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口儿(五)
作品名称:活口儿 作者:诗人夏红雪 发布时间:2013-08-20 14:25:19 字数:3422
董文祥,一大早起来就忙着打扮梳洗,想象焕然一新,还特意刮了胡须。像一个新郎官。张翠花在一旁数落丈夫:看把你乐的,就是进回城,又不是见皇帝。
“他们也是我们村子的小皇帝!”
“谁说他们不是皇帝!”
“没有神医的时候,我们谁家头疼脑热,不是挨着吗?自从他来了,解决了我们的病痛。”
“这些娃们,都是有文化的人。不会吃闲饭的。”
董文祥郑重其事地妻子说着,从今往后一定要关照好这些年轻人。
他还没有出门,已经渴望把那些文化人早些带回来,带带了这些文化人,就给村子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希望。
今天,他要去县城,接新来雷神村的知青,这些,从城里下乡的娃们。去晚了,怕被别的村子接去,自己还要白跑一趟。任务重,时间紧,耽误不得。
这一天,董文祥盼望了很久,他早就去县里知青办几趟,就是为村子里多分几个知青。
董文祥情绪很兴奋,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琢磨,要是新的知青来了,那么,这个小小的村子就会有更大的希望。只是这些孩子住在哪里呢?要不要为他们先盖一座院落。他虽然没有和别人说,但是他自己的心里已经这样琢磨。知青的住房,就和学校一起动工,娃们到来的时候,先住在几个老门户里,到底住谁家,他在心里也盘算好了。
老门老户,吃差些,住差些,没有关系。只要,这些年轻的孩子生活好些就行。他打算对这些孩子另起炉灶,不能吃大锅饭。从城里来到农村,说是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其实,是为了这个贫穷而落后的村子的发展而来!千万不能慢待了这些孩子。要不显得他们没有文化,不识礼节。
一大早就有鸟雀在桂花树枝上“哇哇”叫着。桂花已经开始蹦出了小米粒的嫩芽,满院子都是桂花的清香味道。
他临走把几个花盆的仙人掌采摘了一些,准备让张翠花用开水烫烫,用老鸡汤熬制成仙人果冻。这可是山里人待客的佳肴啊!
“鸟雀叫!贵人到!”
“是啊,都是和神医一样的知识分子!”
“我走了,您杀了只老母鸡炖上。”
“好啊,放心吧,杀两只最肥的!”
张翠花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媳妇,她完全支持董文祥的工作。老董还没走远,她就开始捉鸡、烧水、准备拔鸡毛。
董文祥,在临出门的时候一再吩咐妻子张翠花,要把老母鸡炖好。还有什么,比添人进口更喜悦的事情。那些,孩子来到这里,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整个村子的人都是他们的父母。人家城里的父母到底为了啥,把孩子送到乡下,让我们使唤?将心比心,没有理由不对这些年轻娃好!他们和神医一样,是有知识与文化的人。只不过神医是离了婚姻的人,成熟一些,新来的是一些刚初中毕业的孩子,还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啊!怎能让人不怜惜呢。
董文祥,收拾停当的时候,刘云麓牵着骡子车来了。
这架骡子车可以坐下十几个人没有问题,六头骡子的大车啊!
“书记,我陪您去吧!”
“你不用了,您操心家里,布置会场工作。”
“路上注意安全啊!”
……
刘云麓,是真的不放心书记大哥一人去啊,驾着骡子车,不是轻生的事情。多一个人去,就是一个人的开销。如果,知青早到,总给孩子们在县城买碗饭吃,不吃好的,就吃面条,十几个人也要十元。
十元这在生产队可不是个小数目。
董文祥只在会计那里支出了十元,花超了的他愿意自己垫上。农村的干部,只有从自己口袋掏钱,那有赚国家钱的。
董文祥愿意个人去,两个人去就是两个人的开销,有那超支的钱,又为村子做些别的。至少,又可以预定几块砖头和几页瓦片,当家的更应勤俭。
村子里的男女老少,自发的从家里走出,站在村口,目送书记的离开。他们也希望董书记能将那些孩子早些接回村子里。
书记,是一个村子的头人。这两百户吃的、喝的都要从他的手里过,谁都知道,穷家难当。
刘云麓送完书记,赶忙来找惠哲,他和惠哲商议,想给城里的孩子们举行个欢迎仪式。
惠哲很是感动,为那些要和他一样,把青春和热血洒给这片广袤土地的孩子们,他愿意布置一个生动的会场,他很快下好了标语和横幅,都是“热烈欢迎知青的字样”。
惠哲,就把会场布置在饲养室的门前。在饲养室的门前,有一片平整的院落。刘云麓吩咐村里的年轻人不用到山里拉石头了,为了迎新新人,休息一天。年轻人开始欢呼跳跃。在村子里,为了活口,没有一天歇息,农家人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人影。
今天,村子里来了贵客,刘云麓放了假,真是爽快啊!他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可以休息一天。这也是文明的体现。
年轻人开始给刘云麓鼓掌!
吉娃和吴腊梅听说城里的年轻人要来,欢喜的不行。
在人堆里,吉娃找到吴腊梅,说:“你别爱上城里的小伙子,跟人家跑了,让我打光棍啊。”
“怎么会呢,那你也别被城里的姑娘迷住了!”
“我们都要真诚,一心一意,对待对方。”
“我们说好,一万年不改变!”
……
张翠花听到他们的谈话,心里不是滋味。想起自己在娘家和心上人分别的情景。她在出嫁的时候,也喜欢过自己家对门的一位大哥,只是,那个时候的婚姻还是媒妁之言。她只好含泪嫁给了董书记。好在,董书记也是一个文化人,让她过着体面日子,满足了女人的虚荣心。可是,多年了,她总感觉生活需要什么,想不起了。原来,生活需要和年轻人一样的激情。
张翠花开始担忧起来,担心丈夫会喜欢这些年轻的城里姑娘。如果,真的喜欢了她会怎么办?
她的心里开始紧张。
张翠花来了,把自家地里的红鹳苹果端来给城里的娃们吃,还拿来了水壶和水杯。在董书记老婆的带领下,其她妇女也从自己家里拿出吃食。有鸡蛋和油饼……
吉娃拿出这次从山里采摘的一箩筐五味子。鲜红,鲜红的,看着都特别诱人。
吴腊梅也拿出半箩筐酸枣。
吴腊梅说:“你怎么没带核桃!”
吉娃神秘地说:“那些都是给您留着的,知道您爱吃核桃。”
“等他们来了,我们带他们到山里去采摘,山里有的是野果子!”
他们的对话,被李怡青听见了。她是来给会场送送瓜子的。
“还没有成亲就惦记着媳妇了。”
“李嫂子,您看呢!”
“呵呵……”
吴腊梅羞涩地跑掉了。两只乌黑的辫子在腰间来回摆动。吉娃想了,过两天他一定给吴腊梅送一条红色的纱巾,既可以用来装饰头发,也可以围着脖子。只要能娶到吴腊梅就是他一辈子的福气!听说,城里的女人都围着纱巾。
村子里的老人找出陈年的锣鼓,好多年没有敲响家伙了。今日,有喜事,那些会锣鼓的人开始背起锣鼓敲打起来,有的甚至跳跃扭动起来。有人还张罗出了鞭炮。
“腊梅,什么喜事啊,都敲起家伙。”
“是城里的知青要来……”
“来这里作甚,都是穷地啊!”
吴腊梅的父亲还是起来了。他也想去转转,看看那些被乡亲敬着的娃们来了没有。
他走到自家豆角院子的时候,忽然有一个身影晃晃悠悠闪了出来:
“给,给您做的一套新的。”
“给我的,为啥。”
“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老吴看见是吉娃的母亲拓跋青莲送给自己的衣裳,不知到时收下还是拒绝。他,平时都反应慢,不知是收下好,还是不收好。拓跋青莲看到老吴那痴呆的表情,有些好笑,就把衣服塞进他的怀里,转身快步走掉了。
老吴不知所错的站在那里,看到拓跋青莲依然风韵犹在,心里几分激动……给他带来一些幻想与遐思。
一辈子了,除了腊梅的母亲,他没有和另外的女人有过拉扯,现在,拓跋青莲给他送来御寒的粗布衣服,他此刻心里有几分感动与不安。
儿女的事情看来他不能有意见了,他要是有意见不仅是伤了腊梅的心,也伤了拓跋青莲的心。
拓跋青莲,是从外庄嫁过来的,听说她的祖上是柔然人,最后留在了中原。她就是胡人的分支。不管她的祖上是哪里人,她现在就是吉娃的母亲,为了孩子,他要好好的活着,有精神气的活着。
吴腊梅收拾着父亲的房间,她推开窗户,阳光投射进屋内。
吴腊梅,开始为父亲炕头换上新床单,自己准备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父亲又回来了。父亲回来,好像换了一个人,精神矍铄。
他把腊梅从自己的屋子推出去,还哼着秦腔。
吴腊梅感觉莫名其妙,只要父亲身体健康,精神好,就是她的福气。
吴腊梅摇了摇头,不会吧,就为几个孩子高兴成那个样子。真是神奇!
老吴推出自己的女儿,开始换衣服。真是合身,拓跋青莲还真是一把裁缝的好手。老屋前后转悠着,他真不想退下这一身新衣,只是,他不想让腊梅笑话他,他也不想及时穿破这身衣服。这可是拓跋青莲的一片心意啊!
吴腊梅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吉娃来了,扔下自己的汗褂子,吴腊梅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她太喜欢吉娃的汗味了,这样的汗味让她迷醉。
吉娃在河水里游来游去,最后,在一边摸螃蟹。这清凉的河水,给他们带来无限地快乐……
吴腊梅洗完衣服,也下水,在吉娃的带领下开始玩耍。
在他们忘乎所以的时候,听见远处的锣鼓声音,一定是知青到了。吉娃帮腊梅端着洗衣盆,他们高高兴兴地朝村子快步跑回去,他们太想看到这些从城里来的文化人,他们的到来会彻底改变旧的乡村面貌,年轻人是文明与好日子的象征,想到这些,两个人的心都醉了……