷成,我们的《教研通讯》可是在校内公开发行的,人手一本,人人可以照着纸质论文,把它打成电子稿的。我不是说谁的责任,只是说如何杜绝这种现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气氛。”董校长一笑,说道:“良好的教研气氛不是我们能营造的出来的,能管得住我们的老师不抄袭,不剽窃,你能管得住各个杂志出版单位吗?移花接木,代写论文的杂志社到处都是,管得过来吗?高澜涛对我校教研工作贡献不小,不但给许多教师搞来的证书,还给我们学校弄来了实验基地的牌子。你这样弄下去,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就会受影响。以大局为重,不要看重小小的细节!”任之义感到董校长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不能因此就放任自流,使校内形成剽窃之风啊!任之义尽管发了关于论文剽窃的处理规定,但无济于事,剽窃之风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任之义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校长办公室,校长不处理此事,就只好自己想办法。任之义没回办公室,去找高澜涛。
高澜涛见任之义来访,满脸堆笑。任之义落座后,告诉他论文遭窃之事。高澜涛故作惊讶地问道:“有这样的事?这也太离谱了吧?”任之义知道高澜涛不会承认此事是自己所为,于是旁敲侧击地说道:“这偷论文的人太低级了,竟然本单位教师的论文直接写上自己的名字发表,听说我们单位有个论文发表代办人,你听说过吗?听说只要交300元钱就算没有论文,也会有人代写发表?”高澜涛一本正经地答道:“不知道?”任之义不想以后再有这类麻烦,于是说道:“像这类代理人,如果想赚钱,最好自己代写,不要偷别人现成的论文,如果偷了现成的论文,最好和杂志编辑通融通融,把它和其他地方教师的论文调换一下,老师们不会发现,即便发现了,也鞭长莫及,不会产生严重影响。”高澜涛眼睛一亮,附和道:“任主任言之有理,是这么回事?”说完,任之义和高澜涛打个招呼,出了门。
任之义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心想:“这次虽然没有直接斥责高澜涛,但话已讲明,起码他不敢明目张胆地剽窃论文了。”
任之义刚刚回到办公室,程文山打来电话。他劈头就问:“问题搞清楚了吗?”任之义知道程文山是个急脾气,没有把校长的话告诉他。他推脱说:“已经反映给了校长,校长说要调查这件事!”程文山吼道:“等到什么时候,是浑砣子开花那天,还是牛打滚儿的那天啊?”任之义明明知道这是嘲笑,但还是和气地说道:“别慌!不久就会有结果的!”其实他也知道不会有任何结果,但又不能实话实说。
任之义虽然能完全煞住抄袭之风,但他决定把电脑设上密码,不能谁去谁开,起码保证自己的这关不出问题。至于其他的途径,任之义也就无能为力了。
艾坤问道:“那《教研通讯》还出版吗?如果出版就难保不被人抄袭!”任之义答道:“出版!我们学校的教研工作不能不交流,更何况还有保存价值!”
时隔一个月,任之义发现自己的论文被别人抄袭了,发表在《教师论坛》上,抄袭者竟然是一位副校长。他气得把刊物扔出窗外,狠狠地关上窗子。
人们拿着刊物到处传阅,然后是议论纷纷。放学后,任之义在后面走,就听走在前面的老师嘀咕。一位老师说道:“是不是任主任专门做论文倒卖生意,以前倒卖老师的,现在老师们抗议,就倒卖自己的。”另一位说道:“谁能说清楚呀!论文放在他那里,只有他自己清楚。”任之义一阵心酸,自己正在恼闷,没想到又遭到人们这样的怀疑。别人得到利益和名声,自己却要背黑锅。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任之义不再迟疑,决定今天下午就去再找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