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活口儿>活口儿(九)

活口儿(九)

作品名称:活口儿      作者:诗人夏红雪      发布时间:2013-08-26 09:54:54      字数:3540

  吉娃,去前线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了。
  吉娃的母亲终于病倒了,儿子入伍的时候,心里一直想劝阻。只要,她强制阻拦,吉娃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一定不会不顾及她的感受,说不好还可以留在家里。他是独生子啊。她没有文化,听过知青讲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一个女人为了国家的安慰都能不顾一切去奋勇杀敌,一个男人应该报效国家。
  历史上不是有很多肝胆报国的人啊!
  吉娃走的时候,给母亲叩了头,与村里的其他孩子一起,带着大红花走了。
  吉娃的离去带走了母亲和吴腊梅的心,两个女人开始无休止牵挂着遥远的吉娃。
  吴腊梅开始来到吉娃家里,照顾他的母亲。拓跋青莲病了,腊梅找来李丹给注射了针剂。吉娃的母亲在打完针后,又昏沉沉的睡去。
  “你不要太操心了。”
  “不然,您也会病倒。”
  李丹一边收拾着医疗器械,一边开导着吴腊梅。
  吉娃在部队以后,开始还给村部与吴腊梅写信,最后一封信说,战事情况紧急,一会会开拔森林里执行锄奸任务,没有信件的收发地。
  大队部的干部心里开始紧张。他们只能安抚好前线战士的家属,刘云麓开始在惠哲的陪同下走动那些孩子的家里,给他们的父母宽心。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啊。”
  他们给参军的家属,送来了一些补助。有一些现金与白面。
  惠哲在大街小巷开始在一些歌颂参军家属的标语。
  村子的乡亲,都自发帮助一些参军家属,帮他们干一些农田里的农活。这些家属的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他们的孩子保家卫国,国家也没有忘记他们。
  村里人,都很担心这些参加越南反击战的人们,希望他们平安无事,能赶紧回来,与家人团聚。
  老太太们,都拿着香火,拄着拐杖,去村子里的雷神庙里烧完,还去七十二盘的云天梯田的庙宇去烧香,希望自己的虔诚能换回吉娃他们一伙的平安。
  七十二盘,是一个古老的祈福的地方。有七十二格台阶。每登录一个台阶,就耗费一次力气,但是,每一个台阶可以祈祷一次。听说是远古轩辕皇帝带领大家祈福的地方。
  吴腊梅也去了七十二个台阶,等她爬到七十二盘云天的时候,已经是在第二天的黎明。她站在高处,看到了山那边的情景,山那边是一条滚滚流淌的黄色和河,还有和他们村子不一样的房子,他没有看到凯旋的部队和归来的恋人。
  清晨,黎明的绯红在天边升起,像外出战士沸腾的热血。
  “听说,战争很苦。”
  “我们北方战士,适应不了南方的艰苦环境。”
  “南方有蚊子……”
  ……
  大伙听到这句不再言语。以前,他们只是为活口在挣扎,现在,却为远离的亲人,为那些参战的山里人在不安与祈福。
  他们慢慢明白,幸福不仅是锦衣玉食,还有一个人的志向。他们希望和平,只有和平了,没有战争,他们才能在村子寻找自己幸福的活口。原来,他们一个小小的百姓的命运和国家的安慰紧密相连。
  吴腊梅在吉娃离开以后,每天都在村口等,希望她写给前线的信能有消息,可是,两个月来她的信如沉入大海,一点音讯都没有。她很快地消瘦了,消瘦了一圈,还有什么比等待一个人更加难受的呢?吴腊梅后悔在吉娃入伍的时候,没有及时嫁给他。
  马宾开始后悔自己没有去前线,这样,至少吴腊梅可以也为自己牵挂。他感到自己的懦弱,他没有吉娃勇敢。他惧怕战争,开始感到自己没有吉娃高尚。正因为他的懦弱,也失去了吴腊梅的芳心。
  王香久与董纳兰已经难舍难分,在董纳兰的指导下,王香久已经熟练掌握了农村蔬菜播种的技术,了解了什么时间播种什么。她也亲手在夏收以后,播种了许多蔬菜。
  他们的情感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王香久表示愿意留在这个小小的村子,为社员做些自己能所能及的事情。王香久的举动,让董文祥很感动,可是董纳兰想去城里找一份工作。他渴望去城里,他从知青这里寻到了一世界张地图,原来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地方。中国也很大,连他们的村子都不在地图上,他要去城市,只有城市在地图上。他喜欢上了做生意,他开始自己驾着骡子车去山里采摘野果,把村子的猫狗带到城里的饭店出售,这些,他都是秘密进行,因为,他清楚知道,他的商业行为会被挂上一个资产阶级的牌子……冒着这样的风险,他还是进城。对于他的举动,董文祥没有明察、明说。因为纳兰回来的时候,总给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还给孩子买一些本子。他不是只为个人,他还为这些孩子着想。
  学校的孩子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刘云麓和董书记以及乡亲听到这些书声,会无比激动。这些孩子都是村子的希望,在这里读完书以后,就可以到城里读中学、大学。然后,留在城里工作。他们的后代,就不会和他们一样,把日头从清晨背负到黄昏。
  胡兰,看着充满童趣的眼睛很是欣慰,这些孩子,刚入学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迷惘和恐惧。不知所措。他们渴望学习,又不会约束自己,他们不懂得怎样学习。刚入学的时候,为一个座位都争个你死我活,没有集体的观念。只想自己。有的孩子,想来就来,不来就又去放牧。胡兰,没有嫌弃他们,给他们一个个谈心,终于笼络了这些孩子。现在,孩子有了集体观念与荣誉感。
  惠哲开始讲课。只不过他的战场变了,以前是在大学,现在是在小学。
  惠哲只要不离开讲台,他就感觉自己生活的有意义,生活无比充实。
  常君,经常熬夜,为村民算出秋收的账目废寝忘食。刘云麓感到生活真的变了,他们以前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字概念,现在,有了账本一眼就可以看出,什么品种收入了多少钱,账目一目了然。收入和支持写得清清楚楚。大队有了明细账目。
  村子的生活是生动与美好,可是,前方还在打仗。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停止。不过,在这些亲人的保护下,他们赢来了一个丰硕的秋收。
  徐和平邀约胡兰在沙河边上行走,徐和平对胡兰说:“他要回到城里去了,因为,父亲通过关系在城里为他谋好了一份职业。”
  胡兰没有说话,只是河畔默默地陪着徐和平在走。这里的确生活太苦了,连碘盐有时都吃不上,从早晨到黄昏都在田间劳作,一天才五分的收入。一年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一年都不能添置一件新的衣服。
  徐和平有些抱怨生活的悲苦。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苦呢?
  “你愿意和我一起回城吗?”
  “你要愿意,我可以对父亲说,他可以安排我们的一切。”
  “如果用自己的婚姻作为筹码来换取未来的幸福,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这合适吗?”
  “我是真心爱你的。”
  “我们之间是纯真的感情……”
  徐和平在大山下,牵起胡兰的手,对她表达着自己的衷肠。
  “你变了,变得不喜欢这里还要离开。”
  “我没有改变,来这里已经两年了,这两年我们能吃过几顿饱饭呢?”
  “没有电影院,没有商场,没有休息日。”
  “可是,这里的乡亲比我们更苦。”
  “你是不是喜欢上常君了,那个不爱说话的男人,总在装着深沉。”
  “你不可理喻,随便你怎么说,我是不会和你回到城里的。”
  徐和平的心开始撕裂,难道回城里有错误吗?还有半年,他们下乡返程的日期都到了。他们已经为这里做了贡献,难不成还要一辈子扎根吗?
  两年来徐和平没有舒舒服服睡过一次觉,没有痛快洗过一次澡。不过,他想起在前线流血的吉娃,他自己抽了自己一个嘴巴。他决定他还是要回到城里去。
  胡兰,回到学校的时候,常君从大队部来找胡兰,给胡兰带了一小袋雪花膏。胡兰把雪花膏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舍不得拆开,她在这里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城里人。她早已经习惯素面和那些孩子混在一起。
  她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被孩子占有,她感觉她会永远属于学校和孩子。
  徐和平对她所说的话,她感激,可是,是她不能离开自己和孩子。
  胡兰送走了常君,自己一边整理办公室,一边点燃油灯,她要为这里的孩子批改作业了。油灯在闪闪烁烁,柔弱的灯光,却给黑暗投来一片光明。
  孤单和安静包围着胡兰,胡兰喜欢上了这份简单。
  胡兰正在改作业,惠哲开始敲窗户,让胡兰早些休息。注意灯火安全。胡兰,答应了。捻灭了油灯。
  一个学校,就有她和惠哲两个人。惠哲就像他的长辈,她把惠哲作为大哥。
  在另一间屋子,惠哲开始给妻子写信,写完了又慢慢地撕去,在他的心里,妻子是美丽的女人,只要自己女人过得好,他什么罪都可以忍受。他不可以爱胡兰,胡兰只是一个孩子,他这样告诫自己。
  刘云麓夜晚和董文祥在一起,翻看着徐和平的回城报告,如果,董书记要是说一个“不”字,这个年轻人还是走不了。
  董书记最后,停止抽烟,在意见书上写下了“同意”两个字。
  “这些孩子,也够苦的,他们来是政策,回去也是政策。”
  “来了,我们欢迎,回去,我们欢送。”
  “要是,胡兰要回到城里呢?”
  “胡兰?”
  董书记不再说话,是啊!她可是学校的骨干,她要是走了,那些孩子怎么办啊!听说,胡兰和徐和平还是有恋爱的关系,那么,徐和平要走,多半要带走胡兰。
  刘云麓和董书记都不再说话,他们感到揪心的痛。他们渴望那些孩子能好好读书,为了前线的战事,他们宁愿送走自己村子的年轻人,也要把知青参军的名额留下。要不是董书记捣鬼。徐和平现在还在越南打仗呢?
  为了留住知青,村子里的年轻人顶替了知青的名额。可是,徐和平又怎么会知道呢?
  董文祥心里开始伤感,越发感觉秋月的寒冷。为了留住胡兰,他明天要去学校一趟,把家里的貂皮褥子送给胡兰御寒。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